首页 > 文献资料
-
蓄血证大鼠模型血清及血浆中炎症及凝血指标的研究
目的 研究蓄血证大鼠模型的炎症相关指标(IL-1β、IL-6、IL-4、IL-10、TNF-α、IFN-γ、SOD、MDA)及凝血相关指标(PT、TT、6-Keto-PGF1α、TXB2、ET-1、NO、t-PA、PAI-1)的变化,探讨相关指标与蓄血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间隔24h两次鼠尾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PS)复制蓄血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体温、全血及血浆黏度变化,并检测相关炎症指标和凝血指标.结果 在第二次给予LPS后,多数大鼠体温上升;2h后大鼠的血液黏度增加为显著;3 h内,模型组大鼠的PT、TT值先逐渐下降,然后又逐渐上升,其在2h附近达到低点.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2h组、3h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IL-6、IFN-γ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值、SOD值、MDA值、t-PA含量值、PAI-1值、t-PA/ PAI-1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模型组大鼠血浆中NO、6-Keto-PGF1α值、TXB2、6-Keto-PGF1a/TXB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ET-1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造模后2h,大鼠血清及血浆中炎症及凝血相关指标的相应改变,表明大鼠呈现出“瘀”“热”互结状态,与中医蓄血证有一致性.
关键词: 蓄血证 内毒素 Shwartzman反应 内毒素耐受 -
内毒素耐受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信号通路的影响
为研究内毒素耐受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containing 2,NOD2)信号通路的影响,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小剂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100 ng/mL)或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预处理20 h ,建立内毒素耐受组和对照组。每组细胞分别给予大剂量LPS(1000 ng/mL)或热灭活烟曲霉孢子刺激,于刺激后0、2、6、12、24 h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细胞NOD2、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2,RIP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和TNF‐α浓度。结果显示,内毒素耐受组无论是大剂量LPS还是热灭活烟曲霉孢子刺激均不能增加NOD2、RIP2和TNF‐αmRNA表达及细胞上清液中 IL‐8、TNF‐α浓度;而对照组大剂量 LPS和热灭活烟曲霉孢子刺激均可提高NOD2、RIP2和TNF‐α mRNA表达及细胞上清液中 IL‐8、TNF‐α浓度,尤以刺激后12 h增加显著,与刺激前(0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内毒素耐受可能对NOD2信号通路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内毒素耐受 脂多糖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 烟曲霉 -
内毒素耐受状态下脾脏CD4+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变化及意义
以5 mg/kg浓度LPS腹腔注射C57BL/6小鼠建立内毒素耐受模型,观察注射72 h及8d后脾脏大小、重量及总细胞数;HE染色观察脾脏病理学变化;FACS检测CD4+ Foxp3+ Treg细胞比例并计算其细胞总数;同时检测CD4+ Foxp3+Treg细胞功能相关膜分子CTLA4的相对表达;Ki-67染色法检测CD4+ Foxp3+ Treg细胞的增殖情况;PI染色法检测CD4+ Foxp3+ Treg细胞的凋亡情况;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脾脏中TGF-β的相对表达.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LPS注射72 h后脾脏大小、重量及细胞总数显著增加(P<0.05),且发生病理学改变;脾脏中CD4+ Foxp3+ Treg细胞比例和数量显著减少(P<0.05),CTLA 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同时,增殖比例明显减少,凋亡比例增加(P<0.05);后,脾脏中TGF-β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减少.LPS注射8d后脾脏大小、重量及细胞总数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且脾脏组织结构未见改变;脾脏中CD4+ Foxp3+ Treg细胞比例及数量仍减少(P<0.05),而其表达CTLA 4水平增加(P<0.05),且凋亡和增殖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后,脾脏组织中TGF-β的相比表达显著增加.结果表明,内毒素耐受状态下,CD4-Foxp3+Treg细胞比例发生明显改变,可能与细胞凋亡和增殖变化有关.
关键词: LPS 内毒素耐受 脾脏 CD4+Foxp3+T细胞 -
独立生长因子1在内毒素耐受小鼠肺组织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独立生长因子1(Gfi1)在内毒素耐受小鼠接受大剂量内毒素(LPS)刺激后的表达.方法:7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用0.9% NaCl注射后用大剂量LPS刺激,内毒素耐受组用小剂量LPS预处理后用大剂量LPS刺激.比较两组小鼠存活率,各时间点肺组织病理.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TNF-α,RT-PCR检测肺组织Gfi1 mRNA,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Gfi1蛋白表达.结果:内毒素耐受组小鼠存活率高,肺组织炎症反应轻,LPS刺激后TNF-α水平未见上升;LPS刺激后2 h,6 h小鼠肺组织Gfi1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高(P<0.01);LPS刺激后6 h、12 h免疫组化显示小鼠肺组织Gfi1表达比对照组高(P<0.01).结论:内毒素耐受时,大剂量内毒素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较轻可能与肺部Gfi1高表达有关.
-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在内毒素耐受大鼠肺部表达的变化
目的:研究内毒素血症时内毒素耐受大鼠肺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表达的情况.方法:SD大鼠随机分入正常对照组(NC组)和内毒素耐受组(ET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每日0.6 mg/kg连续4d建立内毒素耐受模型.第5天腹腔注射6 mg/kg.各组按注射大剂量LPS前(0 h),注射后2、6、24h分为4小组,n=5.用ELISA测定肺组织匀浆中KGF的浓度.用SPSS 11.5医学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反复小剂量LPS注射后,ET组较NC组肺组织KGF蛋白水平上调,分别为(35.6±5.0)pg/ml和(24.2±5.3)pg/ml,P=0.009;给药后两组均下降,然而ET组下降幅度较小,而且各时间点KGF浓度均高于NC组,其中2 h和6 h有显著差异.结论:内毒素耐受有利于减轻大剂量内毒素引起的肺部KGF蛋白表达抑制,这可能和其肺损伤程度减轻有关.
-
LPS对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PBMC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PBMC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变化,探索内毒素血症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10例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例健康人,分别抽取外周血10 mL,分离血浆和PBMC.采用鲎实验检测血浆中LPS的浓度.同时常规体外培养PBMC,分为LPS刺激组和LPS未刺激组两组,培养24 h后收集上清液,Luminex检测上清液中TNF-α、IFN-γ和IL-6的浓度.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及LSD法.结果 1.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PBMC体外培养上清液中TNF-α为(2 729±778) pg/mL、IFN-γ为(33.97±14.33) pg/mL及IL-6为(30415±8 132) pg/mL,健康人组分别为(350±190)、(5.53±4.86)和(4532±538),慢性乙型肝炎组分别为(504±226)、(0.58±0.59)和(15 587±2 983),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组明显高于健康人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浆LPS平均值为(31.16±20.15) pg/mL,明显高于健康人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LPS刺激组PBMC培养24h后,在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组.PBMC分泌的TNF-α和IL-6刺激组与未刺激组相比有明显降低(P=0.015和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FN-γ刺激组与未刺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7).而健康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无明显改变.结论 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存在明显的内毒血症,PBMC处于活化状态.长期内毒血症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内毒素耐受状态,加重患者免疫状态的紊乱,提示临床诊治过程中要积极关注并评估患者免疫状态.
-
SHIP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与炎症性肠病
人类SHIP蛋白为肌醇磷酸酶家族成员之一,由定位于染色体2q37.1的INPP5D基因编码,主要表达于造血细胞中,在造血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发挥方面起关键性负向调控作用.PI3K信号通路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SHIP能特异性地水解PI3K的第二信使PI-3,4,5-P3(PIP3)肌醇环上的5'位磷酸,生成PI-3,4-P2,从而下调PI3K依赖性Akt激活,负向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目前对SHIP在包括炎症性肠病(IBD)在内的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性认识.本文就SHIP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与IBD的关系作一综述.
-
内毒素耐受的研究进展
内毒素(endotoxin)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外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刺激多种炎性介质释放.在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及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
血必净对内毒素刺激的THP-1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必净对内毒素刺激的THP-1细胞的影响,并探究其是否具有诱导内毒素耐受的作用.方法 THP-1细胞先以不同浓度的血必净(10,25,50 mg/mL)作用不同时间(4,12,24 h),再用内毒素进行刺激.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TNF-α水平,Real time-PCR技术检测TLR4和IRAK-M 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 不同浓度血必净不同时间作用下,各实验组细胞TNF-α分泌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高浓度(50 mg/mL)血必净组,作用24 h时细胞TLR4表达上调,是4 h时的1.547倍(P<0.05);在作用24 h后,50 mg/mL血必净组IRAK-M表达上调,是对照组的1.349倍(P<0.05);但其余各浓度及时间组细胞的TLR4和IRAK-M mRNA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必净不能阻断内毒素刺激的THP-1细胞TNF-α的分泌,不能诱导内毒素耐受;高浓度血必净长时间作用后虽可能上调THP-1细胞TLR4和IRAK-M mRNA表达,但确切含义仍不清楚.
关键词: 血必净 内毒素 内毒素耐受 Toll样受体4 IL-1受体相关激酶-M -
内毒素耐受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炎症反应的动态变化
目的动态观察内毒素耐受大鼠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后肺部炎症反应与正常大鼠的异同.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内毒素耐受组(ET组).ET组每天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0.6 mg/kg,共4 d,建立内毒索耐受大鼠模型;NC组每天注射生理盐水.第5天气管内滴入0.2 mL(6×108)cfu/mL PA新鲜菌液.各组按滴入PA前(0 h),滴入后6、24 h分为3小组,进行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测定BALF白蛋白并计算其与血清白蛋白比值以评估肺部微血管通透性.结果 ET组滴入PA后体重下降幅度明显小于NC组,未出现类似NC组大鼠的肺部微血管通透性升高.在气管内滴入PA后NC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 leukocyte,PMN)明显升高,而ET组仍以淋巴细胞为主;NC组BALF中PMN%在滴入后6 h即明显升高,至24 h有所下降,而ET组BALF中PMN%始终<1%.结论内毒素耐受有助于减轻PA感染所致的以PMN浸润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肺部炎症反应和急性肺损伤.
关键词: 内毒素耐受 铜绿假单胞菌 肺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中性粒细胞 -
TNF-α和CINC在内毒素耐受大鼠肺部炎症中的动态变化
目的研究内毒素血症时内毒素耐受大鼠肺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物(CINC)表达的情况.方法SD大鼠随机分入正常对照组(NC组)和内毒素耐受组(ET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每日0.6mg/kg连续4d建立内毒素耐受模型.第5天腹腔注射6mg/kg.各组按注射大剂量LPS前(0h),注射后2、6、24、48、72 h分为6小组,n=6.用ELISA测定BALF TNF-α.用RT-PCR半定量检测肺组织CINCmRNA的表达.用SPSS10.0医学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NC组注射LPS(6mg/kg)前,BALF中有少量TNF-α,肺组织有微量CINCmRNA表达;给药后两者均迅速上升,前者的高峰为6h,(10.79±3.53)μg/L,P=0.001,后者的高峰出现于2~6h(相对值为1.6左右,P<0.001),持续至24h.而ET组两者均无上升.结论内毒素耐受时,大剂量内毒素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和肺损伤减轻与肺部TNF-α和CINC低表达有关.
关键词: 内毒素耐受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物 -
脂多糖上调微RNA-146a表达减缓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 明确脂多糖(LPS)预处理上调微RNA(microRNA)-146a(以下简称miR-146a)表达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8~10周无特定病原体(SPF)级C57BL/6雄性小鼠,体重20~25 g,将其随机分入0.9%氯化钠溶液假手术组(NS假手术组)、LPS假手术组、抑制miR-146a+ LPS预处理I/R组、LPS预处理I/R组、单纯I/R组和抑制miR-146a+ I/R组,每组20只.分别于I/R后6、24和48 h处死小鼠(每个时间点5只小鼠),通过实时PCR检测miR-146a在肾脏中的表达情况.I/R后24 h,每组选择5只小鼠,心脏采血,分离血清,采用QuantichromTMcreatinine Assay试剂盒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留取各组小鼠的肾脏组织标本,进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采用Jablonski评分法和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评估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并采用TUNEL法检测肾组织切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LPS预处理I/R组小鼠I/R后6、24和48 h肾组织中的miR-146a水平均显著高于NS假手术组、抑制miR-146a+ LPS预处理I/R组和抑制miR-146a+I/R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I/R后24 h,抑制miR-146a+ LPS预处理I/R组、单纯I/R组和抑制miR-146a+I/R组小鼠的sCr水平均显著高于LPS假手术组和LPS预处理I/R组(P值均<0.01),NS假手术组、LPS假手术组与LPS预处理I/R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抑制miR-146a+ LPS预处理I/R组和单纯I/R组的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均显著高于LPS假手术组和LPS预处理I/R组(P值均<0.05),抑制miR-146a+ LPS预处理I/R组与单纯I/R组间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miR-146a+ LPS预处理I/R组和单纯I/R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每高倍镜视野下的平均凋亡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LPS假手术组和LPS预处理I/R组(P值均<0.01).结论 miR-146a是参与LPS诱导的肾脏I/R交叉耐受肾保护作用的重要调控分子,LPS预处理上调miR-146a表达可以显著改善I/R小鼠肾功能,减少肾小管间质损伤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
内毒素耐受对THP-1细胞分泌ENA-78和EGF的影响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诱导的内毒素耐受对THP-1细胞分泌上皮来源的中性粒细胞活化肽78(ENA-78)和表皮生长因子( EGF)的影响。方法:采用1μg/mL牙龈卟啉单胞菌( P. gingivalis) LPS或大肠杆菌( E. coli) LPS分别刺激THP-1细胞24 h,洗脱后,再次刺激24 h,诱导细胞产生耐受。采用ELISA技术检测细胞上清液中ENA-78和EGF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P. gingivalis LPS单次刺激后,ENA-78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E. coli LPS单次刺激后,ENA-78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两种LPS重复刺激后,ENA-78水平均较单次刺激后明显降低(P<0.05)。但两种LPS单次/重复刺激后,EGF分泌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内毒素耐受能抑制THP-1细胞分泌ENA-78,进而可能对中性粒细胞趋化产生影响。
-
内毒素耐受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是牙周致病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能刺激多种细胞合成并释放炎性细胞因子,造成牙周组织的破坏.在牙周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内毒素的长期刺激可能会使机体对后续刺激的反应性减弱,即产生耐受性.本文将就内毒素耐受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
内毒素耐受对共培养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TNF?α和IL?8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耐受对共培养的中性粒细胞和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表达抗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趋化因子白介素?8(Inter leukin?8, 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1 μg/mL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 gingivalis)LPS 或1 μg /mL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LPS分别刺激共培养的中性粒细胞和THP?1细胞24 h,洗脱后,再次刺激24 h,诱导细胞产生耐受.采用ELISA技术检测细胞条件培养液中 TNF?α 和 IL?8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P.gingivalis LPS或E.coli LPS单次刺激后,共培养的中性粒细胞和THP?1细胞分泌TNF?α和IL?8的水平均较刺激前明显增高(P<0.05);P.gingivalis LPS和E.coli LPS重复刺激后,共培养的中性粒细胞和THP?1细胞分泌的TNF?α水平较单次刺激后明显降低(P<0.05),但IL?8水平较单次刺激后明显增高(P<0.05).结论 共培养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的内毒素耐受可能抑制TNF?α表达,促进IL?8表达,进而可能影响牙周组织的炎症和免疫反应.
-
内毒素耐受对THP-1细胞分泌TNF-α和IL-10的影响
目的:观察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反复刺激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诱导产生的内毒素耐受对该细胞分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的影响.方法:采用1 μg/ml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LPS或1μg/ml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LPS刺激THP-1细胞24 h,洗脱后,分别采用相同LPS再刺激24h,构建内毒素耐受模型.采用ELISA技术检测细胞条件培养液中TNF-α和IL-10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P.gingivalis LPS或E.coli LPS刺激THP-1细胞24 h后,TNF-α和IL-10分泌水平均较刺激前明显增高(P<0.05).2种LPS重复刺激后,TNF-α分泌水平较第1次刺激后明显降低(P<0.05),IL-10分泌水平则较第1次刺激后明显增高(P<0.05).结论:内毒素耐受能抑制THP-1细胞分泌TNF-α,促进该细胞分泌IL-10,进而可能影响牙周组织的炎症和免疫反应.
-
内毒素耐受对人中性粒细胞抗炎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耐受对人中性粒细胞分泌抗炎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0及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1 μg/mL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 yromonas gingivdis,P.gingivalis)LPS或者1μg/mL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 LPS刺激人中性粒细胞12 h,诱导细胞耐受.洗脱后,分别采用2种LPS再次刺激20 h,采用ELISA技术检测细胞分泌IL-10水平.同法诱导细胞耐受,洗脱后,再次刺激3h,采用AV-PI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P.gingivdis LPS或E.coli LPS单次刺激人中性粒细胞后,IL-10分泌水平均较刺激前明显增加(P<0.05),凋亡水平则无明显改变(P>0.05).2种LPS分别重复刺激之后,IL-10分泌水平均较单次刺激后显著增加(P<0.05).P.gingivalis LPS重复刺激3h后,中性粒细胞短期内凋亡水平与单次刺激后无明显改变(P>0.05),而E.coli LPS重复刺激3h后,细胞短期内凋亡水平较单次刺激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内毒素耐受能促进人中性粒细胞分泌IL-10,但不同LPS诱导的耐受对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
-
龈下菌斑诱导的耐受对人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0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观察龈下菌斑诱导的耐受对人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抗炎因子白介素-10(inter leukin 10,IL-10)的影响,以及与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2、TLR4的关系.方法:采集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及健康人的龈下菌斑,分别重复刺激,诱导人巨噬细胞产生耐受.采用ELISA技术检测TNF-α和IL-10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LR2、TLR4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2种菌斑第1次刺激巨噬细胞后,TNF-α和IL-10水平均较刺激前明显增高(P<0.05).2种菌斑重复刺激后,TNF-α分泌水平均较第1次刺激后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均与第1次刺激后无明显差别(P>0.05).尽管2种菌斑第1次刺激后,TLR2、TLR4表达水平均较刺激前明显升高(P< 0.05),2种菌斑重复刺激后,TLR2、TLR4表达水平均与第1次刺激后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龈下菌斑诱导的耐受能够抑制TNF-α的分泌,进而可能影响牙周组织的炎症和免疫反应,但这种改变与TLR2、TLR4表达水平无关.
-
SOCS3在内毒素诱导神经胶质细胞耐受模型中的变化
目的 探讨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sacride,LPS)体外诱导小鼠大脑皮质神经胶质细胞耐受模型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信号的变化.方法 分离纯化新生小鼠大脑皮质星型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采用LPS进行预刺激(先采用0.01μg/ml LPS刺激18h后,再用1μg/ml LPS刺激24h)诱导LPS耐受,同时设置未刺激组、0.01μg/ml LPS和1μg/ml LPS单次刺激组对照.收获细胞与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星型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OCS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PS预刺激组产生IL-6水平与未刺激对照组,0.01μg/ml单次刺激组、1μg/ml单次刺激组相比水平升高,其中星型胶质细胞与1μg/ml单次刺激组比较升高明显(P<0.05);星型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预激组SOCS3表达均有升高趋势.结论 SOCS3-IL-6信号轴与中枢神经细胞群LPS耐受效应密切相关,参与中枢LPS耐受细胞负控信号的重新调整.
关键词: 神经胶质细胞 内毒素耐受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 -
内毒素耐受状态小鼠对大肠埃希菌敏感性及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内毒素耐受状态对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性及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小剂量LPS(1 mg/kg)连续腹腔注射5d并在第6天尾静脉注射大剂量LPS (50 mg/kg)建立小鼠内毒素耐受模型.观察小鼠7d存活率或采用ELISA法检测注射大剂量LPS后6、12 h血清中TNF-α、IL-6水平.然后,采用不同浓度的大肠埃希菌攻击耐受小鼠,观察小鼠7d存活率;或采用血培养方法检测血液中细菌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水平.结果:大剂量LPS攻击组(攻击组)小鼠存活率为0%,LPS耐受组(耐受组)小鼠存活率为100%;耐受组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较攻击组显著降低(P<0.01).5.0×108 CFU/kg大肠埃希菌可导致正常小鼠100%死亡,但是仅1.0×107 CFU/kg大肠埃希菌就可导致耐受组小鼠100%死亡;耐受组给予大肠埃希菌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液中细菌数量远远高于相应的正常小鼠大肠埃希菌低或高剂量组(P<0.01),而血清中TNF-α、IL-6水平则远远低于相应的大肠埃希菌低或高剂量组(P<0.01).结论:连续腹腔注射小剂量LPS 5 d后并在第6天尾静脉注射大剂量LPS可成功建立LPS耐受模型;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较低数量的大肠埃希菌就可导致耐受组小鼠死亡,说明内毒素耐受小鼠对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性较正常小鼠明显增高,其机制可能与内毒素耐受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