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腘肌腱滑膜鞘状包囊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作者:方佳;张实;董化江;高富合;单娜娜;杨德慧;王永阔;李伯森;单云官;程世翔;张赛

    目的:观测腘肌肌腱滑膜鞘状包囊的形态结构,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解剖观测34侧成尸腘肌肌腱及其滑膜鞘状包囊的形态结构.结果:腘肌腱腱长(30.2±0.6)mm,腱宽(8.7±1.3)mm,腱厚(3.5±0.6)mm.腘肌腱滑膜鞘状包囊位于外侧半月板的后外侧,腘肌腱外面;腘肌腱滑膜鞘状包囊长(32.9±3.8)mm,囊内腔宽(10.6±1.6)mm,囊壁厚(0.8±0.2)mm.结论:膝关节屈时腘肌腱滑膜鞘状包囊有助于腘肌拉外侧半月板向后,同时具有控制半月板向后外侧过多滑动的作用.

  • 腘肌腱腱鞘囊肿1例报告

    作者:刘雨亮;何玉芹;卓锋;魏开斌

    腱鞘囊肿以女性和青少年多见,慢性损伤使滑膜腔内滑液增多而形成囊性疝出或结缔组织粘液退行性变是发病的重要原因,好发于关节或腱鞘附近,腕背、腕掌伸腕和屈腕肌腱及足背发病率高.而发生于腘肌腱的较为罕见,我院近收治1例,报道如下.

  • 正常膝关节后外侧角MRI表现

    作者:孙玲玲;邢伟;陈杰;丁玖乐;田小娟;陈蕾

    目的 探讨正常膝关节后外侧角(PLC)解剖的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2016年5—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招募16名青年志愿者进行双膝关节MR检查,其中男9名、女7名,年龄22~30岁;两侧膝关节无手术史及外伤史,且体格检查正常.受试体位:仰卧、膝关节伸直并轻度外旋10°~15°;扫描序列:斜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T1 WI、T2 WI,冠状位、斜矢状位及轴位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观察分析组成PLC的腓侧副韧带、腘肌腱、腘腓韧带、豆腓韧带、弓状韧带的形态、止点、走行、信号强度及其与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结果 PDWI可以清晰显示呈低信号强度的正常PLC的特殊结构,主要包括腓侧副韧带、腘肌腱、腘腓韧带、弓状韧带、豆腓韧带,显示率分别为100%(32/32,侧)、100%(32/32,侧)、87.5%(28/32,侧)、81.3%(26/32,侧)和37.5%(12/32,侧).腓侧副韧带、腘肌腱位置及走行固定.腓侧副韧带全长(50.88±4.72)mm,中点宽(4.72±0.33)mm、厚(2.55±0.40)mm;腘肌腱全长(45.31±1.66)mm,腘肌裂孔处宽(3.26±0.39)mm、厚(3.15±0.26)mm;腘腓韧带全长(11.66±0.78)mm,中点宽(3.24±0.32)mm、厚(1.24±0.11)mm;弓状韧带及豆腓韧带显示率不高、变异较多,韧带起止点、大小、形态因个体差异可有所不同.左右侧腓侧副韧带、腘肌腱、腘腓韧带的长度、宽度、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女性腓侧副韧带长度及厚度、腘肌腱长度及宽度比较,差异有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熟悉PLC的正常解剖结构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该区域的细微异常改变,了解其正常及损伤的磁共振表现,提高放射科医师对PLC损伤的诊断能力.

  • 关节镜下膝关节后外复合体重建的实验研究及早期临床应用

    作者:冯华;张辉;张晋

    目的 探讨解剖学研究设计关节镜下后外复合体(PLC)重建的手术方案及技术流程.方法 通过10例成人膝关节尸体标本设计关节镜下手术重建技术的流程,对PLC组成之一的腘肌复合体的关节镜下解剖特点以及周围相邻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设计显露腘肌腱的股骨附着点和肌腱-肌腹交界点的关节镜入路以及股骨和胫骨隧道的定位与制备方法,完成关节镜下腘肌腱的重建.结果 2008年8月至11月间,共采用上述技术完成7例手术.均为多发韧带损伤的患者,受损韧带中包括后交叉韧带(PCL)与PLC损伤.其中的5例术前膝关节外旋较对侧增加15°以上,采用上述技术完成单纯腘肌腱重建,2例外旋增加的同时伴有3度外侧副韧带松弛,在腘肌腱重建的基础上重建外侧副韧带.早期随访结果显示7例患者的外旋均小于或等于对侧.结论 根据解剖研究确定腘肌腱远近端的定位标志,通过关节镜技术进行显露及定位,在关节镜下完成腘肌腱的重建手术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关节镜 腘肌腱 解剖
  • 关节镜下膝关节腘肌腱重建的实验研究

    作者:冯华;张辉;张晋;蒋协远

    目的:进一步研究膝关节后外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与腘肌复合体的解剖特点,设计关节镜下重建腘肌腱的手术方法.方法:通过10例成人膝关节尸体标本进行两部分研究,每部分各取5例标本:第一部分进行大体解剖研究,对腘肌复合体(包括腘肌腱、肌腹、股骨附着点、肌腱-肌腹交界区)的解剖特点以及周围相邻解剖结构(包括胫骨平台、外侧半月板后角、后交叉韧带、胭腓韧带、血管)进行观察和测量.第二部分进行关节镜下手术重建技术的流程设计.设计显露腘肌腱的股骨附着点和肌腱-肌腹交界点的关节镜入路以及股骨和胫骨隧道的定位与制备方法,引入移植物并固定,完成腘肌腱的重建.结果:第一部分:腘肌腱的股骨附着点位于滑膜反折区,属滑膜外结构;止于股骨的腘肌腱沟的近端,与关节软骨边缘紧邻,与外侧副韧带股骨附着点中心相距1.5~1.6cm.腘肌腱走行于腘肌腱浅沟内、肌腱-肌腹交界点位于胫骨后外侧平台的内、外中线与关节软骨面远侧1.0cm线的交点上,内侧距离后交叉韧带外侧边缘1.2~2.0cm、外侧与上胫腓关节的内侧缘紧邻.第二部分:进行膝关节镜下手术操作.采用前外入路及外侧辅助关节镜入路切除腘肌腱近端附着点周围滑膜反折,显露整个附着区,并利用克氏针确定中心点,自外向内制备股骨隧道.通过后外、后内及穿后间隔关节镜入路,沿腘肌腱走行局部切开与后关节囊的结合部,显露肌腱-肌腹交界点,并利用前交叉韧带重建胫骨导向器定位,自Gerdy结节向该交界点制备前后方向胫骨骨隧道.将移植物引入两隧道,并用挤压螺钉固定.5例标本手术均获成功,移植物可有效控制外旋稳定性.结论:根据解剖研究确定腘肌腱远近端的定位标志,通过关节镜技术进行显露及定位,在关节镜下完成腘肌腱的重建手术具有可行性.

  • 关节镜下与切开腘肌腱重建术治疗A型膝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疗效对比

    作者:李岳;张辉;张志军;郑峒;冯华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与切开腘肌腱重建术治疗A型膝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6年5月,共81名患者接受腘肌腱重建术治疗.其中38名符合条件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被分为关节镜组(A组,n=21)和切开手术组(B组,n=17),术后4周、8周、1年以及此后的每年进行主观、客观临床评估以及二次关节镜检查(外侧沟通过试验).结果:本研究A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2.0±5.5个月,B组患者平均随访34.4±12.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主客观评估指标均获得了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显示,两组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以及IKDC主观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客观评估方面,两组间应力像下胫骨后移侧侧差值(A组:4.0±3.2 mm,B组:5.0±2.9 mm;P=0.336)以及外侧沟通过试验阳性率(A组:1/21,4.8%,B组:2/17,11.8%;P=0.426)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关节镜下和切开腘肌腱重建术均可以显著改善A型膝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患者术后的主客观临床效果,二者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 PLC止点与ACL股骨隧道外口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董伊隆;蔡春元;钱约男;赵章伟;姜刚毅;姜文辉;杨国敬

    目的 探讨后外侧角(PLC)股骨止点和前交叉韧带(ACL)解剖重建股骨隧道外口的位置,以获得详细的放射学资料,并为ACL和PLC一期解剖重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30例成人尸体膝部标本.克氏针标记ACL股骨隧道,克氏针标记LCL、PT止点和股骨外上髁.在侧位X线片上建立以Blumensaat线为基准的矩形,用比率的方式测量ACL隧道外口、LCL和PT止点的位置.并以外上髁为原点建立坐标轴,测量各点的坐标及3点之间的距离.结果 ACL隧道外口均位于矩形外,LCL和PT止点中心均位于矩形内.LCL止点中心在股骨外上髁近端(1.27±3.35)mm、后方(2.99±1.29)mm.PT止点中心在股骨外上髁远端(8.85±3.38)mm、后方(3.83±1.95) mm.ACL股骨隧道外口在股骨外上髁近端(16.12±5.34) mm、前方(6.84±4.17)mm.LCL与PT止点中心相距(9.67±3.92)mm,ACL股骨隧道外口与LCL止点中心相距(13.07±4.93)mm,ACL股骨隧道外口与PT止点中心相距(23.37±6.16) mm.结论 揭示了LCL、PT的股骨解剖中心点和ACL股骨隧道外口位置的解剖影像学特点,为临床一期联合解剖重建提供了影像学基础.

  • 膝关节损伤的修复与置换

    作者:王广积

    1膝关节损伤的类型
      按解剖结构来分类膝关节的损伤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软组织损伤、软骨损伤、骨性损伤及复合损伤等。
      1.1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又可以细分为皮肤、筋膜损伤、肌肉组织损伤(股四头和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比目鱼肌等)、内外侧半月板、韧带(包括前、后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副韧带)、肌腱(包括髌腱和腘肌腱)及血管神经损伤等。

  • 膝关节镜的应用

    作者:顾永强

    1.膝关节镜的适应证膝关节的损伤①软骨的损伤:在临床上和X线片上不能明确诊断,因此怀疑有软骨损伤的病例可以通过关节镜在直视下明确软骨损伤的部位和形态;②半月板损伤:在临床上或X线片上不能肯定或是有矛盾时可以通过膝关节镜检查作出肯定的判断;③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的撕裂,腘肌腱止点的断裂;④骨软骨骨折:X线片常能发现,而软骨缺损的部位比较难于确定,通过膝关节镜的检查可以明确缺损的部位,也可在膝关节下切除骨软骨片;⑤不明确的创伤所引起的膝关节疼痛:通过膝关节镜检查可以获得客观的资料,以便进行有计划的治疗,即使关节有血肿也能通过灌注,排清关节里的积血.

  • 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解剖、损伤诊断及重建进展

    作者:成帅

    膝关节为人体大且构造复杂的关节,它支撑了人体约90%的重力,是人体的各种活动中负荷较大的关节之一.近年来随着工伤、交通事故和运动损伤的增加,膝关节损伤越来越多见.膝关节解剖结构复杂,损伤后常常较难得到很好的诊断与治疗.随着近年来对骨科应用解剖的深入研究,有些学者提出了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 (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的概念.膝关节后外侧区有着众多、复杂的解剖结构,这一区域曾一度被认为是膝关节的"阴暗面"(dark side)[1],骨科医生对其了解比较少,在联合其他韧带损伤时,此处韧带损伤的诊断在临床上很容易被忽视.

  • 腘肌腱和腓侧副韧带股骨止点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蔡春元;赵章伟;杨国敬;杨新东

    目的 为临床膝关节后外侧角重建术股骨侧骨隧道的定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选取男女各30例膝关节标本,对膝关节后外侧角仔细解剖分离,测量腓侧副韧带和腘肌腱股骨附丽部中心与股骨外上髁位置关系、两者中心点的距离以及附丽部的面积. 结果 腓侧副韧带附着面积为(47.25±14.69)mm2,其中男性为(50.22±9.72)mm2,大于女性的(44.29±12.33)mm2;腘肌腱附着面积为(56.18±13.88)mm2,其中男性为(60.57±12.44)mm2,大于女性的(51.79±13.68)mm2.腓侧副韧带附丽部中心在股骨外上髁近端(1.29±2.73)mm,后方(3.53± 2.12)mm,腘肌腱附丽部中心在股骨外上髁远端(8.47±3.34)mm,后方(3.86±2.09)mm.腓侧副韧带和腘肌腱两者股骨附丽部中心的距离平均为(10.12±3.06)mm,男性为(11.32±3.69)mm,女性为(8.92±3.25)mm.结论 两者附丽部的面积和中心距离存在性别差异(P<0.05),本实验的解剖数据可以为临床重建术中定位骨隧道提供参数值.

  • 腘肌腱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帅;郑小飞;李凭跃;黄华扬;夏虹;区永亮

    目的 为临床腘肌腱损伤的诊断及关节镜下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21个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腘肌腱的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结果 腘肌腱出现恒定,起始于腓侧副韧带股骨附着处前下方,穿过股二头肌腱和腓侧副韧带的深面在胫骨平台下与腘肌肌腹相连接.腘肌腱的长度为(40.12±0.91)mm,起点宽度为(6.19±0.27)mm,止点宽度为(6.46±0.35)mm,起点厚度为(3.38±0.24)mm,止点厚度为(3.62±0.25)mm.结论 腘肌腱是组成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的重要结构之一;深入了解其形态特点,对关节镜下腘肌腱损伤诊断、治疗及解剖重建有重要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