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胸骨旁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20例

    作者:刘言一;刘以尧;李海慧;姜亦瑶;申国争

    目的 探讨右胸骨旁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治疗二尖瓣病变的可行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采用右胸骨旁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换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39~72(55±3.8)岁.均通过右胸骨旁第四肋间6~10 cm横切口进胸,股动脉插管、右房房腔管引流建立体外循环,经胸直视下阻断升主动脉,心脏停跳后经左房入路行二尖瓣置换.结果 无围术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118~205(150.3±37.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8~189(133.5±27.4)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1.1±10.4)h,ICU停留时间(1.3±0.5)d,住院时间(7.3±1.7)d.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1±1.7)月,瓣膜位置均良好、启闭功能正常,无瓣周漏发生及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出现.结论 作为向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过渡的一种微创术式,右胸骨旁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安全、可靠,早期临床效果确切.

  • 超声评价二尖瓣环重构与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作者:童晓明;赵强;张秀明;于海凤;赵云鹤

    目的 探讨二尖瓣环重构与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6例二尖瓣反流(MR)患者分为轻度二尖瓣反流(Ⅰ)组,中度(Ⅱ)组和重度(Ⅲ)组,另选取46例无二尖瓣反流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受检者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选取标准胸骨旁长轴、心尖四腔心和二腔心切面,于心脏收缩和舒张末期检测二尖瓣瓣环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及体表面积,并采用多普勒技术测定二尖瓣反流速度、反流时间和有效反流口面积计算反流容积.结果 206例二尖瓣反流患者中轻度二尖瓣反流76例、中度67例和重度63例;按照二尖瓣反流发病机制分类130例中度和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中73例为冠心病缺血性二尖瓣反流,19例为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38例为过度瓣叶运动、二尖瓣叶木连枷样运动或脱垂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随着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的增加,在舒张期和收缩期测量的瓣环内径呈对称性扩大趋势,左心室和左心房内径均有相关一致的增大.二尖瓣有效反流口面积、反流面积、射流紧缩宽度、大反流面积、反流面积与左心房面积比值和反流长度与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78、0.76、0.40、0.73、0.69和0.74(P<0.01).结论 不论二尖瓣反流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机制如何,二尖瓣环重构呈轴对称性扩张.慢性二尖瓣反流的心脏重构不仅限于二尖瓣环的重构,还涉及到左心室和左心房的重构变化.

  • 轻度二尖瓣反流二尖瓣瓣叶及瓣环结构改变的三维超声研究

    作者:王春梅;牛德强;荆立华;穆玉明

    目的 采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技术测量轻度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患者二尖瓣瓣叶和瓣环结构参数,探讨其在轻度二尖瓣反流机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7例MR患者和28例无二尖瓣反流的对照组,分别行RT 3D-TEE检查,应用二尖瓣定量分析软件(mitral valve quantification,MVQ)进行后处理,测量收缩末期前后叶关闭时瓣环参数:联合至联合直径(DAIPm)、瓣环前后径(DAP)、瓣环高度(H)、绕环的小面积(A3Dmin);瓣叶参数:前小叶的总面积(A3DTAnt)、后小叶的总面积(A3DTPost)、联合至联合直径(DCAIPm)、前叶对合线的长度(LCA3dlf)、后叶对合线的长度(LCP3dlf),比较两组结果,筛检出能够揭示MR机制的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R组瓣环参数:DAIPm增大,瓣叶参数:DCAIPm、LCA3dlf、LCP3dlf均较对照组增大;其中LCP3dlf与轻度二尖瓣反流的独立相关.以LCP3dlf≥37 mm为节点,诊断MR的敏感性为38.6%,特异性为96.4%.ROC曲线下面积为0.68.结论 轻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瓣环和瓣叶均在联合方向扩张,前、后瓣叶对合线增长,其中后叶对合线长度的变化对导致轻度二尖瓣反流的影响大.

  • MRI相位编码速度标识技术定量检测儿童二尖瓣反流:与超声心动图对比

    作者:钟玉敏;朱铭;孙爱敏;王谦;高伟;李筠;张弘

    目的 利用MR相位编码速度标识技术对儿童二尖瓣反流进行定量分析,并与超声心动图半定量结果进行比较. 方法 病例组为二尖瓣反流患儿61例,其中轻度反流16例,轻中度反流16例,中度反流20例,中重度反流4例,重度反流5例.对照组20例,其中8例无心肺疾病,12例为先天性心脏病但室间隔完整无二尖瓣反流及主动脉瓣反流.利用MR相位编码速度标识技术分别测定对照组和病例组的左心室流入量和主动脉流量. 结果 对照组中,左心室流入量与主动脉流量之间相关性良好.除轻度二尖瓣反流外,对照组与病变组其余各组间反流量与反流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变组各组间二尖瓣反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尖瓣反流指数与超声的二尖瓣反流程度的总体相关性良好. 结论 MRI相位编码速度标识技术是一种非创伤性的定量分析儿童二尖瓣反流的较好方法,并为外科手术以及术后随访提供更为精确的信息.

  • 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近期疗效

    作者:王炯;张纯;李治安;来永强;白涛

    目的超声心动图结合血流动力学导管监测观察二尖瓣成形术对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及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早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成形术前麻醉诱导后及术后12 h 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术后20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返流信号完全消失,2例探及中量返流信号;所有患者二尖瓣口开放面积无明显狭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及舒张期左房、室间压差降低,E/Em无明显变化;肺循环阻力、肺动脉楔压等降低.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严重程度的评价及对病因的诊断与外科手术结果吻合,对成形术疗效及手术前后心功能的评判与血流动力学监测基本相符.

  • 二尖瓣反流的超声多普勒模拟显像

    作者:邓敏;李德玉;汪天富;林江莉;饶莉;唐红

    目的模拟二尖瓣反流的超声Doppler成像.方法据圆形轴对称自由紊动射流模型,利用超声成像模拟软件Field Ⅱ模拟简化的二尖瓣反流的三种情况:①完全正向射流;②中心为正向射流,边缘为负向反流;③上半部分为正向射流,下半部分为负向反流.获得不同情况下的RF信号,然后采用脉冲多普勒方法估计血流速度,并对RF信号进行经典谱分析.结果得到了三种情况不同成像角度的RF信号,并估计出血流速度,获得彩色多普勒显像以及RF信号的频谱图.随着超声波束与血流角度的减小,检测到速度增加.结论模拟结果表明不同情况的血流都得到了很好的成像模拟,对于临床二尖瓣反流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自动测量心搏出量改进法定量评价偏心性二尖瓣反流

    作者:文晓慧;李德玉;汪天富;林江莉;饶莉;唐红

    目的研究并证实自动心脏输出量测量法(ACOM)改进法定量评价二尖瓣偏心性反流.方法对19例患偏心性反流患者采用ACOM改进法,于收缩相对经二尖瓣反流瓣口的血流速度直接进行时间和空间双重积分,得到二尖瓣反流量,并将反流量作为评价参数,对患者的反流严重程度进行划分.后,比较分析反流量与由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得到的射流容积和反流狭径宽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以反流量大小作为标准,3例患者被判定为轻度,10例患者被判定为中度,6例患者被判定为重度.ACOM改进法得到的反流量与射流容积(r=0.9371)和反流狭径宽度(r=0.8939)高度相关.结论 ACOM改进法是对偏心性二尖瓣反流进行定量的有效方法.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的方法

    作者:王吴刚

    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之一[1],中至重度MR可以进展为左心室功能不全,而未经治疗、无症状的MR患者5年内心血管疾病病死率为14%[2].外科治疗可以显著改善MR患者的预期寿命[2,3].MR患者的危险分层、预后预测及手术时机的选择均依赖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准确评估,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为精确评估MR的严重程度提供了新的工具.

  • 三维近端等速度表面积法在测量缺血性二尖瓣反流量中的应用

    作者:陈雪梅;敖小华;江小英;卢咏梅;王强;纪军;吴素蓉

    目的 探讨三维近端等速度表面积法(PISA)定量分析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的准确性,为IMR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研究临床确诊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导致IMR的患者.利用三维PISA法测得其二尖瓣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二尖瓣峰值反流量(RVol)、二尖瓣峰值反流分数(RF),并与差值流量法、二维PISA法比较,评价三维PISA法在判断IMR中的准确性.结果 当Nyquist速度极限为28 cm/s时,三维PISA法与差值流量法计算的EROA差值小为(0.06±0.05)cm2,二维PISA法与差值流量法计算的EROA差值小为(0.13±0.08)cm2.与二维PISA法相比,三维PISA法计算的EROA、RVol及RF与差值流量法较接近.三维PISA法计算的EROA与差值流量法计算的EROA呈正相关(r=0.953,P<0.05),且相关性高于二维PISA法(r=0.883,P<0.05).结论 三维PISA法定量分析IMR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结合三维超声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乳头肌功能

    作者:孟湘;刘昕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及三维超声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乳头肌的功能,并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测IMR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收集合并二尖瓣反流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76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66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及2D-STI检查,分别比较前后乳头肌的缩短率(AFS、PFS)、前后乳头肌(APM、PPM)到二尖瓣前瓣环的距离(APM-AMA、PPM-AMA)、二尖瓣瓣叶闭合面积(MLC)、乳头肌间距离(IPMD)、前后乳头肌相对于左心室前壁的角度变化(AngⅠ、AngⅡ)、前后乳头肌的纵向峰值应变(ALS、PLS)、纵向应变达峰时间(APT、PPT)及达峰延迟时间(DT)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LVIDD、LVEDV、LVEF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FS、PFS、IPMD、MLC、ALS、PLS及D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S、PLS、AFS、PFS与LVEF呈正相关,与LVEDV呈负相关(P<0.05);MLC、IPMD、DT与LVEF呈负相关(P<0.05).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ALS、PLS、MLC、AFS、PFS、IPMD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65、-0.78、0.54、-0.51、-0.57、0.49.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PMD、MLC、PLS、DT与IMR有关联(P<0.05),OR值分别为1.26、1.32、1.37、1.52.结论 应用2D-STI技术能够准确评价心肌缺血导致的乳头肌功能障碍,并且IPMD及MLC增加、PLS减低、两组乳头肌运动不同步均为IMR的危险因素,该结果有助于临床预测IMR.

  •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冠心病合并二尖瓣反流患者左心房功能

    作者:姜婧璇;姜志荣;王小凡;吕启凤;宋晓霞;田雨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 D-STI)技术检测冠心病合并二尖瓣反流患者的左心房容积变化及心肌应变,评价左心房功能.资料与方法 采集8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二尖瓣反流(MR)分为无MR组(30例)及MR组(58例,包括轻度反流20例、中度反流20例、重度反流18例).对照组为30例健康志愿者.应用RT3D-STI分别测量左心房大容积(LAVmax)、左心房主动收缩前容积(LAVp)、左心房小容积(LAVmin)及左心房心肌整体纵向、径向、圆周应变(GLS、GRS、GCS),计算左心房被动及主动射血分数(LApEF、LAaEF),并分析左心房心肌应变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结果 ①无MR组与MR组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ApEF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MR组LApEF低于无MR组(P<0.05);②无MR组与MR组心肌GLS及GC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MR组低于无MR组(P<0.05);随反流程度的增加,GLS、GCS及GRS均不同程度降低;③左心房心肌整体应变能力(GLS、GCS、GRS)与LAEF呈显著相关(无MR组:r=-0.810、-0.760、0.851;MR组:r=-0.680、-0.745、0.583.P<0.05).结论 RT3D-STI技术可通过测量左心房容积变化、计算LAEF及追踪心肌运动,评价MR患者左心房心肌运动的改变及评估左心房功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二尖瓣腱索断裂295例超声与手术结果的比较研究

    作者:吴伟春;罗晓亮;王浩;郑平;王吴刚

    目的 通过观察大样本二尖瓣腱索断裂(MCTR )的超声心动图和手术特点,探讨MCTR 疾病分布特点、经胸超声心动图(TTE )特征,并明确其在指导手术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5 年以来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295 例MCTR 患者病例资料,记录所有患者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手术结果,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95 例MCTR 患者中,前叶腱索断裂100 例,后叶腱索断裂182 例,前后叶腱索均断裂13 例;腱索完全断裂26 例,部分断裂269 例;进行换瓣手术110 例,修补手术132 例.本组MCTR 的主要超声特点为二尖瓣叶脱垂、出现连枷样或挥鞭样改变、二尖瓣中~重度反流、心脏扩大、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根据手术结果判断,TTE 对MCTR 的诊断符合率为96.7% ;判断前后叶脱垂和腱索断裂的诊断符合率为92.5%,准确判断为完全和部分腱索断裂的诊断符合率为89.3%.TTE 的主要误诊原因是在判断腱索摆动与断裂腱索、二级腱索断裂部位仍有缺陷和缺少经验.经过统计学分析,MCTR 是进行换瓣还是修补手术,与附着瓣叶的部位有关(P <0.05),而腱索是否部分或完全断裂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无关(P >0.05).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地诊断大部分MCTR,并且能够协助外科医生进行初步分型和选择手术方式.

  • 彩色多普勒评价前降支中段支架植入术后半年患者二尖瓣反流的变化

    作者:葛嘉;李佐民;肖颖;张羽;余晓梅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前降支中段支架植入术后半年患者二尖瓣反流的变化,探讨支架植入术后对二尖瓣功能的影响及可能发生的机制.方法:50例支架组患者和58例造影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反流程度,根据反流束面积和左房面积比值评价反流程度,<20%为轻度,20%~40%为中度,>40%为重度.结果:支架组术后LVIDd、LAD较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F术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和造影组术前及术后半年随访二尖瓣反流病例的发生及加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支架组术后新增1例重度二尖瓣反流,2例由轻度反流进展为中度反流.结论:前降支中段支架植入术对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运动,提高左心功能有明显作用,而支架植入术导致二尖瓣反流可能性小.彩色多普勒对评价支架植入术后二尖瓣反流以及左心功能有很好的作用.

  • 联合三维应变及多普勒参数评价射血分数正常的二尖瓣反流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

    作者:陈海燕;潘翠珍;王毓琳;潘荪;王春生;舒先红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和多普勒超声指标综合评价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 随机入组30例器质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男16例,平均(50.72±11.52)岁]和3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男18例,平均(46.86±8.67)岁],分别作为病例组及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应用脉冲多普勒(PW)采集肺动脉、主动脉及二尖瓣口血流频谱(Philip IE33,s5-1);于心尖四腔心观采集全容积三维图像(Philip IE33,X3-1).测量肺动脉(PA)、主动脉(AO)及二尖瓣口(MV)PW速度时间积分(VTI);左心室等容收缩及等容舒张时间.应用TOM-TEC分析软件4D-LV功能测量左心室17节段三维应变(S),计算基底段(b)、中间段(m)及心尖段(a)三维应变峰值及达峰时间(Sb,Tb,Sm,Tm,Sa,Ta).上述所有指标均用体表面积(BSA)或心动周期进行校正.结果 病例组左心室收缩期三维应变峰值增大(P<0.05),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P<0.05),三维应变达峰时间延迟(P<0.05).结论 左心室收缩期三维应变峰值受二尖瓣特殊容量负荷变化影响,无法客观评价其左心室收缩功能;而收缩期左心室三维应变达峰时间和左心室等容收缩时间不受容量变化干扰,有望用于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随访.

  • 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特点及成形疗效分析

    作者:薛清;韩林;张冠鑫;李白翎;陆方林;徐激斌;徐志云

    目的 探讨并总结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特点及其成形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0年1月329例因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电话、信件、门诊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结果 329例患者中男215例,女114例;年龄40~81岁,平均(54.6±9.3)岁;二尖瓣中度反流97例,重度反流232例;二尖瓣成形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1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2例.围手术期死亡8例(2.4%),年龄≥60岁、病程≥5年、左心室射血分数<50%、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围手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321例(97.6%),术后在院期间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左心房明显缩小,二尖瓣反流明显改善.321例患者中失访32例,289例随访1~150个月,平均(46.9±32.0)个月,随访率90.0%.从321例患者中筛选出随访时间≥12个月的287例(89.4%)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术后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9.1%、97.0%、89.2%,二尖瓣再次手术免除率分别为98.0%、96.5%、87.7%.从287例患者中筛选出有完整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资料的196例(68.3%)患者进行术后远期二尖瓣再次中重度反流事件生存分析,术后3年、5年、10年二尖瓣再次中重度反流免除率分别为88.6%、81.4%、70.4%.结论 术前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术中根据病变特征选择合适的成形方法,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可获得良好成形效果.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二尖瓣反流的外科处理策略

    作者:陆兆辉;王顺民;张海波;徐志伟

    目的 探讨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反流时,积极或者保守的二尖瓣处理策略间的区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12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反流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年龄为68~5261(627.58±986.32)d,体重3.8~54(8.90±6.83)kg,男57例,女70例.第一诊断包括室间隔缺损(89例)、动脉导管未闭(13例)、房间隔缺损(9例)、主动脉缩窄(7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4例)、主动脉瓣狭窄(3例)、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例)、主动脉弓中断(1例).以是否进行二尖瓣整形为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67例进行了包括第一诊断和二尖瓣整形在内等的矫治手术,而另外60例则未对二尖瓣进行处理.除了主要诊断的外科矫治外,二尖瓣整形手术包括二尖瓣环缩、裂缺缝合、二尖瓣双孔等.随访时间7~1131(235.39±247.81)d.术前、术后随访主要参考依据为经胸多普勒超声,少部分患者术后采用经食道多普勒超声进行评估.结果 二尖瓣整形组术前二尖瓣反流轻度12例(17.91%),轻中度反流24例(32.84%),中度反流29例(43.28%),中重度反流1例(1.49%),重度反流1例(1.49%);未整形组则相应为:轻度反流6例(10%)、轻中度反流39例(65%)、中度反流14例(23.33%)、重度反流1例(1.67%).随访过程中无死亡病例,结果显示,二尖瓣整形组患者二尖瓣反流加重3例,维持原状15例,减轻49例;二尖瓣未处理组,二尖瓣反流加重3例,维持原状14例,减轻44例.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二尖瓣反流状况的改变进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患者的对比发现,积极外科处理与保守治疗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对室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反流患者的分析两组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13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均未对二尖瓣进行处理,术后二尖瓣反流均有改善(100%).结论 在儿童患者中,二尖瓣反流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存在时保守处理往往也可取得与积极手术治疗类似的效果.对于中度以上的二尖瓣反流,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动脉导管未闭合并的二尖瓣反流不需过于积极干预.

  • 瓣膜成形术治疗婴幼儿中重度先天性二尖瓣闭锁不全及其疗效观察

    作者:吴熙明;何巍;郑宝石;冯旭

    心胸外科临床中,先天性二尖瓣闭锁不全常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发病率较低,好发于婴幼儿.一般手术治疗中采用二尖瓣置换术,但该术式死亡率较高,且远期效果不理想,再手术率也较高,成为临床手术治疗的难题之一[1].据相关医学文献报道,瓣膜成形术治疗婴幼儿中重度先天性二尖瓣闭锁不全能够改善传统手术治疗的弊端,成为新兴手术措施之一.为此本文将探究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22例中重度先天性二尖瓣闭锁不全患儿,给予瓣膜成形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左心室纵轴功能并与心肌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许进;秦石成;程安玲;姚立芳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成像(QTVI)技术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RMI)患者左心室心肌纵轴运动特征,分析心肌病理变化与心肌运动指标及术后心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对拟行二尖瓣置换术(MVR)的19例重度RMI患者在术前1d、术后3个月采用QTVI测量左心室前壁、下壁、侧壁、室间隔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Vs)、舒张早期速度(Ve)及收缩期向心尖方向位移(Ds),并根据心肌间质纤维化面积≥35%和心肌间质纤维化面积<35% 把患者分为A、B两组.结果 术前RMI组左心室二尖瓣环Vs、Ve、D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根据心肌间质纤维化面积把RMI患者分为A组9例和B组11例,术前A组二尖瓣环Vs、Ve、Ds低于B组(P<0.05),术后3个月A组患者二尖瓣环Vs、Ve、Ds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与术前相比二尖瓣环Vs、Ve、Ds升高(P<0.05).A组间质纤维化面积(48.78±10.59)%,B组心肌间质纤维化面积 (27.21±4.65)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MI患者心肌功能状态与心肌纤维化程度相关,QTVI能早期评价R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并可评价术后心功能恢复程度.

  • 超声心动图在双孔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作者:高东梅;孙志霞;宋军;刘淑娟;伊莲花;王牧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关闭不全双孔二尖瓣成形术病例筛选以及术中、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左心房黏液瘤3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二尖瓣脱垂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行双孔二尖瓣成形术,男4例,女2例,年龄4~60岁,平均(30±19.7)岁.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3例,Ⅳ级1例.于术前应用经胸壁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瓣膜回声及活动情况,了解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原因,筛选适合成形修复术的病例,测量瓣口流速、跨瓣压差、返流面积、左心房及左心室内径.3例术中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或经心外膜检查,复跳后除检查原发病治疗效果外,着重观察双孔大小、瓣口流速及跨瓣压差、有无返流,评估成形术效果.结果术后检查6例均为二尖瓣前叶脱垂导致关闭二尖瓣不全,左心房、二尖瓣环扩大,未见腱索断裂以及瓣叶回声异常,其中2例为二尖瓣重度返流,4例为中度返流.术后左心室短轴切面瓣叶开放呈"8"字形双孔,瓣叶对合良好,四腔切面见2束红色血流进入左心室.1例无返流,3例轻度返流,2例中度返流,二尖瓣返流明显减轻,左心房内径明显缩小(t=5.1,P<0.01),二尖瓣口流速、跨瓣压差无显著变化,提示手术效果良好.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双孔二尖瓣成形术的病例筛选、术中及术后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

  • 老年二尖瓣反流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诊疗现状分析

    作者:诸葛瑞琪;侯晓沛;齐喜玲;郭新华;吴永健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二尖瓣反流(MR)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诊疗现状.方法:本研究为大型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4-05-01至2015-04-30期间入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中度及中度以上MR的1741例患者,其中680例(39.06%)≥60岁的患者分入老年MR组, 1061例(60.94%)<60岁的患者分入非老年MR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式的差异.结果:老年MR患者平均年龄为(66.98±5.94)岁,老年MR常见的病因类型为退行性MR(41.18%).老年MR组中合并冠心病(37.79% vs 17.43%)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45.44% vs 25.17%)、糖尿病(19.56% vs 8.48%)、高脂血症(35.29% vs 19.51%)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老年MR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老年MR组患者的EuroSCOREⅡ评分较高[(5.54±2.42)分 vs(3.15±1.66)分]、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大[(57.72±12.37) mm vs(57.33±10.19)mm],合并联合瓣膜病变的患者比例(35.59% vs 40.81%)和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比例(54.71% vs 63.90%)较低,与非老年MR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术式(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选择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时,老年MR组中生物瓣的应用率高于非老年MR组(53.88% vs 18.67%,P<0.001).结论:近四成中度及中度以上MR住院患者为老年MR患者.老年MR患者的反流病因以退行性二尖瓣病变为常见.与非老年MR患者相比,老年患者退行性MR多见,合并症的比例较高,心功能较差,手术风险评分较高,接受手术干预治疗的比例较低.

114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