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常成人圆孔骨性通道相关参数的多层螺旋CT研究

    作者:杨巨顺;崔磊;何玉泉;龚沈初;张树清;何书;吴献华

    目的 探讨MSCT测量圆孔骨性通道相关参数的数值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4年8月20日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头颅、鼻窦和眼眶MSCT检查的152例非外伤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0例,年龄16~89岁;女72例,年龄17~79岁.所有患者行MSCT扫描,从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上显示152例304侧圆孔骨性通道,在MSCT图像上测量圆孔的深径D、圆孔中轴线与翼腭窝中轴线的夹角B、两侧圆孔中点连线与圆孔中轴线的夹角A1、同侧圆孔中轴线与翼腭窝中轴线的夹角A2、同侧圆孔外口外侧和内口内侧连线与翼腭窝中轴线的夹角A3.对比相同性别不同侧别间及同一侧别不同性别间圆孔骨性通道的相关参数,计算测量数据的变异系数(CV) 和测量者个体间的CV,并采用组间相关系数(ICC)分析各测量参数的可信度.结果 MSCT能够清晰显示152例304侧圆孔的形态、大小及走行,图像质量良好.圆孔深径D值为(4.76±1.61) mm,角B、A1、A2、A3分别为93.13°±8.68°、87.78°±8.64°、134.49°±8.63°、160.16°±8.22°.相同性别不同侧别间比较:角A1右侧均大于左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圆孔深径D和角B、A2、A3右侧和左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一侧别不同性别间比较:圆孔深径D和角A1、A2、A3 、B在男性、女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 B、 A1、A2、A3的CV范围分别为31.58%~37.14%、8.15%~9.78%、8.35%~9.94%、5.50%~6.74%、4.43%~5.59%;测量者间的CV分别为20.63%~21.54%、9.13%~9.16%、2.54%~3.77%、2.00%~2.59%、1.58%~2.69%.角B测量可信度为较好,圆孔深径D和角A1、A2、A3的测量可信度为极佳.结论 在MSCT图像上对圆孔骨性通道进行测量,其结果稳定、可靠,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经眶下裂至圆孔穿刺入路的应用解剖

    作者:孙鑫;朱亚文;林建;陶高见

    目的 为经眶-圆孔入路行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第二支三叉神经痛提供解剖测量数据.方法 对80个成人头骨经眶-圆孔穿刺入路及相关结构进行了测量与观察,对20个头颅软标本进行在CT引导下模拟操作与观察.结果 在160侧颅骨中,成功穿进圆孔者为122侧,占76.25%;穿刺点位于眶下缘外眦的内侧(0.41±0.11) cm;经穿刺点至圆孔外口的距离为(4.45±0.18)cm,至圆孔内口前缘的距离为(4.99 ±0.17)em,至颈动脉沟外侧缘距离为(5.52±0.35)cm.头颅软标本模拟操作穿刺安全有效深度为(5.38 ±0.25) cm;穿刺针进入圆孔时针与正中矢状面角度为32.2°±2.3°,与冠状面角度为57.2°±2.5°;穿刺针进入眶上裂后端时针与正中矢状面角度为26.0°±1.5°,与冠状面角度为64.5°±1.6°.结论 根据解剖测量数据,在CT引导下经眶下裂至圆孔穿刺法行临床治疗第二支三叉神经痛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 翼腭窝骨性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的应用解剖

    作者:邓彬华;刘环海;彭渝;彭浒;万安云;纪振华;万锋;刘海斌;刘新

    目的 研究翼腭窝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外科解剖关系,为临床开展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成人干性颅骨标本20个(40侧),在手术显微镜及鼻内镜下观测蝶腭孔、筛骨嵴、圆孔、翼腭管、翼管的形态、大小及相关解剖学参数.结果 翼上颌裂高度为(15.30 ±0.43) mm,蝶腭孔的前后径和上下径分别为(5.10±1.84)mm和(5.09±1.53) mm,蝶腭孔到中线的距离为(12.49±1.51)mm,前鼻棘至蝶腭孔前缘的距离为(51.32 ±3.28) mm,圆孔的直径为(3.14±1.26)mm,圆孔至中线的距离为(19.95±2.79) mm,前鼻棘至圆孔的距离为(61.86 ± 3.67) mm,翼管至中线的距离为(10.82±2.98)mm,前鼻棘至翼管的距离为(59.47±3.42) mm.结论 熟悉翼腭窝、蝶腭孔、圆孔和翼管等解剖关系,有助于有效安全地开展鼻内镜下翼腭窝手术.

  • 翼管、圆孔和蝶腭孔的 CT 三维重建解剖学

    作者:金涌;白志强;陶宝鸿

    目的:使用三维高分辨率CT( HRCT)重建的方法,观察经鼻内镜至翼腭窝( PPF)的手术入路中的重要解剖结构,探讨翼管( VC)、圆孔( FR)和蝶腭孔( SPF)这些重要解剖标志的三维立体空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患者及1例尸体标本的HRCT扫描数据。在CT三维重建的影像中,观察 SPF、VC和FR的形态以及SPF和VC之间的三维立体空间关系。结果三维测量SPF,VC,和FR的平均直径分别为(6.26±1.59) mm,(2.35±0.77)mm和(2.75±0.77)mm。 VC和SPF后下缘之间的平均距离为(4.03±1.15)mm。三维立体CT重建影像中VC和FR之间的平均垂直和水平距离分别为(4.94±1.35) mm和(9.22±3.07) mm。 VC的全部或部分边缘92%(33/36)位于SPF的下缘以上,97%(35/36)位于SPF内缘外侧。结论深入理解SPF、VC和FR之间的三维空间立体关系,有助于安全实行内镜下经鼻至翼腭窝的手术。

  • 内镜经鼻、上颌窦、翼突入路至Meckel囊区的解剖

    作者:顾晔;张晓彪;王学建;余勇;胡凡;徐文龙;谢涛;孙崇璟

    目的 通过解剖学研究,探讨内镜经鼻、上颌窦、翼突入路至Meckel囊区的解剖特点和方法,寻找手术入路中的重要解剖标志点,测量相关解剖数据,为内镜经鼻入路处理Meckel囊区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5例共10侧新鲜成人头颅标本,采用内镜经鼻、上颌窦、翼突人路解剖和暴露Meckel囊区,寻找该手术人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研究具体的解剖方法,测量相关的解剖数据,解剖过程中使用导航.结果 鼻小柱下缘至后鼻孔上缘为(66.5±3.3)mm,至蝶窦口下缘为(61.2±1.6)mm,至腭蝶管前口下缘为(64.6±1.4) mm,至蝶腭孔下缘为(62.8±2.3)mm,至翼管前口下缘的距离为(75.4±3.3)mm,翼管前口下缘与腭蝶管前口上缘距离为(2.1±0.7)mm,与圆孔下缘距离为(7.5 ±0.7)mm,腭蝶管长度为(6.4±0.5)mm,翼管长度为(13.3±1.2)mm.以腭蝶管为解剖标志可以寻找到翼管前口;以翼管为解剖标志可以寻找到岩骨段颈内动脉前膝部,以斜坡旁颈内动脉隆突可以寻找到斜坡旁颈内动脉,以圆孔可以寻找到上颌神经.导航能够准确定位上述解剖标志.结论 运用内镜经鼻、上颌窦、翼突入路可以解剖和暴露Meckel囊区.此入路是由Meckel囊前方四边形区域暴露该区域,此四边形内侧为斜坡旁段颈内动脉,下方为岩骨段颈内动脉,上方为展神经,外侧方为上、下颌神经;实验数据和导航可以辅助定位重要的解剖结构和标志.

  • CO2激光治疗肛门闭锁不全2例

    作者:马万寿

    资料:肛门闭锁不全患儿2例,均为男性,年龄为6或9个月。均因大便困难就诊。1例肛门处有直径约0.3 cm的圆孔,圆孔后方有直径约1 cm的膜样皮肤组织;另1例肛门处有直径约0.2 cm的圆孔,周围有皮肤形成的膜样组织。  方法:患儿取截石位,常规消毒手术区皮肤,铺洞巾。用功率为10 W,距离为15 cm的CO2激光光束切除肛门处膜样皮肤组织。切除后创面无出血。术毕肛门内塞入油纱条。  结果:术后次日取出油纱条,即可正常排便。2例患儿分别于术后5和6天出院。出院后随访1年,均无大便失禁和便闭。

  • CT引导下经皮圆孔穿刺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茹彬;计忠伟;万权;蔡文君;李顺

    目的 探讨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药物无效或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药物无效或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22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射频热凝术治疗,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分级评定标准评价患者术后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2例患者术后即刻疼痛完全缓解率达95.45%(21/22),1例患者术后疼痛有所缓解,但服药后可以控制(BNI分级Ⅲ级).2例患者术后复发,均再次行射频术,术后即刻疼痛均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随访3~19个月,平均(7.73±4.69)个月.所有患者均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射频热凝治疗药物无效或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支)的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可作为药物无效或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理想微创治疗手段.

  • 两种圆孔外口穿刺路径射频热凝治疗上颌神经痛的 临床比较

    作者:焦赫娜;任飞

    目的:比较X线引导下经典和改良圆孔外口穿刺行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上颌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间我科室收治的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病人,采用入院顺序单双号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采用侧方入路经下颌骨髁突冠突间切迹上穿刺圆孔外口,行上颌神经温控射频热凝术.B组采用改良侧方入路,经下颌骨冠突与上颌骨之间穿刺圆孔外口,行上颌神经温控射频热凝术.观察病人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中期疗效及复发率进行随访.结果:80例病人治疗后疼痛均明显缓解,与治疗前比较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下降(P<0.01),两组病人术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有两例穿刺不成功,改为B组方法穿刺后成功.B组病人均顺利穿刺成功.结论:侧方入路经下颌骨冠突与上颌骨之间穿刺圆孔外口是一条可行的穿刺入路,是侧方入路经下颌骨髁突冠突间切迹上穿刺圆孔外口的改良和补充.

  • CT引导下圆孔及卵圆孔双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Ⅲ支)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顺;廖丽君;张达颖;许周亮;胡馨

    目的:研究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及卵圆孔双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Ⅲ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Ⅱ+Ⅲ支痛患者24例,CT薄层扫描(0.75 mm)引导下一根穿刺针精确抵达圆孔外口处,另一穿刺针则进入卵圆孔内3~5mm,三维CT重建和电生理测试确认穿刺靶点,静脉全麻下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穿刺针均准确位于圆孔外口和卵圆孔孔内3~5 mm,治疗后疼痛即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优良23例(95.8%)、良好1例(4.2%)、无效0例;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1例术后12个月第Ⅲ支复发,1例术后16个月第Ⅱ支复发.结论: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及卵圆孔双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 +Ⅲ支),定位精确、疗效可靠、安全简易,为治疗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探索出一条新的治疗方法.

  • 经皮穿刺圆孔射频治疗上颌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薛同庆;戴建虎;袁威威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圆孔射频治疗上颌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21例内科治疗失败或有创治疗后复发的上颌神经痛患者,在X线引导下,将头端塑形的普通射频穿刺针,以前下方入路经皮经翼腭窝穿刺圆孔,对上颌神经干行射频温控热凝处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记录患者术前、术后72小时以及术后随访期内疼痛程度来评价治疗疗效.结果:对21患者成功施行23次上颌神经干射频热凝术.21例患者术前VAS评分7.4±1.6分.术后72小时所有患者VAS评分均为0分.手术后随访时间4周到9周(平均31周),未出现上颌神经痛复发.术后上颌神经分布区面部麻木感发生率95.2% (20/21),面部肿胀发生率38.1% (8/21),无角膜感觉神经功能损伤病例发生.结论:经皮穿刺圆孔射频温控热凝处理上颌神经干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是安全和有效的.

  • CT引导下经眶—圆孔入路射频热凝治疗第2支三叉神经痛

    作者:陶高见;林建;朱彤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眶-圆孔穿刺入路在第2支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64例第2支三叉神经痛患者,先行CT扫描评估和确定穿刺径路.取眶外下缘交界处偏内侧为穿刺点,在CT引导下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穿刺圆孔并成功定位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1例因CT扫描评估穿刺困难而改经Hartel前入路穿刺.余63例行经眶-圆孔穿刺,其中60例顺利穿刺达圆孔内和半月神经节,3例仅到达圆孔外口.治疗后疼痛均缓解,除面部麻木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眶-圆孔入路射频热凝治疗第2支三叉神经痛,定位准确,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和治疗效果良好.

  • 3D重建在三叉神经第二支射频治疗穿刺路径选择中的应用

    作者:韩影;王然;陆丽娟

    目的:探索3D重建技术在三叉神经第二支射频治疗穿刺路径选择中的作用。方法:34例三叉神经第二支或者第二支合并第三支疼痛患者,采用3D重建技术对卵圆孔Hartel入路、圆孔外口颧弓下入路、圆孔外口经眶入路三种穿刺路径进行模拟穿刺并评估,根据模拟穿刺成功与否将穿刺入路分为:“可穿刺”入路与“不可穿刺”入路。结果:34例患者中“不可穿刺”比例:Hartel入路为5.8%(2例),颧弓下入路为2.9%(1例),经眶入路为23.5%(8例),圆孔外口颧弓下入路和卵圆孔Hartel入路较圆孔外口经眶入路更易穿刺成功(P <0.05)。结论:3D重建技术对三叉神经第二支射频治疗穿刺路径选择有重要指导作用,考虑到治疗精准性,圆孔外口颧弓下入路可作为穿刺优选路径。

  • 多平面重组对正常成人圆孔的研究

    作者:陈君蓉;肖家和;尼玛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和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多方位显示圆孔的正常形态并进行测量分析.方法:对167例正常受试者行高分辨薄层扫描.在工作站上对圆孔进行MPR重组,观察圆孔及其通连结构形态,测量其径限值.结果:MPR图像对圆孔的显示率为100%,圆孔在横断面和矢状面上呈管型、孔型或窗型,冠状面上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其平均长度、前口和后口径分别为:(0.32±0.15)cm、(0.33±0.05)cm和(0.31±0.05)cm,同侧圆孔前口大于后口.结论:HRCT薄层扫描及MPR重组可清晰显示圆孔及其通连结构,有利于对其解剖形态的观察和径限的测量,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数据.

  • 弯针技术在内向开口圆孔穿刺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作者:黄冰;姚明;冯智英;占恭豪;李顺;陈栋樑;张利;谢可越;费勇

    目的 探讨弯针技术在内向开口圆孔穿刺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第二支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11月至2018年5月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医学科因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二支疼痛行圆孔穿刺射频治疗的263例患者.以CT鼻旁窦模式(层厚为3 mm)对翼颚窝进行半冠状位扫描,选取包含圆孔内、外口及圆孔管中点且无颧弓阻挡的CT图像进行穿刺路径设计:用CT自带软件工具尺由圆孔管外口紧贴上颌窦外侧壁向外拉直线到皮肤表面(穿刺点),测量该线段的长度(穿刺深度)及该直线与矢状面的夹角(穿刺角度),若该圆孔管为内向开口时,还需量取该直线与圆孔管走向的夹角(穿刺针需弯折的角度).将射频针尖插入自制弯针器内5 mm,向针尖斜面对侧扳折出相应的弯折角度,制成个体化的射频穿刺弯针.随后在CT引导下按设计的穿刺路径穿刺,针尖达圆孔外口时弯针弧度转向前上方,越过外口后将弧度转向后下,送入圆孔即可进行神经电生理测试射频的治疗效果.结果 263例患者中,71例(27.0%)患者的圆孔管为内向开口,需用弯针技术对射频针进行个体化塑形,平均弯折角度为(21.3±3.6)°.使用弯针后针尖均能穿刺到达靶点,神经电生理测试时0.1 ~0.5 mA电流即可诱发出第二支支配区明显的肌肉颤动或麻木感,射频热凝后疼痛完全消失,遗留该侧鼻翼、上唇、颧面部皮肤和同侧上腭黏膜麻木,无一例波及三叉神经第一支或第三支.共随访24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2±0.6)年,其6个月内、1年、2年、3年、4年内的总复发率分别为2.5%(6/242)、7.9% (19/242)、16.1% (39/242)、24.4%(59/242)、33.9%(82/242).结论 CT引导下采用个体化塑形弯针技术可以使射频针尖绕过阻挡在圆孔外口的蝶骨而进入内向开口的圆孔内,从而提高射频的疗效、降低复发率.

  • CT引导下经皮颧弓下入路圆孔穿刺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冰;过建国;姚明;祝则峰;冯智英;陆雅萍;孙建良;侯健;曹浩强

    目的 探索一种CT引导下经皮颧弓下入路圆孔穿刺技术,为高选择性三叉神经第Ⅱ支射频热凝治疗提供新的途径.方法 取已锯开顶骨的成年入颅骨标本l具,用22号射频穿刺针选择佳角度从面颅沿颧弓下入路接近圆孔外口,将针尖沿圆孔管送达圆孔内口,用CT对带穿刺针的颅骨标本进行扫描,建立圆孔穿刺的CT入路标志影像.CT扫描2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Ⅱ支疼痛患者的患侧圆孔,并在CT引导下经皮颧弓下入路穿刺进入圆孔,按常规射频技术对三叉神经第Ⅱ支进行射频热凝治疗,观察感觉减退范围及疗效,以射频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为疗效满意.结果 由穿刺针和颅骨标本配合可建立经皮圆孔穿刺的标准CT影像图,可用于指引CT引导下经皮颧弓下入路圆孔穿刺技术的建立.对21例三叉神经第Ⅱ支疼痛患者应用该技术进行穿刺,均可成功进入圆孔,实现了对神经的超选并进行射频治疗.术后随访1周至12个月,平均(7.0±2.4)个月,患者疗效满意且无复发.结论 CT引导下经皮颧弓下入路圆孔穿刺技术,可为三叉神经第Ⅱ支疼痛患者实施高选择性射频热凝提供新的入路途径.

  • 散瘀止血的藕节

    作者:苏桂云;刘国通

    藕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莲的根茎节部。藕节干燥后呈圆柱形,长2~4cm,直径约2c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中部稍膨大,上多数有残留的须根或圆形须根痕,节两端残留部分的表面有纵纹,其横断面中央有较小的圆孔,周围有大孔7~9个。体轻,节部坚硬,难折断。

  • 新型内科护理用药瓶固定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王冬梅;张建玲;刘凤霞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内科护理用药瓶固定装置。方法详述新型内科护理用药瓶固定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使用效果比较证明,本新型内科护理用药瓶固定装置可以方便小药瓶来回摇晃分解药物,是药物从分溶解,方便护士操作,减少了交叉感染,省时省力。结论本新型内科护理用药瓶固定装置可以有效的一起溶解药物,方便护士操作,省时省力,减少交叉感染,因此适合临床检验中使用。

  • 新型儿科护理用止血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作者:邹纪梅;张明霞;宋莹

    目的:介绍一种儿科护理用止血装置。方法叙述儿科护理用止血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儿科护理用止血装置能够固定在儿童的手指处,同时能够对儿童的伤口进行按压消毒,防止细菌感染,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结论儿科护理用止血装置可以有效的固定儿童的手指,还可以对患儿的伤处进行按压止血消毒,减少了儿童的痛苦,减少了感染的几率。本实用新型使用简单,实用性强,因此适合临床工作中使用。

  • 多功能外科基本技术操作练习器的研究应用

    作者:黄永威;肖南;周翔;梁自乾

    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外科基本技术操作练习器"(简称练习器). 方法 它包括用有机玻璃板等做成一款前低后高的练习器医案架,在医案架板面的右上角开一个圆孔安置深部打结装置,左上角开一个圆孔安置圆型缝合板,其上方设有半圆刻度尺,在两圆孔下方开一个长方形孔安置长方形缝合板,其下方设有直刻度尺,长方形孔上方,左右两圆孔之间固定一个浅部打结装置组成.结果 本练习器具有切开、缝合、结扎止血、血管穿刺、静脉切开、血管吻合、深浅部打结等多种功能.容易普及推广应用.结论 对培养外科学临床医疗系学生和提高临床医师业务基本技术操作水平有深远意义.

  • 奶酪人生

    作者:岸边

    小的时候很爱看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经常有小老鼠偷吃的镜头,偷吃的东西还很特别,圆圆的像是一个车轮,布满了圆孔.那时的我,完全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口味如何也无从考证.后来,我终于知道这种食品叫做奶酪.鉴于从小对奶制品的热爱,我也深深地喜爱着这种"洋食品".奶酪在国外是很亲民的食品,但是进入了中国,价格却非常昂贵,完全没有亲近的感觉.

6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