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套筒式皮肤延展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创伤导致的皮肤缺损临床上较为常见,如果不能一期拉拢缝合则需行自体皮肤移植覆盖创面,或采用皮肤扩张术二期闭合伤口.所谓皮肤扩张,不外乎两种,即内力拉伸和外力拉伸.本文介绍的 "套筒式皮肤延展器",属于外扩张器的一种,自2006年2月~2007年5月临床应用8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
套筒式多功能肢体固定架的设计与应用
在四肢手术消毒时,一般需由1名护士将病人的肢体高高抬起进行消毒,医生要用消毒块反复擦拭手术部位,每次约需10~30min.如行下肢手术,特别是肥胖且肢体粗大的病人,护士托举肢体十分吃力,有时甚至发生意外.为了克服这一难题,我们设计了套筒式多功能肢体固定架,适用于上、下肢手术消毒,临床使用500余例,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
改良骨栓治疗踝部复杂损伤(附138例报告)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常并发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若不早期复位、固定,可导致踝穴增宽、距骨外移引起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995年3月-1999年2月,我科应用改良骨栓即自制套筒式骨栓治疗并发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部损伤1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后牙残根残冠的核-桩-冠铸造修复
残根残冠的主要修复治疗方法之一,核-桩-冠修复.残根残冠在临床上多见于后牙如何修复,方法较多,其中核-桩-冠修复后牙多根管不平行常给铸造桩核的制做及就位带来困难,一般常由于放弃某根管或降低其长度而导致修复失败,或为获得其共同就位道,根管壁局部过薄影响根的强度甚至侧穿,本文采用了嵌入式(套筒式)分体一次性铸造桩核并全冠修复对后牙不同就位道的残根残冠进行处理,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
铸造核-桩-冠在后牙残冠残根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后牙残根残冠的修复问题,主要修复治疗的方法之一核-桩-冠的修复.作者于1997年起对46例后牙残冠残根采用了嵌入式(套筒式)分体一次性铸造核桩并合冠的修复.经过1~3年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植入套筒式食管胃吻合法临床应用324例
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是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治疗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如何有效地预防其发生,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现将植入套筒式食管胃吻合法治疗食管癌、贲门癌324例报道如下.
-
套筒式鹅头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是老年人群的多发病.随着我国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其发生率明显增加.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长期卧床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早期手术治疗已逐渐为人们接受.我院自1992年4月~2000年5月采用套筒式(滑动加压)鹅头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共124例,术后121例获6~89个月(平均5 1个月)的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多用途组合套简式钢针折弯器的研制与应用
1套筒式钢针折弯器结构长20cm,内径有1.5、2.5、3.5mm 3种,壁厚分别为0.5、0.5、2mm(与普通吸引器的钢材不同,坚硬不易弯),平时套在一起形成组合式套简,内径1.5mm的套筒可折弯0.8、1.0、1.2mm的钢针,2.5mm的套筒折弯2.0、2.5mm的钢针,3.5mm的套筒折弯3.0、3.5mm的钢针.头端设计成如注射器针头般斜面,尖端变钝,略有凹弧,利于与钢针有更大的接触,提供一个折弯的支点及一个弯曲的空间,无需另行设计夹持器械,并解决夹持器械头端偏大,无法在钢针根部折弯的问题.套筒斜端为折弯支点、能提供大的杠杆力臂,折出很大的角度,而且可以在克氏针根部直接折弯,克服了临床上克氏针在固定后要先后退少许,折弯后再锤击回去而使克氏针变松动的缺陷(见图1).
-
套筒式钢针折弯器的研制与应用
钢针在骨折的复位、固定操作过程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临床上常用骨圆针折弯钳[1]、钢针折弯器[2]或老虎钳等将钢针尾端折弯,由于该器械存在着体积较大,尤其在小切口内、位置较深处操作,或用较细的钢针固定时难以折弯,留下尾端较长的局限性.
-
自制简易套筒式大白鼠固定装置
在动物实验过程中描记大白鼠的脑电图(EEG)时,大白鼠固定至关重要,其固定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误差大小乃至整个实验的成败。近年来,我们在多次实验中摸索并采用自制大白鼠固定装置,发现该装置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稳定性好。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工具 600?ml与250?ml矿泉水塑料瓶各一个、透明胶带一卷、剪刀一把。2 制作步骤 ①剪取600?ml塑料瓶的后1/3并在其底部钻一指头大小圆孔。 ②剪取250?ml塑料瓶的前2/3并去掉瓶口部分。 ③将所得两大小圆筒套上,并在两筒重叠接触边缘处用透明胶带固定。制成装置如图所示,鼠头由E处圆口露出,鼠尾由C孔伸出,示意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