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昆明市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应对方式

    作者:王良纯;符明弘;张娜;王亚琳

    目的:探讨昆明市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关系,以促进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方法采用歧视知觉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昆明市的508名流动儿童和180名非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非流动儿童相比,流动儿童在歧视知觉(t=-5.406,P<0.001)和歧视体验(t=-3.519,P<0.001)上的得分显著偏高,并与其流动时间存在一定相关;应对方式上,两个群体在自责(F=2.951,P<0.05)、幻想(F=1.426,P<0.01)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除问题解决外,流动儿童歧视体验与应对方式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结论流动儿童歧视知觉水平有待降低,歧视知觉对其应对方式的选择具有部分的预测作用。

  •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造口相关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夏婷婷;王淑云;杨富国;马蕙;尹春岚;王广宁;范海霞;李瑶瑶

    目的:分析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造口相关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结肠造口压力量表、歧视知觉量表、心理韧性量表、社会关系质量量表对251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压力总分为(69.22±10.82)分;造口术后时间、既往病史、家庭人均月收入、歧视知觉、心理韧性、社会关系质量是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造口相关压力的影响因素,共解释总变异的52.0%.结论: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造口相关压力较严重,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医务人员应该从个人、家庭、社会出发,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减轻患者造口相关压力.

  • 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歧视知觉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

    作者:于晓宇;冯媛媛;岳斌;刘昊馨;张书皓;库雪飞;郑小波

    ①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在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作用,为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② 方法 采用歧视知觉量表 、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山东省265名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 、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③ 结果 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和社会支持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01);歧视知觉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P<0.001);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1).社会支持在个体歧视知觉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群体歧视知觉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④ 结论 社会支持在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 癌症患者歧视知觉的成因与影响

    作者:冯林森;王羽丰

    癌症具有危害大、治愈率低、易复发、病死率高、经济负担重等特点,患者往往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患者的歧视知觉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心理学问题.歧视知觉可由对癌症的恐惧、癌症的病因、治疗副作用引起的损伤及患者经济负担等原因引起.歧视知觉可能对患者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延误患者的病情,并促使患者隐瞒病史.本文结合国外研究介绍了癌症歧视知觉的成因及影响,并提出一系列干预措施,以期能为国内相关研究抛砖引玉.

  • 应对效能在肥胖青少年歧视知觉和学校适应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罗琳;杜建军

    目的:观察肥胖中学生学校适应、歧视知觉和应对效能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应对效能在歧视知觉和学校适应的中介效应作用.方法:分别抽取北京、济南、贵阳三地216例初、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学生学校适应量表、肥胖中学生歧视知觉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效能量表对学校适应、歧视知觉和应对效能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肥胖青少年在应对效能(男2.35 ±0.73 vs 女2.73±0.62,P<0.01)、学校适应中的情绪适应维度(男2.96 ±0.57 vs 女3.27±0.82,P<0.01)、同伴关系维度(男3.05±0.82 vs 女3.37±0.63,P<0.01)出现显著差异,应对效能女生优于男生,情绪反应和同伴关系男生优于女生,而歧视知觉、学习适应、自我适应、行为适应及师生关系维度未见显著差异.(2)应对效能与歧视知觉呈负相关(r=-0.50,P<0.01),与学校适应、自我适应、情绪适应、行为适应、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呈正相关(r=0.19、0.26、0.60、0.54、0.41、0.27,均P<0.01);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自我适应、情绪适应、行为适应、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呈负相关(r=-0.35、-0.24、-0.41、-0.38、-0.28、-0.32,均P<0.01).(3)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应对效能在歧视知觉和学校适应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与总效应比值为0.168.结论:应对效能在肥胖青少年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可通过提高应对效能,增加肥胖学生的学校适应能力.

  •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与抑郁的动态关系:模型检验

    作者:范兴华;陈锋菊;唐文萍;黄月胜;袁宋云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与抑郁的动态关系模式.方法:以班为单位对558名流动儿童进行间隔近一年的追踪调查.以前、后测中均提供了有效问卷的507名儿童为被试,采用协方差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变量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考察.结果:在控制性别与学龄段的作用后:①前测歧视知觉、自尊、抑郁均能显著正向预测各自的后测水平;②无论前测还是后测中,自尊在歧视知觉对抑郁的即时预测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③前测抑郁对后测歧视知觉有正向预测性.结论: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与抑郁三者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动态关系.

  •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问题行为——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

    作者:朱倩;郭海英;潘瑾;林丹华

    目的:考察心理弹性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和问题行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来自北京的577名流动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不同性别、来京时间、转学经历的儿童在歧视知觉、心理弹性、问题行为变量上的得分具有显著差异.②在控制了性别、来京时间和转学经历等变量之后,歧视知觉、个人力和支持力均对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心理弹性中的个人力对歧视知觉与问题行为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而支持力对歧视知觉和问题行为的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心理弹性中的个人力可调节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问题行为间的关系,未来研究可通过提升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来达到减缓危险性因素对流动儿童的不利影响的目的.

  • 歧视知觉、逆境评价和流动人口心理适应的关系

    作者:胡伟;王芳;马丽霞;林丹华

    目的:深入探讨流动人口歧视知觉、逆境评价与心理适应之间的作用.方法:采取方便取样的方式,在北京和杭州两地共抽取328名农村流动人口为被试.结果:①流动人口的平均流动时间接近7年,流动城市数目为2.79个,流动性为0.65±0.77;②男性的歧视知觉显著高于女性,高流动性群体的歧视知觉显著高于低流动性群体,同时,流动性越高,歧视知觉越高,自尊越低;③流动人口歧视知觉对心理适应的预测作用部分通过逆境评价来实现.结论:逆境评价在流动人口歧视知觉和心理适应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抑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调节

    作者:范兴华;陈锋菊

    目的:考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对歧视知觉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个体歧视知觉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对长沙市558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歧视知觉对抑郁有显著正向预测(β=0.446,P<0.001);积极应对对歧视知觉与抑郁关系有增强作用;社会支持对积极应对的增强作用有缓冲效应.结论: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抑郁关系有共同调节作用.

  • 拒绝敏感性和抑郁在贫困大学生歧视知觉与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余青云;张静

    目的:考察贫困大学生歧视知觉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并分析拒绝敏感性和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个体歧视知觉问卷、拒绝敏感性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攻击性问卷对964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歧视知觉、拒绝敏感性、抑郁和攻击行为均存在显著的两两正相关;②歧视知觉直接正向预测攻击行为;拒绝敏感性和抑郁在歧视知觉对攻击行为的影响间发挥中介作用.结论:歧视知觉是贫困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歧视知觉可以通过提高拒绝敏感性和抑郁进而增加贫困大学生的攻击行为.

  • MSM HIV感染者的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问题——自尊的调节作用

    作者:左培颖;陈丽华;林丹华

    目的:探究自尊能否在MSM HIV感染者的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招募145名MSM HIV感染者.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歧视知觉与自尊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健康问题呈正相关;自尊与心理健康问题显著负相关;②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工作状态之后,歧视知觉依然能显著地预测心理健康问题,而自尊能显著地调节歧视知觉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结论:在MSM HIV感染者中,自尊在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起到了缓冲的作用,针对该群体歧视知觉的干预需要关注提升个体的自尊.

  • 歧视知觉与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作者:叶枝;陈丽华;郭葳;林丹华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在歧视知觉与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测量145名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知觉、应对方式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结果:①歧视知觉与情感中心应对方式、PTSD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问题中心应对方式无显著相关.②情感中心应对方式在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者群体的歧视知觉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歧视知觉既直接预测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者PTSD的症状严重程度,也可以通过情感中心应对方式间接预测其PTSD严重程度.

  • 我国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研究述评

    作者:周向华;杨青松

    歧视知觉带给流动儿童种种心理困扰,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本文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理论做了探讨,以期为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以后的研究以及干预工作提供启示.

  • 贫困大学生歧视知觉对睡眠问题的影响:孤独感和抑郁的中介作用

    作者:余青云;张静

    目的 考察贫困大学生歧视知觉对睡眠问题的影响,并分析孤独感和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个体歧视知觉问卷、UCLA孤独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匹兹堡睡眠问题指数量表(PSQI)对964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有23.6%的贫困大学生具有明显的抑郁症状;16.2%的贫困大学生有睡眠问题;歧视知觉直接正向预测睡眠问题β=0.35(0.29 ~ 0.41)],也可分别经孤独感β=0.056(0.015~ 0.088)]和抑郁β=0.142(0.088 ~ 0.198)]的中介正向预测睡眠问题,还可以经孤独感和抑郁的链式中介正向预测睡眠问题β=0.065(0.037 ~ 0.093)].结论 歧视知觉是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歧视知觉可以通过提高孤独感和抑郁进而增加贫困大学生睡眠问题的风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