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延续性护理在宫颈锥切术后需行补充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何晶;边亚静;李会平;韩进思;张娜;高晓丽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宫颈锥切术后需行补充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Ⅲ及CINⅢ累腺宫颈锥切术后需行补充全子宫切除术的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延续性护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4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82%(3/44)、23.26%(10/4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0.05).结论 对宫颈锥切术后需行补充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施行延续性护理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应用普通电刀的宫颈锥切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微小浸润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慧娟;张玉勤;唐美琴;江榕;李子庭

    背景与目的: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和宫颈冷刀锥切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诊治中.本研究旨在探讨普通电刀的宫颈锥切术在CIN和微小浸润癌的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普通电刀的宫颈锥切术的17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分析术后病灶残留、手术前后病理符合情况及再次手术情况.结果:173例患者平均年龄37.2岁(23~63岁),绝经3例,未生育者5例.手术中位时间为5 min ,中位出血量为5ml.锥切标本的病理诊断较阴道镜下活检或宫颈多点活检有降级或升级,各级别病变中手术前后的病理符合率为61.3%(25.0%~72.4%).在163例术前诊为CIN的患者中,共发现9例微小浸润癌ⅠA1期,3例ⅠA2期.8例术前诊为微小浸润癌ⅠA1期中,3例间质浸润深度超过微小浸润癌范围被诊为局部早期浸润癌ⅠB1期.后诊为ⅠA1期的14例患者中,1例切缘阳性者再次行锥切术,另有5例行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所有ⅠA2期患者和ⅠB1期患者术后接受宫颈癌根治术.后诊为CIN的151例患者中,3例切缘阳性,其中1例补充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术前活检阴性者锥切术后被证实为浸润性腺癌,另有3例CIN患者同时合并原位腺癌,术后均予再次手术.结论:应用普通电刀的宫颈锥切术是一种设备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且切净率高的诊治CIN和微小浸润癌的方法.其对宫颈微小浸润癌、局部早期浸润癌和腺癌的诊断率高.锥切术后为早期浸润癌或切缘阳性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处理.

  • 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妇科宫颈锥切术麻醉

    作者:杨开波;杨洪光;李晓咪;艾登斌

    目的 探讨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宫颈锥切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80例择期行宫颈锥切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实施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A组予芬太尼(1 mg· kg-1)复合丙泊酚麻醉,B组予羟考酮(0.1 mg·kg-1)复合丙泊酚麻醉,丙泊酚负荷量1.5 mg· kg-1,继之5 mg· kg-1· h-1维持麻醉.观察两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术后10 min时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无显著差异(P>0.05),B组苏醒时间长于A组(P<0.05).B组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和苏醒时心率均低于A组(P<0.05),虽VAS>6分的发生率低于B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 (17/40),高于B组(7/40,18%),差异显著(P<0.05).结论 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宫颈锥切术麻醉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同样有效,但苏醒时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镇静程度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宫颈锥切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阎玮;袁莉;王世端;江岩;高鲜丽;刘少艳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丙泊酚用于宫颈锥切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行宫颈锥切术患者75例,ASA 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对照组(C组)、小剂量Dex组(D1组)、大剂量Dex组(D2组)于手术开始前15 min分别以微量泵缓慢输注氯化钠注射液10 mL、Dex 0.4 μg·kg-1、Dex 0.8 μg·kg-1,继之启动靶控输注丙泊酚,术中根据患者反应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调整丙泊酚靶浓度,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并根据需要注射小剂量芬太尼.记录入室、局麻时、手术开始、术中10 min、术中20 min、术毕以及清醒时的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苏醒时间.结果 3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D2组丙泊酚ce(1.5±0.4) mg·L-1、丙泊酚总量(184±54) mg、芬太尼用量(28±11) μg,均显著低于C组[(2.2±0.3) mg·L-1、(259±59) mg、(75± 21)μg,P<0.01]和D1组[(2.0±0.4) mg·L-1、(234±41) mg、(42±16)μgP<0.01],D1组芬太尼用量也低于C组(P<0.05).D2组脉搏血氧饱和度维持满意,C组和D1组部分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分别有14、4例需要放置通气道或辅助呼吸.C组发生低血压10例,高于D1组(5例)和D2组(2例),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D2组发生心动过缓12例,高于C组(2例)和D1组(7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宫颈锥切手术麻醉中复合应用Dex不仅可减少丙泊酚和芬太尼用量,而且能维持更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

  • 宫颈锥切范围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拉曼;郭晓青;俞尔慨

    目的 探讨生育年龄女性因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行宫颈锥形切除术的适宜范围.方法 将98例因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行宫颈锥切术的有生育要求的生育年龄女性患者分成A、B组,A组51例,B组47例,两组各有2例阴道镜示不满意,转化区为3型.两组锥底宽度为碘不着色区外3 ~5 mm;A、B组锥切高度为10~15、16 ~25 mm.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缘阳性率、术后晚期出血及宫颈粘连、治愈时间及术后3、6个月随访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5.5)、(18±5.2)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9.5)、(28±10.5)ml(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住院时间分别为(2.0±0.64)、(2.0±0.7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切缘阳性率3.9%(2例),B组切缘阳性率2.1%(1例),均为3型转化区患者,1个月后此3例再次宫颈补切后切缘转为阴性.术后2周左右,B组发生宫颈创面大出血1例,行缝扎止血;A组无大出血病例.两组无1例宫颈粘连或狭窄发生.术后4~5周随访结果显示:两组宫颈伤口均已痊愈,宫颈形状均恢复良好.术后3、6个月复诊,两组TCT均阴性,A组有2例(3.9%) HPV-DNA阳性,B组1例(2.1%)HPV-DNA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患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生育年龄女性,如宫颈转化区为1和2型,高度仅需10 ~ 15 mm的宫颈锥切术将有利于今后的妊娠结局,而3型转化区患者则需切除更深更多的组织方能保证切净病变组织.

  • 宫颈癌Ⅰ A1期的临床诊治进展分析

    作者:吴小肄;王维贵;郑颖馨;朱静

    目的 了解宫颈癌Ⅰ A1期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在10年间的变化,探讨宫颈癌Ⅰ A1期有效并且安全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检索并复核了2005-2014年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721例宫颈癌Ⅰ A1期患者的病史档案和随访资料,应用Pearson x2检验、确切概率法、Spearman相关分析,讨论10年间诊治方法的变化和效率.结果 721例宫颈癌Ⅰ A1期患者中,396例(54.9%)患者无症状,宫颈活检检出宫颈癌Ⅰ A1期患者82例(11.4%),宫颈锥切术检出640例(89.9%),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0-2014年较2005-2009年腹腔镜手术明显增加,经腹手术明显减少(P<0.01),根治性手术比例亦明显减少(P<0.01);35例失访,失访率为4.9%,随访期内复发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宫颈锥切术有助于明确宫颈癌Ⅰ A1期的诊断;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可以作为宫颈癌Ⅰ A1期的基本治疗手段.

  • 宫颈原位癌35例诊治分析

    作者:周春宇;冯松

    目的 分析宫颈原位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 对2005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门诊行子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确诊为宫颁原位癌的35例忠1呼的临床表现、锥切病理、后续处理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均接受宫颈涂片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下活检病理检查,Leep术后病理均为原位癌.原位癌患行中5例有生育要求且切缘阴性患者Leep术后接受严密随访,1例切缘阳性但有生育要求的患肯再次Leep,切缘干净,其余无生育要求的患者29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或加双附件切除).随访中,1例保留子官的患者细胞学提示异常,经阴道镜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并继续要求随访,其余患者未见病变复发.结论 阴道镜下活检对诊断宵颈原化癌有重要提示价值,但Leep宫颈锥切术连续切片病理诊断是确诊原位癌的金标准.原位癌锥切后处理主要基于锥切术的病理学结果,同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生育要求和切缘状况.

  • 宫颈上皮内瘤变121例锥切术前后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黄祥杰;安丽娟;李景霞;胡玺惠

    目的 探讨宫颈电刀锥切术在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早期浸润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2年4月121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1例患者,术前活体组织病理发现CIN Ⅰ~Ⅱ级82例,CINⅢ级39例,均行宫颈锥切术.术后病理阴性15例,级别升高9例,其中早期浸润癌IA1期2例,浸润癌IB1期1例,该3例再次行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结论 宫颈锥切术是一种明确诊断和治疗CIN的有效而理想的方法,建议对CIN及微浸润癌的患者根据年龄及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情况,综合分析确定处理方案.

  • 阴道镜活检联合宫颈锥切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冯晓杰;王莉;陈红敏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病理活检联合宫颈锥切术用于诊断宫颈癌的价值.方法 对75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患者行阴道镜活检和宫颈锥切术,术后标本送检,计算阴道镜活检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753例患者宫颈锥切术确诊CINⅠ级348例,CINⅡ级172例,CINⅢ级160例,浸润癌45例.阴道镜活检的诊断灵敏度94.24%(655/695),特异度为94.24% (34/58),阳性预测值为95.07%(655/689),阴性预测值为37.50%(24/64).其中CIN Ⅰ级、CINⅡ级、CINⅢ级与宫颈锥切术的符合率分别为95.98%、76.16%、63.13%.结论 阴道镜下病理活检对CIN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但漏诊较多,联合宫颈锥切术可有效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避免漏检.

  • 宫颈锥切术后患者妊娠状况及围生结局分析

    作者:王鹏

    资料[1]显示,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高达到75 %,并且趋向年轻化.宫颈锥切术是治疗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主要方法,临床上常见的宫颈锥切术有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电圈环切术(LEEP)[2].LEEP手术操作简单方便,不用麻醉和住院.宫颈锥切术有费用低和创伤小的特点,手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但因为手术会切除宫颈组织,所以术后容易对妊娠、围产和分娩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3].本研究分析宫颈锥切术后患者妊娠状况及围生结局,现报告如下.

  •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拟行子宫切除术前宫颈锥切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瑛

    目的 探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患者拟行子宫切除术前先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临床意义及手术时机.方法 选择312例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Ⅲ的患者在行全子宫切除术前先行冷刀锥切39例和直接行子宫切除术273例,观察手术前后组织病理结果的差异.比较子宫切除术中情况、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直接行子宫切除组273例组织病理术前、术后完全符合为236例(86.4%),升级37例(13.6%)(宫颈癌Ⅰ a1期34例,Ⅰa2期及以上3例).术前锥切组39例中升级18例(46.2%):宫颈癌Ⅰ a1期11例,Ⅰa2期及以上7例.CINⅢ及宫颈浸润癌Ⅰa1期均行扩大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切除阴道穹窿1-2 cm;宫颈浸润癌Ⅰ a2期及以上病例行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年轻患者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结论 CIN Ⅲ的治疗必须规范化、个体化.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 Ⅲ与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有一定的差异,术前先行宫颈锥切可防止宫颈浸润癌漏诊,但会延长术前住院时间,并发症相对增多.故仅对高危病例行术前诊断性宫颈锥切,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 宫颈管搔刮术及HPV检测对预测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价值

    作者:詹惠英;徐锋;陆晓红

    目的 评估宫颈锥切术同时行颈管搔刮术( ECC)及锥切术后随访期间行高危型HPV-DNA检测对预测锥切术后宫颈病变残留或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384例因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接受宫颈锥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8例接受了二次锥切术或全子宫切除术,对二次手术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各种预测病变残留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 接受二次手术病例中,39.8%(43/108)病例有残留或复发病灶.76.2%(32/42)ECC阳性病例有残留病灶,ECC阴性病例中16.7%(11/66)有残留病灶(OR 16.o,95%CI 6.59~35.2,P<0.01).61.1%(33/54)HPV阳性病例再次手术标本中有残留或复发病变.HPV阴性的病例中仅4.8%(2/42)有病变残留.结论 因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宫颈锥切术同时行ECC术是一种简单和可靠的对于病灶残留的预测指标,应 常规开展.锥切术后随访期间的HPV检测也是有效的预测病变残留的工具,其敏感性及阴性预测价值较高.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宫颈锥切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菲;王忠慧

    目的:观察比较地佐辛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颈锥切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宫颈不典型增生Ⅱ~Ⅲ级、需进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仅注射丙泊酚进行麻醉;B组,静脉注射地佐辛后给予丙泊酚;C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后给予丙泊酚.监测手术前(T1)、手术开始5 min(T2)、手术结束(T3)3个时间点的平均血压(M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记录手术丙泊酚用量、术毕苏醒时间、术后15 min疼痛评分(VAS)以及术中体动反应等情况.结果:手术开始后(T2)A、C组的MBP、HR、RR与基础值(T1)比较明显下降(P<0.05),而B组心血管反应较小.B组体动发生率、VAS和丙泊酚总量明显小于A组(P<0.05),而B组SpO2< 90%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A、C两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可安全有效用于宫颈锥切术,且麻醉效果优于单独应用丙泊酚,术中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较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少.

  • 22例宫颈锥切术临床分析

    作者:吴东辉

    宫颈病变是妇女常见疾患之一,其严重的情况是宫颈癌.近年来,年轻宫颈癌患者呈明显上升趋势.GIN即宫颈上皮内瘤变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CIS),反映了宫颈癌发生的连续发展过程,也是宫颈癌防治的重要阶段,宫颈锥切术在宫颈病变的诊断中居于重要地位,同时也有一定治疗价值,尤其是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CIN患者.

  •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

    作者:徐仙凤

    宫颈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年轻患者.世界卫生组织1988年提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作为宫颈细胞学诊断癌前病变[1],故对CIN的治疗显得非常重要,及时处理CIN是阻断CIN向宫颈癌发展的关键.作者总结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本院行宫颈锥切术治疗的60例CIN患者,探讨宫颈锥切术在诊治CIN中的临床价值.

  •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联合异丙酚用于宫颈锥切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费红;朱云华;郑文清;沈健斌;姚占伟;田金美;范和敏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超前镇痛联合异丙酚用于宫颈锥切术的效果评定。方法拟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 A、B两组各45例。 A组单纯使用异丙酚, B组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复合使用异丙酚。观察指标:1.麻醉效果术后镇痛結果2.异丙酚总用药量、术中不良反应、患者清醒时间3.无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1.B组麻醉效果术后镇痛結果明显优于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B组异丙酚总用药量少、清醒时间快,与 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A、B两组患者入室后、出室前的MA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MAP、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宫颈锥切术效果安全满意。

  • 宫颈电刀锥切术诊治宫颈病变133例分析

    作者:董婕;邵株燕

    [目的]探讨宫颈电刀锥切术在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早期浸润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宫颈病变患者的术后病灶残留、手术前后诊断符合情况及再次治疗情况.[结果]锥切前宫颈活检诊断的准确率为84.21%(112/133).4例(4/133)患者锥切标本切缘阳性,包括2例原位癌与2例浸润癌,再行子宫切除的标本中,除了1例原位癌以外,其余3例都有残留病灶.锥切术后标本中切缘阴性的129例病例中.9例(包括3例宫颈原位癌、5例I a1期与l例I a2期宫颈癌)再行子宫切除术,有1例原位癌和2例I a1期宫颈早期浸润癌有残留病灶.[结论]宫颈锥切可明确宫颈病变的诊断,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尽管宫颈锥切已达到CIN与I a1期官颈癌的治疗范围,但部分患者宜进一步处理.

  • 宫颈冷刀锥切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价值

    作者:邵岚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对比126例行宫颈冷刀锥切术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CIN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分析CIN患者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病理完全符合83例(占65.9%).14例(11.1%)患者锥切边缘受累;发现早期浸润癌5例,其中2例早期浸润癌仅行宫颈锥切,随访无复发.宫颈冷刀锥切术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和宫颈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6.3% (8/126)和3.9% (5/126).[结论]宫颈锥切术比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更准确,并具有重要治疗作用.

  • 普通电刀宫颈锥切术在65例宫颈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董婕;沈宗姬

    [目的]比较普通电刀宫颈锥切术中宫颈内翻缝合成形法与电凝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行普通电刀宫颈锥切术65例宫颈病变患者,其中35例采用缝扎双侧子宫动脉下行支+宫颈内翻缝合成形法(研究组),对照组30例采用缝扎双侧子宫动脉下行支+电凝法.[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两组均无复发、感染、宫颈狭窄、宫颈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结论]普通电刀锥切宫颈创面采用缝扎双侧子宫动脉下行支+宫颈内翻缝合成形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止血效果好、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检测在宫颈锥切术后患者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晶晶;苏维娜;林清清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 E6/E7mRNA检测在宫颈锥切术后患者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因CIN Ⅱ~Ⅲ接受宫颈锥切术的174例患者进行宫颈锥切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定期随访,每次随访均同时行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测(TCT)、HPV E6/E7mRNA和HPV DNA分型检测.如TCT≥非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或HPV E6/E7mRNA或HPV DNA三项中有一项阳性,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与HPV DNA检测相比较,评价HPV E6/E7mRNA检测对宫颈锥切术后CINⅡ~Ⅲ诊断价值.结果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HPV E6/E7mRNA和HPV DNA分型两种检测诊断CINⅡ~Ⅲ的灵敏度均为82.35%,但HPV E6/E7mRNA的特异度为89.74%,高于HPV DNA (4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预测值为77.78%,高于HPV DNA (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型HPVE6/E7mRNA检测对宫颈锥切术后患者随访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指导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合理使用.

345 条记录 9/18 页 « 12...6789101112...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