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宫颈冷刀锥切术中3种止血方法的效果比较
宫颈冷刀锥切术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常用的方法,其临床优势是手术时间短,不影响切缘病理[1-3]。传统的止血方法主要为缝合止血,但是近年来研究显示,非缝合止血方法在宫颈锥切术出血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中注射肾上腺素后压迫止血优点突出。本文旨在探讨单纯压迫、电凝加压迫和肾上腺素加压迫3种非缝合止血方法在宫颈冷刀锥切术中止血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宫颈电刀锥切在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浸润癌中的价值
近年来,宫颈癌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且随着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的广泛应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早期浸润癌病例逐渐增多,宫颈锥切术在宫颈病变的诊断中居于重要地位.本文分析了133例行宫颈锥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宫颈锥切在诊治CIN及早期浸润癌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
HPV E6/E7mRNA检测对宫颈锥切术后ASC-US患者分流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锥切术后宫颈残端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分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0例宫颈锥切术后随访中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诊断为ASC-US患者行HPVE6/E7 mRNA和高危型HPV(HR-HPV) DNA检测,结合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结果,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与HR-HPV DNA检测相比较,评价HPV E6/E7 mRNA检测对宫颈锥切术后ASC-US患者分流诊断的价值.结果 HPV E6/E7 mRNA检测阳性率低于HR-HPVDNA检测阳性率(P<0.0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级和CIN Ⅲ+级者HPV E6/E7 mRNA检测阳性率分别高于CINⅡ-级和CINⅢ-级者(均P<0.05).HPV E6/E7 mRN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正确率分别为0.80、0.90、0.79、0.91和86.9%;HR-HPV DN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分别为0.82、0.49、0.43、0.85和59.4%.HPV E6/E7 mRNA检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诊断正确率均高于HR-HPVDNA检测(均P<0.05).宫颈病变级别高的患者HPV E6/E7 mRNA拷贝数明显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658,P<0.01).结论 HPV E6/E7 mRNA检测对宫颈锥切术后ASC-US患者的残留/复发具有重要预测价值,可作为术后ASC-US患者分流的有效指标.
-
宫颈微小浸润癌宫颈锥切术后子宫病灶残留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微小浸润癌(MIC)宫颈锥切术后子宫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经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MIC并在3个月内进一步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49例,将其年龄、绝经情况、临床分期、术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检测数值、术前阴道分泌物HPV分型检测结果等与宫颈切缘情况及子宫全切标本的病理结果相结合进行分析,探讨病灶残留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无子宫病灶残留的患者在年龄、是否绝经、临床分期、术前SCC水平和浸润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宫颈切缘和HPV 16/18感染是否阳性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V16/18阳性为子宫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OR=3.999,P=0.002).有无子宫病灶残留者HPV单种感染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切缘阳性与阴性者的HPV16/18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高危HPV16/18感染以及宫颈切缘阳性均与子宫病灶残留密切相关,HPV16/18感染为子宫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修改诊断切缘阴性的标准是否能更准确判断病灶残留情况以及是否需要扩大术前高危HPV16/18亚型感染患者的锥切手术范围有待进一步研究.
-
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宫颈锥切术中的应用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其发病率在年轻育龄妇女有逐年上升趋势.宫颈锥切术是治疗CIN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往在局麻下手术,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普遍对手术有恐惧心理,且常有腰酸、腹胀等反应.为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减少痛苦,我院2003年1~12月对35例CIN Ⅰ~Ⅱ级患者行宫颈锥切术时采用异丙酚与小剂量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手术均在无痛下顺利完成,并与采用传统局麻下手术的患者作了比较,报道如下.
-
宫颈锥切术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宫颈锥切术的影响.方法:对30名宫颈锥切术患者进行分组护理,然后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宫颈锥切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减少阴道大出血的几率和感染的危险,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临床护理效果良好.
-
切缘阳性的CINⅢ级患者后继治疗的选择
目的 探讨切缘阳性的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患者后继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分析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对患者的重要作用.方法 比较78例非保守组与150例保守组宫颈内、外切缘阳性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同时,将保守组中切缘阳性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① 非保守组中,宫颈内外切缘阳性的患者发生残余病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保守组中,宫颈外切缘阳性和宫颈内切缘阳性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非保守组与保守组,宫颈外切缘阳性与宫颈内切缘阳性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② 保守组中,单因素分析:是否绝经、宫颈外观、不同手术方式的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密切随访的宫颈外切缘阳性的CINⅢ患者可仅行宫颈锥切术;绝经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是宫颈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
-
CINⅢ行全子宫切除治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 通过比较宫颈活检、锥切及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分级转化情况,探讨CIN Ⅲ行全子宫切除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因CIN Ⅲ行全子宫切除术的227例临床资料,对各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宫颈活检相比,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升级20.51%,一致62.18%,降级17.31%;宫颈锥切后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子宫标本病灶残存率38.51%;宫颈锥切切缘阳性率8.62%,切缘阳性及阴性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子宫标本病灶残存率分别为66.67%和35.85%.结论 对于无生育要求、年龄偏大、随诊条件差的CIN Ⅲ患者,全子宫切术可有效降低复发及浸润癌的发生.
-
阴道镜联合不同宫颈电热圈环切术术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阴道镜联合不同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术式治疗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阴道镜联合不同LEEP术式治疗不同程度CIN 24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术式出血量及愈合时间、并发症,及LEEP术前、后病理符合情况.结果 不同LEEP术式术中出血量随着手术范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1),愈合时间随着手术范围的增加逐渐延长(P<0.01);LEEP术前、术后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不符合者16.66%(40/240),术后病理较术前活检病理升级14.58%(35/240),不同程度CIN术前、术后病理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EEP手术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宫颈管黏膜外翻、宫颈管狭窄等,不同术式的发生率不同.结论 阴道镜直视下,选择下不同LEEP术式治疗CIN可减少并发症,更加明确宫颈病变程度,同时达到治疗目的.
-
宫颈锥切术对阴道镜检查的病理分级及其临床应用的再评价
目的 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阴道镜宫颈活检结果与宫颈锥切术后病检结果的差异,并评价宫颈多点活检在CIN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宫颈锥切术的诊治价值.方法 102例阴道镜活检诊断为CIN的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对比手术前后的病理结果.结果 设同一病理级别相符,81例(79.4%)宫颈锥切术与术前阴道镜活检病理结果符合;21例结果不符合,其中术后结果较严重者13例,较轻者8例.结论 阴道镜下活检是诊断CIN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宫颈锥切术可以弥补阴道镜下活检的缺陷,并且有治疗作用.
-
连续冰冻切片用于冷刀锥切标本对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冰冻切片在宫颈冷刀锥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35例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行宫颈冷刀锥形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于宫颈锥切标本12点处,沿顺时针方向取矢状面8~10片,滴加包埋剂,按宫颈位点一个包埋台依次放2片矢状面组织,上皮两两相对进行切片.切片固定,HE染色,中性树胶封片.术后做常规病理切片. 结果 在35例宫颈锥切病例中,术中冰冻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完全一致.26例术前活检与术中冰冻病理结果相符,符合率为 74.29%(26/35).7例冰冻病理结果高于活检病理结果,为20%(7/3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单纯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Ⅲ有,有25%(5/20)发现早浸癌甚至浸润癌,术前活检与术中冰冻病理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术中冰冻诊断宫颈锥切术中,标本的取材方法 及连续切片可以反映宫颈的多点病变及宫颈管的情况,从而减少漏诊,提高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术中冰冻病理诊断能有效的弥补点式活检的不足,对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冷刀锥切术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作为是否扩大手术范围的依据.在条件成熟的医院,可开展此项技术.
-
宫颈锥切术对妊娠的影响
随着宫颈疾病三阶梯诊断流程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早期宫颈癌患者被筛查出来.宫颈锥切术作为一种诊断和治疗方法,因可以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而被广泛用于临床,同时新辅助化疗技术的应用扩大了该术式的适用人群,但宫颈锥切术对妊娠的相关影响一直存在争议.宫颈锥切术可能会引起宫颈狭窄、宫颈形态改变、感染等并发症,但对生育能力和分娩方式无明显影响.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低出生体质量儿等妊娠不良结局主要与锥切的术式、高度及体积、至妊娠的间隔时间有关,目前对锥切后是否行预防性宫颈环扎应持谨慎态度.
-
宫颈锥切和微波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比较
宫颈癌的发病率近几年来有明显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年轻患者开始增长[1].世界卫生组织1988年提倡应用描述性报告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作为宫颈细胞学诊断癌前病变[2],故对CIN的治疗显得非常重要,是阻断CIN向宫颈癌发展的关键.
-
宫颈锥切术对患者生育能力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对术后妊娠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因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原位癌)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87例进行随访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时间段的孕前门诊健康检查妇女9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孕情况、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术后妊娠率为86.2%(75例),对照组妊娠率为87.8%(79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 >0.05);观察组胎膜早破率为16.9%(13例),早产率为17.2%(15例),高于对照组的7.3%(6例)(χ2=3.45,P <0.05)和9.8%(8例)(χ2=3.04,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流产率(χ2=0.02,P >0.05)、剖宫产率(χ2=0.15,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锥切术对患者受孕能力、流产发生率、剖宫产率无明显影响,但是会导致早产和胎膜早破发生率升高。
-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和病灶残留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98例因CINⅡ~Ⅲ级行宫颈锥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切缘阳性与病灶个数≥3个(OR=4.15,95% CI=1.785~13.523)、病变累及腺体(OR=3.87,95% CI=1.387~8.258)相关。切缘阳性患者病灶残留与年龄>40岁( OR=3.68,95% CI=1.115~11.673)和液基细胞学检测( TCT)结果阳性(OR=3.42,95%CI=1.547~7.389)相关。结论病灶个数≥3个、病变累及腺体是高级别CIN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年龄>40岁和TCT结果阳性是高级别CIN切缘阳性患者病灶残留的高危因素。
-
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检查与阴道镜下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检查和阴道镜下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8例宫颈病变患者的阴道镜下活检和宫颈锥切术后病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宫颈锥切术后病检:慢性宫颈炎症7例,CIN Ⅰ级12例,CINⅡ级35例,CINⅢ级21例(CIS 6例),浸润癌3例.阴道镜下活检:CIN Ⅰ级、CINⅡ级、CINⅢ级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6.7%(10/15)、74.4%(32/43)、80.0%(16/20),总符合率为74.4%(58/78).阴道镜下活检诊断级别过低10例(12.8%),过高10例(12.8%).阴道镜下活检各分级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锥切术在CIN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有效弥补阴道镜下活检的缺陷,二者可联合应用,从而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对CIN早期诊断的正确率.
-
宫颈原位腺癌手术切缘状态对残留灶判断的价值研究
目的:观察宫颈锥切术手术切缘对于宫颈原位腺癌(ACIS)术后残留灶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 ACIS 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标本进行病理分析,其中阴性切缘定义为手术切缘周围无残留肿瘤上皮细胞,且可见正常宫颈上皮细胞。通过χ2检验或精确 Fisher 检验分析残留灶的发病率与切缘状态的关系。结果宫颈环形电切术切缘阳性率(56.8%)与冷刀宫颈锥切除术阳性率(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0,P =0.02),校正后的阳性率倍数为4.31倍(OD =4.31,95%CI1.13~16.43,P =0.03)。二次手术病理证实,切缘阴性26例患者均无残留灶,而26例切缘阳性的患者中有17例(65.4%)有残余病灶(χ2=25.257,P <0.01)。结论切缘阴性的 ACIS 患者术后残留灶的风险更低,标准取样方法和判断切缘阴性的标准对术后残留灶有预测价值。
-
宫颈锥切术在CIN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附22例分析)
目的评价宫颈锥切术在CIN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2例宫颈锥切术患者的细胞学、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颈管诊刮、宫颈锥切病理及子宫切除术的病理结果,同时分析了并发症的防治及随诊TCT的结果.结果宫颈锥切术的病理结果与阴道镜活检的病理结果相符者10例(45.5%),较活检病理结果重者5例(22.7%),较活检病理结果轻者7例(31.8%),7例CIN Ⅲ(包括CIS)保留生育功能,术后每3个月随诊TCT均阴性.术后出血8例(36.4%),宫颈粘连狭窄5例(22.7%).足月分娩1例,早孕行人流术1例.结论宫颈锥切术在CIN的诊断中能明确病变程度,决定下一步处理方式,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CIN Ⅲ(包括CIS)患者是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法.
-
宫颈锥切术后出血69例护理
近年来,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趋于年轻化.宫颈锥切术在宫颈病变的治疗及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尤其对年轻患者.出血是宫颈锥切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子宫颈的血供主要来自子宫动脉子宫动脉经宫颈外膜层进入宫颈组织后,逐级分支,管径变细.因此,对宫颈组织切除的范围越大、越深,出血的几率越高[1].
-
18例宫颈锥切术后并发症分析与护理对策
宫颈锥切术是近几年妇科用于治疗官颈病变的一种方法,具有简单、疼痛轻、时间短、创伤小、疗效好、不影响功能等优点[1],但如果护理不到位,容易发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