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施万细胞和L-NNA对脊髓半横断后脑干红核神经元存活的影响

    作者:陈茜;曾园山;张伟;陈穗君

    目的探讨移植施万细胞(SCs)和应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L-NNA)能否促进脑干红核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方法 20只成年SD雌性大鼠分为:对照组、SCs组、L-NNA组和SCs+L-NNA组.在胸11脊髓段半横断后立即在损伤处植入SCs,术后腹腔注射L-NNA.结果脊髓半横断后30 d,对照组和L-NNA组大鼠受损伤侧红核的神经元密度明显降低,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组受损伤侧红核神经元的NOS表达阴性.SCs组和SCs+L-NNA组大鼠受损伤侧红核的神经元密度明显增加,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受损伤侧红核神经元NOS表达也呈阴性.结论移植的SCs能够促进受损伤的红核神经元存活.NOS可能不参与影响受损伤红核神经元的存活过程,因而L-NNA对受损伤红核神经元的存活没有作用.

  • 嗅鞘细胞移植和左旋硝基精氨酸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背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的影响

    作者:张静;曾园山;张伟;陈穗君

    目的 探讨嗅鞘细胞(OECs)移植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背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20只大鼠行脊髓半横断术后分为对照组、OECs组、L-NNA组和OECs+L-NNA组.OECs+L-NNA组在脊髓损伤处移植嗅鞘细胞,并注射L-NNA.术后30d时,应用NADPH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中性红染色、HE染色和荧光金逆行标记等方法,观察4组大鼠L1背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情况.结果 1.0ECs组、L-NNA组L1背核神经元存活数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分类计数显示,这两组对脊髓背核大、中、小神经元的存活均有促进作用,而OECs+L-NNA组的促存活作用显著.2.0ECs组和OECs+L-NNA组脊髓损伤处可见再生的轴突,且L1背核可观察到被荧光金逆行标记的神经元胞体.3.与对照组比较,OECs组L1背核NOS阳性神经元增加,L-NNA组NOS阳性神经元减少,OECs+L-NNA组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差异不明显.结论 嗅鞘细胞移植和L-NNA均可促进脊髓受损伤背核神经元的存活,两者联合应用可更好地促进受损伤的背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

  • 病案讨论在神经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夏春波;田顺亮;李鸿文;周思;于兰;张幸

    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神经系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多、学时少,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记难理解[1,2]。近来,我院在系统解剖学的神经系统教学中安排了病案讨论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病案讨论课的实施方式
      病案讨论的目的是通过病案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通过讨论加深对神经系统解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安排上,病案讨论课安排在神经系统课程的后,但提前布置给学生预习,以备查资料。病案讨论的内容根据神经系统的重点、难点内容设计,如内囊出血出现“三偏”综合征表现、肱骨中段骨折损伤桡神经、脊髓半横断的临床表现等。课堂教学学时为4个实验学时,根据分组轮流进行,学生先根据实验分组由组长代表发言,以幻灯片的形式分析病案中的症状体征和初步诊断,其余同学可进行补充或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甚至是辩论。后,教师根据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对分析正确的内容予以肯定,对错误的诊断或分析结论加以纠正,并联系神经系统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能通过病案讨论进一步掌握神经系统的解剖学知识。

  • 大鼠脊髓半横断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VIP的表达变化

    作者:赵秀军;王旭;章为;周雪;王廷华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半横断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变化.方法 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取半横断损伤位点尾侧L3节段脊髓作冰冻切片,运用VIP兔抗血清以免疫组化ABC法染片.观察并计数脊髓半横断后两侧腹角VIP阳性神经元数.结果 VIP主要分布在正常大鼠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浆内.脊髓半横断后3 d,两侧VIP阳性神经元数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此后非手术侧7和21 d组较正常组仍增加(P<0.05),但在手术侧7和21 d组较正常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脊髓半横断后腹角神经元VIP表达明显增加,提示VIP可能与脊髓损伤修复有关.

  • 脊髓半切后损伤区周围ERK1/2活性的改变

    作者:程希平;王春婷;刘惠玲;焦西英;游思维;鞠躬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半切后ERK1/2活性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细胞类型.方法大鼠行脊髓半横断术后3 d,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观察磷酸化ERK1/2的变化及其与各种神经细胞标记物的共存状况.结果观察到脊髓半切3 d大鼠的ERK1/2磷酸化程度明显升高.阳性细胞为分布于邻近损伤区周围的具有短突起的小胞体细胞.双标记表明其中的大部分阳性细胞为小胶质细胞和寡突胶质细胞.结论本研究提示脊髓半横断3 d,ERK1/2参与了小胶质细胞和寡突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可能在脊髓损伤的继发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大鼠骶髓半横断神经源性膀胱模型中缝隙连接蛋白-43的研究

    作者:吴梦华;赵继懋;陈思阳;吉正国;宋健;张道新

    目的:建立低反射神经源性膀胱(NUB)的大鼠动物模型,初步研究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低反射NUB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雌性Wistar大鼠22只,实验组采用脊髓半横断法处理L4-5间隙脊髓圆锥12只,对照组为假手术组10只,术后2周内每日2次对大鼠进行Crede手法排尿,并记录残余尿量,术后8周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记录数据,同时取出膀胱标本,观察Cx-43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术后出现尿潴留,残余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4.428±0.471) ml vs.(0.948±0.114) ml,P<0.01];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提示实验组膀胱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4.386±0.563) ml vs.(2.571±0.278) ml,P<0.01];实验组膀胱漏尿点压力低于对照组[(27.546±2.207) mmHg vs.(36.000±3.873) mmHg,P<0.01];实验组逼尿肌Cx-43表达低于对照组.结论:大鼠脊髓半横断方法建立的NUB模型重复有效,Cx-43在低反射NUB大鼠膀胱中表达下降.

  • 一种改良的大鼠脊髓半横断模型制备

    作者:阎华;马景(钅监);李兰英;刘奔;张慧娟

    为了更好地观察和治疗脊髓损伤,制备动物损伤模型非常必要.目前多用Ramberg[1]和Borgens[2]建立的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模型,本研究主要进一步改进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克服缺点,使其操作简单、实用,从而提高实验效率.

  •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及cPLA2相关机制

    作者:皮斌;熊巍;沈田;周志扬;孙扬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继发性损害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成年SD大鼠5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n=5),脊髓损伤组(n=25),PNS干预组(n=25).造模成功后1、3、7、14、21d应用BBB评分标准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行为学评分,相应时间点取材后对大鼠脊髓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PNS干预后3、7、14、21d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显著高于损伤组.尼氏染色示神经元坏死减少,形态完整.PNS组胞浆型磷脂酶A(cPLA2)阳性细胞数减少,神经元形态完整,cPLA2表达升高被抑制.结论PNS可通过抑制cPLA2表达在脊髓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 脊髓半横断损伤后p53基因表达的变化

    作者:陆炳团;夏庆杰;王廷华

    脊髓损伤亚急性期p53的表达变化仍不清楚,本实验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hSCI)大鼠模型,用定量PCR探讨脊髓p53基因水平变化,结果发现,术后14天,损伤脊髓p53基因表达明显下调.提示p53参与了hSCI损伤修复过程,值得重视.

    关键词: P53 脊髓半横断 q-PCR
  • 脊髓半横断猕猴的护理

    作者:卢永超;杨静;孙玲;齐建国;周雪;王廷华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有效的动物模型是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的基础.以往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啮齿类动物上的,而人类神经系统生理结构及修复能力与啮齿类动物有很大不同.建立猴脊髓半横断(hemi-sected SCI,hSCI)和全横断(transected SCI,tSCI)脊髓损伤模型,更深入地研究脊髓损伤修复机理,为临床提供治疗脊髓损伤提供新的策略.动物模型建立之后,正确的护理是实验成功的必要环节,常常决定了实验的成败.为提高非人灵长类动物在脊髓损伤与修复研究中的成活率,本文对实践中猴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有效的护理经验进行了总结.

  • 恒河猴脊髓半横断损伤后腹角及对侧脑皮质前运动区EGF阳性神经元数的变化

    作者:卢永超;齐建国;周雪;王廷华;冯忠堂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影响及EGF在脊髓损伤再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18只成年恒河猴被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脊髓半横断损伤(hSCI)7 d、14 d、1月、2月和3月组,各损伤组于第11胸髓节段切断左侧半脊髓,在相应时间点取材,脊髓取损伤处近、远段5 mm两段,脑取损伤对侧皮质前运动区.制作冰冻切片,采用抗EGF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并计数脊髓腹角及对侧大脑皮质前运动区EGF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的变化.结论 恒河猴hSCI后3月内,损伤处脊髓近、远段损伤侧与未损伤侧腹角及对侧皮质前运动区EGF阳性神经元数均较假手术对照组减少(P<0.05),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晚期呈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不同部位EGF阳性神经元数波动不一致.结论 恒河猴hSCI后3月内脊髓损伤侧腹角EGF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减少;hSCI也会影响未损伤侧EGF的表达;损伤早期,邻近损伤处脊髓腹角及对侧脑皮质前运动区EGF阳性神经元数急剧减少后均有自发回升.

  • 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对脊髓Ⅱ板层SP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秀军;章为;王廷华;张连双;徐新运;周雪

    目的探讨脊髓半横断对脊髓Ⅱ板层SP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术后3 d、7 d、21 d组.建立成年SD大鼠脊髓半横断(T13~L1)模型.取各组尾侧L3节段脊髓作冰冻切片.通过免疫组化ABC法观察SP免疫阳性反应物的分布,计数各组脊髓两侧Ⅱ板层内SP免疫阳性神经膨体数.结果SP免疫阳性产物以神经膨体形式集中分布在脊髓背角Ⅱ板层内.脊髓半横断后3 d,手术侧脊髓Ⅱ板层内SP阳性膨体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多,7 d组较3 d组开始下降,21 d恢复正常.非手术侧仅表现为术后3 d一过性增高,且反应强度较手术侧有增强.结论脊髓半横断损伤导致Ⅱ板层SP免疫阳性膨体数量改变,提示SP作为伤害感受的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可能在脊髓半横断损伤过程中发挥作用.

  •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联合应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大鼠脊髓损伤修复

    作者:王东;武展雄;孙海钰;刘来有

    1 材料与方法取Wistar大鼠(鼠龄2~4个月)股骨和胫骨骨髓组织, 采用Percoll分离液(比重1.077)分离法获取骨髓基质细胞(BMSCs)进行培养纯化.细胞传3代,移植前72 h按20 μmol/L终浓度加入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细胞核.采用大鼠T12,13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选择Wistar大鼠48只,体重250~300 g,雌雄不拘.随机分成Ⅰ组:脊髓半横断后明胶内给予DMEM 10 μl;Ⅱ组:明胶内给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10 μl(33 μg/ml);Ⅲ组:明胶内给予BMSCs悬液8 μl,损伤上下各1 mm处用无损伤玻璃针头 (尖端50 μm)移植 BMSCs悬液共2 μl(多点注射 ,每点0.5 μl);Ⅳ组:明胶内给予BMSCs+BDNF.每组12只大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