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与使君子酸受体在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上的膜表面表达与共定位
目的研究含NR2B亚单位的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NR2B-NMDAR)与含GluR1亚单位的使君子酸(AMPA)受体(GluR1-AMPAR)在发育不同阶段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上的膜表面表达与共定位. 方法以FLAG-NR2B和GFP-GluR1表达载体共转染原代培养第5 d(DIV5)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分别用相应特异性抗体和荧光标记二抗作活细胞染色,显示膜表面表达的受体簇. 结果对DIV7和DIV14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表面受体簇计数(个数/100 μm),GluR1-AMPAR受体簇分别为59.2±5.6和74.8±3.1(P<0.05);NR2B-NMDAR为38.7±3.5和80.8±4.9(P<0.01);两者共定位为16.3±5.2和40.1±6.0(P<0.01).DIV14海马神经元40%的共定位受体簇分布在树突棘上. 结论随着海马神经元的发育,树突膜表面NR2B-NMDAR、GluR1-AMPAR及两者共定位受体簇密度均增加,提示,形成更多具有活性的兴奋性突触,且主要位于树突棘上.
-
地佐环平对四次甲基二砜四胺诱发大鼠难治性癫痫的抑制作用
目的 评价比较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地佐环平(dizocilpine,MK-801)及作用于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系统药物--地西泮(diazepam,DZP)对四次甲基二砜四胺(tetramine,TET)所致难治性癫痫(refractory epilepsy,RE)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在大鼠上建立TET所致RE模型,以动物行为学、EEG及脑病理学检测结果为评价指标,观察MK-801(3,5 mg/kg)及DZP(10,20 mg/kg)经腹腔注射给药对TET所致RE及由此引发脑损伤的抑制作用;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观察MK-801(5 mg/kg)及DZP(20 mg/kg)给药后对RE动物皮质NR2A/2B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K-801(3,5 mg/kg)均可有效抑制RE及由此引发的脑损伤,显著提升24 h存活率,其作用明显优于DZP;MK-801(5 mg/kg)可显著下调皮质NMDA受体2A/2B mRNA及蛋白表达,但DZP(20 mg/kg)无类似作用.结论 MK-801可显著抑制TET所致RE及由此引发的脑损伤,其作用可能与其对NMDA受体亚单位NR2A/2B的下调作用有关.
关键词: 地佐环平 四次甲基二砜四胺 难治性癫痫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脑损伤 -
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治疗研究进展
分析总结近几年国际上神经保护治疗研究的进展和临床应用前景,侧重于脑缺血方面的研究成果.首先是关于针对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和阻断谷氨酸神经毒性的研究;其次是关于寻找体内正常生理生化物质或其他有效成分的替代物用于脑梗死的治疗;随后介绍了将生物工程的新成果和新技术运用于脑梗死实验研究的新动向;后讨论了上述研究成果在临床治疗中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关键词: 神经保护治疗 脑梗死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生物工程 -
戊四氮致痫大鼠情感反应、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mRNA表达的改变
目的:探讨实验性癫痫持续状态(SE)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戊四氮诱导大鼠SE,采用抬高迷宫和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情感反应和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NMDA受体亚单位NRl mRNA的表达.结果:SE组大鼠在抬高迷宫开放臂中逃避时间延长(P<0.01),进入次数增多(P<0.01);水迷宫中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搜寻策略变差(P<0.05),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降低(P<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同时伴有海马NRl mRNA表达下调(P<0.01).结论:SE可使大鼠情感行为改变和学习记忆功能受损,NR1可能参与这一变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学习记忆 情感行为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大鼠 -
NR2B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海马突触长时程增强易化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含2B亚基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2B)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海马突触长时程增强(LTP)易化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体重180~230 g,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假手术+Ro25-6981组(SR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和神经病理性痛+Ro25-6981组(NR组).采用结扎L4,5左侧脊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模型制备后7、14和21 d时观察大鼠痛行为学及足部形态;于模型制备前(基础状态)、制备后7,14和21 d时测定痛阈;于后一次痛阈测定结束后3 d记录海马CAI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以高频刺激(HFS)诱发LTP,SR组和NR组于HFS前20 min经侧脑室输注Ro25-6981(NR2B特异性阻断剂)6 μl(2.3 μg),速率1μl/min.LTP为HFS后EPSP峰值较基础值增大10%以上且维持时间≥10 min,并行LTP分级,以评价其程度.结果 与S组和SR组比较,NP组和NR组各时点痛阈降低,NP组LTP程度升高(P<0.05),NR组LTP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组LTP程度组低于NP组(P<0.05).结论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海马突触LTP的易化可能与NR2B的激活有关.
关键词: 神经痛 长时程增强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海马 -
20例儿童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脑炎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抗N-甲基-D-门冬氨酸(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encephalitis,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佳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法 对20例抗NMDA受体脑炎的患者进行临床队列观察,总结其临床表现、对治疗的反应和临床预后特点.结果 入组20例患儿中,男患儿8例,女患儿12例,年龄1岁11个月~13岁4个月.观察时间8个月~3年6个月,至病情稳定,6个月内无改善/进展.患者均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其中以癫癇发作为突出,90%的患者均有癫癇发作;其次为语言障碍、认知行为异常和运动异常.偏瘫和小脑共济失调在6岁以下患者中出现频率较高.50%患者一线免疫治疗(IVIG、皮质激素)有效,一线治疗失败者予二线免疫(利妥昔单抗)治疗后,80%患儿有明显好转.部分患儿恢复缓慢,在8 ~12月的治疗中逐渐好转.结论 抗NMDA受体脑炎在儿童脑炎患者中并不少见,免疫治疗有效.一线免疫治疗失败后应给予二线免疫治疗.
关键词: 脑炎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儿童 -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NMDA受体亚单位NR2A/B蛋白的表达变化
目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探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段大鼠脑顶皮质NMDA受体亚单位NR2A及NR2B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以颈动脉引流法行全脑缺血7min再灌注造模,术后分6h、24h、72h 3个时间段取脑,脑组织恒冷箱连续冠状切片,免疫细胞化学ABC反应,图像分析系统行顶皮质Ⅰ区Ⅴ层免疫阳性面积检测.结果(1)麻醉及假手术可导致顶皮质NR2A、NR2B蛋白表达短暂增多,24h内恢复正常;(2)缺血再灌注后6h前后形成表达高峰,24h恢复正常,随后表达急剧减少,持续至72h以后.结论(1)脑缺血再灌注可导致顶皮质神经元NR2A、NR2B蛋白表达变化,且表达存在明显的时间依赖性;(2)缺血再灌注早期皮质NR2A、NR2B蛋白高度表达可能是导致迟发性神经元丢失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大脑皮质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迷走神经刺激对红藻氨酸致癫癎大鼠海马及齿状回NMDAR1的影响
目的:利用红藻氨酸(kainate,KA)致大鼠复杂部分性发作模型,观察海马及齿状回等易损脑区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1亚单位(NMDAR1)的变化,以期进一步探明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癫癎的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结果:正常大鼠NMDAR1阳性结构可见于海马各区及齿状回;KA给药后1h海马CA1、CA3、齿状回NMDAR1的密度开始增高;3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24h后基本恢复正常;预先给予左侧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的大鼠相应脑区NMDAR1密度较KA致组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抑制癫癎发作可能是通过降低易损脑区神经元NMDAR1活性而发挥作用的.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红藻氨酸 癫癎 -
NR2A拮抗剂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海马突触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目的:探讨含2A亚基的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NR2A)拮抗剂NVP-AAM077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海马突触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2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S+ NVP-AAM077组(SN组)、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组(NP组)、NP+ NVP-AAM077组(NPN组).采用结扎L4和L5右侧脊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记录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以高频刺激(HFS)诱发LTP.SN组和NPN组给予HFS前20 min经侧脑室输注NVP-AAM077(NR2A特异性阻断剂)5μL(1.5 μg).结果:与S组和SN组比较,NP组和NPN组各时点痛阈降低;NP组和NPN组EPSP幅值升高(P<0.05),NP组与NP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R2A与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海马突触LTP的易化作用关系不大.
关键词: 神经痛 长时程增强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海马 -
蝙蝠葛酚性碱灌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蝙蝠葛酚性碱(PAMD)灌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AMD组,每组12只.PAMD组先每日给予50 mg/kg的PAMD灌胃1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PAMD组和模型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持续栓塞2 h后再灌注4 h.假手术组不栓塞大脑中动脉.各组均采用Zea Longa 6级评分法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取各组再灌注侧脑组织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氢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情况并测算脑梗死体积.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再灌注脑皮层组织中的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调节亚基NR2B和磷酸化的NR2B(p-NR2B).结果 PAMD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分别为(0.84 ±0.26)、(2.41 ±0.72)、0分.PAMD组、模型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PAMD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肉眼可观察到模型组、PAMD组再灌注侧有不同程度的梗死灶,对侧无梗死灶,梗死区域与大脑中动脉所支配的脑区一致.PAMD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侧脑梗死体积大于假手术组(P均<0.05);PAMD组再灌注侧脑梗死体积小于模型组(P<0.05).PAMD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再灌注侧脑皮质NR2B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MD组、模型组再灌注侧脑皮质p-NR2B相对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PAMD组再灌注侧脑皮质p-NR2B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PAMD灌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R2B磷酸化有关.
关键词: 蝙蝠葛酚性碱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磷酸化 大鼠 -
儿童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脑炎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
目的 探讨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和EEG特点.方法 对首都 儿科研究所确诊的5例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和EE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5例患儿中男4例,女1例;年龄2岁6个月~6岁8个月.结果 患儿均未伴肿瘤性疾病.4例患儿以癫(癎)发作为主要首发症状,进展为癫(癎)持续状态,病情进展后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和运动障碍.1例以语言障碍为首发表现.5例患儿均接受了大剂量IVIG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无缓解的患儿随后接受了CD20单克隆抗体/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治疗后患儿神志逐渐恢复,认知、语言和运动功能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1例于出院9个月后复发.患儿EEG均异常,以弥漫性慢波活动增多为主要表现,可夹杂局灶性棘波;病情恢复后慢波有所减少,可逐渐恢复至正常背景.结论 抗NMDAR脑炎可发生于儿童,无肿瘤性疾病的男童也可发病.对突然出现癫(癎)发作、语言障碍,而后出现逐渐加重的意识改变和运动障碍的儿童患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本病免疫治疗有效,部分患者病情可能反复,免疫治疗不宜过早停用.
关键词: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脑炎 癫(癎) 运动障碍 -
P77PMC大鼠惊厥后脑内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功能的研究
目的探讨惊厥后大脑皮质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兴奋性的改变与癫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利用配基结合实验观察听源性惊厥大鼠P77PMC惊厥前后大脑皮质突触膜对3H-MK 801的结合改变以及不同激动剂组合对其结合的影响.结果反应体系中无任何NMDA受体激动剂时,惊厥后大脑皮质突触膜对3H-MK 801的结合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当反应液中加入NMDA受体激动剂时,惊厥后大脑皮质突触膜对3H-MK 801的结合明显增加,除惊厥后4 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惊厥后各时间点与正常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听源性惊厥大鼠P77PMC惊厥后,大脑皮质NMDA受体活性增高,对其激动剂的敏感性增加,受体通道更易被打开.
关键词: 癫癎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3H-MK 801配基结合实验 -
听源性惊厥大鼠惊厥后NMDA受体NR1亚基蛋白表达和功能研究
目的:探讨惊厥后大脑皮质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亚基NR1蛋白表达及其功能改变与癫痫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P77PMC大鼠按惊厥后不同时间随机分为6组,免疫组化每组6个样本,配基结合实验每组5个样本,制备大脑冰冻切片和大脑皮质突触膜.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听源性癫痫易感大鼠P77PMC惊厥后不同时间NR1亚基蛋白的表达,应用配基结合实验观察听源性惊厥大鼠P77PMC惊厥后大脑皮质突触膜对3H-MK801的结合改变,以及NMDA受体激动剂对其结合的影响.结果:大脑皮质在惊厥后4 h NR1蛋白表达即开始增加,24~48 h达高峰.反应体系中无任何NMDA受体激动剂时,惊厥后大脑皮质突触膜对 3 H-MK801的结合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当反应液中加入NMDA 受体激动剂时,惊厥后大脑皮质突触膜对 3 H-MK801的结合明显增加,除惊厥后4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他惊厥后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结论:听源性惊厥大鼠P77PMC惊厥后,大脑皮质NMDA受体NR1亚基蛋白表达增加,NMDA受体对其激动剂的敏感性增加,提示NR1亚基参与了P77PMC大鼠惊厥的发生与发展;受体兴奋性的改变可能与神经网络兴奋性增高及癫痫易感性的保持有关.
关键词: 癫痫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蛋白表达 配基结合实验 -
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顶皮质NMDA受体亚单位NR2A/B蛋白的表达变化
目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探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段大鼠脑顶皮质NMDA受体亚单位NR2A及NR2B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以颈动脉引流法行全脑缺血7min再灌注造模,术后分6h、24h、72h三个时间段取脑,脑组织恒冷箱连续冠状切片,免疫细胞化学ABC反应,图像分析系统行顶皮质Ⅰ区Ⅴ层免疫阳性面积检测.结果(1)麻醉及假手术可导致顶皮质NR2A、NR2B蛋白表达短暂增多,24h内恢复正常;(2)缺血再灌注后6h前后形成表达高峰,24h回复正常,随后表达急剧减少,持续至72h以后.结论(1)脑缺血再灌注可导致顶皮质神经元NR2A、NR2B蛋白表达变化,且表达存在明显的时间依赖性;(2)缺血再灌注早期皮质NR2A、NR2B蛋白高度表达可能是导致迟发性神经元丢失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大脑皮质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早期干预对未成熟大鼠脑损伤学习记忆及NMDA受体NR1亚单位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未成熟大鼠脑损伤后学习记忆及NMDA受体NR1亚单位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2日龄SD大鼠制作未成熟大鼠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丰富环境(EE)组、贫瘠环境(IE)组、标准环境(SE)组,每组20只.另选20只2日龄SD大鼠,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不予结扎和缺氧,作为对照组(Sham).EE组于术后第3天行触摸和丰富环境干预,总干预时间为30d.标准环境组和对照组均饲养于标准环境中,不行早期干预.干预结束后行学习记忆能力检测,同时分别于生后第7、35天取各组大鼠海马脑组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R1亚单位表达.结果 生后5周龄时,EE组学习记忆能力较SE组及IE组明显改善[逃避潜伏期(ELP):4.75±2.85与12.45±3.23、8.42±2.23比较,空间探索能力:61.36±8.12与50.24±8.29、40.12±7.99比较,P<0.05];且丰富环境组海马CA1区NR1阳性反应物着色强,与标准环境组、贫瘠环境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2±6.6与59.5±8.1、88.5±15.5、62.3±9.5比较,P<0.01).结论 早期干预可增强未成熟大鼠脑损伤的学习记忆能力,NMDA受体NR1亚单位表达增多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
小剂量氯胺酮治疗慢性顽固性灼性神经痛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1.1 病史资料女,63岁,体重57 kg,因"右上肢进行性烧灼样疼痛14 a"于2006年就诊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麻醉科.患者神志清楚,表达清晰.自述缘于1992年不慎摔伤以来,右上肢间歇性出现自发性烧灼性疼痛,开始时疼痛程度为2~4/10(视觉模拟疼痛评分,10分为无法忍受的剧痛[1]),间歇期界于12~24 h,范围波及上下臂,以尺侧前臂为重,无明显的诱因.14 a间曾采用过多种治疗方法:内服曲马多、卡马西平、加巴喷丁、阿米替林和VB<,12>等;外贴消炎止痛药膏;针灸理疗等,均无明显效果.病情进行性恶化,入院时疼痛达7~8/10,偶尔至9/10,间歇期短至30 s~10min,且右前臂有麻木感.日常生活严重受限,常有轻生想法.
关键词: 氯胺酮 神经痛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阻滞剂LY367385对NMDA所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在神经系统兴奋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特异性阻滞剂LY367385预处理神经元细胞1h,加入N-甲基-D-门冬氨酸(NMDA)造成兴奋性损伤;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实验检测细胞活性;LDH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鸟苷-生物素刻痕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NMDA受体2B亚基(NR2B)和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相互作用.结果 MTT、LDH和TUNEL实验显示,LY367385能减轻NMDA造成的神经元损伤(P<0.05);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实验显示,NMDA受体与PSD95存在相互关系,LY367385可以减轻兴奋性损伤造成的NMDAR-PSD95表达增高(P<0.05).结论 LY367385能够明显减轻NMDA造成的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阻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可以减少NMDA受体与PSD95连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