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CT发现涡旋征作为肠扭转手术指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涛;周建峰;王浩;陆如刚;黄磊;赵萌;唐文伟;张晓军

    目的 评估CT检查单一出现涡旋征作为肠扭转手术指征的意义.方法 收集了从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临床拟诊肠扭转手术探查的39例患儿,术前均行CT检查.不告知临床资料,分别请3位高年资的CT诊断医师,3位普外科主治医师回顾性阅片.阅片的内容为是否有涡旋征、扭转的角度(扭转的角度以相差不超过180°为符合),记录结果,将肠扭转阅片结果与手术所见对照.计算诊断准确率、敏感率、特异率、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 总准确率为81.7%,敏感率89.4%,特异率55.6%,Youden指数44.9%,阳性似然比2.18,阴性似然比0.21.6位医师阅片之间结果x2检验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单一出现涡旋征对肠扭转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肠梗阻症状,CT扫描出现涡旋征应该急诊手术;肠管或肠系膜的占位同时出现涡旋征应该急诊手术;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的涡旋征出现的位置可能会有变异;CT平扫不能准确反应肠扭转的角度.

  • 彩超在诊断肠旋转不良中的应用

    作者:张晓伦;赵英敏;马汝柏;马继东;马丽霜;张玉林

    目的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是严重的急腹症,需要及时诊断及早手术。文献报道彩超检查肠系膜上静脉(SMV)与肠系膜上动脉(SMA),依据它们的位置变化及有无“漩涡征”(whirlpool sign)可以确诊。为了证实彩超检查对肠旋转不良患儿的诊断价值而进行了病例观察。方法对19例肠旋转不良术后的患儿进行回顾性B超检查;自1997~2000年8月对12例因呕吐胆汁样液的≤2个月婴儿进行了术前的彩超检查,确定SMV与SMA的关系,部分病例同时作了消化道造影。结果19例回顾性检查中15例SMV与SMA关系异常;前瞻性术前彩超检查组10例SMV与SMA关系异常,其中8例有“漩涡征”。结论彩超检查能够快速、无创、比较准确的诊断肠旋转不良及其合并的中肠扭转。

  • 带蒂大网膜移植修复全结肠系膜缺如一例

    作者:刘浩;阴全奎;赵晖;王春荣;张青山

    患儿:男,2岁7个月.因腹胀,停止排气、排便4 d急症入院.无恶心、呕吐、不发热.平素大便干燥.体检:患儿发育尚可,营养状态差,体温37℃,心肺无异常,全腹高度膨胀,可见肠形及蠕动波,腹软,未扪及包块,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弱,可闻气过水声.右侧阴囊内未扪及睾丸.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均正常.腹部立位X线片示:结肠梗阻.入院诊断:①肠梗阻(肠扭转?);②右侧隐睾.全麻下急诊剖腹探查,腹腔内中量淡黄色腹水,小肠及结肠高度扩张,回肠末端及全结肠游离,肠系膜缺如,大部分小肠疝入缺损并随结肠顺时针扭转3周半,尚未绞窄,复位后见回肠远端约50mm及全结肠(由回盲部至直肠上段,全长约60cm)系膜缺如,整个结肠游离,形成巨大疝孔.回肠远端及整个结肠残留系膜缘宽仅约2 cm,其系膜游离缘见一直径约5 cm单一血管弓,近端与回结肠动脉交通,远端与直肠上动脉交通.将肠内容物推入直肠排出体外.游离大网膜,将其裁剪为长约50cm,宽约15 cm的带蒂补片,与回肠远端及结肠系缘缝合,关闭裂孔.沿结肠走行回钠肠管,关腹.术后诊断:①回肠远端及全结肠系膜缺如并肠系膜裂孔疝、肠扭转;②右侧隐睾.术后恢复顺利,7 d拆线,痊愈出院. 讨论:肠系膜先天性缺如以回肠末

  • 小肠淋巴管瘤致肠扭转二例

    作者:张玉华;夏文魁;程雪鹏

    小肠淋巴管瘤少见,我院在5万余例活检材料中仅遇2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8岁.突发性腹痛4天,呈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及胆汁样液体,排便、排气停止.3日后出现腹胀,腹痛加重.门诊以肠扭转,肠梗阻收入院.体检;腹部膨隆,未见明显肠型,全腹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未触及包块,有气过水声.

  • 小儿急性绞窄性肠坏死血清、腹水中磷酸盐和碱性磷酸酶含量的观察

    作者:伍烽;刘官信;金先庆;李晓庆;蒲从伦

    测定了40例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患儿的血清、腹水中磷酸盐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发现血清、腹水中磷酸盐均值和腹水中ALP均值,肠坏死组明显高于肠缺血组.腹水中ALP含量,长段肠坏死组明显高于短段肠坏死组.讨论了引起血清、腹水中磷酸盐升高的原因,并可将该检查应用于早期诊断小儿急性绞窄性肠坏死.

  • 新生儿期肠扭转致小肠广泛坏死治愈一例

    作者:吕以杰

    患儿:男,2月.因呕吐、无便伴阵发性哭闹1天、腹胀半天于1988年5月26日入院.体检:发育,营养一般,精神萎靡,脱水貌.腹胀,未见胃肠蠕动波及肠型,触诊时有哭闹,未触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

  • 新生儿短肠综合征的远期疗效、手术评价与选择

    作者:褚先秋

    目的:了解新牛儿短肠综合征(NSBS)的远期疗效以及评价各种术式.方法:手术治疗的9例与非手术治疗的5例共14例NSBS,5种术式:小肠肠袢冉循环术(1例)、小肠肠袢倒置术(2例)、小肠瓣膜成形术(2例)、小肠新粘膜再生术(3例)、结肠间置术(1例).结果:经过5年以上的随访,手术组9例巾8例存活,非手术组5例仅1例存活.小肠新粘膜再生术与结肠间置术的远期疗效好.小肠肠袢再循环术与小肠肠袢倒置术3例中2例脂肪吸收不良.小肠瓣膜成形术2例中1例尿中尿兰母>100 mg/24h,说明蛋白质吸收尚未完全恢复.

  • 小肠切除术后进行性消瘦、间歇性便血

    作者:

    病历摘要患儿;男性,8岁,因肠切除术后进行性消瘦4个月,间歇性便血1.5个月入院.患儿于4个月前因发作剧烈腹痛,呕吐,腹部包块,在当地医院剖腹探查后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管瘤合并肠扭转、肠坏死而行肠系膜淋巴管瘤切除、小肠大部切除及小肠端端吻合术.

  • 回肠憩室伴肠壁脓肿及粘连性肠扭转一例

    作者:郭永强;黄文瑜

    病例资料 患者,男,31岁,以右下腹疼痛1d为主诉入院.疼痛呈持续性闷痛,阵发性加剧,无缓解体位,其他部位无放射性疼痛,无发热、恶心、呕吐等.追问病史平素偶有右下腹闷痛史.查体:腹平软,右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腹直肌外侧缘平脐下1 cm处可触及大小约4 cm×4 cm肿物,质中,压痛明显,活动度差.

  • 新生儿肠扭转误诊一例

    作者:缪虹;张骥

    图1 肠坏死伴穿孔.a) 卧位X线片示右腹部密度增高,胃泡及充气肠段向左移位;b) 立位X线片示膈下未见游离气体,肠腔未见液平;c) 腹部CT平扫示右腹腔巨大囊性占位,密度略不均匀;d) 腹部CT增强示壁有强化,囊内密度无改变,小肠向左推移.病例资料患儿,女,1天.出生后呕吐入院.

  • CT诊断小肠脂肪瘤引起肠套叠并肠扭转一例

    作者:李亚超

    病例资料 患者,女,46岁,因间断腹痛2月、腹部胀痛难忍4h入院.查体:腹部膨隆,见胃肠型,无明显蠕动波,全腹压痛以中上腹为主,肠鸣音减弱.X线腹部平片示左中腹部密度增高、密实,呈“假肿瘤征”,未见肠管扩张及液气平面形成(图1).CT平扫显示中上腹部系膜血管扭曲,肠管呈螺旋状排列,局部明显扩张达6 cm,小肠壁增厚(图2).受累肠管范围较长,肠管内见套人的部分小肠及肠系膜,呈“环靶征”、“双肠管征”,左侧局部小肠显示一类圆形边界清晰的脂肪密度区,大小约2.6cm×2.2 cm,CT值约-89~-99 HU(图3).结合临床考虑为小肠肠壁脂肪瘤、肠套叠并肠扭转.

  • MSCTA诊断肠扭转

    作者:曾祥芹;胡道予;庞颖;李建军;张海彬;王秋霞;沈魏

    目的:探讨MSCTA技术对小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6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1例小肠扭转病例.21例患者均行MSCT双期增强并对扫描图像行后处理,由两位经验丰富临床放射科医师观察增强后肠扭转的轴面CT图像,MSCTA图像上观察扭转血管的分布、走行及扭转度数,将MSCT及MSCTA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MSCTA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结果:CT增强轴位扫描示肠系膜血管呈“漩涡征”、肠管“漩涡征”、肠管“靶征”和“鸟喙征”各2、13、5和2例.仅仅表现为肠梗阻者6例,肠缺血表现者15例,腹腔积液者4例.MSCTA表现:13例肠系膜上动脉(SMA)远端分支扭转及走行异常,且均同时伴随相对应肠系膜上静脉(SMV)远端分支的扭转及走行异常(13/21);2例SMA、SMV主干及分支形态、位置大致正常;2例SMA主干近端扭转合并受累肠系膜上静脉主干扭转;2例SMA与肠系膜上静脉(SMV)走行杂乱,无确切扭转方向;2例SMA与SMV沿Z轴方向呈螺旋形旋转.结论:MSCTA与MSCT双期轴位增强图像相结合可提高肠扭转的诊断符合率.

  • 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

    作者:包迎伟;纪建松;傅立平;王祖飞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术前CT明确诊断并经手术证实为肠扭转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11例肠扭转CT均正确诊断,其中6例为360°肠扭转,4例为270°肠扭转,1例为180°肠扭转.除全部11例都有通常的肠梗阻征象外,主要征象还有"漩涡征"(9/11)、"靶环征" (4/11)及"鸟喙征" (10/11),肠系膜血管也可以形成"漩涡征" (11/11).结论:螺旋CT对肠扭转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

  • 成人肠扭转MSCT的诊断价值

    作者:龙腾河;崔惠勤;罗焕江;覃程

    目的 探讨成人肠扭转多层螺旋CT(MS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成人肠扭转患者的16层MSCT腹部检查影像资料.结果 有血管的漩涡征70例、肠管的漩涡征58例、靶环征35例、鸟喙征37例.结论 MSCT检查对成人肠扭转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是诊断肠扭转的特异性征象.

  •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小肠扭转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

    目的 总结小肠扭转(SBV)的CT和CT血管成像(CTA)表现,探讨CTA对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的SBV的CT与CTA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并进行CT血管重组.阅片医师依靠CTA来判断SBV的部位、扭转的方向和度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8例SBV的CT征象包括肠系膜血管"漩涡征"6例,肠管"漩涡征"5例,肠管"靶环征"和"鸟喙征"各3例,肠管壁强化减弱、肠壁水肿4例,腹腔积液1例.ETA表现:5例肠系膜上动脉(SMA)主干位置、形态正常,1例SMA主干近端扭转,1例SMA分支扭转,1例出现SMA与肠系膜上静脉(SMV)相互缠绕,4例见SMV主干的轴向扭转并扩张,3例表现为SMV的分支的扭转及走行异常,4例显示走行异常的SMV属支增粗.依靠CTA,8例均能正确判断SBV的位置、扭转的方向.5例正确判断SBV度数,3例CTA计算的度数较手术发现的小.结论 CTA对SBV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能准确判断SBV的方向和部位,但对扭转度数的判断有一定的限度.

  • 肠系膜囊肿致儿童肠扭转6例临床分析

    作者:章关平

    儿童肠扭转的原因有肠粘连、肠套叠及肠蛔虫症等因素,但肠系膜囊肿致儿童肠扭转少见.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6例肠系膜囊肿致肠扭转患儿,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肠系膜囊肿并扭转一例

    作者:陈文;陈伦刚;刘涛;龚晓虹;汪令生

    患者,男,38岁,间断腹痛2月余,加重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2 d.体检: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透:左上腹局限性小肠扩张、积气,其内可见多个液平.

  • 胃肠扭转的成因、诊断与处理

    作者:申培君;王芬

    胃扭转和肠扭转是空腔脏器扭转中常见的疾病,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在临床早期诊断和处理方面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现对胃扭转和肠扭转的成因、诊断与处理的现状进行笔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急性腹腔脏器扭转与梗阻的诊治

    作者:吴清明;张红

    急腹症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的腹部疾病,包括:腹腔器官及腹膜急性炎症、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脏器扭转梗阻或破裂、腹腔内血管阻塞、腹壁疾病、胸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痛等.其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一旦诊断延误,或治疗方法不当,将给病人带来严重损害、甚至死亡.以往腹腔脏器的扭转与梗阻临床较少见,易误诊、漏诊,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其发病逐年增多,需要引起重视.

  • 成功抢救全小肠扭转患者1例

    作者:李正国;苗文翠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于1998年4月23日入院.患者饱餐后从事剧烈农活时,突然出现剧烈腹痛,以脐周为中心,无明显放射,无呕吐,无脓血便及稀便,嗳气无返酸.在村卫生室肌注山莨胆碱10 mg及静脉输液后不见好转,发病5 h后送至我院.体查:体温37.5℃;脉搏100次/min,血压11/7 kPa(83/53 mmHg),痛苦病容,屈曲侧卧位,精神差,大汗淋漓,烦躁不安.体查尚合作,颈软,双肺无干湿音,心律整齐无杂音,全腹鼓胀,无肠型,脐部压痛明显,反跳痛不明显,肝脾未扪及,肝浊音界存在,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未闻及,余正常.

253 条记录 9/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