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江西省1990~1999年孕产妇产科死因分析

    作者:张倩平;蒋一正;邹芸芸

    对江西省1990~1999年孕产妇产科死亡原因分2个5年段进行分析,探讨江西省近5年(1995~1999年)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停滞在产科方面的原因.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与产科质量、助产人员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为此,笔者建议要加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定期对基层的产科质量进行监督指导,规定产科质量标准和产科诊疗常规.与此同时,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诊疗水平,改变基层产科技术力量匮乏、水平低下的状况.加快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稳定助产人员队伍.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的产科建设,改变基层产科面貌.

  • 上海市2009年分娩情况分析

    作者:杜莉;秦敏;朱丽萍;谭晶;何丽萍;王哲蔚;金辉;许厚琴

    目的:对2009年上海市的分娩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分娩相关信息,为提高产科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上海市各助产医疗机构的分娩登记本并进行分析.结果:①009年全市活产数187 335例,本市户籍和外地户籍分别占45.2%和54.8%;本市户籍和外地户籍剖宫产率分别为67.9%和45.0%.②分娩日期分布:全年每天自然分娩数变化平缓,而剖宫产数分布有明显的高峰和低谷,高峰日都是“吉利日”、长假前、下半年开学前.③分娩时段分布:24h中,自然分娩数分布较均匀,而剖宫产则集中在8点~16点之间.上午高为9点(12 177例),下午高为14点(7 785例),呈双峰分布.④高龄初产、户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等都是与剖宫产率相关的影响因素.⑤阴道分娩者的产后出血量低于剖宫产分娩者.结论:上海市分娩量呈持续增长趋势,而且外来孕产妇构成快速增加;剖宫产率居高不下,急需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自然分娩.

  • 利用侧俯卧位矫正孕妇胎方位

    作者:刘冬梅;付艳艳;吕丽娟

    头位难产占分娩总数的25%左右,枕后位已占头位难产中的首位,约20%的病例分娩时,枕部不能向前旋转而成为持续性枕后(横)位,给分娩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及危险,其难产、剖宫产率极高,处理不当对母婴危害大.为降低妊娠晚期枕后(横)位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我们于1995年1月~1998年8月对纳入围产保健管理,妊娠35~41 w的孕妇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观察了459例孕妇体位与胎方位的关系,并对188例枕后(横)位孕妇指导取侧俯卧位,以减少胎儿以枕后位入盆的目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1 892例导乐分娩利弊分析

    作者:宋红娟;洪祖军

    目的:通过分析导乐陪伴分娩的利弊,以扬长避短,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月1 892例导乐陪伴分娩病例(A组)和同期2 951例非导乐分娩病例(B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率、第二产程延长率、宫颈裂伤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尿路感染率、会阴水肿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导乐分娩有益处,但不可忽视弊端.

    关键词: 导乐 分娩 产科质量
  • 16年间西宁地区子宫破裂15例分析

    作者:雷玉秀;李凤莲

    子宫破裂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将其发生率作为判断一个地区产科质量的标准.由于妇幼保健3级网的建立,我国的子宫破裂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据报道90年代初全国已降至0.44‰.为了解我省子宫破裂发生状况及原因,作者搜集了我院16年间全部产科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6年间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作者:郭啟琴

    剖宫产手术是指经腹切开子宫取出体重在1 000 g(妊娠28周)以上的胎儿.恰当掌握剖宫产术指征是衡量妇产科工作者的高度责任心以及判断能力的标准,应尽量避免手术的盲目性.本文对我院不同时期6年剖宫产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此间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手术盲目性,控制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 2003~2007年长春地区产科质量情况分析

    作者:韩英林

    目的:通过对近5年长春地区的产科质量情况的分析,了解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对长春地区2003~2007年不同级别医院的报表进行分析,了解保健工作对产科工作的意义.结果:近5年来,分娩数量多的是县级医院;剖宫产仍占50%以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占妊娠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的38.47%,先兆子痫占12.66%;滞产和产后出血仍是产科的主要并发症;死产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妇幼保健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努力.

  • 全程助产责任制与产科质量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忠;林战;赵坤;许玉娴;巫寒梅

    目的:全面提高产科质量,保证母婴安全.方法:自2000年开始改革传统产时分娩模式而实行全程助产责任制,至2004年总计全程专责陪伴分娩13 861例,两种分娩模式产科质量指标比较.结果:剖宫产率无显著性差异;阴道难产率、新生儿窒息、产时并发症、产后出血、会阴切口感染率等均有显著性差异.与目前国内报道导乐陪伴分娩比较,阴道难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低于文献报道.结论:经我院5年多的临床研究证明,这种全新的产时模式大大提高了产科质量.并提出助产士执行弹性工作制和全程专责陪伴分娩是保证全程助产责任制的基本条件.

  • 实施全程助产责任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陈小荷;苏放明

    全程助产责任制是由专职助产士,向进入产房至产后2 h的产妇,提供全程系统服务的一种工作模式.它是在导乐分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先进的产时服务模式,使助产质量全面提高.通过1年多的实践,全程助产责任制在我院已渐趋成熟,覆盖率已达99%,促进了产科质量的提高,改善了服务态度,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我们在实施全程助产责任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讨论.

  • 全程陪伴分娩的产时服务模式对产科质量的影响

    作者:钟蓉

    目的:探讨全程陪伴分娩的产时服务模式对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05年1~12月实施全程陪伴分娩的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760例为观察组,设前一年同期未全程陪伴的748例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观察改变产时服务模式后对产科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7.11%,明显高于对照组68.85%,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为11.84%,明显低于对照组29.34%,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1.11%、胎儿窘迫发生率为5.23%、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32%、新生儿病率为0.9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子宫破裂、会阴三度裂伤、无产时子痫.改变产时服务模式后提高了产科质量,明显减少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产妇精神放松配合产程者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产妇满意度为93.3%,对照组为80.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全程陪伴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率、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病率.全程陪伴分娩能够实现以人为本、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的产时服务模式及保护、促进、支持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改善母婴预后.

  • 中央电子监护在产科的应用

    作者:季新梅;陈文娟;楼南盟;郭卫东;韩文;吴风芹;陈景修

    我院自1998年引进了产科中央电子监护系统,使医务人员能及时准确掌握监护信息动态,及时采取处理方案.确保母儿安全,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提高了产科质量.

  • 165例新生儿窒息分析

    作者:郑玉春

    为了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产科质量,减少围产儿死亡,我们对165例新生儿窒息有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新生儿窒息200例产科原因分析

    作者:杨传华;张桂华;陈继玲;郭士华;赵方芳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对200例新生儿窒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发病率为4.5%,其中轻度窒息占79%,重度占21%.窒息原因以过期妊娠羊水过少及脐带因素多见.结论:过期妊娠羊水过少、脐带因素、第二产程延长、妊娠合并症、早产、产前出血等窒息发生率高,且多数为胎儿窘迫的延续,故应加强上述情况的监护及处理.

  • 371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

    作者:冷开容;陈桂英

    目的:为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371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为综合因素所致,胎儿高危因素为91.64%;母体高危因素为87.60%;281例新生儿窒息是胎儿窘迫的延续,占新生儿窒息的75.74%.结论:做好产前保健指导,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高危妊娠产前和产时的监护,综合分析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适时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 1992~2002年围产儿死亡回顾性分析

    作者:周霁

    围产儿死亡率既能反映孕期保健质量,又能提示产科质量的好坏,是一较敏感的指标.本文将我县1992~2002年10年间108例围产儿死亡做一回顾性分析,以确定我县围产保健工作的重点,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

  • 261例新生儿窒息因素分析

    作者:郜水菊;苗英

    为了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对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间发生的261例窒息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建水县2000~2006年568例围产儿死因分析

    作者:彭艳萍;吕汝华

    目的:了解建水县围产儿死亡的原因现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0-2006年的568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年围产儿死亡率为15.21‰,前3位死因依次为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结论:加强围产保健工作和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宣传动员孕产妇住院分娩是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 1988~2002年病残儿医学鉴定资料分析

    作者:朱琴芳

    本文根据1988~2002年病残儿医学鉴定小组接受605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目的是根据疾病发生情况给予优生优育知识指导,加强产科质量,降低或减少遗传性疾病或智力低下患儿出生,有利于人口素质提高.

  • 48例剖宫产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郑冬芳

    围产儿死亡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围产期保健质量,是衡量一个地区妇幼保健工作和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多年来围产保健工作的重点.黄岩区从2001年底建立了围产儿死亡评审制度,对剖宫产儿中的围产儿死亡进行重点评审,根据评审结果,提出干预措施,提高了妇幼保健质量和产科质量,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

  • 气囊仿生助产16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兴;吴爱芳;田扬顺

    目的:探讨采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对缩短产程、提高新生儿评分、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的效果.方法:以168例无阴道试产禁忌症单胎头位的临产产妇为观察组,待其宫口开大2~4 cm,应用全自动仿生助产仪分别扩张宫颈1次及阴道3次;以随机抽取的168例单胎头位顺产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产程、新生儿评分、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程明显缩短(尤其是第二产程),新生儿评分提高、会阴侧切率及剖宫产率均降低.结论:正确运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可以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的痛苦、促进自然分娩、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优生优育质量及产科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542 条记录 11/28 页 « 12...891011121314...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