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的荟萃分析
目的 评价心跳骤停(CA),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临床亚低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66-01至2008-08)、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1994-01至2008-08)、万方数据库(1994-01至2008-08),收集心肺复苏ROSC后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结果 进行荟萃(Meta)分析,比较ROSC后亚低温治疗和常温治疗的结果 .结果 7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合并分析表明,与常温治疗组相比,院外CA ROSC后亚低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出院生存率[OR=2.29(95% CI,1.75~2.98),P<0.01]、改善出院时神经功能[OR=2.04(95% CI,1.55~2.67),P<0.01]和远期神经功能[OR=2.17(95% CI,1.44~3.27),P<0.01],但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肺复苏ROSC后亚低温治疗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出院时和远期神经功能,提高出院生存率.
-
起搏器频率奔放:一种罕见但不应被遗忘的现象
起搏器频率奔放是由于电池耗竭、电子元件失效及线路故障等原因,使起搏器的脉冲频率突然增速,可高达基本频率的2倍以上,有时可高达1000次/min。起搏频率可以逐渐增加,也可以突然增加。频率奔放多数情况下为持续异常,但有时为间歇异常,此时需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或持续心电监测以明确诊断。起搏器频率奔放可表现为心室起搏导致的室性心动过速;也可由于快速的、低振幅的脉冲信号不能夺获心室,引起心动过缓或心脏停博。因此,频率奔放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的起搏器功能障碍。
-
甲状腺微创术围术期窦性心动过缓的处理
甲状腺手术治疗中,部分患者可因颈动脉压力感应器受到刺激而发生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博.现将我们成功诊治的甲状腺围术期窦性心动过缓患者67例报告如下.
-
危重脑功能损伤的脑保护
脑保护涉及的危重脑功能损伤主要包括下面几类:(1)脑缺血:心脏停博(cardiacarrests )和急性脑梗死;(2)脑出血:脑和脑室出血;(3)颅脑外伤.
-
3种人工气道方法在早期心肺复苏术中的应用分析
在心肺复苏术中,速度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科遇到的一种极为紧急的危重症,一般认为脑组织缺血、缺氧4~5分钟后,大脑损害即不可逆[1].
-
血管加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动物实验表明在心肺复苏期间静脉给予血管加压素能有效增加心、脑和肾上腺的血流量,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的分泌,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且气管内和骨内绐药同样有效.初步临床研究发现血管加压素能提高短期内自主循环恢复率.
-
脂肪乳剂复苏布比卡因导致的心脏停搏的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脂肪乳剂逆转布比卡因心脏毒性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成六组:A组(布比卡因致心脏停搏脂肪乳剂复苏组)、B组(布比卡因致心脏停搏K -H液灌注组)、C组(布比卡因致心脏停搏组)、D组(平衡灌注25 min组)、E组(含脂肪乳剂的K-H液灌注组)、F组(K-H液灌注组),每组12只.记录灌注期间的心率-左心室发展压乘积(RPP),测定停灌时各组心肌组织腺苷酸含量和布比卡因浓度.结果:A组复跳例数、早期复跳例数均显著多于B组( P<0.01).A组复跳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复跳后40 min内,A组的RPP均显著高于B组(P<0.01).A组的EC值显著低于B组( P<0.05).心肌组织中的布比卡因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组>B组>A组( P<0.01).结论:脂肪乳剂降低心肌组织布比卡因浓度,是其逆转布比卡因心脏毒性的主要作用机制.
-
75岁以上肺病患者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探讨
目的 探讨75岁以上肺病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性.方法 对102例支气管镜检查资料回顾中,98例有基础疾病,占96.08%;4例身体健康,占3.92%.检查前详细了解心肺功能,对部分患者给予降血压及改善心肌缺血等处理.结果 全部患者完成了支气管镜检查及各种活检,部分出现咯血及支气管痉挛,无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脏停博等.结论 对高龄肺病者在围检查期应做好充分准备,患者可耐受此项检查.
-
心内直视术后补钾的可行性研究
低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常出现各种类型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出现室颤或心脏停博于收缩期.
-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窦性心律失常的护理
心律失常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心悸"等范畴,复杂的心律失常是心脏停博和新发冠状动脉事件的先兆.因此正确选择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尤为主要.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使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窦性心律失常14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门诊和住院收治的285例老年患者,其中男144例,女141例,年龄60-87岁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悸、头晕、心脏停博等症状,心率>60次/min;经心电图和长程心电图证实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30次/h),有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者未纳入.
-
1例咳嗽致心脏停搏的护理
总结了对咳嗽反射引起心脏停搏至晕厥的危重患者的护理,详细介绍了对患者存在的各种护理问题实施整体护理的方法,及针对患者安置永久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的经验.
-
大鼠心跳停搏供肝在原位肝移植术中损伤的预防
目的 探讨预防和减轻大鼠心跳停搏供肝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损伤,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心跳停搏热缺血30min(N-30)和45min(N-45)两组;,每组分别行原位肝移植术30只次.同时,根据是否对供体手术方法进行改进又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结果 (1)常规组和改良组的冷缺血时间分别为(70.04±1.48)和(70.36±1.42)min(P>0.05),无肝期均为(16.40±0.73)min,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时间均为(22.75±1.16)min,受体手术时间均为(90.58±3.76)min.(2)N-30和N-45常规组分别有5和9只受体术后死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而改良组仅为1和2只(40%:12%,P<0.05);(3)N-30和N-45组因术中分别出现供肝损伤致再灌注后供肝大量渗血、无肝期过长、切除受体肝脏时麻醉过深,而各有5和7,2和1,2和2只受体术后死亡.(4)N-30和N-45组术后1周存活率分别为50%和30%(P<0.05).结论 预防心跳停搏供肝游离时损伤、供肝再灌注后渗血、无肝期过长和切除受体肝脏时麻醉过深是大鼠心跳停搏供肝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肝移植 供体 心脏停博 供肝损伤/预防与控制 -
1例心内直视术后心包填塞的抢救体会
心内直视术后心包填塞虽不多见,但因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与其它原因引起的低心排不易鉴别.如不及时诊断或处理不当,常可导致心脏停博而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