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肾腺瘤的CT影像特征(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黄剑华;麦源;钟羽翔;刘再毅;蒲小勇;徐战平

    目的提高对后肾腺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检查诊断为左肾嫌色细胞癌,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后肾腺瘤。结果 CT提示左肾下极实性肿物,平扫期肿物边界不清,内部密度不均,稍低于邻近肾实质密度,伴有坏死灶和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双期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始终明显低于邻近正常肾实质。术后病理确诊为后肾腺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后肾腺瘤是罕见的肾上皮源性肿瘤,其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异性,但与其他乏血供肾肿瘤难以鉴别,特别是肾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术前的准确诊断对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策略十分重要,可行术前或术中的病理检查鉴别。

  • 后肾腺瘤8例报告及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许盛飞;刘军;管维;庄乾元;胡志全;杨为民;袁晓奕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连续收治的8例后肾腺瘤病例,并记录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及随访结果。同时利用 PubMed数据库搜索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结果8例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21~71岁;5例患者体检时发现,3例因腰痛就诊。肿瘤位于左肾5例,右肾2例,双肾1例。4例患者施行了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剜除或微波消融手术,2例患者施行了后腹腔镜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另2例患者施行了开放性肾肿瘤根治性切除加邻近器官联合切除术。6例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直径为1.5~5.2 cm,报告为后肾腺瘤;施行开放手术的2例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直径为6.0~11.4 cm,报告为后肾腺瘤合并肉瘤样癌,同时有邻近器官转移。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肾脏肿瘤性病变,影像学上不易与肾脏恶性肿瘤性病变区分。如肾脏占位合并有红细胞增多症者应高度怀疑后肾腺瘤可能,可在术前进行肿瘤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后肾腺瘤一般体积较小,预后较好,治疗方法优先考虑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也可选择如肿瘤冷冻、微波消融等微创治疗方法。如果肿瘤大直径超过6.0 cm,合并肉瘤样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其预后极差,应优先考虑行根治性肾肿瘤切除术。

    关键词: 后肾腺瘤 诊断 治疗
  • 后肾腺瘤8例诊治分析

    作者:牛文杰;赵耀瑞;杨宇明;王勇;赵鹏;齐灿;徐勇;孙光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例MA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进行讨论.本组男4例,女4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47岁;左肾3例,右肾5例,均为单发.临床表现为腰痛1例,无痛性肉眼血尿1例,其余患者均无明显症状.术前影像(B超、CT)诊断为肾癌.6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开放,4例后腹腔镜),2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术(1例开放,1例后腹腔镜).结果 术后病理报告为MA,1例局部伴有乳头状腺癌成分.术后随访6例,随访时间5~57个月(平均25.6个月),均无瘤生存,失访2例.结论 MA是一种罕见的肾脏上皮源性肿瘤,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肾癌,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但应密切随访.

  • 后肾腺瘤的病理特征(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翔;赵彬李;黎承杨;周立权;邓耀良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诊断标准.方法 报告2例MA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总结MA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预后.结果 MA具有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结论 MA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良性肿瘤,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其免疫组化尚无统一定论,需与Wilms瘤及乳头状肾细胞癌相鉴别.手术切除术后患者需长期随访.

  • 后肾腺瘤的CT诊断

    作者:郑吟诗;高剑波;郭华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后肾腺瘤CT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后肾腺瘤患者均为男性,均为单侧发病,其中2例CT平扫分别表现为稍低密度和稍高密度,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并有延迟强化;1例平扫为等低混杂密度团块,伴有点片状钙化及囊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后肾腺瘤非常少见,CT表现有一定特点,多表现为肾皮质实性占位,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并有延迟强化;正确认识并考虑到其可能,有助于与肾癌鉴别,指导手术方案的制订,避免不必要的全肾切除术.

  • 儿童后肾腺瘤的临床及CT表现

    作者:刘明;薛潋滟;张玉珍;范国平;薛建平;李玉华

    目的:分析儿童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后肾腺瘤结合文献中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较完全的患者10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儿童后肾腺瘤临床伴有红细胞增多症较多见,B超多为高回声,CT平扫以相对高密度伴钙化多见,但可为囊性病灶伴壁结节,实质部分增强后强化程度不等,本院1例新病例为含大量脂肪成分的多囊性病灶,表现特殊.虽然后肾腺瘤为良性肿瘤,但是可有转移.结论:儿童后肾腺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不显著,但是综合分析其表现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终诊断有赖病理学检查.

  • 后肾腺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附1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史玉书;冯湛;杨虹;许顺良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MA)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MA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本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MA 11例及文献复习,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MA女性多发,单侧发病,肿块多局限于肾实质内,且边界清晰,CT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增强后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CTA未见明显供血血管,MRI呈长T1、稍长T2,强化方式亦为渐进性不均匀强化,DWI一般为稍高信号.结论 CT和MRI对于MA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 肾脏少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朱庆强

    肾脏肿瘤较常见,其中以恶性居多.WHO根据肾脏肿瘤的临床、病理、免疫、遗传、影像等特点对肾脏肿瘤重新进行了总结分类(表1).在该肿瘤分类中,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为肾细胞癌,少见者为肾淋巴瘤、肾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肾类癌等.肾脏良性肿瘤常见者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少见者为后肾腺瘤、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等.

  • 双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合并右侧后肾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玉梅;曹志星;吴晓媚;谢亚峰;赵晔;周宾;吕威;莫海波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例发生在右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切除术后的后肾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肾实质,界限清楚;镜下瘤细胞胚胎样,呈小腺泡状、不规则管状排列,可见乳头状结构及肾小球样结构,间质少,见砂粒体,细胞小,无异型性及核分裂像;免疫组织化学结果:Vimentin、CKpan、WT-1、CD57阳性,EMA、CK7、CD10、CD34、NSE、AMACR阴性,Ki-67增殖指数小于1%;术后随访40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肾腺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诊断需依据其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治疗上,宜采取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但其生物学行为及细胞起源的不确定性,需进行长期的随访.

  • 后肾腺瘤5例诊疗分析

    作者:吴竞生;徐勇;乔宝民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1年收治的5例后肾腺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肾部分切除术.病理学特点:后肾腺瘤细胞均匀一致,排列成密集的小管状、腺样结构,肿瘤与肾组织分界清楚,胞浆少,无明显异形性,核分裂像罕见.病理诊断为后肾腺瘤3例,低度恶性后肾腺瘤2例.5例获随访6 ~ 36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良性上皮源性肿瘤,部分可含有恶性成分,少数为恶性,容易误诊为肾癌.了解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该肿瘤的准确诊断.保留肾脏单位手术和根治性肾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方法,因其生物学行为不确定,需长期随访.

  • 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孟红;蒋春樊;蒋俊;孟寒;韩义明

    目的:对后肾腺瘤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进行分析.方法:3例后肾腺瘤,复习其临床资料,病理学检查包括常规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并进行随访.结果:光镜下肿瘤细胞小,均匀一致,核大质少,无异型性及核分裂像,肿瘤细胞排列成小管状、梁索状、团块状、乳头状及肾小球样结构.出血、坏死、囊性变常见,并可见沙粒体钙化.免疫组化Vimentin(+)、CK7(+)、CK18(+)、CD57(+)、EMA(-)、SYN(-)、Desmin(-).2例患者术后状态良好,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征象.1例术后恢复中.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军见的肾脏良性肿瘤,组织学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肿瘤细胞小,胞浆少,核小,无异型性及核分裂,常肾密排列成小管状或腺泡状、梁索状、小团状、乳头状及肾小球样结构,沙粒体及钙化常见,常继发出血坏死囊性变.免疫组化表现为Vimentin、CD57、CK阳性表达,其中Vimentin恒定弥漫出现.需与wilms瘤、肾乳头状细胞癌、后肾腺纤维瘤等进行鉴别.

  • 后肾腺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分析

    作者:孙慧勤;郭德玉;章容;赵友光;阎晓初;于冬梅;柳凤轩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metanephrie adenoma,MA)的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本所近年诊断的2例MA手术切除标本,结合相关临床资料(从病史中摘取)分析其病理特点.结果 2例大体均为类圆形厌白色肿块,大小各约1、4 cm,有薄层包膜,与周同组织分界清楚.组织学上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特点:瘤细胞较小,核大质少,无异型性,呈规则的小管、小团状及肾小球样等结构排列.免疫组化分析:Vimentin阳性,WT1阳性或部分阳性,CK灶性阳性,CD57有1例散在和小灶性阳性,另1例片状强刚性,EMA、CK7、CgA、CD10均为阴性.2例均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其中1例在同一肾脏的另一部位还有肾细胞癌.结论 作为WHO分类中一种少见的良性肾肿瘤类型,MA在形态学上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特点,免疫表型表现为WT1、CD57、Vimentin、CK多有表达,其中Vimentin恒定出现,WT1、ED57、CK表达强度和范围各有小同,而EMA、CK7、CgA、CD10多无表达;要注意与Wlims瘤、肾乳头状细胞癌、后肾腺纤维瘤等进行鉴别.

  • 肾脏后肾腺瘤2例

    作者:王玲

    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肾脏肿瘤,1988年Moslofi等首次报道,1992年Bri sigotti将其称为后肾腺瘤,国内外报道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国内报道不足10例[1-3].我们近2年诊断了2例后肾腺瘤,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肾脏 后肾腺瘤
  • 后肾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一川;何乐业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A)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MA的认识.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病理组织学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对该病进行分析.结果:经腹腔右肾根治性切除术,大体标本示肿瘤位于右肾背侧,与右肾实质分界不清,剖面可见大量出血坏死;镜下细胞增生活跃,部分乳头状增生,有轻度异型;免疫组化分析:HCK、LCA为局灶阳性表达.E-MA、Vimentin、NSE、des均呈阴性;随访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肾脏MA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肾脏原发上皮源性肿瘤,因其良性的生物学特征应与肾母细胞瘤,乳头状肾细胞癌等肾脏恶性肿瘤鉴别.

  • 儿童后肾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严兵;王玉芸;皮健;曾莉;刘荣波;李永忠;黄鲁刚

    目的:探讨儿童后肾腺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后肾腺瘤的认识.方法:报道1 例7岁女性后肾腺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患儿因发现左肾占位病变入院,伴发红细胞增多症,CT见肿瘤边界清晰、质地均匀、高密度并伴有点状钙化,诊断为左肾肿瘤,行左肾切除.结果:术中见肿瘤被膜完整,切面色灰白,质地均匀,病理检查:后肾腺瘤.术后半月复查,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结论:儿童后肾腺瘤术前难以依据影像学特征明确诊断,对于CT值高、边界清晰、点状钙化及伴发红细胞增多症的肾脏肿瘤,应作术前穿刺活检或术中冰冻切片,明确诊断后,力争行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

  • 完全内生型后肾腺瘤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

    作者:文焰林;张宗平;王安果;伍季;郭晓光;李艳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MA)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诊治要点.方法 对收治的1例完全内生型肾脏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并检索国内数据库,对具有完整资料的后肾腺瘤65篇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该患者行腹腔镜肾切除,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后肾腺瘤临床特征无特异性.检索的65篇文献患者共175例,其中B超检查118例,CT平扫135例,增强110例,MRI 27例.影像学特点表现为B超低回声88例(74.58%),强回声18例(15.25%),等回声12例(10.17%);CT平扫高密度67例(49.63%),低密度42例(31.11%),等密度26例(19.26%),CT增强皆有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同期肾皮质;MRI:T1WI等信号13例(48.15%),低信号12例(44.44%),高信号2例(7.41%),T2WI等信号9例(33.33%),高信号8例(29.63%),低信号7例(25.93%),T2WI等或低信号夹杂条状高信号3例(11.11%).结论 后肾腺瘤临床特征多无特异性,B超多表现为低回声,CT平扫多表现为高密度影,增强时CT值低于同期肾皮质CT值,MRI T1WI以等信号、低信号为主,T2WI由于组织结构及细胞变性等因素信号多变.临床结合检查综合判断,必要时行肾部分切除术,确诊需病理检查.

  • 后肾腺瘤诊治1例报告

    作者:丰琅;吕文成;田野;杜林栋

    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 MA)是一种罕见的肾脏原发上皮源性肿瘤.该肿瘤起源至今仍不清楚,目前WHO(2004)将MA、后肾腺纤维瘤及后肾间质瘤归为一类,统称为后肾肿瘤.北京友谊医院2009年5月收治1例MA,并成功行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 肾腺瘤的临床诊治分析(附9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祝兴旺;殷小明;宋永胜

    目的:探讨肾腺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肾腺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对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疗方式进行讨论.结果:所有病例均行超声、IVP、CT检查,其中IVP仅4例提示占位性病变,而超声、CT均误诊为肾癌,仅2例CT提示不除外肾腺瘤可能.临床表现2例有腰痛,1例有肉眼血尿,余6例为体检发现.9例均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肾腺瘤.其中7例镜下胞质内有大量红染嗜酸性颗粒诊断为嗜酸细胞腺瘤;1例镜下见肿瘤由密集小管(或腺泡)构成,瘤细胞小而一致,并可见肾小球样结构,诊断为后肾腺瘤;1例镜下可见乳头状腺样结构诊断为乳头状腺瘤.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无瘤生存至今.结论:肾腺瘤分为乳头状腺瘤、嗜酸细胞腺瘤、后肾腺瘤3种类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表现均与肾癌相似,术前难定性,易误诊,临床上应提高认识,综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诊断.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保留肾单位手术应优先考虑,其预后良好,但应密切随访.

  • 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诊断

    作者:刘东锋;朱友志;胡勇;张禹;康健;李艾梅

    目的 分析后肾腺瘤的分类及命名,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1例经病理证实的后肾腺瘤,结合文献中资料较为完整的20例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后肾腺瘤肿块体积较大,直径多>5 cm.均单侧发病.临床可伴有红细胞增多症.静脉肾盂造影示肾脏分泌功能存在.CT平扫肿瘤呈稍低或等密度,可伴斑点状钙化,部分可囊变;增强病灶轻到中等度强化,中央可有纤维瘢痕组织.肿瘤本身具有恶变潜能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病理学特点:后肾腺瘤细胞均匀一致、胞浆少,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像罕见;免疫组化:WT1(+)、AMACR(-).结论 后肾腺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征不明显,终诊断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 后肾腺瘤1例报告

    作者:季倩;沈文;祁吉

    患者 女,17岁,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乏力4个月,伴食欲减退.血常规:WBC 8.0 × 109/L,RBC 6.88 × 1012/L,Hb 195 g/L,PLT 177×109/L,以"红细胞增多症原因待查"收入院.查体:面颊、口唇黏膜呈红紫色,舌红,咽充血,心、肺无异常,腹平坦,未扪及包块,双肾区无扣痛.

65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