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种药物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的比较

    作者:赵春芳;温浩;王建华;陈晓;阿孜古丽·吐尔逊;买买提江·阿不都卡德尔

    目的通过比较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探讨氧苯达唑抗包虫病的作用. 方法将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分别配成高、中、低浓度加入RPMI1640培养基中,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节,观察其每天的死亡率,直到对照组的头节全部死亡为止. 结果将相同条件下3种药物作用原头节的死亡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阿苯达唑、氧苯达唑高、中、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阿苯达唑脂质体仅在高浓度时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氧苯达唑、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均有显著的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氧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与阿苯达唑相当,可认为是一种新型抗包虫药;阿苯达唑脂质体剂型并未显示出特殊的体外抗原头节作用.

  • 青蒿琥酯联合阿苯达唑预防小鼠囊型包虫病术后复发的研究

    作者:张宏伟;彭心宇;张示杰;阿杜瓦;杨宏强;吕海龙;孙红;吕游;马志刚;刘震忠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Art)联合阿苯达唑脂质体(L-Alb)预防小鼠囊型包虫病术后复发的作用.寻找有效药物辅助手术治疗. 方法 实验小鼠分为Art组(100 mg/kg·d,20只)、L-Alb组(75 mg/kg·d,20只)、联合用药组(剂量同前,20只)和生理盐水组(等,20只),以上各组再分成继续治疗组(10只)和停药组(10只),另设空白对照组(10只)和免疫对照组(10只).小鼠用人包虫囊液进行免疫,使体内IgG抗体高于空白对照小鼠,并模拟术前用药,于接种前10 d给予上述剂量药物;用羊源肝包虫头节接种小鼠.2 000个/只,20 d后继续治疗(停药组停止治疗),3个月后观察小鼠的感染率、囊湿重、抑制率和脾脏指数;取囊肿,HE染色后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的改变;取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IgG4、IgE、TNF-α的变化. 结果 药物治疗3个月后,Art组、L-Alb组、联合用药组包虫感染率分别为77.8%、80.0%和77.8%,与生理盐水组的7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湿重抑制率分别为68.43%、73.32%和80.37%(P<0.05),接种前联合用药组抑制率为24.00%;脾脏指数分别为(4.7463±0.8321)%、(4.6374 4±0.7949)%、(4.1218±0.7055)%,生理盐水组为(5.7830±0.5012)%(P<0.01).病理观察各组小鼠囊肿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联合用药组以中-重度破坏为主,其他用药组以轻-中度破坏为主.药物治疗组IgG4、IgE、TNF-α含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下降(P<0.01). 结论 Art联合L-Alb治疗能抑制复发包虫的生长,但抑制包虫复发的作用欠佳.

  • 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沙鼠骨细粒棘球蚴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谢增如;刘大鹏;乌米提;温浩;阿德力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来验证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对骨包虫病的疗效.方法 将 20只已确认感染骨细粒棘球蚴的子午沙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A组为对照组,B、C、D 3组为给药组,给药组采用阿苯达唑脂质体混悬液经口灌胃100 mg/kg·d,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30、60、90 d处死给药组动物,测定血液和包虫囊液中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于90 d处死对照组动物;对骨包虫病变进行大体及镜下观察;取完整肝脏和肾脏,制备光镜病理切片进行观察.结果 经口灌胃连续治疗30 d后,血液中的平均药物浓度及囊内药物浓度基本稳定,统计分析血液中的平均药物浓度和囊内药物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60、90 d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囊内平均药物浓度(平均为0.494 mg/L)为血药浓度(平均为5.023 mg/L)的1/10.骨包虫囊继续生长,囊肿表面光滑,色清亮,张力高,形态正常,病理切片观察包虫囊生发层和角质层无改变.但角质层偶有钙化.实验动物的肝脏和肾脏无病理形态改变.实验期内未观察到阿苯哒唑脂质体药物本身有明显不良作用.结论 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对骨包虫病没有明确治疗效果.

  • 手术联合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晚期泡型肝包虫病

    作者:赵顺云;郭亚民;李冰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晚期泡型肝包虫病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 1月71例晚期泡型肝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及是否联合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将患者分为四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短5个月,长44个月,单纯减体手术治疗组病死率为82.3% (14/17);减体手术+阿苯达唑治疗组病死率为52.3%(11/21);单纯根治手术治疗组病死率为28.5% (4/14);根治手术+阿苯达唑治疗组病死率为21.1%(4/19).根治术+阿苯达唑治疗组病死率与根治手术组及减体手术+阿苯达唑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根治手术组病死率与减体手术+阿苯达唑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减体手术治疗组病死率与减体手术+阿苯达唑治疗组以及单纯根治手术组与根治术+阿苯达唑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联合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晚期泡型肝包虫病,可降低或减少患者术后复发的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 肝移植治疗晚期肝泡状棘球蚴病临床研究

    作者:季学闻;张金辉;赵晋明;邰沁文;阿依甫汗·阿汗;买买提居马·对先;温浩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晚期肝泡状棘球蚴病(HAE)的策略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2月~2009年5月实施的6例晚期HAE患者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移植前和移植后均给予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15~20 mg·kg-1·d-1)抗包虫治疗.结果 6例移植手术历时中位时间635.0 min(490~760 min),无肝期中位时间65.5 min (44~90 min),术中输注红细胞悬液中位数20.5 u(9~40 u).除1例抢救性经典原位肝移植因严重的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和凝血功能障碍而于术后第1天死亡,余5例手术成功.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6.0个月(3~19个月).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54 d、98 d和6个月因胆道铸型、胆源性脓毒血症和急性排斥反应而死亡.1例活体肝移植受者术后8个月因胆道狭窄行胆肠吻合术而治愈.另1例左肺有转移灶的患者病情稳定而未发现新发病灶.结论 肝移植治疗晚期HAE术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手术难点在于病灶的清除和肝后下腔静脉的重建,移植前后抗包虫药物和低剂量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是预防移植后泡状棘球蚴病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手段.

  • 阿苯达唑脂质体及槐耳浸膏对小鼠肝细粒棘球蚴感染率影响的实验观察

    作者:吕海龙;彭心宇;张士杰;阿杜瓦一;杨宏强;孙红;杨军;李炳军;刘远坤

    目的 探讨阿苯达唑脂质体 (L-ABZ) 及槐耳浸膏 (HEF) 对小鼠肝细粒棘球蚴病术后感染的抑制作用,了解增强宿主免疫功能对本病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雌性昆明小鼠,腹腔注射人肝细粒棘球蚴囊液,3周后取外周血IgG抗体阳性鼠,分为药物治疗组(A、B、C组)和模型对照组(D组),每组40只.A组灌胃L-ABZ (75 mg/kg)、B组灌胃HEF(15000 mg,kg)、C组两药联用(阿75 mg/kg+槐15000 mg/kg).隔天1次,共3次.麻醉各组小鼠,打开腹腔,肝脏注射经PBS浸泡20 min的原头节(0.3 ml/只,约含原头节6000个,下同),模拟开放式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术中外溢原头节再感染.缝合关闭腹腔,72 h后药物治疗组同法继续治疗1个月,D组灌服蒸馏水0.3 ml/只.E组(8只正常小鼠)为空白对照.各组小鼠均于3个月后解剖.评价药物疗效(包括肝棘球蚴复发率、组织学观察、测定脾脏指数(SI)及IgG、IgE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另取上述外周血IgG抗体阳性鼠分为F、G、H和I 4组,每组约30只,分别同上述A、B、C和D组同法灌胃治疗,于肝脏分别注射经20%NaCl、75%乙醇、L-ABZ及PBS浸泡20 min的原头节,观察其感染率. 结果 C组肝棘球蚴复发率为5.7%,低于A组(17.1%)和B组(24.2%);棘球蚴色泽发白呈结节状,生发层和角质层破坏严重.脾脏指数(A组为3.84±0.86、B组为3.95±1.01、C组为3.27±0.52)和IgE水平(A组为0.06±0.08、B组为0.07±0.08、C组为0.03±0.03)均明显低于D组(分别为5.46±0.52及0.20±0.02)(P<0.05),其中C组降低为明显.CD8+水平,A组为16.61±3.89、B组为18.18±3.90、C组为15.38±2.63,均明显低于D组的32.90±4.71 (P<0.05).CD4+/CD8+,A组为3.21±0.70、B组为3.05±0.66、C组为3.53±0.57.均明显高于D组的1.57±0.26 (P<0.05).C组CD8+降低、CD4+/CD8+升高为明显.F、G和H组肝棘球蚴感染率分别为0、0及23.1%,与1组(31.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HEF可明显增强小鼠免疫功能,与L-ABZ联用可抑制棘球蚴牛长,降低术后复发率.L-ABZ在术中对于原头节的杀灭作用不及20% NaCl和75%乙醇.

  • 激光散射法测定阿苯达唑脂质体粒度的研究

    作者:陈春燕;赵军;陈蓓;高惠静;王建华

    目的:确定激光散射法测定阿苯达唑脂质体粒度的佳条件.方法:结合透射电镜的测量结果,与不加分散荆样品进行对比,考察加入聚山梨酯80作为分散剂及分散体系的其他因素对激光散射法测定阿苯达唑脂质体粒度的影响.结果:激光散射法测定不加分散剂样品的平均粒度为(663.5±93.0)rim,而按照佳分散条件即10%聚山梨酯80-阿苯达唑脂质体体积配比为4∶1、0.9%氯化钠溶液稀释20倍时测定其平均粒度为(240.6±2.8) nm,同时透射电镜法测量样品的平均粒度为226.5 nm(P>0.05).结论:激光散射法测定阿苯达唑脂质体粒径时加入聚山梨酯80能改善脂质体团聚现象,在佳分散条件下能获得与透射电镜基本一致的测定结果,同时不影响脂质体结构.该法稳定、快速、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阿苯达唑脂质体粒度测定.

  • 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转移性脑泡型包虫病的影像表现

    作者:杜小旦;姜春晖;尤永笑;田慧;王俭

    目的 探讨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脑泡型包虫病(CAE)的CT及MRI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经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后的符合纳入标准的CAE病例,进行影像学表现回顾性分析.包括经手术病理诊断(5例)和临床诊断(6例)为CAE患者共11例.MRI扫描11例,CT扫描7例,CT、MRI同时扫描4例.结果 11例CAE患者服药前与服药后常规MRI检查中,18.2% (2/11)CAE患者病灶变化不大,81.8% (9/11)CAE患者表现为病灶体积轻度增大,病灶在T2WI上信号升高;7例CAE患者服药前与服药后常规CT检查中,28.5% (2/7)CAE患者病灶变化不大,71.5%(5/7)CAE患者病灶体积轻度增大,钙化范围增大.结论 长期持续的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CAE期间,病灶体积轻度增大,在T2WI上病灶内信号升高;MRI及CT平扫可以为治疗CAE病变观察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 阿苯达唑脂质体中磷脂含量测定

    作者:林筱琦;王建华;温浩;买尔旦·马合木提

    目的:建立阿苯达唑脂质体中磷脂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利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检测波长485nm.结果:磷脂在0.01~0.1m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84%。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简便,不受阿苯达唑共存的干扰,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

  • 环孢霉素A和阿苯达唑脂质体在大鼠体内代谢的相互影响

    作者:邵英梅;赵晋明;王建华;林筱琦;温浩;栾梅香;陈实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CsA)与阿苯达唑脂质体(L-ABZ)在Wistar大鼠体内代谢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单用CsA或L-ABZ,以及CsA与L-ABZ联合用药后血中阿苯达唑及代谢产物砜和亚砜的浓度和CsA的血药浓度测定.结果:①CsA与L-ABZ在代谢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影响.②L-ABZ与CsA联合用药后,ABZ、ABZSX和ABZSN在体内的消除半衰期、平均驻留时间延长,清除率下降.③CsA组、CsA+L-ABZ组单次服用CsA后,两组之间CsA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连续给药3天后的CsA血药浓度,CsA组、CsA+L-ABZ组联合用药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CsA与L-ABZ在代谢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影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