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湖北省疟疾的流行与防治现状及对策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处我国地形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西部、西南及西北属云贵高原一部分或秦岭山脉的延伸,属第二级阶梯边缘,中部江汉平原、东北、东南低山丘陵是第三级阶梯的一部分.全省地形复杂,水系繁多,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的月份有5~7个月,全年降雨量在800~1 600 mm,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蚊媒孳生和疟疾传播.1疟疾流行与防治概况
-
红河州疟疾流行与防治现状调查
云南省红河州位于云南东南部哀牢山脉的元江沿岸,北纬22°26′~24°44′,东经101°48′~104°17′.辖13个县、市,总人口390.8万人,有彝、苗、傣壮、瑶等15个少数民族.该地是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区,恶性疟病例约占疟疾总病例数的20%.疟疾发病主要分布于元江沿岸的元阳、金平、河口、红河县.为了解该地近年疟防工作现状,以制定持续可行的抗疟措施,于2000年7月对该地区的6个县、4个乡、1个农场、一个异地移民扶贫开发区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性病后妇女不孕的心理状况评定分析
性病(STD)的传播、流行与防治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它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诸多因素,所以它是一组典型的生物--心理--社会性疾病.它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很大,能引起各种并发症与后遗症,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社会构成威胁.
-
农民腹泻病的流行与防治的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市农民腹泻病流行和防治现状,确定今后腹泻病的防制对策。方法对部分农民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统一方案和标准,向各村每户家庭主妇或知情者询问该户成员的发病,治疗等情况,并详细记录。结果枣阳市农民腹泻病发病率方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8月20日和28日分别出现两个发病高峰,间隔1周;从2岁组以上各年龄组随年龄增长而发病逐渐下降,呈完全负相关(r=-0.925);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χ2=2.342,P>0.05);各文化程度间发病数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饮用手压井水和大口井水发病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24.799,P<0.01);本地区腹泻病除痢疾和较少伤寒副伤寒外大部分为其他原因腹泻病例;腹泻病患者就诊情况,卫生院、卫生室就诊和未就诊三者比例为1∶2.3∶2.5;腹泻病家庭治疗率为71.43%。结论加强对农民的卫生知识、卫生习惯的宣教工作,提高农民就诊率、治疗率在当前防病治病工作仍起着较重要作用。
-
艾滋病 73 例分析
在<浅析中部非洲艾滋病(AIDS)的流行与防治>一文中,笔者已就中部非洲的地理环境、自然状况、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社会法律及生活习惯等与艾滋病流行病学有关的各种因素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同时对艾滋病流行的现状与趋势以及防治措施的状况作了介绍.认为在该地区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严峻,防治措施不力,形势堪忧.在具有中非缩影之称的喀麦隆,HIV感染率已达25%;其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其次为母婴传播;高危/重点人群为20~39岁年龄段的青年人,占总人口的72.6%,这对于一个人口结构呈青年型、平均寿命50岁的国家而言,是致命的损害;文化程度较低、无职业者,尤其是妇女为高危人群.国家与社会对艾滋病流行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投入不足;缺乏对广大人群、尤其是高危/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和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流行、诊断、隔离、预防知识非常缺乏.
-
云南省鼠疫流行与防治概况
1 背景鼠疫是由鼠疫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历史上鼠疫曾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鼠疫呈下降趋势,1953年全世界鼠疫发病仅有156例.但从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鼠疫经过一段"静息”期之后,又渐成"抬头”之势.据WHO公布,1980年发生鼠疫的国家有13个,1988年增至30个,1992年又增至32个.鼠疫病例逐步增多,1981年全世界鼠疫病人有187例,1987年为1 055例,1992年仅扎伊尔、越南、缅甸3国就有1 355例.这种趋势连美国这样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例外,1944~1953年,10年间只有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3个州发生人间鼠疫,而到1996年,已增至15个州,疫区面积占大陆的53.7%.在独联体(前苏联),60年代仅有3块活动性疫源地逐步活跃,而今高活动性动物鼠疫疫源地已达16块,面积16.8万km2.尤其是震惊世界的1994年印度"苏拉特风暴”,给人类又一警示,"瘟疫”依然存在.对此,世界卫生组织极为关注,并将鼠疫列为近20年来20种新出现和重新流行的急性传染病(EmergencyInfectious Diseases).
-
龙泉市麻风病流行与防治情况分析
龙泉市自1956年建立传染病防治机构开展传染病(包括麻风病)防治工作以来,经历了从未发现麻风病病人到1961年发现龙泉有史以来有记录的第1例麻风病人至1978年共发现7例,经过防治,1990年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国家标准,并通过考核验收,现已25年未发现麻风病新发病例和复发病例.为进一步做好无流行状况下的麻风病防治工作,现收集麻风病患者的随访和统计等资料,分析龙泉麻风病流行与防治情况如下.
-
青海省包虫病流行与防治
青海省地处我国西部,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主体省份。全省行政区划辖省会西宁市、海东行署、黄南、果洛、玉树、海西、海北及海南六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全省总土地面积72万km2,六州占其96%以上面积,多属高原草甸草原,适于畜牧业发展,是我国五大畜牧业基地之一,载畜量两千多万头只,以养羊业为主。全省人口508万。西宁市和以农为主的海东行署位于东部,面积仅占全省总面积的4%左右,西宁市和东部农业区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0%以上,以汉、回、土和撒拉族为主。牧业区为藏族和蒙古族聚居地,面积大、人口少,呈典型的地广人稀。青海境内群山重叠、草原连片,平均海拔高度3500m,高寒缺氧、日照强、气候干旱。青海省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与大量牧养的家畜群共同构成了棘球绦虫在我省存在与传播流行的有利条件。但对包虫病在我省的流行分布状况从未进行过全面调查了解,本文就近年来对部分地区调查防治情况汇总分析如下。1 人群流行状况青海省包虫病防治工作基础薄弱,起步较晚。建国以后主要是各级医疗部门开展手术治疗以解除和减缓患者病痛。调查防治工作起步于80年代,迄今对包虫病流行状况尚缺乏全面细致的了解。据1993年初对全省州地级以上医院1980年至1992年间住院病例的不完全统计,接受外科治疗的包虫病病例数高达5714人,病例遍布全省六州一地一市,其中在西宁市各医院就诊的病例数多达1748例,病人主要来自各州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中143例泡球蚴病人除3例来自海东地区湟源县日月乡外,余均来自牧业州县,呈散发态势…。近年来,我省陆续对部分县(市)人群包虫病患病情况应用免疫学方法和物理诊断技术进行了调查。如表1所示,1990~1998年各地确诊的包虫病患病率在0.45%~9.50%之间,平均为3.39%。可以看出人体包虫病在六个牧业州均有较重流行,以号称“黄果树”的青南高原各县较高,诸如表1所列的称多县、甘德县、玛沁县、河南县和泽库县其平均患病率高达6.81%.以上调查结果表明,青海省受包虫病危害重的民族是藏族和蒙古族同胞。对共和县调查表明,藏族感染患病水平显著高于居住同一地区的汉族[2],这些汉族并非世居民族,多属东部农区的移民或机关工作者。共和、称多和玛沁资料显示,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2,3,5],主要是女性在从事牧业生产和家务劳动过程中,接触家犬的机会较男性为多。对不同年龄组人群患病率的分析认为,有随年龄增加感染与患病水平升高的趋势[3]。其因主要是包虫囊肿生长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和体征,加之农村、牧区医疗设施简陋,早期发现困难。从职业分布来看,以牧民感染患病水平为高[3],个别地区可达12.2%[3],值得关注的是我省少年儿童的包虫病感染率处较高水平。据查称多县学生患病率为2.25%(6/267)〔3〕,共和县学生为2.16%(6/278),学前儿童也高达1.46%(3/206)〔2〕。另据张源等在海南和黄南州对3203名6个月~15岁儿童的调查显示,Casoni皮试的阳性率为13.74%,经对皮试阳性者施以B超和X线检查确诊患病率为1.28%[8]。充分说明了包虫病在我省牧区疫情活跃流行严重。以上调查中除1997年在称多县和1998年在泽库县同时使用x线和B超外[4],其余仅用B超作腹部检查,无法了解其它组织器官的带囊患病状况,由于漏检,其患病率肯定低于实际患病水平。
-
2011年安宁市麻风流行与防治效果分析
1.1 流行范围安宁市原系麻风高流行 地区,1960 年有疫村147 个,占全市疫村 数的35.3%.通过积极防治,到2011 年 仅有疫村5 个,与1960 年相比,疫村减少 96.6%.
-
从273例新发麻风临床资料分析早发现、早治疗的水平
经过数十年的防治,陕西大部分地区以县为单位,都达到了基本消灭麻风的目标,本文用档案调查法收集了商洛、西安、宝鸡、咸阳等47个低流行县市区1977年以来入院治疗的273例新病例,基本反映了该地区麻风流行与防治现状.
-
婺源县麻风病流行与防治概况
婺源县麻风病防治工作,通过30年的综合防治,患病率和平均5年发病率均已达到基本消灭标准,但发病很分散,全县从1960~1990年已有15个乡(镇、场)发病,提高我们加以监测.现对30年综合防治概况综述如下.
-
记我国首次全国麻风防治会议在济南召开
1956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努力消灭危害人民严重的疾病的号召,提出了要积极防治麻风病的要求.据此,中央卫生部决定召开一次全国麻风防治会议,讨论制订防治规则,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卫生部组织了麻风调查组,由中央皮肤生病研究所戴正启副所长任组长,卫生部张自宽处长、山东医学院尤家骏教授、广东省卫生厅苏骏瑞主任和中央皮肤病研究所叶干运、张朝秀医师组成,于1956年冬先后赴广东省和陕西省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麻风流行与防治情况的实地考察.考察结束后,写出了调查报告,草拟了防治规则草案,并为召开全国麻风防治会议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
西藏自治区麻风病流行及防治近况报告
受卫生部委托,中国疾控中心性病麻风病防治技术指导中心组织专家调研组,于2002年9月16日至10月7日,与西藏自治区卫生厅疾控处及卫生防疫站专家一起,历时22天在西藏四个地区、行程四千多公里,深入拉萨、那曲、索县、丁青、类鸟齐、昌都、左贡、芒康、八宿、波密、林芝、工布江达等十二个县(市),就该区麻风病流行与防治近况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道如下.
-
血吸虫病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比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如农业发展、城市化、水利建设等对血吸虫病的流行与防治也有重大的影响.本文拟探讨血吸虫病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合理地控制血吸虫病,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维持疾病防治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
关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策略问题
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为日本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流行具有地方性、季节性和自然疫源性特点.该病的流行与防治不仅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经济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制约.血吸虫病危害程度、防治工作难度远远超过国外流行的埃及血吸虫病和曼氏血吸虫病.
-
霍乱流行及防治史研究概况
霍乱是<国际卫生检疫条例>中规定的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近 200年来,全球先后发生过 7次霍乱大流行.霍乱,这个在 19世纪曾被形容为"曾摧毁地球的可怕的瘟疫之一"的疾病,给人类历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随着第 7次大流行向西半球的扩展和新的霍乱弧菌 O139的出现,其流行特点发生了变化,也给防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现将给人类带来沉重灾难的霍乱流行与防治的历史概况综述如下.
-
山东省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现状概述
寄生虫病是山东省的常见病、多发病,传播范围广泛,流行历史久远,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给工农业生产和当地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经过50多年的防治,已彻底消灭了黑热病,基本消灭了丝虫病和疟疾.有效地控制了华支睾吸虫病和钩虫病的流行,目前,对猪绦/囊虫病和其它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
成都市双流县疟疾流行与防治概况
双流县20世纪50至80年代曾呈现4次疟疾发病高峰,经积极防治和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灌溉农业,减少冬水田面积后,取得了连续14年疟疾持续下降和近7年无本地病例的成效.
-
乐山市丝虫病流行与防治效果分析
丝虫病是严重危害我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自50年代开始进行调查研究,历经40余年的积极防治,于1996年达到卫生部消灭丝虫病标准,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我市丝虫病流行与防治效果分析如下:
-
枣阳市农民腹泻病流行与防治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我市农民腹泻病流行和防治现状,确定今后腹泻病的防制对策.方法 对部分农民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统一方案和标准,向各村每户家庭主妇或知情者询问该户成员的发病治疗等情况,并详细记录.结果 枣阳市农民腹泻病发病率方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2009年8月20日和28日分别出现2个发病高峰,间隔1周;从2岁组以上各年龄组随年龄增长而发病逐渐下降,呈完全负相关(r=10.925);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χ2=2.342,P>0.05);各文化程度间发病数差异非常显著(P<0.01);饮用手压井水和大口井水发病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24.799,P<0.01);本地区腹泻病除痢疾和较少伤寒副伤寒外,大部分为其他原因腹泻病例;腹泻病患者就诊情况,卫生院、卫生室就诊和未就诊3者比例为1∶2.3∶2.5;腹泻病家庭治疗率为71.43%.结论 加强对农民的卫生知识、卫生习惯的宣教工作,提高农民就诊率、治疗率在当前防病治病工作中仍起着较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