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流式细胞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和残留病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翰卿;翟勇平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恶性浆细胞在骨髓中克隆性增生的疾病,目前仍是一种难以治愈的血液肿瘤.流式细胞术已广泛用于MM患者的免疫表型以及微小残留病灶监测,辅助MM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根据浆细胞表面抗原表达不同可区分正常浆细胞和恶性浆细胞,目前许多免疫标注的临床意义已阐明,但对一些表型的临床意义仍有争议,检测方案和设门方法也未统一.本文对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表型和残留病灶流式检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微小残留病灶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及其检测方法

    作者:俞晴;施菊妹;陶怡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治疗效果在过去十年中逐步提升,具体表现为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延长,许多患者经治疗后可达到完全缓解.同时,大多数研究表明,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disease,MRD)的相关信息可代替总生存率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近年来,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聚合酶链式反应、二代测序技术及PET/CT等检测MM患者MRD的高敏感试验也在逐步开展.本文仅就MRD的临床意义及上述4种检测方法各自的特征作一综述.

  • 以VICP+L-ASP/TKI为诱导方案治疗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沈明芳;韦菊英;俞文娟;王敬瀚;佟红艳;孟海涛;麦文渊;钱文斌;金洁

    目的:评价以VICP+L-ASP/TKI为诱导方案治疗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4年6月期间41例成人B-ALL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接受VICP+L-ASP/TKI方案诱导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CR)、毒副作用和总生存(OS)、无事件生存(EFS).比较分析不同危险因素分层亚组之间的治疗结果,观察规范化巩固、维持治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等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41例ALL患者无早期死亡,其中37例患者为CR,1疗程CR率为90.2%,随访至2015年3月17日,中位随访时间25(9-79)个月;1年OS率为75.3%,EFS率为58.3%.3年预期OS为48.6%,EFS率为37.5%.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白细胞计数≥30×109/L,LDH≥250 U/L,诱导治疗后微小残留病灶(MRD)水平>10-4是预后的不良因素.缓解后根据《2012年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进行规范化巩固治疗或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均能改善长期生存,3年OS分别为73.8%和61.5%、3年EFS分别为63.5%和65.7%.主要毒副作用是血液学毒性,诱导治疗中有97.6%(40/41)出现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以VICP+L-ASP/TKI为基础诱导化疗和缓解后根据《2012年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进行规范化巩固治疗将有助提高疗效.对于初诊白细胞或LDH升高的高危患者,应积极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与此同时,规律监测MRD,根据MRD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成人ALL患者预后.

  • MicroRNA-210与微小残留病灶的联合检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预后意义

    作者:梅妍妍;李志刚;张谊;张伟令;张品伟;王楠;黄东生

    目的:检测MicroRNA-210(miR-210)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水平,探讨miR-210与微小残留病灶(MRD)联合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RQ-PCR方法检测88例初诊儿童ALL骨髓样本中miR-210的表达水平及第33天的MRD表达水平.结果:miR-210在儿童ALL初诊骨髓样本中普遍高表达,且在非复发组miR-210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复发组(10.64±1.5 vs 3.27±0.68)(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与高表达组相比,miR-210低表达组具有较差的无复发活存率(RFS) (P =0.011)、无事件活存率(EFS) (P =0.013)及总活存率(OS) (P =0.0108).根据miR-210及MRD水平,将88例患儿分为3组.miR-210-MRD高风险组复发率(70%)显著高于miR-210-MRD中风险组(6.25%)及miR-210-MRD低风险组(2.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miR-210-MRD高风险组RFS、EFS及OS均显著低于中风险组和低风险组(P<0.01).结论:儿童ALL初诊骨髓样本中miR-210的表达水平对疾病复发、诱导失败有良好的预测价值.miR-210的低表达与低LFS、EFS及OS高度相关.miR-210与第33天MRD水平的联合检测,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出预后差、复发风险大的患儿.

  • 实时定量RT-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a融合基因

    作者:郎丽;李惠民;刘华;王义民;张学美

    本研究旨在建立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a mRNA的方法,探讨APL PML-RARa融合基因表达水平与疗效的关系.用RT-PCR扩增培养的NB4细胞的PML-RARa融合基因,取1μg NB4细胞的总cDNA进行10倍的梯度稀释,作为标准品,建立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方法的灵敏性、稳定性、重复性进行了测定.定量检测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内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并对1例经治疗完全缓解后又复发的患者PML-RARa转录本水平(拷贝数)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用本研究建立的实时定量RT-PCR方法可检测出10-5μg NB4细胞cDNA中的PML-RARa融合基因,其重复性的CT值,管间、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2.1%、3.8%.4例患者初治骨髓PML-RARa基因转录本水平的分别为1 884、5 533、1 803、4 677拷贝,平均为3 475拷贝.经ATRA+化疗治疗后其PML-RARa基因转录水平下降至40、135、79、229拷贝,平均为121拷贝.还有1例患者治疗前PML-RARa基因转录本水平为8 600拷贝,经过4个月治疗,虽然此时患者处于完全缓解期,但其转录水平拷贝数仍有730.3个月后患者出现复发,转录本水平升至为11 000拷贝.经过ATRA+化疗治疗后转录本水平又逐渐下降至1 200拷贝.结论;建立的实时定量RT-PCR灵敏、重复性好.治疗后APL患者的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明显下降,复发时基因转录本水平又升高.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与临床疾病进展关系一致,这有助于监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

  • LIBSVM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流式细胞术残留病灶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倪万茂;赵洪灿;朱利芬;童茵;童向民

    目的:探讨利用支持向量机软件LIBSVM辅助流式细胞术,实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MRD)的自动化、客观化、标准化。方法从2010至2012年的流式数据库中选取36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共计159例次MRD检测结果,分别导出其初发免疫分型和各次MRD复查的数据。以健康人骨髓数据和患者初发免疫分型数据为训练对象,利用LIBSVM优化参数并建立其对应的特异性预测模型,并与手工分析的MRD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LIBSVM建立并优化了患者个体特异性的预测模型,基于此模型的MRD自动化分析结果与经验丰富的流式专业人员手工分析结果相似,相关性强。结论 LIBSVM结合流式细胞术有助于实现MRD分析的自动化、客观化和标准化。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异性间造血干细胞移植后Ph阳性白血病的检测意义

    作者:钱思轩;李建勇;潘金兰;吴汉新;仇海荣;薛永权

    检测Ph染色体相应的融合基因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移植后疗效观察,甚至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测的有效指标.我们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监测性别不同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后Ph+白血病病例融合基因及性染色体变化,探讨其在MRD监测中的价值.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序贯CIK细胞输注前后MRD的监测

    作者:梁艳艳;郝云良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化疗治疗后达CR的MM患者,包括序贯免疫治疗组(A组)20例,非序贯免疫治疗组(B组)15例。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FCM)以骨髓瘤细胞(MC)特异分化抗原为标志检测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灶(MRD),观察A组CIK细胞输注治疗前后MRD的变化,CIK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行MRD监测,B组为对照组,获CR后每3个月行MRD监测,并随访观察两组之间MRD变化的差别。结果 A组患者CIK治疗结束后MRD转阴率为30%,B组患者随访中无1例转阴;A、B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半年及1年时MRD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不同CIK疗程患者的半年及1年时MRD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患者应用CIK治疗具有明显清除MRD的作用,且多疗程治疗效果更显著,具有延缓复发的作用,且临床应用安全。

  • MSP检测p15基因甲基化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蒋俊煌;沈建箴;严俊;林素霞;王光武;陈国勇;陈国章

    对探讨p15基因甲基化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微小残留病灶(MRD)诊断中的价值,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研究49例初治儿童AL(包括ALL31例及AML 18例)和20例对照组的p15基因甲基化情况.动态观察4例ALL及2例AML治疗前后p15基因甲基化的变化.结果显示,儿童AL患者p15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67.3%,ALL与AML的阳性率(分别为61.3%和77.7%),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20例均阴性.动态观察的6例儿童AL,初诊时均呈现p15基因甲基化;完全缓解时,4例仍呈现甲基化,其中3例分别于3个月、5个月、6个月后复发:另一例甲基化转为阴性,未复发:MSP敏感度可达10-3.因此,MSP检测p15基因甲基化有助于检测儿童AL的MRD.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期骨髓活检价值探讨

    作者:陆正华;陈客欣;杨为群;杨静薇;蒋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经过化疗后,骨髓细胞学检查是常用的方法,但无法了解骨髓中微小残留病灶的状况,用骨髓活检的方法,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比较全面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过化疗后骨髓中是否微小残留病灶.

  • CD7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表达及其在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李耀华;徐娟;孙雪静;刘聪艳;万岁桂

    目的观察CD7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CD7在AML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中的意义.方法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112例初发的成人AML患者的免疫表型,观察CD7在AML患者骨髓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并将CD7抗体与其他多种髓系抗体(如CD13、CD33、CD117等)构成三色或四色组合,用于CD7+AML患者MRD的检测.结果112例AML患者中共检测到34例CD7阳性病例,其FAB(French-American-British)亚型分别为:M11例,M2 26例,M3 2例,M4/Ms 5例.所有这些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胞质均CD3及CD79a阴性.CD7+组与CD7组间未见明显的年龄及性别差异.CD7与CD34的阳性表达呈显著相关(P=0.002),91.2%的CD7+AML同时伴有CD34的表达.在CD7+AML的MRD检测中,CD7与其他髓系抗原组合能够在双参数散点图上很好地区分白血病细胞与正常细胞.结论在成人AML中,不同的FAB亚型均可有CD7+病例,其总的阳性率约为30.4%,CD7表达与CD34的表达呈明显的相关性,提示CD7+AML可能起源于一个较早的恶性克隆,CD7抗原阳性也是AML-MRD检测的一个很好指标,为AML-MRD检测率低提供一定的弥补作用.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白血病细胞CD117的表达

    作者:万岁桂;徐娟;巩文玉;孙雪静;田丁

    为观察CD117分子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表达及探讨其意义,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22例APL骨髓白血病细胞表面CD117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CD117 在 APL中的表达率为19/22,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M1)和AML-M2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 2和18/21.19例CD 117+的APL患者中,18例CD34-、HLA-DR-,1例部分细胞HLA-DR+.提示:APL 患者有较高水平的CD117表达,CD117与CD34、HLA-DR联合进行多色流式细胞术分析,可用于APL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

  • 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判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临床研究

    作者:彭丽萍

    目的:探讨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维持治疗第3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骨髓MRD检测,统计MRD阳性及阴性患者不同危险度及不同治疗时期的复发情况,同时比较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不同骨髓缓解状况下MRD水平。结果: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以及维持治疗第3个月,高危组的MRD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中危组及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治疗时期MRD阳性复发率显著高于MRD阴性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骨髓象达M1的患者MRD≥10-2比例显著低于M2与M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骨髓象达M1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M2与M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D水平与ALL的预后有关,MRD阳性可作为ALL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因素。

  • 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谭获;郝玉书

    1 移植物抗白血病( GVL)的概念 GVL(graft versus leukemia)特指对恶性血液疾病进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allo-SCT)后所产生的一种重要的免疫介导现象.这种反应能有效清除微小残留病灶,从而大大减少肿瘤的复发率,使患者得以持续缓解甚至完全治愈.自从开展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以来,逐渐观察到以下现象:与自体或同基因骨髓移植相比,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危险性明显减少,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相应增高;应用T淋巴细胞剔除或环孢菌素对GVHD进行预防性强烈抑制后,白血病的复发率随之增高.而allo-SCT后进行供体淋巴细胞输注(DLI)则能使复发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GL)缓解,并持续稳定[1].

  • 非霍奇金淋巴瘤降钙素基因高度甲基化的检测

    作者:禹华玮;冯国基;郭玉民;曲玲;谭齐贤

    降钙素(CT)基因位于人类11号染色体短臂11P15,在某些肿瘤,DNA甲基化发生改变,其5′端"CCGG"发生高度甲基化,我们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CT基因的高度甲基化,旨在探讨甲基化分析在NHL诊断和微小残留病灶监测上的应用价值。

  • 肿瘤治疗的新模式--用"细胞导弹"摧毁癌瘤

    作者:付志刚

    近年来,随着生物疗法的问世,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了新的突破.生物疗法适用于各种有微小残留病灶的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及放、化疗后的白血病、淋巴病以及多发恶性骨髓瘤等患者.在生物疗法中较成熟的有CIK细胞疗法和DC疗法.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防治策略

    作者:黄河

    移植后复发是导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病患死亡的首要原因.在预处理方案中应用氟达拉滨、氯法拉滨等新型化疗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移植后利用高度敏感的分子检测技术有效监测微小残留病(MRD)、基于MRD监测的预防性与治疗性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及DLI结合新型化疗药物或靶向药物等新的预防与治疗策略有望进一步减少移植后复发和提高复发患者存活率.

  • 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监测方式的展望

    作者:陈冰;眭竫旎

    在我国人群的肿瘤疾病发生谱中,白血病的发病率为 (4~5)/10 万, 死亡率在恶性肿瘤占第六位(男)和第八位(女),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居第一位,是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以异常髓系原始幼稚细胞大量增殖、使骨髓正常造血受抑为主要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和化疗方案的不断完善,成人AM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达到了50%~80%不等[1],但有40%~65%的患者仍然会复发[2-4],5年生存率也只能达到30%~40%[5].白血病缓解后复发这一难题依然困扰着患者和医务人员.

  • 微小残留病灶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佼佼;糜坚青

    目的:评价微小残留病灶(MRD)在判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预后中的作用,同时比较不同时期治疗方案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34例CLL患者,比较不同时期各方案组的疗效和MRD对预后的影响.结果:CLL患者经治疗3个疗程后获MRD阴性(≤0.01%)患者的7年总生存(0S)率及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5.0%和55.6%,MRD阳性(>0.01%)患者的7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65.7%和37.2%,MRD阴性患者PFS率较阳性患者更好(P=0.049),而两者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3个疗程内获得MRD阴性、6个疗程内获得MRD阴性、大于6个疗程仍未获得MRD阴性的患者7年PFS率分别为55.6%、42.8%、31.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MRD阴性患者PFS较阳性患者为好,且越早获得MRD阴性患者预后越好.

  •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余栋;赵维莅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一种因细胞凋亡受阻而导致的B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表现为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以及其他淋巴组织中异常积聚[1].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