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胫骨结节骨骺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武愉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胫骨结节骨骺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儿童胫骨结节骨骺骨折患儿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使用可吸收软骨固定螺钉进行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使用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对照组优9例、良4例、中3例、差4例,优良率65%;研究组优16例、良4例,优良率100%;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P<0.05)。结论使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胫骨结节骨骺骨折疗效可靠,患儿预后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 可吸收螺钉固定髁突囊内矢状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方继荣;陈勃;李翠英

    目的 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髁状突囊内矢状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15例患者(18侧)髁突囊内矢状骨折,经耳屏前途径行髁突解剖复位,用2颗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行临床与影像学追踪观察.结果 平均追踪18个月,全部患者疗效满意;14例痊愈,1例轻微错合,均无关节症状.影像检查示2例髁突轻微骨质吸收和形态异常,12~18个月后钉道由骨小梁充填.结论 可吸收螺钉固定髁突囊内矢状骨折方法简便,疗效确却,并发症少.

  • 脾胃一乱百病乃生/辨证分型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可吸收螺钉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内踝骨折的体会

    作者:

  • 可吸收螺钉在踇外翻第1跖骨远端改良chevron截骨中的应用

    作者:徐海林;付中国;张殿英;王天兵

    背景:第1跖骨远端改良chevron截骨是治疗踇外翻的常用术式,应用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的效果尚存争议.目的:评价可吸收钉在踇外翻第1跖骨远端改良chevron截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例中度踇外翻患者行远端改良chevron截骨,V形截骨后采用1枚2.7 mm可吸收螺钉固定,穿前足免负重鞋6~8周.结果与结论:纳入的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8~46个月.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踇外翻角改善为15°~21°,平均(17.63±2.07)°;第1,2跖骨间角为7°~9°,平均(8.00±0.76)°;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由术前的(70.13±7.10)分提高到术后的(92.75±7.30)分(P < 0.05).说明远端改良chevron截骨后使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轻中度踇外翻疗效可靠,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

  • 可吸收螺钉置入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王敏;吴顺芬;唐光耀

    背景 研究表明,可吸收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是较为理想的方法.目的 综述可吸收螺钉置入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研究进展.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1-08 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PubMed 数据库有关可吸收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absorbable screw,fracture fixation,supracondylar fracture".共检索到文献79 篇,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0 篇.结果与结论 目前临床上多倾向于手术开放复位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以克氏针交叉置入内固定应用为广泛.随着置入内固定材料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可吸收螺钉置入内固定的优点.可吸收螺钉具有较好的韧性,固定加压效果确切.可以对断端施加压力,使骨折端端吻合紧密,置入后骨折块血供迅速恢复,能减少临床愈合时间.可吸收螺钉置入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方法简单,固定可靠.骨折断端紧密结合,临床愈合时间缩短,疗效确切,是一种较好的置入内固定治疗方法

  • 骨盆并髋臼骨折内固定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高明杰;陶杰;周孜辉;杜琳

    背景: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多由高能量暴力伤所致,常伴严重并发症,往往需要外科内固定治疗。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以及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以“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内固定,材料;pelvis fracture,acetabulum fracture,internal fixators, materials”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2005至2014年万方数据库、清华知网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选取有关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以及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的文献,同一领域文献选择权威杂志或发表时间为近期的文章,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9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对于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临床多采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常用于内固定的重建钢板材料是钛板,弹性模量接近骨的弹性模量,生物相容性好,可在置入前预先弯曲塑形,使之与骨折部位骨面相匹配。可吸收螺钉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毒副反应,避免金属螺钉的电解与腐蚀,在内固定早期保持一定的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骨折逐渐愈合,材料强度也缓慢降低,材料终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治疗效果满意。以三维重建技术定制钢板固定和微创内固定是目前骨折治疗的重大进展,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 可吸收螺丝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25例

    作者:黄旭科;张峦

    2001-05/2005-06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骨外科对25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行手术切开肱骨外科颈骨折复位,应用可吸收生物材料制成的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术治疗,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8个月.结果25例患者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无肱骨头坏死,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肩关节功能评估采用国际上通用的Neer标准评定:优16例,良7例,可2例.无一例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有2例骨折粉碎严重,过早功能锻炼,导致畸形愈合,但肩关节功能尚可.说明可吸收螺丝钉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大优势为无需二次手术将其取出,骨折愈合时间快,创伤小,肩关节功能恢复好.

  • 自身增强可吸收螺钉在松质骨部位骨折固定的效果评价

    作者:孙建国;王银河;缪继华;张骊;博庭斌;吴继明;牛军涛

    目的:评价自身增强可吸收螺钉在松质骨部位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骨科于1998-06/2005-05采用自身增强可吸收螺钉、棒为37例松质骨部位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自身增强聚乙交酯、聚丙交酯螺钉:螺纹径3.5~4.5 mm,杆径2.0~3.2 mm,长度25~70 mm;自身增强聚乙交酯、聚丙交酯棒:直径2.0~3.2 mm,长度30~70 mm).术后以肢体局部功能恢复和不同时期X线片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无一例发生感染、无菌性炎症反应、骨溶解现象.疗效:优27例,良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6.48%.结论:自身增强可吸收聚乙交酯、聚丙交酯螺钉是非承重的松质骨骨折、关节内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其明显的优点在于避免了再次手术,减少了感染机会,使用简便,不干扰放射影像,不影响关节内骨折的愈合.

  • 新型内固定材料可吸收螺钉治疗髌骨骨折的应用特点

    作者:赵磊;王黎明;蒋纯志;桂鉴超

    2003-09/2005-1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使用成都迪康公司PDLLA可吸收螺钉为19例髌骨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19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年.结果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无再移位,无伤口感染.以膝关节功能和术后不同时期X射线片检查综合判断疗效,优16例,良3例,证实可吸收螺钉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内固定材料,其明显的优点在于避免了再次手术,减少了感染机会,使用简便,不干扰放射影像,能获得满意的对位及维持对位效果,减少石膏外固定时间,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提早下地负重行走.为治疗髌骨骨折提供了一种新型内固定物.

  • 应用可吸收螺钉生物学特点指导髌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刘闻欣;夏荣刚;施慧鹏

    目的:由于材料强度的限制,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髌骨骨折术后通常需要进行外固定,结合这一特点,指导患者术后进行渐进性康复训练,观察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方法:2004-06/2006-0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髌骨骨折患者35例,其中横型骨折27例,粉碎型骨折8例.均采用芬兰BIONX公司提供的BIOFIX(百优)自身增强聚丙交酯(SR-PLLA)可吸收螺钉治疗,术后即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并进行渐进性膝关节活动度训练.以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影像检查综合判断疗效,优为膝关节功能正常,良为膝关节功能接近正常,下蹲稍差.结果:35例均完成治疗和康复,术后随访≥ 12个月,平均22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疗效优29例,良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均为伤口周围红肿反应.结论:自身增强聚丙交酯可吸收螺钉治疗髌骨骨折及适当术后康复可避免二次手术,并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内固定修复踝关节骨折:生物相容性及踝关节功能比较

    作者:赵学寨;李海军;孟彩云;李岩;张仕峰;刘明辉

    背景:传统踝关节骨折内固定修复中使用的材料多为金属螺钉或克氏针等,虽然可达到坚强内固定的目的,但均需二次手术取出。近年来,由于生物降解可吸收螺钉的弹性模量与松质骨相当,已作为金属螺钉替代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的:比较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踝关节骨折的生物相容性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踝关节骨折患者100例,其中男70例,女30例,年龄19-55岁,其中50例采用可吸收螺钉进行内固定修复,50例采用金属螺钉进行内固定修复。修复后随访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踝关节Kofoed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均随访6个月以上,骨痂生长良好,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未见骨延迟愈合或骨不愈合,可吸收螺钉组、金属螺钉组临床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6%、94%,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踝关节Kofoed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可吸收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踝关节骨折的生物相容性良好,可有效恢复踝关节功能,其疗效与传统金属螺钉相似。

  • 加压空心螺钉与可吸收螺钉修复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足踝功能及骨折移位比较

    作者:王希;邓宇;余黎;苏日罕;赵星;祝少博

    背景:目前多采用加压空心螺钉或可吸收螺钉置入修复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而国内对此类报道不多。目的:对比分析加压空心螺钉与可吸收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后患者足踝功能及骨折移位情况。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32例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修复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加压空心螺钉组18例,可吸收螺钉组14例。根据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后感染、足踝活动度及骨折移位情况评估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32例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两组均获得骨性愈合,但与可吸收螺钉组比较,加压空心螺钉组骨折愈合时间短(P <0.05),内固定后出现断钉及骨折移位少(P <0.05),足踝活动度良好(P <0.05),具有一定优势。可吸收螺钉应提高其材料的强度,改善其螺钉螺纹,提高抗拔出特性,使患者早期行足踝活动,从而降低可吸收螺钉在临床使用的风险性。

  • 经内外踝截骨入路可吸收螺钉或可吸收棒内固定修复距骨骨折:15例随访

    作者:李刚建;赵鑫

    背景:距骨骨折后复位的严格要求及距骨血供的易受损伤是治疗距骨骨折的两个难点,或者称为两个平衡点.一方面距骨骨折要求比较精确的复位,另一方面又要很好的保护距骨血供.目的:探讨经内外踝截骨入路可吸收螺钉或可吸收棒内固定修复距骨移位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治疗距骨骨折16例,经内外踝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或可吸收棒固定距骨,外踝复位后采用钢板再固定,内踝复位后采用空心螺钉或钢板再固定,术中特别注意保护血供.内侧切口自内踝尖的前缘约到舟状骨结节,在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之间,注意保护大隐静脉,注意切开的三角韧带区仍有残留的距骨体的血供,应精心保护;在清理碎骨片时要细心,电钻及螺钉打入固定距骨时不可太偏下靠近距下关节,以免损伤跗骨窦血管网及跗管动脉.根据患者主诉,踝关节外形、功能以及X射线片、CT扫描来评价临床效果,疗效评价采用Hawkings评分标准.结果与结论:1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36个月.疗效评价采用Hawkings评分标准,优8例(53%),良5例(33%),可1例(7%),差1例(7%),优良率为86%.提示采用经内外踝截骨入路可吸收螺钉或可吸收棒内固定修复距骨移位骨折是疗效比较确切可靠的方法.

  • 新型可吸收螺钉与传统螺钉固定Lauge-Hansen 1型内踝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陈帆成;禹宝庆;施继飞;敖荣广;张旭;李得见;钱治

    背景:聚L-乳酸等一类材料作为新型生物材料用于骨科领域,具有组织相容性好,可被组织吸收,无需二次手术,不与周围组织发生反应,而且可吸收材料的弹性模量接近骨骼,更有利于骨折愈合.然而目前的文献中尚未对可吸收螺钉的生物力学方面做较为充足的阐述.目的:利用现代计算机有限元分析技术探究新型可吸收螺钉用于固定Lauge-Hansen 1型内踝骨折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利用CT原始数据建立简单内踝骨折模型,利用新型可吸收螺钉、新型金属螺钉以及传统金属螺钉进行固定,并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分析应力集中以及位移.结果与结论:①新型可吸收螺钉固定模型共有36240个单元,7660个节点,450 N压力下,螺钉大应力为46.78 MPa,螺钉大位移为0.239 mm,骨折远端大位移0.248 mm;②新型金属螺钉固定模型共有36240个单元,7660个节点,450 N压力下,螺钉大应力为46.49 MPa,螺钉大位移为0.223 mm,骨折远端大位移0.214 mm;③传统金属螺钉固定模型共有41236个单元,8121个节点,450 N压力下,螺钉大应力为59.08 MPa,螺钉大位移为0.182 mm,骨折远端大位移0.207 mm;④新型可吸收螺钉用于Lauge-Hansen 1型内踝骨折的固定中,应力总体分布均匀,发生断钉可能性小;⑤实验验证了可吸收螺钉用于简单内踝骨折的生物力学可行性.对于临床医生而言,选择新型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Lauge-Hansen 1型内踝骨折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选择.

  • 可吸收螺钉置入固定简单外踝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黄晓微;龚中华;禹宝庆;李泽湘;敖荣广

    背景: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例如无需行内固定去除,不含金属成分,不会影响患者置入后的核磁共振检查。而且置入操作相对简单,即钻孔-攻丝-螺钉固定更加符合骨科微创原则。目的:借助于有限单元技术探讨可吸收螺钉固定简单外踝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建立简单外踝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及可吸收螺钉模型,按照标准骨科手术技术予以固定,加载模拟正常成人一个步态周期中腓距关节承载大值时的参考负载,分析腓骨和可吸收螺钉的应力分布状态和位移。结果与结论:单一螺钉固定模型共有38542个单元,8790个节点。当外踝关节面加载300 N 力时,螺钉大应力为89.35 MPa,螺钉大位移为0.5 mm,骨折远端大位移0.5 mm。当外踝关节面加载450 N 力时,螺钉大应力为152.58 MPa,螺钉大位移为0.59 mm,骨折远端大位移0.77 mm。双螺钉固定模型共有43115个单元,9496个节点。当外踝关节面加载300 N 力时,螺钉大应力为38 MPa,螺钉大位移为0.44 mm,骨折远端大位移0.44 mm。当外踝关节面加载450 N 力时,螺钉大应力为66.68 MPa,螺钉大位移为0.48 mm,骨折远端大位移0.49 mm。实验验证了可吸收螺钉用于简单外踝骨折的生物力学可行性。对于简单的只累及腓骨下段的外踝骨折,可吸收螺钉固定是完全可行的,而且通常需要至少2枚螺钉以维持关节面的稳定复位。

  • 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两种固定方式比较的系统评价

    作者:贝涛;赵劲民;丁晓飞;韦庆军;刘军廷

    背景:金属螺钉固定前交叉韧带止点被认为是该手术的金标准,随着可吸收螺钉的应用,固定止点时可吸收螺钉是否优于金属螺钉还有争议.目的:系统评价可吸收螺钉与金属螺钉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Ovid Medline,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手术检索相关杂志,搜集关于可吸螺钉与金属螺钉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比较的临床研究.按Cochrane5.0系统评价方法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5.0.23软件进行Meta分析.使用GRADE评价证据的质量.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2个研究,1 032例膝关节.Meta分析结果显示:KT-1000/2000测量结果,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IKDC评分,Lysholm评分,术后感染等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可吸收螺钉组,骨隧道扩大较明显,膝关节积液较为常见.GRADE结果:6个低质量的证据,2个极低质量证据,4个中等质量的证据.使用可吸收螺钉膝获得与金属螺钉等同的临床,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较低及论证强度不高,随访时限较短.故需要大样本,高质量,长期随访的研究来进一步论证.

  • 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部位骨折

    作者:章卓铭;张笑峰;俞钻

    目的总结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部骨折的经验与教训.方法对47例关节部位骨折根据骨块体积及受力大小选择相应粗细、长度和数量的螺钉.手术垂直骨折线钻孔、测深、丝攻,尾部用埋头器处理后拧入螺钉.结果优26例、良19例、差2例.优良率为95.7%.结论可吸收螺钉无毒、组织相容性好,可完全降解吸收,且吸收时间符合骨折愈合规律,不仅可使病人免受二次手术痛苦,而且还能减少手术感染及创伤机会.

  • 可吸收螺钉治疗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王胜勇;解云川;张洋

    目的:研究可吸收螺钉治疗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2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3例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3个月时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28例均获随访,术后平均随访时间7个月(6~12个月).患者均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8周.全部28例患者无伤口感染、克氏针断裂、可吸收螺钉断裂、Volkmann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前已有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的患者均于术后6~8个月恢复.对照组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尺神经支配区麻木表现,术后3~4个月恢复;1例患者出现克氏针滑脱现象.观察组13例患者术后均无医源性神经损伤,1例出现肘内翻畸形.术后3个月按Mayo标准进行疗效评定.观察组疗效优良率92.3%高于对照组8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肘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能够达到骨折临床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的要求,可避免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可以作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选择.

  • 可吸收螺钉与空心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对比

    作者:石皓

    目的 对比可吸收螺钉与空心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4例,参照组患者通过空心钉进行固定,研究组患者通过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结果 研究组患者疼痛、活动范围、踝关节稳定性三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分析,该差异存在意义,即P<0.05.结论 与空心钉治疗相比,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行以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效果更佳,不仅可以提升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头骨折临床分析

    作者:杨春露;季鹏;王伟;郜红伟;王德刚;姚金池;夏庆福

    股骨头骨折也称为Pipkin骨折,多发生于高能量损伤.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等严重创伤逐渐增多,此种类型的损伤并不少见,约占髋关节脱位的6%~16%[1].由于股骨颈、股骨头部位的解剖血供特点,极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骨关节炎、异位骨化等并发症[2],严重影响远期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我们自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6例,根据骨折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643 条记录 10/33 页 « 12...78910111213...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