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社区中脑缺血急救措施
中风是社区内的一种常见急症,世界范围内中风的发病率为150~200/10万人,其中脑梗死高达85%.然而临床上真正获得超早期治疗机会的病人却较少,这与我们在社区医疗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科学因素有关,现就此方面问题谈几点看法或体会.
-
超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后给予丁苯酞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两次间隔时间为7h,治疗14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d的临床有效率、侧支循环血流速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h、治疗7d和治疗14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8.5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在治疗1h、治疗7d和治疗14d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1h、治疗7d和治疗14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DL评分在治疗1h、治疗7d和治疗14d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1h、治疗7d和治疗14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流速显著加快,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流速显著减慢(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MCA流速与对照组相比较快(P<0.05),观察组ACA和PCA流速与对照组相比较慢(P<0.05).结论 超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改善侧支循环血流速度,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超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55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给予超早期康复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并分别在卒中后7 d、30 d和90 d,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患者焦虑或抑郁水平,统计相关指标。结果:卒中后7 d、30 d和90 d对照组PSD、重度PSD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卒中后30 d、90 d对照组自杀倾向高于观察组,卒中后90 d对照组新发、PSD转归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2,x2=13.74;P<0.05)。结论:PSD可发生于卒中后各个时间段,多数可自行转归;超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降低PSD发生风险。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认知功能是指人在觉醒状态下始终存在的各种有意识的精神活动,即意识内容.而认知功能障碍则是指认知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的状态.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或过渡状态,以记忆障碍为突出表现,可有其他认知功能的减退,但日常活动能力不受影响,不符合痴呆的诊断标准,近年报道认为其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超早期阶段[1].有文献表明每年约10%~15%的MCI患者发展为痴呆[2],因此认为MCI是痴呆的高危因素.由于AD为不可逆损害,而MCI经积极寻求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能实现对老年痴呆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因此成为近年来神经科领域研究的热点.现就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34例按照常规护理流程进行,纳入对照组;另外3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超早期康复功能训练,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指标差异对比均无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I以及FMA评分较干预前及均同期对照组有明显好转,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显著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1组、对照2组.研究组行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对照1组行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对照2组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比较三组预后GOS评分、预后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半个月后GOS评分、半年后GOS评分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68.2%(30/44),比对照1组的57.1%(24/42)、对照2组的61.9%(26/4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佳,安全性高,预后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对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应用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应用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回顾性分析及数据统计可知,80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上应用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后治愈率达73.75%(59/80),好转率为21.25%(17/80),恶化率为1.25%(1/80),死亡率3.75%(3/80).结论 针对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上,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地应用不但能够较为获取较高的治愈率,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因此值得推广.
-
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手术方式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方式及优越性.方法 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神经外科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接诊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临床资料完整,自愿接受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各自80例.2组患者均接受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其中硬通道组采取硬通道穿刺入路,软通道组采取软通道穿刺入路.对2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观察记录,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不论是软通道入路还是硬通道入路,均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
超早期颅骨修补治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早期并发偏瘫一例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广泛使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显著降低了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一般认为颅骨修补术好在减压术后的3~6个月后进行[1,2]. 但在已成功治疗的病例中,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术后早期能正常下床活动的情况下,又很快发展到对侧肢体肌力成0级. 该情况在临床非常罕见,后通过及时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患者很快又恢复正常,现报道如下.
-
超早期微创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32例
目的观察超早期微创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钻透颅骨及硬脑膜引流血肿.结果 COS良好28例,中残1例,死亡3例;单纯型急性硬膜下血肿无1例死亡,复合型急性硬膜下血肿死亡3例.结论超早期微创治疗为急性硬膜下血肿救治的有效方法.
-
研究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6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将33例患者纳入研究组,行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3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行传统保守治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肿消除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再次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不良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磁共振快速场回波技术(T2/FFE)在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T2/FFE成像信号在超早期脑出血的应用价值及其限度.材料与方法:MRI检查发病在6小时之内的脑出血105例,对照组同为发病6小时以内的超早期脑梗死50例,分析T2/FFE成像的信号特征.并与常规TSE/T2wI的信号进行比较.其中22例补充CT扫描.结果:FFE成像对超早期脑出血的信号反映比较敏感,主要表现为出血灶中央区或边缘区信号丢失呈现为低信号改变共83/150例占79.04%;而超早期脑梗死则表现为略高信号,无一例出现信号丢失低信号.TSE/T2wI能明确超早期脑出血灶仅为19/105例占18.1%,这两种成像方式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5).结论:FFE成像序列对确诊超急性期脑出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对位于脑中线区的灶性出血仍有局限性.
-
早期和超早期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和比较超早期和早期钻孔引流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6月到2013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接受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的8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超早期手术组(<6h)和早期手术组(6-12h)。比较两组平均血肿清除率, GCS评分,再出血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神经功能结局评价包括术后6个月的GOS评分和病例总死亡率。结果:两手术组的平均血肿清除率分别为80%和75%,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GCS评分分别为10.1±0.8和11.2±0.7。早期组明显优于超早期组。再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3.8%和7.9%。早期组明显低于超早期组,两组手术的优良率(GOS 4,5)分别为66.7%和65.7%,无差异。早期组术后死亡率(2.6%)明显低于超早期组(9.5%)。结论:早期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和6个月死亡率均低于超早期手术组,值得推广应用。
-
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择期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8例,时间范围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按照手术时机的不同,将6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超早期,n=32)与对照组(早期,n=36).对比两组预后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预后Ⅰ级、Ⅱ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V级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超早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早期 超早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与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和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12月到本院治疗的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治疗的时机将其分威两组,即超早期(≤7h)和早期组(8-48h),两组患者均予以微创手术治疗,同时超早期组在术后早期予以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病死率和治疗前后Fugl-Meyer值、Barthel指数积分.结果:超早期组病死率为6.1%,早期组病死率为18.2%,两组敷据相比,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Fugl-Meyer值、Barthel指数积分均得到改善,其中较早期组,超早期各指标改善情况更为显著,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符合手术指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实施微创手术治疗,同时加强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可降低病死率,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满意,推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持续负压引流的护理
目的 探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持续负压引流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2例,均采取超早期CT定位钻颅穿刺抽吸血肿持续负压引流,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其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护理措施及临床疗效.结果 42例患者经采取超早期持续负压引流和相应护理措施后,部分患者异常情况及时被发现并挽救成功.终10例患者由于脑疝形成、再度出血及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32例患者好转出院,死亡率显著降低.结论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持续负压引流开展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
血浆置换术并发症超早期的界定与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术并发症超早期的界定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我科2010.1-2014.1收治的进行血浆置换术治疗的356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78人,实验组在治疗进行0-30min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在治疗进行30min以后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 <0.05,代表实验组干预是有效的.结论 将血浆置换术开始0-30min界定为超早期,对此期发生的并发症进行严密监测,及时处理,是保证血浆置换术后续治疗成功的关键.
-
探讨超早期静脉溶栓对于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法,治疗结束后,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数据,得出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对照组患者的基本痊愈率为15%,实验组患者的基本痊愈率为45%,差异较大。结论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应普及应用于临床治疗。
-
超早期脑梗塞病人介入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析超早期脑梗塞病人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超早期脑梗塞介入溶栓治疗患者17例,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其临床诊疗资料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溶栓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17例患者采取介入溶栓治疗配合围术期针对性护理措施后,获再通13例,无效2例,因躁动未成功1例,死亡1例。结论:针对超早期脑梗塞患者给予介入溶栓治疗配合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及时把握救治时机,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临床疗效确切,预后效果好,值得推广。
-
超早期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时机与冠脉再通率的相关性,探讨超早期心肌梗死院前静脉溶栓的疗效,安全性和可行性.旨在扩大AMI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的受益人群.方法选择急诊科3年来出诊治疗50例AMI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除外夹层动脉瘤,无溶栓禁忌症.溶栓方法:静脉应用尿激酶150万单位+生理盐水100ml,半小时内滴入,之后抗凝治疗1w.根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冠脉再通四项间接标准判断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1h内开始溶栓,发病至开始溶栓平均时间为45min,与同期院内溶栓患者相比,缩短了4.25h.院前溶栓组血管再通率(84%)明显高于院内溶栓组(68%),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住院死亡率低于院内溶栓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结论超早期心肌梗死院前静脉溶栓,方法简单,疗效显著,安全可行.显示了"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适宜于具有院前急救条件的医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