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43株副溶血性弧菌菌体脂肪酸的成分分析
脂肪酸是细菌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和结构具有种属特征,组成相对稳定,不受生化反应变异及质粒丢失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可将灵敏的气相色谱技术应用于微生物细胞膜上的磷脂脂肪酸组分的分析中,以实现微生物种属的快速鉴定。自Able等[1]首次将气相色谱技术应用于肠杆菌的菌体脂肪酸成分分析,该技术已被应用于多种细菌,特别是厌氧菌等生长缓慢细菌的鉴定及分型。但有报道称目前商品化的细菌脂肪酸分析系统Sherlock MIS存在脂肪酸数据库不完善,无法涵盖国内菌株等问题[2-3]。因此,本研究拟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 GC-MS)对副溶血性弧菌的菌体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积累有关数据,总结出菌体脂肪酸组成的共同点,为该菌的脂肪酸鉴定工作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补充。
-
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构成变化
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可造成糖代谢异常,加重胰岛素抵抗,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展,使冠心病的风险明显增加.FFA内含有多种成分,冠心病以及合并血糖异常时FFA各成分变化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对血清游离脂肪酸组分的变化进行检测,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血清FFA成分的构成特点.
-
色/质联用法测定鲅鱼眼中脂肪酸组成
油中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较高,EPA和DHA具有防治高血脂、高血压、血栓、心脏病等,还有助于人脑的发育和提高免疫功能[1].因此,有必要研究鱼眼油中脂肪酸含量.本文采用乙醚提取、三氟化硼-甲醇溶液衍生、GC/MS法对鲅鱼眼的脂肪酸组分进行了研究.
-
全子宫切除术对阴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 研究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菌群及pH的变化,寻求适当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分别观察术后未发生阴道炎、发生老年性阴道炎及正常近龄妇女3组共90例,进行菌群分析、pH测定,并使用乳杆菌DM9811代谢物脂肪酸组分对发生老年性阴道炎者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妇女检出各种菌的数量少,乳杆菌的数量更少,阴道内没有占绝对优势的菌种;发生阴道炎组乳杆菌数量下降更明显,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数量相对增多.术后阴道pH在5.9~7.3,发生阴道炎组较未发生阴道炎组高;以乳杆菌DM9811代谢物脂肪酸组分阴道用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治愈率为82.14%.结论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乳杆菌数量下降,pH升高,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治疗以乳杆菌DM9811代谢物脂肪酸组分阴道用药效果佳.
-
不同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种质资源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甘蓝型油菜是我国为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目前我国面临着植物油严重不足的局面.提高含油量是目前甘蓝型油菜育种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我国育种工作者已经筛选出了大量含油量超过50%的甘蓝型油菜种质.本文对两种类型的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种质进行了脂肪酸组分分析,结果显示芥酸含量高的种质和芥酸含量低的种质的脂肪酸在菜籽油中变化范围和平均值明显不同.油酸和亚油酸在低芥酸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种质中的含量较高,约占整个油分的80%左右,其他脂肪酸组分则在10%以下;而芥酸则是高芥酸高含油量种质的主要的成分,约占整个油分的44%左右,油酸、亚油酸等的含量则均在10%左右.相关性分析表明:芥酸和其他脂肪酸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因此.可以通过降低高芥酸油菜种质中的芥酸含量来提高比如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从而使这些种质的油分更适合人类的健康.
-
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脂肪酸组分治疗义齿性口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义齿性口炎是戴用全口义齿患者常感染的疾病,影响口腔的正常功能[1].目前对义齿性口炎的治疗多采用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及唑类抗真菌药,但长期应用此类药物可造成口腔微生态失衡,停药后容易复发.本实验从口腔微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观察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中脂肪酸组分对义齿性口炎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