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腕舟状骨陈旧性骨折加压螺针内固定的治疗
腕舟状骨骨折在腕骨骨折中为多见,多发生于青壮年,亦常因临床症状不明显,而不被患者所重视,或由于检查方法和拍片位置不正确而漏诊、误诊,或固定方法不当或固定时间不够而造成骨折不愈合.Dias等[1]报告误诊率平均41%.自1995年3月至1998年5 月,我院对27例腕舟状骨陈旧性骨折,采取骨折断端植骨加压螺钉内固定术,骨折全部愈合 ,报告如下.
-
颈椎手术后低钠血症3例分析
颈椎手术后低钠血症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临床易被忽视,作者所遇3例,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44岁.因颈部外伤后四肢麻木、无力5 h,于1998年7月24日入院.入院诊断:颈5、6骨折、颈髓损伤并高位不全瘫痪.7月25日术前系列检查血钾3.8 mmol/L、钠130 mmol/L、氯106 mmol/L.血钠低,未引起重视.入院后持续颅骨牵引.于7月31日在全麻下行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术后神经症状恢复不明显.8月11日晚出现烦躁、失眠、精神错乱.急查电解质血钾3.8 mmol/L、钠116 mmol/L、氯98 mmol/L,考虑低钠血症,给静脉点滴3%氯化钠,4 d后血钠恢复正常,上述症状消失,于9月4日出院.
-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式及切口选择的临床研究
跟骨骨折一直是骨科治疗的难点,而手术入路的选择对此类骨折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减少并发症来说至关重要。笔者自2006年4月至2012年5月,对48例(51足)跟骨骨折分别采用撬拨复位有限切开植骨空心钉或钢针固定及跟骨外侧延长的”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带锁髓内针并髂骨取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带锁髓内针并髂骨取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陈旧性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参照组采用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带锁髓内针并髂骨取骨植骨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优良率(90.00%)高于参照组优良率(66.67%),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参照组(26.67%),比参照组治疗方法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带锁髓内针并髂骨取骨植骨治疗方法用于陈旧性股骨干骨折患者中,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自体髂骨移植在牙槽突畸形修复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自体髂骨移植在牙槽突畸形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12月收治的36例牙槽突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结合术后X线扫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36例患者中创面Ⅰ期愈合35例,余1例因移植骨外露而重新予以修整缝合,创面Ⅱ期愈合.无连续骨桥者2例,植骨成活率为94.4%(34/36).结论 在牙槽突畸形修复方案中,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植骨成活率,值得推广应用.
-
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成人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目的 评价单纯进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成人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腰椎结核病患者127例,对其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其VAS评分、结核活动情况及植骨融合等情况.结果 治疗后,手术平均时间为(200.34±15.23)min,出血量为(1248.78±128.55)mL,住院时间为(25.62±3.19)d,手术过程安全,未发生伤及血管、神经等情况.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后,治疗效果良好,植骨基本能够实现完全融合;治疗前患者的VAS评分为(8.56±2.12)分,治疗后为(1.34±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凸Cobb角为(22.56°±2.37°),治疗后为(4.67°±1.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腰椎结核患者实施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可实现对病灶清除、植骨与人体融合好的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可推荐用于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
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运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方案基础上联合植骨方法开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负重时间以及术后愈合时间.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负重时间和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整体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技术拥有更优秀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降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愈合时间和负重时间.
-
成年患者股骨干陈旧性骨折髓内钉内固定结合断端植骨的手术效果
目的 分析成年患者股骨干陈旧性骨折髓内钉内固定结合断端植骨的手术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股骨干陈旧性骨折的成年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试验组(72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接受髓内钉内固定和断端植骨联合手术疗法,对照组仅接受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试验组优良率为91.67%,对照组优良率70.83%,试验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99±0.71)个月,对照组为(3.92±0.79)个月,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年患者股骨干陈旧性骨折髓内钉内固定结合断端植骨手术效果明显,能够缩短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
-
内外侧钢板联合植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内外侧钢板联合植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5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试验组使用内外侧钢板联合植骨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以及疼痛情况.结果 试验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外侧钢板联合植骨对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
钉棒系统加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32例
目的 评价后路钉棒系统加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2 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均采用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板减压,行横突及椎小关节间植骨融合或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CT显示伤椎椎管减压充分,植骨块边缘模糊,融合良好,骨块无吸收现象,未见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螺钉位置不当,未出现因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伤椎椎体高度维持良好,形态无塌陷.术前术后采用Frankel分级评定,90%脊髓神经功能获得改善.结论 后路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固定加植骨能有效复位椎体骨折,重建脊柱稳定性,是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治疗的较好选择.
-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30例急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急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急慢性骨髓炎病人分成两组各30例,均实施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实施VSD 治疗,对照组以传统闭式灌洗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进行Ⅱ期植骨的优良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VSD技术对急慢性骨髓炎具有理想的疗效,能够保证病人Ⅱ期植骨的优良效果,缩短病人的恢复时间,提倡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 探讨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8例,按照Sanders分型分为II型9例,III型13例,IV型6例.所有病例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结果 28例患者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明显改善,术后随访8-16个月,平均12个月,按Marland Foot score标准评定疗效,优18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9.28%.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固定可靠,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其佳手术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2月至2010年7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急诊收住入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长达5至36个月(平均14个月)的随访.获知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全部骨性愈合.依据Hohl标准进行评分,优良率不低于86%.结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中,切开复位内固定、必要时植骨的治疗手段相对优良.
-
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和植骨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Pilon骨折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和植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Pilon骨折患者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4例接受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和植骨治疗,对照组14例接受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两组均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疗效以及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根据AOFAS评分结果,试验组优良率为85.7%,对照组为71.4%;试验组出现感染1例,对照组出现感染和关节僵硬各1例;随访两年期间,试验组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和固定松动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对照组发生畸形愈合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结论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和植骨治疗Pilon骨折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理想,宜临床推广.
-
骨缺损患者种植术式研究进展
种植修复在缺失牙修复的应用中渐居主导地位,骨质缺损修复效果是影响种植成功率的因素之一.行植骨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发生并发症.所以选择恰当的植骨手术方式需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而定,进而提高植骨及种植成功率.本文结合国内外新研究来阐述种植修复植骨术式的相关研究.
-
椎管前路减压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Z-plate或K-plate钢板内固定、髂骨植骨对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的作用.方法:对3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以脊柱损伤机制与三柱结构理论结合X线片及CT显示的骨折形态及椎管狭窄情况为手术依据,进行综合分型,采用前路减压Z-plate或K-plate钢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重建前、中柱.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年5个月,术前后凸成角28.8°术后基本矫正;伤椎高度基本得到恢复,术后5个月植骨融合牢固,无1例不愈合;32例有Frankel分级一级以上的改善.结论: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对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具有减压彻底、植骨融合快的优点,并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获得了脊髓神经功能大改善.手术时机以伤后5天-2周为宜.
-
两种手术方式结合植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结合植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接受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40例为观察组,收治行支架外固定联合植骨治疗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40例为参考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伤口红肿、破溃及其他炎性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术后功能锻炼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术后1.5年,两组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掌倾角、桡骨高度及尺偏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畸形愈合、握力下降、旋转受限等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联合植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均可达到理想效果,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后遗症发生率低;然而其术后可持续长期疼痛,因此在临床治疗时需综合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
植骨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植骨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价值.方法:收治四肢骨折患者80例,依据患者是否进行植骨将其分为观察组(植骨)和对照组(未植骨),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骨不连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不连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2%(P< 0.05).结论:植骨对于预防四肢骨折患者术后骨不连具有重要价值,建议在四肢骨折患者进行骨折固定术中植骨以促进骨折愈合,降低术后骨不连的发生率.
-
交锁髓内钉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和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湖北省中医院采用交锁髓内钉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52例胫骨骨折后骨不连的患者,其中女性30例,男性22例;年龄24~56岁,平均40岁(±5.3).44例首次为钢板内固定,8例首次为石膏固定,二次手术均予以交锁髓内钉固定和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8 ~ 24个月,平均16个月(±2.3),所有患者终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愈合时间16~40周,平均36周(±3.4),且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结论:交锁髓内钉是目前治疗胫骨骨不连的理想内固定物,固定效果好,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自体髂骨植骨可促进成骨活动,加快骨折愈合.交锁髓内钉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可获得良好疗效.
-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治疗腰骶椎体结核35例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治疗腰骶椎结核的效果.方法:收治脊柱结核患者 35 例,采用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结核病灶治愈,均达到植骨融合,无复发,术后Cobb角平均3.2 b,腰背疼痛症状明显改善,VAS评分2.5分,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良好.结论: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结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治疗L4~S1椎体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早期重建和维护脊柱的稳定性,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