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循证实践的化疗静脉给药的评估

    作者:张淑香;黎贵;徐波

    文章从化疗静脉给药评估的现状出发,总结提出基于循证实践的评估内容及评估质量的控制方法,以期为临床护士进行化疗静脉给药的全面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微栓子监测在非卒中疾病中的诊疗价值

    作者:郭倩倩;周立春

    伴随神经超声的迅猛发展,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应用愈来愈广泛.尽管TCD没有诸如MRI等其他影像检查直观和形象,但是TCD可以检测血流速度、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这就使得脑血管评估达到病理生理学高度.在卒中疾病的应用包括: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微栓子(microembolus,ME)检测、脑血流储备等,但在非卒中疾病,TCD也有极大的应用,其中微栓子监测在多种非卒中疾病和介入术中有广泛应用,这给予某些非卒中疾病的病因探索以导向意义.

  • 糖尿病足部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作者:美国传染病学会;徐赫男

    足部感染是糖尿病患者中一种常见的严重问题.具代表性的糖尿病足部感染(DFIs)多起自一个伤口,常见的是神经性溃疡,虽然所有伤口都可能被微生物污染,但炎症或化脓部位≥2处才定义为感染.感染可分为轻微(深度表浅、范围局限)、中度(更深或更广泛)或严重(伴随系统性表现或代谢性异常)三个等级.这种分级系统加上血管评估,有助于确定哪些患者需要住院,哪些患者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外科手术,哪些患者需要截肢.大多数DFIs是多种微生物感染,其中包括好氧革兰氏阳性球菌(GPC),特别是葡萄球菌这类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好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常在慢性感染或抗生素治疗后伴随出现,专性厌氧菌可在缺血性或坏死性伤口内出现.

  • 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抗栓治疗管理-《2014 ESC围术期心血管管理指南》带来的启示

    作者:孙欢;杨萍

    随着抗栓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药物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外科手术患者正长期接受相关治疗。根据国外相关文献估计,每年有超25万的患者面临相关问题和决策[1]。对于正在接受抗栓治疗的患者而言,外科手术围术期的管理将面临诸多挑战,主要的矛盾是外科出血与心血管血栓之间的矛盾。相关问题涉及到诸多学科,如心血管内科、麻醉科、外科、口腔科等,加之临床问题复杂多变,所以相关处理仍存在一定的难度且很大程度上依赖经验。美国心脏协会(AHA)、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等都在其既往的相关指南做出抗栓治疗围术期管理的相关论述,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在2012年为这一内容单独撰文公布其指南[1-3]。ESC联合欧洲麻醉学会(ESA)近正式刊文发表了《2014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评估与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是针对围术期抗栓治疗进行论述的新的正式刊文发表的临床指南,指南中的相关内容收纳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对进行多学科合作的围术期抗栓管理颇具参考价值[4]。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肝脏肿瘤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俞赵军

    为了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 对肝脏肿瘤性病变血管评估的临床价值,为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本文收集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 59例并进行术前、术后评估,结果报道如下:

  • 主动性综合评估对化学性静脉炎的影响

    作者:沈叶红;周娟

    目的:观察护士主动性综合评估患者后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对化学性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6个月内入住我科化疗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护士主动性从药物性质、患者一般情况、血管情况3方面进行进行评估和干预,给患者提供合理的静脉通路,对照组则采取留置针不进行任何干预静脉输注化疗药,观察两组患者化学性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7%,对照组发生率为73.6%,两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护士主动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可有效减少化学性静脉炎发生率。

  • 双源CT心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搭桥血管的效果分析

    作者:张鹏

    目的 探讨双源CT心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4年8月-2016年8月间在我院行双源CT心血管成像检查的5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以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标准对术后桥血管通畅情况进行判断.结果 双源CT心血管成像检查桥血管的显示率达到100%.72支桥血管,32支内乳动脉桥,40支大隐静脉桥被检查出,对比发现内乳动脉桥与大隐静脉桥的通畅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双源CT心血管成像诊断桥血管病变灵敏度为96.6%,特异度为100%.结论 临床应用双源CT心血管成像检查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管通畅与病变情况评估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老年患者动脉穿刺时血管评估与穿刺时间的探析

    作者:侯惠如;闫雅凤;杨晶;刘志英;郝亚静;李谨竹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动脉采血穿刺时血管评估时间、穿刺时间与动脉穿刺难度及穿刺成功率的相关性.方法 以308例次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跟踪记录老年患者的穿刺部位、动脉穿刺难度、穿刺前血管评估时间、穿刺时间及一次成功率等,对数据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分组比较.结果 不同穿刺难度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为老年患者进行动脉穿刺时,不论是以穿刺对象统计还是以操作者统计或者是不同穿刺部位,护士评估动脉的时间及穿刺时间均与动脉穿刺难度呈正相关性(P<0.01或P<0.05);一次穿刺成功者血管评估及穿刺的耗时均多于非一次成功者(P<0.01或P<0.05).结论 对于动脉采血穿刺难度高的老年患者,通过加强穿刺前的系统评估以及适当延缓进针时间能有效提高动脉穿刺的成功率.

  • 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患者介入术前双源CT评估及指导分析

    作者:吴宁;蒲红;王娜;李刚;陶客言;赵原

    目的 分析双源CT对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的介入术前血管评估及术中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300例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双源CT血管造影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评价不同检查方法对介入治疗的患者的实践效果.结果 30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共涉及340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双源CT血管重建可获得病变具体长度,钙化识别率上可达76.5%,显著高于冠脉造影(41.2%),220例涉及240处完全闭塞病变先后接受介入治疗,有120处(50%)获得成功.结论 双源CT在钙化病变鉴别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以冠脉血管为目标对象,进行三维图像的构建,从而科学指导介入治疗的开展.

  • 基线NIHSS评分血管评估与脑梗死早期康复量表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秀贞;胡洁;马宝兰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基线NIHSS评分、有无大血管闭塞等神经科常用评价指标与早期康复Fugl-Meyer (FMA)、BI评分的相关性,判断其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50例脑梗死引起的偏瘫康复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基线NIHSS评分、有无大血管闭塞,并于康复治疗1个月后FMA、B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等.结果 (1)基线NIHSS评分和康复1个月后FMA评分、B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2)无大血管闭塞组与有血管闭塞组入院NIHS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1个月后康复量表2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NIHSS≤8分组1个月后FMA、BI评分均显著高于NIHSS>8分组(P<0.05).(4)康复预后良好的患者基线NIHSS评分较低、大血管闭塞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HSS评分与早期康复预后密切相关,对患者功能恢复有预测意义;血管评估和基线NIHSS较密切但对早期康复功能预后预测意义可能不大.

  • 程序化输液预防化学性静脉炎

    作者:郭丽娟;张鸿雁;蔡珩玉

    化学性静脉炎是由于刺激性和毒性药物、pH值和渗透压超过正常值、稀释不充分、微粒和导管尖端位置所致.肿瘤病人治疗的特点是化疗药物毒性强、疗程多、时间长.治疗过程中,有50%的病人出现静脉炎,10%的病人出现血栓,5%的病人因药物渗漏至血管外造成周围组织的炎症、坏死,甚至功能障碍.对此,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将传统的静脉输液方式改进为进行专业化血管评估的程序化输液,目的是保护病人的血管,避免给病人增加新的血管疾病,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