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症监护病房肺部念珠菌感染43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医学诊疗手段的不断发展,重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延长,但与之相关的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肺为主要的真菌感染部位,其中肺念珠菌感染又占肺真菌感染的90%以上.我们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近3年肺念珠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肺部念珠菌感染发病情况及治疗现状.
-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现状
真菌是一大类具有典型细胞核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近年来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以及滥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物和HIV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等原因,真菌病发病因素,尤其是条件致病性真菌引起的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正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1].
-
CT检查在真菌性鼻窦炎术前诊断的意义
目的:探讨CT检查在真菌性鼻窦炎术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于58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CT改变,临床表现和术中所见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CT表现为鼻窦充填密度不均软组织影响20例.术前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10例;窦内充填软组织影伴散在不规则钙化灶20例,术前均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上颌窦内壁吸收破坏15例,术前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10例;上颌窦骨壁出现增生硬化9例,术前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6例.58例中CT诊断鼻窦炎症48例,其中46例术前临床初诊为真菌性鼻窦炎,12例为上颌窦/筛窦肿物或占位性病变.结论:窦腔内散在斑块状钙化的软组织充填是真菌性鼻窦炎CT诊断的主要征象,其他的CT表现常会导致术前误诊.虽然真菌性鼻窦炎的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但CT在其诊断中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且是显示鼻窦解剖结构和病变范围的较好方法.
-
一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误诊为结核病的临床诊治过程分析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好发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尤其是HIV感染人群.其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培养条件较苛刻,阳性检出率低,临床极易误诊为结核病.笔者报告1例非HIV感染、病变由局部向全身播散、被误诊为结核病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分析探讨经验得失,以供临床参考.
-
PCR技术在使用亚胺培南治疗的患者中检测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荧光PCR技术在使用亚胺培南治疗的患者中检测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1例使用亚胺培南治疗的患者,收集治疗前后的标本各2份.1份采用传统培养法,1份采用PCR法检测真菌.结果:两种方法均检测出白色念珠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PCR法检出阳性11例,阳性率35.48%;传统培养法检测阳性5例,阳性率16.12%.5 d PCR检测阳性率5.2%,7 d检出阳性率35.48%.结论:PCR检测真菌感染的稳定性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理想.
-
罗每乐乳膏治疗体股癣10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罗敏乐乳膏治疗体股癣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体股癣患者在治疗前后统计其临床症状和真菌学指标.结果:体股癣2周治愈率26.82%,有效率64.42%;4周治愈率81.73%,有效率93.26%;停药2周治愈率86.53%,有效率95.19%.结论:罗美乐乳膏治疗体股癣疗效好,安全性高.
-
鼻腔鼻窦真菌病9例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1990年以来收治鼻腔鼻窦真菌病人9例,男3例,女6例;年龄24~60岁;病史90天~5年.病变部位:鼻腔2例,上颌窦4例,上颌窦筛窦2例,蝶筛窦1例,均为单侧.非侵袭型8例,侵袭型1例(上颌窦筛窦)并发糖尿病.误诊为干酪性鼻炎、鼻窦炎4例,鼻息肉2例,鼻窦恶性肿瘤1例.
-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21例分析
目的 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对21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随访2个月~3年,观察疗效.结果 手术后患者真菌性鼻窦炎临床表现消失,窦腔内无异常分泌物,窦口引流通畅.结论 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方法确实可靠、不易复发.
-
肺结核合并全身性真菌病(马尔尼菲青霉病)一例
患儿男性2岁6个月.因高热,咳嗽50多天.2年前曾患霉菌性口腔炎.患儿就诊时精神萎靡,发育迟缓,营养差,体温39~40℃,双手食指甲板增厚,呈灰暗色,口腔黏膜、唇部有白色乳酪状融合成片,不易擦掉,肝肋缘下2 cm,质软,脾未及,无黄疸,阴茎龟头红肿,有白色乳酪状物,双肺可闻及中粗湿鸣,血沉102 mm/h,Hb 7.5 g,RBC 3.1万,胸部X线片提示阻塞性肺气肿、肺炎.诊断为①肺炎;②霉菌感染;③营养不良;④中度贫血;⑤肺结核待查.用抗生素、抗霉菌治疗无效,后转上级医院.
-
四川省组织胞浆菌病发病态势的评估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capsulatum)引起的感染性真菌病,主要流行于美洲和非洲,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有散在发生.国内以前此病较罕见,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省、市陆续出现组织胞浆菌病患者,且呈现患者渐增、区域渐扩大的趋势[1-5],提示国内有该病流行的迹象.1994~1997年四川省内曾发现5例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患者,患者均无外出史[6].为了解四川省是否存在组织胞浆菌病流行以及流行的程度,对省内的一些地区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研究.
-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56例
真菌性鼻窦炎是临床上常见一种特异性鼻窦炎症.我们对可疑患者均行鼻窦CT影像学检查,通过CT影像特征,并结合临床症状做出初步诊断,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证实.鼻内镜手术有创伤小、复发率低等特点[1].本文对2003年5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56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真菌病 鼻窦炎 鼻内镜手术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 -
碘仿治疗外耳道真菌病
目的:探讨碘仿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6-2008.6 85例(共90耳)外耳道真菌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耳,分别采用碘仿纱条、曲咪新软膏及4%硼酸滴耳液治疗.结果:碘仿纱条组有效率100%,曲咪新组有效率90%,硼酸滴耳液组有效率50%.结论:碘仿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疗效确切、经济、方便,值得推广.
-
复方藿香洗剂对7种致病真菌抑菌试验和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复方藿香洗剂治疗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用5种中药制成复方藿香洗剂,配成不同浓度药物培养基,观察了7种真菌的生长情况;将110例皮肤癣病和生殖器念珠菌病患者分为复方藿香洗剂治疗组(中药组)、西药治疗组及复方藿香洗剂加西药治疗组(中西药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复方藿香洗剂对7种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中西药组疗效远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复方藿香洗剂与常规西药合用显著提高了皮肤癣病和生殖器念珠菌病痊愈率,抗真菌中药的研究应引起重视.
-
伊曲康唑治疗皮肤真菌病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治疗皮肤真菌病疗效.方法 100例皮肤浅部真菌感染者应用伊曲康唑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100例中痊愈92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0例,治愈率92%,有效率97%,真菌镜检治疗前阳性100例,治疗后转阴95例,真菌清除率95%.结论伊曲康唑是治疗前皮肤真菌病较为理想的药物.
-
经鼻内窥镜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2005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58例,在鼻内窥镜引导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8例因术前拟诊为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采用内窥镜下柯-陆手术.58例患者术后均未行抗真菌治疗.结果 55例治愈.按要求随访不少于6个月,除了1例失访,其余患者原有症状均消失,未见复发.结论 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基本术式是鼻内窥镜术,该术式可以彻底清除病灶,纠正鼻腔结构异常,保证鼻窦通气引流.术后是否进行抗真菌治疗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分析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又叫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过敏原引起的超敏反应所致复杂的疾病,临床上常常被误诊为结核、支气管扩张及哮喘等,进而延误疾病诊断和治疗,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影像学表现特别是CT所见能为ABPA的诊断提供了大量帮助,影像特征性表现对疾病诊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抗生素致口腔白色念珠菌病误诊误治1例报告
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真菌病,多见于婴幼儿期.当婴幼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虚弱时即发病,严重感染者口腔黏膜大部分或全部被斑膜覆盖,并可蔓延至咽部甚至肺部,从而危及病儿生命[1].白色念珠菌病也可由抗生素使用不当而诱发,不易与口腔溃疡区别而误诊,因误诊而误治,从而使病情加重.本案例正是由以上原因而误诊误治.现报于同行,共以为戒.
-
氯霉素滴眼液用于治疗灰指甲
人们常说的灰指甲又称假真菌病,即由常见的皮肤癣菌、霉菌、酵母菌等真菌引起的手甲,足甲感染.真菌一般是先由甲缘外侧或甲沟中侵入,后达甲床,并向近处甲母质方向侵入.笔者用氯霉素滴眼液外敷治疗10例,全部治愈.现介绍如下.
-
一例肺芽生菌病患者的护理
患者男,21岁,主因咳嗽、咳痰、发热伴皮肤破溃11月余入院。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提示芽生菌感染,于2012年9月25日转入呼吸监护室。查体:精神不振,声音嘶哑,发热面容,体力情况较差,右下肢、臀部、前颈部及左背部存在多处皮肤破溃面,右下肢两处破溃深达肌层,大小分别约6 cm ×4 cm、4 cm ×4 cm,表面可见淡黄色黏稠分泌物,其下可见鲜红色肉芽组织,破溃边界清楚,无红肿,皮温不高。经定时给予局部皮肤换药、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复方甘草酸苷保肝、人免疫球蛋白维持免疫功能等支持治疗及有效护理,病情好转,于2012年11月10日出院。
-
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合并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静脉用两性霉素B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男22例,女10例,中数年龄33.5岁),出现真菌感染者使用两性霉素B,剂量为5~50 mg/d,用药天数为7~93 d,中数25 d.结果 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53.1%,真菌清除率为53.8%,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寒战、发热9.4%,低血钾12.5%,肝功能损害为15.0%,肾功能损害为18.8%.结论 两性霉索B因其抗菌普较广,且疗效好,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中为高效药物,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大,限制其使用.我们的研究表明,只要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该药仍是一相对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