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内外营养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价值

    作者:孙静;朱维铭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程长且反复的疾病,它的发病可能与环境、免疫、肠道微生态与基因有关.由于摄入减少、消化吸收不良、丢失增加、能量-蛋白质改变和药物作用等各种原因,炎症性肠病患者不管在急性期还是缓解期常常出现营养不良.然而,营养不良又妨碍炎症性肠病治疗的效果,所以肠内外营养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归纳了肠内外营养治疗的价值及成分改良对治疗价值影响的主要进展,后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得营养治疗更有针对性,本文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营养遗传学及营养基因组学研究提出了展望.

  • 免疫营养氨基酸与器官移植

    作者:叶晟;董家鸿

    免疫营养氨基酸如谷氨酰胺、精氨酸、甘氨酸和蛋氨酸等,是指既能补充营养,又能以特定机制调节免疫细胞和免疫功能、减轻有害或过度的炎症反应的营养物质.但迄今为止,免疫营养氨基酸对移植脏器的功能恢复及对排斥或耐受的影响仍未完全清楚,此文就具有特定免疫效应的氨基酸对移植免疫的影响作深入分析.

  • 关于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临床应用的争议

    作者:吴国豪

    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发现,谷氨酰胺、精氨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和核苷酸等特殊营养物质可改变创伤、感染后机体代谢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和氮平衡,促进创口愈合,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近十余年临床上出现了将上述营养物质添加在肠内营养中的制剂,称之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immune-enhancing diets,IEDs)制剂,并广泛应用于病人的营养支持中.迄今为止,大多数报道对IEDs支持持肯定态度,但也有研究认为IEDs可增加危重病人的死亡率.本文就IEDs临床应用结果所存在的争议进行分析讨论.

  • 免疫营养的要领及其应用现状

    作者:朱维铭;吴国豪

    在高代谢病理过程中或器官功能衰竭时往往伴有免疫功能低下或障碍,普通的营养支持手段不能使重症病人免疫功能恢复.在营养配方中添加特异的营养素不但能够预防和纠正营养不良,同时能够刺激免疫细胞,增强应答功能,维持正常、适度的免疫反应,调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减轻有害或过度的炎症反应,维护肠屏障功能,这一措施被称为免疫营养.

  • 静脉营养对消化道疾病病人的营养治疗

    作者:袁孔现;詹三华

    使用全静脉营养液(t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是临床一项重要的营养药物治疗手段,可以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提高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对79例消化系统手术后病人使用TNA的临床应用分析,认为开展静脉营养治疗工作应以实验室血生化检测数据为依据,合理调配营养素,配合使用精氨酸、谷氨酰胺、生长激素等免疫营养制剂[1],有效纠正氮平衡,以达到增强免疫,改善器官、组织的功能和结构的目的,促使病人迅速康复.

  • 免疫营养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蔡少青;雷挺;张卫星

    随着人们认识到营养不良时会出现免疫系统功能的紊乱,免疫营养的概念被提出.Gottschlich等[1]于1990年在烧伤患者饮食中添加免疫营养素,结果表明能减少创口感染率和缩短住院时间.自此,免疫营养成为一种治疗手段.随后,针对危重症患者的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免疫营养素能减少感染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和住院时间以及减少死亡率.然而,也有不少研究表明免疫营养对患者无益甚至有害,特别是脓毒症患者;另外,免疫营养效果会受患者胃肠不耐受不能达到目标喂养量等情况影响.本文对免疫营养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概述.

  • 肠内营养对危重病及重症感染患者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双喜;丁连安

    肠内营养作为一种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正在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并成为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肠内营养的有效实施避免了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时所带来的一些并发症,如导管感染、肝损害等.

  • 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与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作者:李为苏;黎介寿

    肝脏是人体代谢的中心器官,一旦发生病变,可引起人体营养代谢障碍,导致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Abad等 [1] 报道80%~100%的肝硬化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手术创伤应激将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感染、腹水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对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有助于肝功能恢复, 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 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

    作者:李幼生;黎介寿

    临床上外科患者普遍存在蛋白质-热量缺乏性营养不良,研究报道有40%的住院患者在入院时已存在营养不良 [1] .

  • 苏皖地区部分重症医师对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指南临床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作者:林照;徐颖;葛卫星;李响;顾勤

    目的:调查苏皖地区部分重症医师对重症病人新营养指南临床执行情况,为进一步改善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策略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以2016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SCCM)和肠外与肠内营养协会(ASPEN)共同修改制定的“成年危重病病人营养支持治疗与评估指南推荐方案”为指导,制定调查问卷,对江苏地区、安徽地区部分重症医师进行现场不记名问卷调查. 结果:①调查对象营养支持指南临床实施得分为(10.92±2.11)分,占总分(21分)的52.02%,及格人数为69人,占总人数的22.9%.②营养评估维度执行正确率高,达69.20%,胃肠道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维度执行正确率低,只有16.18%.得分低的5个项目为-脂肪酸的应用范围、谷氨酰胺的应用范围、胃潴留时停用肠内营养的指针、评估营养风险的佳指标以及早期营养支持蛋白质目标.⑨综合ICU重症医师临床营养实施得分(11.04±2.07)明显高于专科ICU (10.23±2.22,P<0.05),但不同单位级别、工作年限和职称的重症医师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苏皖地区对新营养指南临床实施情况处于中下水平,主要应在营养风险评估、早期营养支持蛋白质目标、胃潴留时停用肠内营养的指针以及免疫营养制剂的营养方面加强培训.

  • 同种异体肾移植病人早期肠内免疫营养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石林惠;董绉绉;叶龙强

    目的:研究对肾移植病人术后早期进行肠内免疫营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将46例肾移植术后病人按营养方式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实验组)和肠内普通营养组(对照组),分别进行免疫营养和普通营养,分别监测病人术前、术后第1天、第7天、第28天的免疫学指标:IgG、IgM、IgA、CD3+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CD4+/CD8+,同时监测相同时间点的营养学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比较两组的差异性. 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的免疫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的IgM和Ig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IgG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CD3+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CD4+淋巴细胞、CD4+/CD8+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28天,实验组IgG、IgM、IgA、CD3+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CD4+/CD 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营养学指标,各个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第28天的营养学指标除胆固醇外,均优于术后第1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0 d内,两组均未发生排异反应. 结论:肾移植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在促进病人免疫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普通肠内营养,且不会增加排异反应发生.

  • 肠内免疫营养对老年食管癌病人术后免疫水平的影响

    作者:杨博;靳红义;王卫杰;郝安林

    目的:研究肠内免疫营养(EIN)制剂对老年食管癌病人术后免疫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老年食管癌病人92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EIN,对照组给予普通肠内营养(EN).两组病人术后均给予同等的热量和氮量,于术前1d、术后第1和第8天分别检测相关的营养和免疫指标,包括血清总蛋白(TP)、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IgG、IgA、IgM、CD3、CD4、CD4/CD8、NK细胞,并对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前各项免疫和营养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天,各组血清蛋白指标和免疫指标均明显低于术前1d.术后第8天,两组病人血清蛋白水平较术后第1天明显上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免疫指标IgG、CD3、CD4、CD4/CD8、NK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的住院时间缩短,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结论:老年食管癌术后应用EIN制剂可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 术前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病人术后营养和并发症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李卡;郭海燕;张静;胡艳杰;黄明君

    目的:观察术前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EN)制剂对结直肠癌病人术后营养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以探讨术前辅助免疫增强型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纳入我院胃肠外科结直肠癌专业组收治的123例符合条件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8例病人,在术前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免疫增强型EN制剂;对照组65例,术前行常规治疗,使用普通口服EN制剂.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 结果:两组病人术前营养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病人血清清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NRS 2002营养风险评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其中切口出血、伤口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前使用免疫增强型EN制剂可有效地提高结直肠癌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肠内营养联合聚乙二醇在结直肠肿瘤伴不全肠梗阻病人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作者:瞿紫微;张红芬;李晓辉;吴彪;肖新波

    目的:探讨口服肠内营养(EN)联合聚乙二醇对伴有不全肠梗阻的结直肠肿瘤病人行围手术期准备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对结直肠癌伴有不全梗阻的病人分为两组,研究组(n=72)病人术前口服整蛋白型EN和聚乙二醇进行围手术期准备;对照组(n=105)病人术前给予流质饮食和冲服番泻叶行常规术前准备.观察两组病人术前营养评分、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吻合口瘘、感染并发症、免疫指标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等. 结果:研究组病人营养评分、肠道清洁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人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研究组病人术后第7天的IgG、IgM和CD3+、CD4+、CD8+、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术前1d血浆内毒素含量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整蛋白型EN制剂联合聚乙二醇在结直肠肿瘤伴不全肠梗阻病人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不仅术中肠道清洁度满意,而且还能改善病人术后营养和免疫功能,保护肠黏膜屏障,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

  • 免疫营养支持对颅脑损伤病人影响的系统评价

    作者:王文涛;马弟娃;牛小东;王振伟;董华腾;张祎年

    目的:系统评价以谷氨酰胺(Gln)为主的免疫营养支持对颅脑损伤病人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万方)等,全面收集有关Gln用于颅脑损伤病人营养支持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截止为2013年7月.经两名研究者独立纳入、排除文献,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共纳入14个RCT,合计689例病人.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肠内Gln给药亚组与对照组比,能降低腹泻发生率[RR=0.57,95% CI(0.36,0.89),P=0.01],缩短住院时间[SMD=-8.00,95% CI(-15.36,-0.64),P=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肠外Gln给药亚组与对照组比,能降低肺部感染率[RR =0.45,95% CI(0.25.0.84),P=0.01]和血糖水平[RR=-2.31,95% CI(-3.44,-1.1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有效率、病死率、泌尿系感染、总蛋白含量、清蛋白含量、IgA水平和GC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①肠内给予Gln营养治疗能有效地降低腹泻发生率,提高总蛋白水平,缩短住院时间;②肠外给予Gln营养治疗能有效地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血糖水平;③前两者均不能降低病人的治疗有效率、病死率、泌尿系感染和GCS评分,不能升高病人的总蛋白含量、清蛋白含量和IgA水平.

  • 肝移植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治疗的观察

    作者:赵德芳;陈大志;张珂;杨永久;盛勤松

    目的: 研究ω-3脂肪酸、精氨酸、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强化的肠内免疫营养(EIN)治疗,在肝移植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方法: 将39例肝移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EIN和普通EN.通过肝功能、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排斥发生率的检测,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 结果: EIN组病人的肝细胞合成功能和免疫功能等都好于EN组;两组病人的排斥反应发生率均未增加. 结论: EIN治疗能明显减轻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机体免疫抑制状态,改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且未增加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 术前肠内免疫营养对结肠癌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梁伟雄;张彤;洪云;郭兢津;冯鉴伦;曹余彦;黄静雯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结肠癌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40例结肠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试验组术前给予瑞能肠内免疫营养支持7 d,对照组术前常规饮食准备.观察术前和术后免疫指标以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结果:术后两组病人各项免疫指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试验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术后第3天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CD4+/CD8+和术后第7 天的淋巴细胞总数、CD3+、CD4+ 、CD4+/CD8+、血清IgG、IgM水平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术后第7天淋巴细胞总数、CD3+、CD4+ 、CD4+/CD8+和血清IgG、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术前使用肠内免疫营养制剂,能明显改善结肠癌病人的免疫状况,减少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 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ω-3脂肪酸对T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郑军;胡国治;郭永忠;蔡国英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免疫营养对梗阻性黄疸(OJ)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OJ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免疫营养,含ω-3脂肪酸,n=21)和对照组(普通营养,n=25).围手术期进行等热量、等氮量的营养支持,手术前1天、术后3天、10天测定T细胞亚群、淋巴细胞总数、血清清蛋白、胆红素.统计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细胞亚群绝对数、淋巴细胞总数明显回升,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下降(P<0.05),血清清蛋白、胆红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OJ病人围手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升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营养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浩;吴国豪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物质及营养支持途径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时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及缺血-再灌注后各营养支持组.实验结束行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的检测. 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发生明显损伤,普通肠外营养(PN)组D-乳酸、血浆内毒素水平、细菌移位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普通肠内营养(EN)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谷氨酰胺肠外营养(G-PN)组(P<0.05),EN和免疫肠内营养(IEN)组细菌移位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①肠内营养在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方面优于肠外营养.②谷氨酰胺对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有显著作用,但无法取代肠内营养的作用.③免疫增强型营养与普通肠内营养相比,对细菌移位的防治效果并不大.

  • 肠内免疫营养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尧;胡青钢;杨念印;郑启昌

    目的:观察肠内免疫营养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是前瞻、随机、单盲和对照的临床研究.将4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随机分为标准肠内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每组2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方面均有可比性.术中空肠造口,术后按125.52 kJ/(kg·d)给予等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连续应用10天以上.标准肠内营养组给予标准肠内营养剂,肠内免疫营养组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剂(Supportan).分别于手术前2天,术后第4和第14天检测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IL-6水平.结果:①术后第14天时,肠内免疫营养组血清清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标准肠内营养组(P<0.05).②术后第14天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③术后第4天时肠内免疫营养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标准肠内营养组(P<0.01).与术前2天相比,术后第14天时肠内免疫营养组的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而在标准肠内营养组则无显著性差异.④术后第14天时,肠内免疫营养组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标准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手术后应用肠内免疫营养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功能,调理急性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125 条记录 3/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