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二肽转运载体1在结肠癌大鼠中的表达及其对营养免疫状况的影响

    作者:潘瑞蓉;王旭;李志娟;夏彩英;黄润生;张清;王济芳;袁国跃;王宏星

    目的 探讨二肽转运载体1(PepT1)在大鼠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营养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20只(术前组),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只,研究组通过移植皮下肿瘤瘤块建立大鼠结肠癌模型;对照组大鼠行腹部手术未种植肿瘤增生物,仅使盲肠暴露并提至腹外后还纳腹腔.检测三组大鼠结肠上皮PepT1的表达情况、营养指标和T细胞免疫指标.结果 与术前组相比,对照组大鼠肠黏膜组织仅PepT1表达降低(P<0.05),而研究组肠黏膜组织PepT1表达明显升高(P<0.05),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CD4+计数、CD8+计数、CD4+/CD8+比值均降低(P<0.05).结论 结肠癌大鼠出现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异常,其机制可能与PepT1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有关.

  • 脓毒症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作者:吴远怡;何祥英

    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紊乱是脓毒症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及调节免疫紊乱,是近年来免疫营养的热点领域.本文就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脓毒症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肠内免疫营养物对癌性恶病质小鼠营养和免疫状态的调控作用

    作者:郑亚兵;马胜林;姜初明;孔祥鸣;周卫民

    目的 观察肿瘤特异性肠内免疫营养物(supportan)对癌性恶病质小鼠的营养、恶病质相关细胞因子的调理作用.方法 建立C57小鼠癌性恶病质模型,观察supportan对恶病质小鼠体重的影响,以及与癌性恶病质发生、发展相关的血清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结果 supportan能明显抑制癌性恶病质小鼠体重下降(P<0.05),显著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P<0.05),与甲羟孕酮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supportan能明显改善小鼠癌性恶病质小鼠的营养状况,其含有的ω-3脂肪酸具有调节TNF-α,IL-1,IL-6等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 肠内免疫营养对创伤Wistar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梁尚游;徐亮;余利坚;姚晖;綦小龙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营养对创伤后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普通肠内营养组(EN)和肠内免疫营养组(ELN).通过胃造瘘术建立大鼠创伤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成分的肠内营养7天.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形态,免疫组化检测肠黏膜CD3+、CW4+ CD8+、IgA+细胞.结果:肠内免疫营养组的感染性并发症低于普通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P<0.05).而小肠黏膜绒毛高度、肠腺隐窝深度、黏膜厚度及绒毛表面积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的小肠CD3+、CW4+ CD8+、IgA+细胞数量明显低于肠内免疫营养组(P<0.01、P<0.05).结论:肠内免疫营养能较好地改善创伤后大鼠的小肠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功能,促进肠屏障功能的恢复.

  • 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对创伤后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余利坚;徐亮;姚晖;魏仁志;綦晓龙

    目的 研究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对创伤后机体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4组,即对照组、肠内普通营养组、肠内免疫营养组及肠内生态营养组.于胃造瘘术后早期分别给予普通饲料、肠内普通营养剂、肠内免疫营养剂和肠内生态营养剂,共7 d,观察小肠黏膜形态和黏膜IgA+、CD3+、CD4+和CD8+细胞数量.结果 小肠绒毛高度、肠腺隐窝深度、黏膜厚度(除肠内普通营养组)以及绒毛表面积在肠内普通营养组、肠内免疫营养组和肠内生态营养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各肠内营养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黏膜IgA+、CD3+、CD4+及CD8+细胞数对照组大鼠低于各肠内营养组(P<0.05),而肠内普通营养组又低于肠内免疫营养组和肠内生态营养组(P<0.05).结论 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能较好地改善创伤后大鼠的小肠机械屏障功能,促进小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增强其肠道免疫功能.

  • 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伴营养风险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彭昌兵;李文忠;徐锐;庄文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伴营养风险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2~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新入院胃癌患者运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将评分在3~5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术后早期给予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30例)和对照组(术后早期给予普通肠内营养,30例),两组术后给予7d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3、7天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用于检测细胞免疫指标(C D3+、CD4+、CD8+和CD4+/CD8+比值)、营养状态指标(血浆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同时观察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炎性肠梗阻、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试验组患者CD4+/CD8+、转铁蛋白、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提前[(63.5±7.3) hvs.(72.8±8.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部感染、吻合口瘘、严重腹胀、炎性肠梗阻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免疫营养促进了胃癌伴营养风险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和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的回升,促进了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和术后的康复.

  • 围手术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药理作用

    作者:宁志超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强化免疫营养素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3月-2012年12月间24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研究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每组12例,进行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术前5d至术后7d.测定营养支持前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变化.临床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和免疫指标多有下降,但研究组术后8d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和IgG、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强化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状况,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 免疫营养素临床应用的合理选择

    作者:陈博;熊茂明;孟翔凌

    营养不足不仅对人体组织器官功能有损害,还可能对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增加产生影响.在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特殊免疫营养素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特殊免疫营养素包括了谷氨酰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精氨酸、核苷酸等.有证据显示在不同疾病和阶段,补充不同种类的免疫营养素对机体代谢和炎性反应都能起到调节作用,影响到临床结局和患者预后.目前,部分临床医务人员对免疫营养素的选择及应用存在不规范化现象,亟待相关理论知识推广.该文通过对免疫营养素临床应用的评述,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营养支持实践工作的开展,促进营养支持的规范化发展,使患者获益.

  • 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在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研究

    作者:韦瑞丽;马辉;董雪云;韦健贤;甘嘉亮;余江涛

    目的 探讨术前肠内免疫营养联合益生菌对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同意进行实验74例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ONT组)、普通肠内免疫营养组(NEN组)、添加益生菌肠内免疫营养组(EEN组).观察患者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以及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并监测手术前后血浆蛋白、肝功能、淋巴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改变.结果 术后排气时间EEN组及NEN组均早于CONT组(P<0.05),而EEN组早于NEN组(P<0.05);第1次排便后细菌计数结果示EEN组及NEN组均明显低于CONT组(P<0.05),而EEN组低于NEN组(P<0.05).三组营养后EEN组和NEN组较CONT组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营养后EEN组较NEN组和CONT组T细胞水平、IgA水平显著升高,谷草转氨酶、感染率显著性降低,NEN组和CONT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对于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应用含益生菌的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方法可以有效防治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率并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 动物实验了解梗阻性黄疸不同时期肝脏氧化应激指标并抗氧化免疫营养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刘飞;杨大刚;孙诚谊;王惠群;刘影;李福堂;梁一

    目的 建立梗阻性大鼠模型,了解梗阻性黄疸不同时期肝脏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研究抗氧化免疫营养治疗对有营养风险的梗阻性黄疸病人其肝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为临床抗氧化免疫营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选取健康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与胆总管结扎组,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于术后5、12、19 d三个时相点检测SOD、MDA在大鼠肝脏组织中的含量.(2)选取30例有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3分)的中重度梗阻性黄疸病人,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规范的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干预组在规范营养支持的基础上添加抗氧化剂(维生素C)及免疫营养素(谷氨酰胺),于入院第7天检测生化指标,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胆总管结扎组术后各时相点的SOD含量均低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含量均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干预组病人的ALT、AST与JBIL,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梗阻性黄疸病人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抗氧化免疫营养治疗有利于肝功能和营养状态的恢复.

  • 基于免疫营养角度探讨癌性腹水的中药治疗

    作者:陈亮;李兰丽

    文章通过阐述肿瘤相关代谢及免疫特点,结合癌性腹水形成原因,分析治疗癌性腹水常用中药的免疫营养作用,认为许多治疗癌性腹水的中药具有一定提高免疫力、抗炎、调节肠道菌群及抗肿瘤等作用,中药的免疫营养作用对于治疗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 免疫营养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陆怡;濮丽英;周利群;余齐鸣

    免疫营养在临床营养支持、免疫调节和维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免疫营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肿瘤营养治疗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常用的三种免疫营养素谷氨酰胺(Gln)、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和精氨酸(Arg)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为临床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提供参考.

  • 免疫营养对外科脓毒症的治疗价值

    作者:陈海鸣;万仁华;王联群

    目的:研究免疫营养对外科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的影响. 方法:60例外科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为免疫营养组,对照组为常规营养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外科治疗,并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静脉营养治疗7d,其中研究组静脉应用谷氨酰胺,比较两组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谷氨酰胺增强的肠外营养能减轻外科脓毒症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改善预后.

  • 全肠外免疫营养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敏;李林;李建民;赵新华;张世棋;王艳丽

    目的:探讨添加免疫营养配方的全肠外营养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将137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 组66例和 B 组71例。 A 组规范化液体复苏治疗6小时后,开始为期7天的全肠外营养(TPN)治疗。 B 组治疗同 A 组,营养液成分加用富含ω-3脂肪酸的脂肪乳剂。比较两组患者终点事件(ICU 死亡情况、ICU 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新发感染情况)及炎症参数、营养指标及免疫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天后炎症参数较治疗前均下降;营养指标及免疫参数较治疗前上升。 B 组炎症参数较 A 组低;营养指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B 组免疫参数较 A 组高。 B 组 ICU 死亡率较 A 组低;B 组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短、新发感染发生率低。结论添加ω-3脂肪酸的全肠外免疫营养配方能降低毒症患者炎性反应与新发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与抗生素使用时间。

  • 肠内免疫营养对烫伤大鼠血清内毒素/脂多糖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mRNA和肝脏CD14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光华;蔡晨;李国辉

    疾病条件下,特殊营养物质能防治营养缺乏,刺激免疫细胞增强应答功能,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等[1].本研究观察肠内免疫营养剂Stresson对烫伤大鼠血清内毒素/脂多糖(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其mRNA、肝组织CD14 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 谷氨酰胺与烧伤免疫营养

    作者:彭曦;汪仕良

    严重烧伤患者持续的高分解代谢导致营养物质利用障碍,单纯补充营养素不能完全抑制高分解代谢,机体仍存在自身消耗、自噬代谢等病理反应[1].

  • 砥砺前行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

    作者:徐庆连;宋均辉

    60年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通过不懈努力,建科早期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方面做出了诸多贡献,近年来科室在急慢性创面修复、烧伤免疫营养、烧伤脓毒症、休克补液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成绩,未来我们一定更加努力为中国烧伤医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免疫营养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

    作者:邓诗琳;曹丽萍

    危重患者处在高分解代谢状况下,易造成机体营养不良并产生非特异性免疫缺陷,使得传统临床营养支持难以发挥作用.近十年来随着临床营养学的发展和对机体代谢的深入认识,有学者提出了免疫营养(immunonutrition)或营养药理学的概念[1,2].它根据脏器组织不同的代谢特征进行代谢调理,并强调特殊营养素的营养效应,利用其药理作用达到调节机体代谢和提高免疫功能的目的.

  • 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多模式护理联合免疫营养与传统护理比较

    作者:王娜

    目的:多模式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可能会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然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免疫营养及高碳水化合物液体摄入情况相关信息报道很少.本文主要研究多模式护理方案联合免疫营养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C—反应蛋白值的影响.方法:32例患者(平均58岁,16男性,16女性)随机分组,多模式护理组:术前6h停止摄入固体食物,术前2h停止口服麦芽糖糊精,术前5d开始免疫营养补充,只在术后24h内静脉补充1000mL晶体液;传统护理组:术前6~8h禁食,术后每日静脉补充1500mL晶体液,术前不进行免疫营养补充.对比内容为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值为第二项对比内容,分别在麻醉诱导开始及术后第2d测定.结果:两组均没有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出现.多模式护理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d(2~5d),传统护理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d(3~8d).传统护理组术后C—反应蛋白值更高(P<0.01).结论:多模式围手术期护理方案联合免疫营养可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C—反应蛋白值.

  • 精氨酸对闭合性腹外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作者:王林林;邓乃梅;万国华;石芳;薄友玲;张建

    目的:研究口服添加精氨酸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病人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75例,随机分为口服精氨酸剂量组A组(10g/d)、B组(20g/d)和对照组C组,采用等氮量、等热卡的营养方案,在患者术后排气后连续应用7天,测定患者第1天及第7天的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并记录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B组在第7天前白蛋白高于C组,C反应蛋白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补充精氨酸能促进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术后恢复。

125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