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血管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的监护
低心输出量综合征(LCOS),是心输出量下降不能满足机体生理、代谢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是心血管疾病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我院白1987年4月~1996年4月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治疗心血管疾病246例,其中发生LCOS者56例,死亡7例.现就本组资料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LCOS的临护,作一探讨.
-
体外循环相关脑损伤的监测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一直是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术后突出的并发症及致死因素.有研究报道成人心血管低温体外循环术后早期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反应迟钝及活动能力减低等,发生率在40%~70%[1-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恶性神经事件,如脑死亡、非致死性中风和短暂缺血发作的发生率在3%左右[3].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心血管术后病死率升高、住院周期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是心脏外科领域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
心血管术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存活者与死亡者血浆中不同的细胞因子表达
-
影响有创动脉血压准确性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动脉穿刺插管直接测压能连续、准确的提供动脉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的数据,能绘制动脉压力曲线,随时发现动脉压力变化,是心血管术后及危重患者监测的首选方法.但在临床观察中,诸多因素影响了其结果的准确性,误导了临床工作者,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总结了280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者的监护情况,制订了一系列护理措施,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
小儿先心病术后升主动脉自发破裂大出血抢救成功一例
心血管术后主动脉破裂非常罕见,出血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本院成功抢救1例体外循环复杂先心病术后20h升主动脉自发破裂的患儿,报道如下.
-
心血管疾病术后动脉穿刺持续测压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术后动脉血压监测的意义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00例心血管疾病术后动脉穿刺测压患者采取维护动脉测压管固定、通畅,密切观察血压波形变化,准确记录血压变化值,注意出血情况,防止血栓形成,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观察其优点及护理要点.结果600例动脉穿刺持续测压,置管时间1~5(3.00±1.91)d.568例测压顺利;15例套管针脱出,12例套管针折叠,5例测压管堵塞,都无法继续测压;21例因病情需要重穿刺成功,11例血压稳定,停止测压行拔管,均无血管感染及血管阻塞等并发症.本组591例痊愈出院,9例死亡,其中5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死于肾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无因监测血压故障导致患者死亡.结论心血管术后微创的动脉穿刺测压,能准确反映病情;正确的护理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
-
混合离子处理心脏血管生物材料的细菌黏附作用
心血管术后植入人工材料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金黄色葡萄球菌(SA),、表皮葡萄球菌(SE),大肠杆菌(EC),绿脓杆菌(PA),白色念珠菌(CA)是常见致病菌.术中污染术后感染,上述病菌可黏附于材料表面成为感染源.本研究旨在对常用替代材料涤纶作新型全方位混合等离子体浸没注入,以观察经处理后的涤纶片抑制细菌黏附的效果.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心血管术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护理
目的:总结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心血管术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心血管术后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结局改善.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动脉压、血肌酐、心排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心血管术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即与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结局,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