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期缝合联合脂质水胶敷料引流在颌面部犬咬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路;黄立嵩

    目的 探讨一期缝合联合脂质水胶敷料引流在颌面部犬咬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 2016年12月我院急诊外科收治360例颌面部犬咬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180例,其中颧区49例,颊区38例,腮腺咬肌区41例,颏区24例,眶下区28例;对照组180例,其中颧区43例,颊区39例,腮腺咬肌区45例,颏区33例,眶下区20例.均伤口清创后均予以一期缝合,实验组采用脂质水胶敷料进行创口引流,对照组无引流.观察比较两组的创面感染率、愈合时间、有效率和瘢痕形成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伤口感染率及瘢痕形成V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7d和14 d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一期缝合颌面部犬咬伤创面治疗中应用脂质水胶敷料引流能够加速创面愈合,减少感染率和瘢痕的形成.

  • 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颅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尹朝奇;周建大;罗成群;贺全勇;朱颉;李萍;陈铁夫;彭浩;徐阳成;陈佳;徐丹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颅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本院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颅颌面部软组织缺损16例.结果 移植皮瓣全部成活,修复创面一期愈合,经3个月至4年随访,皮瓣感觉恢复,修复颅颌面部外形与稳定性好.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供区隐蔽,血供丰富,可切取范围大,特别是带有感觉神经和阔筋膜,修复颅颌面部外形与功能恢复好,是修复颅颌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颌面部外伤的显像效果

    作者:李大争;张学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颌面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02例颌面骨折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可在任意角度观察骨折移位及粉碎的显示情况.结果:102例144处颌面骨折经螺旋CT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均得到直观显示,并清晰显示了颌面部骨折的部位、形态、数量、骨折块的移位情况以及颌面部的立体形态.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立体清晰显示颌面骨折粉碎和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可有效地指导骨折复位及坚固内固定手术.

  • 重型颅脑颌面复合损伤的救治体会

    作者:林晓;甘兆泉;陈二南;许荣严

    临床上颅脑损伤中约有30%合并有颌面伤,重型颅脑颌面复合损伤者尤属多见[1].

  • 两种游离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陈丹;杨凯;陈睿;张福军;赵丹;张劲松;李雅冬

    目的:探讨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两种游离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口腔颌面外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53例,TNM分期为T2N0M0~T4N3M0,均行原发灶扩大切除、颈淋巴清扫术加游离皮瓣同期修复术,其中前臂皮瓣修复27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26例。前臂皮瓣面积小为3cm×4cm,大6cm×8cm;股前外侧皮瓣面积小4cm×6cm,大8cm×13cm。结果前臂皮瓣成活率为92.59%(25/27),股前外侧皮瓣成活率为96.15%(25/26),两种皮瓣总成活率为94.34%。术后随访2~24个月,50例患者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均良好。前臂皮瓣修复患者中有3例女性患者手臂供区瘢痕明显,2例男性患者供区手掌虎口感觉消失;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中有1例女性患者大腿供区瘢痕明显,所有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结论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均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由于前臂皮瓣血管恒定和管径大,易于吻合,更适合初学者采用,而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可直接拉拢缝合,不需植皮,同时供区创口也比前臂皮瓣更隐蔽。

  • 钛网成形加游离组织瓣移植即刻修复上颌骨大部缺损

    作者:黄光磊;罗洪;赵科;王菊

    外伤和肿瘤术后常常造成上颌骨缺损,而上颌骨的缺损不仅引起面部畸形,还可导致咀嚼、语言、吞咽及呼吸等功能障碍.因此,对上颌骨缺损的即刻修复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增加病人的生存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都具有很大意义.2001年8月~2002年12月应用钛网成形加游离组织瓣移植,对2例上颌骨大部缺损的病人进行即刻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基于ICD编码的综合创伤评分方法研究及其在颌面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王玉琨;薛富波;徐勇勇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的简易综合创伤评分方法,并评价其在颌面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借鉴国外成熟评分方法思路构建评分模型. 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ROC)分析方法评价新评分方法预测611例颌面部外伤患者结局的效果,并与3种类型的专家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新评分方法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699, 95%可信区间0.6229~0.7168,与0.5比较P=0.0000;与3类专家评分之AUC比较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AUC具体数值上看,新方法与专家MISS和RFISS差异很小,而远大于专家ISS. 结论: 基于ICD编码的综合创伤严重度评分(CISS)方法对创伤患者的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其操作成本比一般评分方法更低,因此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简易创伤评分方法.

  • 外伤性眶底骨缺损的重建

    作者:黄盛兴;孙海鹏;范海东;冯力;翁汝连;张春雷

    目的介绍重建外伤性眶底骨缺损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在眶周骨折复位同期,对24例眶底骨缺损经下睑缘下途径重建,使用微型钛板重建12例,钛网6例,自体骨6例(上颌窦壁3例、喙突1例、髂骨2例). 结果全部患者颧部塌陷与眼球外观畸形矫正满意,下睑缘切口瘢痕不明显.术前15例眼与眶下神经功能障碍者中,术后半年仅1例复视、2例眶下神经麻痹未消失,均为伤后6~8周后期治疗者.影像检查植入物位置理想. 结论早期重建眶底骨缺损有利于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重建材料应根据骨缺损程度与眼球位置选择,缺损范围较小且眼球位置正常者可使用微型钛板、钛网重建,反之应使用自体骨重建以缩小眶腔容积并支撑眼球.

  • 颅面骨撞击伤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张海钟;王东胜;阎力津;李师勇;葛东云;杜汇良;马春生;黄世霖

    目的建立具有生物力学特性的动态颅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上颌骨正面撞击时响应过程,探讨颅面骨外伤骨折的生物力学基础. 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多层螺旋CT对1例无牙颌患者从眉上到下颌骨下缘CT扫描,三维影像重建,数据转换,运用自编程序和Nastran软件相结合方法,模仿刚体撞击上颌骨正面.获得颅面骨三维有限元生物医学模型,分析在正面撞击时颅面骨各部位应力改变. 结果当着力点位于上颌骨,应力沿上颌骨、翼突、颧骨向颞骨颅底传导,同样也会影响颞下颌关节,髁突及髁突颈部应力有明显改变,骨结构的横截面积陡然减小的区域出现应力集中.撞击波呈梯度向后传导,在寰枕关节处应力集中,明显变化. 结论撞击波造成各部分应力改变会在骨缝连接处和骨关节处集中,出现传导改变和传导中断,形成较强大的应力梯度,游离端出现应力回弹,相应的张应力、剪应力易导致骨折的发生.而此处即为损害较严重的区域.撞击点处主要为压缩破坏,撞击点背面的骨组织为拉伸破坏,髁突等游离端主要为拉伸破坏,从理论上,这可能是撞击伤的生物力学机制之一.

  • 74例腭部骨折内固定策略评价

    作者:郑志伟;屠呈威;王靖虓;张琳琳;朱形好;方一鸣

    目的 评价腭部骨折不同内固定治疗策略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3年10月腭部骨折患者74例,通过门诊随访,观察其咬合及腭部情况,并行CT检查观测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 结果 腭部Ⅰ~Ⅵ型骨折分别为8例(11%)、14例(19%)、26例(35%)、12例(16%)、6例(8%)、8例(11%).术后共随访43例(随访率58%),其中31例(72%)咬合评估为良好或中等.所有骨折愈合良好,均无腭部相关感染、钛板外露、口鼻瘘等并发症.43例中27例腭部矢状骨折(Ⅱ、Ⅲ、Ⅳ型),颧上颌支柱及鼻上颌支柱均固定(17例)较单纯颧上颌支柱固定(10例)术后咬合评价成功率高(82%: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骨垂直支柱及牙槽部均固定(12例)较单纯上颌骨垂直支柱固定(15例)成功率高(100%:67%,P<0.05).结论 腭部骨折早期完整的钛板内固定,上颌骨垂直支柱尤其是颧上颌支柱处的固定以及水平方向的牙槽部固定,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重型口腔颌面部创伤的临床救治

    作者:谭颖徽;牙祖蒙;王建华;张纲;裘松坡;李忠禹

    目的通过520例口腔颌面部创伤病例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特殊类型重型颌面部损伤的救治方法. 方法选取我科近21年口腔颌面部创伤住院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损伤类型、相应救治方法和临床疗效.通过4例典型病例,探讨颈部血管损伤、颅面多发伤、中面部骨折和面神经损伤的救治要点. 结果全部患者无一例死亡,均获得良好疗效. 结论颈动脉损伤应即刻修复,恢复大脑血供;颅面多发伤应在颅脑伤情稳定后,于伤后7~14 d行颌面部骨损伤的确定性治疗;中面部骨折采用骨折开放复位、坚固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可获更好的治疗效果;面神经损伤应尽可能在伤后30 d内行神经修复手术.

  • 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联合3D打印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静;赵林;刘美霞;袁荣涛;董蒨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联合3D打印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手术病人20例,随机分为计算机辅助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各10例.传统手术组采用常规颌骨重建手术方式;计算机辅助手术组应用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制作下颌骨病灶及镜像模型,进行钛板的预弯成形.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颌面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 计算机辅助手术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出血量少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F=86.3、20.4,P<0.01).两组病人面容及咬合关系恢复均良好,治疗效果均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联合3D打印技术用于颌面部缺损修复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复杂性面骨骨折的处理

    作者:贾暮云;李宁毅;孙健;尚伟;袁荣涛;杨翠娟

    ①目的探讨复杂性面骨骨折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②方法对18例面骨多处骨折或多发、陈旧性骨折的病人采用冠状切口加口内切口、面部小切口加口内切口相结合的术式及正颌外科、微小夹板固定技术,进行再骨折复位或截骨复位、固定.③结果全部病人术后张口无受限,咬关系良好,功能及形态满意,复视消失.2例出现再次脑脊液鼻漏,经7~8d后愈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④结论复杂性面骨骨折应选择合适时机,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术式治疗,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33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