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前膜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董蒙;狄浩浩;陈松;王昀

    目的 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前膜中的表达差异,并探讨EpoR表达水平与PDR术后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 临床对照实验研究.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并剥除视网膜前膜的PDR患者24只眼,为PDR组,并收集同期行相同手术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12只眼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术中剥除的两组视网膜前膜上EpoR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对EpoR在P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对两组视网膜前膜中EpoR表达量的差异进行比较,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EpoR表达量与PDR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poR在PDR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分别为(0.0167±0.0070)、(0.0119±0.003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907,P=0.006).EpoR表达水平与PDR术后矫正视力有关联(r=0.514,P=0.010),视力提高组EpoR的平均累积光密度值低于视力非提高组.结论 EpoR在PDR视网膜前膜中表达增高,Epo-EpoR途径可能在PDR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且EpoR在视网膜前膜表达的升高可能影响PDR视力的预后.

  • 黄斑部视网膜前膜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结构变化及与视功能预后的关系

    作者:曹二兵;刘庆淮;赵晨皓;黄军龙;叶小健

    目的:探讨黄斑部视网膜前膜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域结构变化情况,及其与患者术后视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2月-2016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黄斑部视网膜前膜患者60例(6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黄斑中心凹及各方位视网膜厚度变化,同时记录患者手术前后佳矫正视力(BCVA),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术后53例(53眼)患者视力提高,占88.33%,7例(7眼)患者视力不变,占11.67%.术前患者BCVA为(0.18±0.07),术后3个月BCVA为(0.38±0.12),术后3个月BCVA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内环颞侧厚度、内环鼻侧厚度、内环上方厚度、内环下方厚度、外环颞侧厚度、外环鼻侧厚度、外环上方厚度、外环下方厚度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内环颞侧厚度、外环颞侧厚度、术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值、术前后内环颞侧厚度差值、术前后外环颞侧厚度差值与术后BCVA呈负相关(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可以显著降低黄斑部视网膜前膜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提高患者视功能,术前黄斑区域形态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有一定影响.

  • 台盼蓝染色技术在内眼手术中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胡辅华

    台盼蓝(Trypan Blue)是一种良好的内眼手术染色剂,可有效的将晶状体前囊膜、视网膜前膜及视网膜内界膜等膜组织染色,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本文就台盼蓝的基本特性、台盼蓝对角膜内皮和视网膜的毒性研究、台盼蓝染色在内眼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 内界膜剥除术对比不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吕喆;陶继伟;王奇骅;许维馨;吴素兰;吴少娟;沈丽君

    目的:系统评价单纯黄斑前膜剥除术与黄斑前膜剥除联合黄斑区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方法循证医学研究。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循证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对纳入文献进行Downs & Black评分。连续变量以加权均数差(WMD)作为效应尺度,分类变量以比值比(OR)作为效应尺度,提取各组相应资料后运用Revman 5.0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并进行合并分析。用倒漏斗图对发表偏倚进行检测。结果共纳入8项对照研究,共417眼,其中黄斑前膜联合黄斑区内界膜剥除术200眼(联合组),单纯黄斑前膜剥除术217眼(单纯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治疗后3个月,单纯组术后BCVA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16,95%CI(0.02,0.29),P<0.05];治疗后半年以上[WMD=-0.06,95%CI(-0.15,0.03),P>0.05]和1年以上[WMD=0.04,95%CI (-0.02,0.09),P>0.05],2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半年以上视力无下降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37,95%CI(0.40,4.76),P>0.05]。②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治疗后3个月[WMD=20.42,95%CI(-1.50,42.35),P>0.05]和1年以上[WMD=12.37,95%CI(-11.29,36.04),P>0.05]2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半年以上时,联合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大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26.43,95%CI(8.12,44.75),P<0.05]。③黄斑前膜复发率:单纯组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20,95%CI(0.07,0.61),P<0.05]。结论与单纯黄斑前膜剥除术相比,黄斑前膜联合黄斑区内界膜剥除术用于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在改善术后视力及黄斑中心凹厚度方面并无优势,但可以显著降低黄斑前膜的复发率。

  • 特发性黄斑前膜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

    作者:祃红燕;钱勇;刘菊;段文静;卢颖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的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3D-OCT)图像的形态特征,探讨3D-OCT对IERM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5月间确诊为IERM的患者35例(40只眼),行视力、裂隙灯、眼底彩照和OCT检查.OCT检查采用TOPCON 3D-OCT1000 MARKII,扫描速度27000A 扫描/S,扫描面积6.0 mm×6.0 mm,扫描模式128×512,分析中心凹厚度、中心凹形态及感光细胞(IS%OS)情况.结果 IERM的3D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表面薄厚不一的高反光带,绝大多数伴程度不同的中心凹厚度增加.在40只眼中,弥漫性水肿或囊肿20只眼,假性黄斑裂孔3只眼,板层裂孔3只眼,玻璃体黄斑牵拉4只眼,中心凹形态正常者10只眼.结论 3D-OCT可提供更多的IERM中心凹形态的信息,在IERM确诊方面有很高的灵敏性.

  • 硅油取出术3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广涛;孙鼎;李润英;叶俊杰

    自1962年Paul Cibis首次将硅油作为玻璃体替代品注入眼内治疗一些用常规手术没有希望治愈的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患者获得成功[1].硅油已在治疗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PVR、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外伤性PVR、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及其他复杂视网膜脱离等手术成功率大为提高.但硅油能引致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病变、视网膜前膜及硅油乳化等较多并发症,因此在视网膜脱离复位、裂孔封闭后适时取出硅油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是我院自1998年至2003年36例资料完整的硅油填充眼行硅油取出作一回顾性分析.

  • 染色玻璃体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齐世欣;于建国

    现代玻璃体切除手术在向微创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对于剥除较为透明的视网膜前膜(ERM)、视网膜内界膜(ILM)及彻底切除后部玻璃体是每一位手术医师面临的挑战.近几年,国外学者对于染色玻璃体切除术做了大量的离体实验、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研究结果.本文就染色玻璃体切除术相关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Terson综合征1例

    作者:王金利

    患者女性,53岁。5个月前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行"开颅"手术,术后发现双眼视物不清,眼前似有黑影遮挡,未行眼部检查及治疗。今来我院,门诊以"双眼玻璃体积血"收入院。既往高血压10年。入院查体:血压140/100 mmHg(1 mmHg=0.133 kPa),视力:OD:手动,OS:指数/5 cm,矫正视力:OU:不矫,眼压:OD:14.0 mmHg,OS:16.0 mmHg。双眼眼前节(-),晶状体密度高,玻璃体见大量泥沙样混浊,眼底窥不入。眼球运动正常。 B型超声示:双眼玻璃体内探及大量密集点条状及细膜状回声,动度及后运动(+),后者与视盘相连,后极部球壁见带状回声与球壁存在间隙。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于2015年12月23日、2016年1月4日行双眼玻璃体切除术,术中见双眼玻璃体腔大量血性机化膜与锯齿缘相连,左眼仅颞侧隐约可见视网膜,切除出血机化膜后见黄斑前视网膜前膜及颞下方视网膜干孔,剥除视网膜前膜,激光封闭干孔;右眼黄斑前视网膜增生性前膜三层与血管弓视网膜相连,并将视网膜牵拉变形,上方血管弓因膜牵拉视网膜浅脱离,颞侧血管弓旁可见6 PD大小的缺血萎缩区,萎缩区前机化膜,视盘前增生膜明显,剥除视网膜前膜。术后视力:OD:1.0,OS:0.4,眼压:OD:12.5 mmHg,OS:14.0 mmHg。

  • 20MHz和10MHz超声诊断黄斑水肿的对比分析

    作者:牛超;李舒茵;武宇红

    目的 比较20 MHz、10 MHz超声检查对黄斑水肿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就诊的36例(36眼)黄斑水肿患者,首先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检查黄斑区,发现黄斑区不同病变所致水肿后,用10 MHz及20 MHz超声探头探查,将所得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0 MHz超声对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的检出率分别为97.2%、80.0%、88.2%,10 MHz超声分别为47.2%、26.7%、23.5%,20 MHz超声要显著高于10 MHz超声,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0.008、0.001).20 MHz超声对合并视网膜前膜及黄斑裂孔的的检出率分别为50.0%、75.0%,10 MHz超声分别为12.5%、2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50、0.500).结论 20 MHz超声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更好地探查到黄斑水肿发生时球壁形态的改变.将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10 MHz及20 MHz超声检查相结合,可以提高黄斑水肿的诊断准确率.

  • Vincul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视网膜前膜细胞及其迁出传代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陆融;乔伟振

    目的 分析vincul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视网膜前膜细胞及其迁出传代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手术中取得视网膜前膜共17例,选取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易于展开和辨别细胞形态的组织5例,清洗展开固定后,以单克隆抗vinculin和抗α-SMA抗体及含荧光素的二抗染色;不易展开和辨别细胞形态的组织12例置于明胶涂层的盖玻片上培养,将迁出的细胞培养传代,免疫荧光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术中取得的视网膜前膜细胞抗vinculin和α-SMA抗体染色阳性.12例视网膜前膜组织中,7例培养24 h后细胞从组织迁移至明胶涂层的盖玻片上并增殖,其中4例可培养至第2代,4例中2例可培养至第3代,这些细胞抗vinculin和抗α-SMA抗体染色均呈阳性.结论 术中剥离的视网膜前膜细胞及其迁出传代细胞均表达vinculin和α-SMA,提示这些细胞具有较强且较恒定的收缩能力.

  •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前膜的观察及细胞表型的检测

    作者:刘廷;原公强;于滨;董晓光

    目的 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视网膜增生前膜的病理形态改变和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 视网膜前膜组织来自10例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取出的视网膜前增生膜,直接铺片进行光镜暗视野模式下观察形态变化.视网膜前增生膜组织包埋在冷冻胶中,冰冻切片后进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上皮细胞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PDR患者的视网膜前膜内含大量毛细血管,并包含有色素上皮细胞成分,可观察到无管腔的内皮细胞条素和微血管瘤.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表明TGF-β1在8例V期PDR患者血管增生膜中强表达,而对照组正常视网膜中表达阴性.增生膜内钙黏蛋白E表达较弱,而波形蛋白表达呈强阳性.结论 PDR的视网膜前膜内含丰富血管和细胞,TGF-β1表达的升高可能是细胞表型变化的原因之一.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前纤维血管膜中的表达

    作者:郭长梅;惠延年;王雨生;马吉献;阎峰;苏静波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mRNA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纤维血管性视网膜前膜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玻璃体切割术获得的6例PDR的纤维血管性膜进行CTGF mRNA的检测.结果 2例纤维血管性膜标记为阳性染色(++),4例为强阳性染色(+++);每例标本随机计数100个细胞中的阳性细胞数,取6例标本的平均值,计算平均阳性率为77%.阳性细胞多见于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和新生血管的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PDR纤维血管性膜形成过程中成纤维样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在TGF-β等生长因子的刺激下,CTGF mRNA显著上调,CTGF参与了PDR纤维血管性膜的形成和发展.

  • 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自行剥离1例

    作者:孙晓蕾;原公强;徐海峰

    我院2005年收治1例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患者,现报告如下.

  • 视网膜前膜内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高平;惠延年;马吉献;王文勇

    目的研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的视网膜前膜(epiretinal membranes, ERM)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9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时剥离的视网膜前膜进行观察。结果 IL-1β、IL-6、IL-8和TNF-α分别在9、12、11和15例视网膜前膜中表达,尤其以细胞外基质中明显,4种细胞因子在4例膜中同时表达,仅有1例膜中细胞内表达IL-6。结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中有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途径参与。

  • 不同类型和病程视网膜前膜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纤维连接蛋白的差异表达

    作者:孙冰;柯根杰;胡闻;文磊;陈艳

    背景 视网膜前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等的调控和参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等参与其中,研究视网膜前膜的形态结构和病理学特征对于防治相关的视网膜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和病程眼底病变所致视网膜前膜的病理特点,研究CTGF和FN在视网膜前膜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玻璃体切割术或硅油取出术中获得的视网膜前膜标本,其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组24例24眼,包括病程<90 d者14眼及≥90 d者10眼;伴有玻璃体积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RD)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20例20眼,硅油填充眼组7眼,病程均≥90 d.各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分级均为C2级以上.对获取的视网膜标本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前膜标本中CTGF和FN的表达,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病程≥90 d不同组间和RRD组不同病程间视网膜前膜标本中CTGF和FN表达阳性率的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 RRD组病程<90 d的标本中以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和炎性细胞增多为主,而病程≥90 d的标本中以神经胶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多为主.RRD组和伴有玻璃体积血或牵拉性RD的DR组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而硅油填充眼组以纤维增生为主要表现.病程≥90 d的3个组视网膜前膜中,RRD组CTGF阳性表达者7眼,占70.0%,伴有玻璃体积血或牵拉性RD的DR组18眼,占90.0%,硅油填充眼组2眼,占28.6%,3个组间视网膜前膜中CTGF表达阳性率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RRD组FN阳性表达者9眼,占90.0%,伴有玻璃体积血或牵拉性RD的DR组18眼,占90.0%,硅油填充眼组7眼,占100.0%,3个组间FN表达阳性率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9).RRD组中,病程≥90 d者视网膜前膜中CTGF阳性表达者7眼,占70.0%,病程<90 d者13眼,占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病程≥90 d者视网膜前膜中FN阳性者9眼,占90.0%,病程<90 d者7眼,占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 结论 CTGF和FN在不同眼底病所致的视网膜前膜中及不同阶段的视网膜前膜中均呈差异性表达.CTGF的表达变化与病程和疾病类型有关,而FN的表达变化仅与病程有关.

  • 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前膜中Ⅱ、Ⅳ型胶原及CD8 T淋巴细胞检测

    作者:张永红;朱小华;唐罗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前膜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集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后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再次行剥膜术的所有视网膜前膜标本35例,分黄斑前膜组与周边前膜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视网膜前膜中CD8 T淋巴细胞及Ⅱ型、Ⅳ型胶原的表达,比较两组间3个指标的阳性率.结果 黄斑前膜组中13例Ⅱ型胶原阳性表达(86.67%),5例Ⅳ型胶原阳性表达(33.33%),11例CD8 T淋巴细胞阳性表达(73.33%);周边前膜组中,17例Ⅱ型胶原阳性表达(85%),1例Ⅳ型胶原阳性表达(0.05%),18例CD8 T淋巴细胞阳性表达(90%).结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前膜发生与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有关.CD8 T淋巴细胞在这种视网膜前膜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视网膜前膜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曾军;姜德咏;刘湘平;唐罗生

    目的研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视网膜前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探讨MMPs在PVR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经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术(PPV)和膜剥离术取得PVR C3~D3级视网膜前膜21例,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MMP-2和MMP-9在PVR视网膜前膜的表达,同时进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和巨噬细胞染色.结果 21例PVR视网膜前膜MMP-2阳性染色15例,MMP-9阳性8例,RPE细胞表达18例,巨噬细胞表达9例.结论 PVR视网膜前膜有MMP-2和MMP-9表达,可能主要由RPE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对PVR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 核转录因子-kappa B与黄斑前膜

    作者:李静;贾亚丁

    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在多种生理和病理情况下有重要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NF-κB与细胞增生关系密切,而黄斑前膜是黄斑及其附近视网膜内表面增生形成的纤维细胞膜,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研究并揭示核转录因子与黄斑前膜的关系,将为预防黄斑前膜的发生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基础.就NF-κB与黄斑前膜的关系做一综述.

  • 视盘毛细血管瘤合并视网膜毛细血管瘤及视网膜前膜一例

    作者:焦剑;王兆艳

    视盘毛细血管瘤由外有结缔组织的毛细血管团和管径不均匀的扩张血管构成,发病率为1:10000~1:22000,而同时合并视网膜毛细血管瘤者更为罕见.现将1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患者,男,33岁.因发现左眼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半个月于2008年6月4日前往解放军总医院就诊.否认家族性眼病史、脑病史及肿瘤病史.视力:右眼1.0,左眼0.2.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视盘鼻下方可见一约2PD大小橘红色肿物,轻度隆起,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图1).瘤体鼻侧及下方可见局限性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下方较明显,黄斑颞上方2PD处可见约1/2PD大小橘红色肿物.后极部可见大范围致密视网膜前膜,部分遮挡并牵拉黄斑周围的视网膜血管.

  • 醋酸曲安奈德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陆寅;孟瑞华;张跃红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引起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手术失败的常见的原因,即便使用硅油、惰性气体进行眼内填充,仍有5%~10%患者术后可以再次发生RRD.因此,彻底切除玻璃体皮质和视网膜前膜(ERM)至关重要.醋酸曲安奈德(TA)是长效肾上腺皮质激素,其药理作用是减少炎性渗出、抑制炎性反应、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肉芽组织形成.Peyman等第一次描述了在玻璃体切割术(PPV)中使用TA来显示玻璃体皮质,Sakamoto等也在临床治疗PVR、黄斑病变的手术中使用TA.现将我院眼科10例术中使用TA的RRD患者的疗效分析如下.

51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