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包裹Gd-DTPA的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的制备与体外显影实验

    作者:敖梦;王志刚;冉海涛;郭大静;余进洪;李奥;陈维娟

    目的 制备一种多功能的超声造影剂,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显影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在体内能生物降解的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载体,通过双乳化法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包裹磁共振对比剂钆喷酸葡胺(Gd-DTPA ,Gd)和氟碳气体的PLGA微泡造影剂(Gd-PLGA造影剂).观察其外观、形态、体外显影效果,检测其粒径、电位及包裹Gd的能力.结果 采用本法成功制备了Gd-PLGA造影剂;光镜及电镜观察其形态规则,呈球型,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47±0.38) μm,电位为(-28.0±12.4) mV;包封率为(64.37±2.5)%;能实现体外超声与磁共振显像.结论 PLGA包载Gd制备的Gd-PLGA理化性质稳定,具有较高的包封率,体外超声与磁共振显影效果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超声造影剂以及基因或药物治疗的载体.

  • Gd-DTPA剂量对延迟Gd-DTPA增强MR软骨成像的影响:实验研究

    作者:郑卓肇;李选;尚瑶;许佳文

    目的 探讨Gd-DTPA剂量对延迟Gd-DTPA增强MR软骨成像(dGEMRIC)的影响.方法 15个离体牛软骨经胰蛋白酶液处理后,各取5个分别浸泡于1 mmol/L、2 mmol/L和6 mmol/L的Gd-DTPA溶液中,在浸泡前(0 min)、浸泡后5、10、15、30、45、60、90和150 min时,利用快速自旋回波反转恢复系列测量软骨T1值(处理组).另外15个正常离体牛软骨作为对照组,浸泡于0.9%的生理盐水中4 h后也进行同样处理.结果 ①两组浸泡前(0 min)的软骨T1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浸泡后任意时间点,3种剂量软骨T1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浸泡150 min后,Gd-DTPA浓度为1 mmol/L和2 mmol/L时,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软骨T1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浓度为6 mmol/L时,两者的T1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2 mmol/L的Gd-DTPA浓度在10 min时即可区分处理组和对照组软骨的T1值差异,1 mmol/L在90min时可区分,6 mmol/L则始终无法区分.结论 在dGEMRIC检查中,Gd-DTPA剂量显著影响软骨T1值,dGEMRIC的对比能力以及延迟时间.

  • 应用磁共振示踪技术分析幼年及成年大鼠丘脑细胞外间隙扩散特性

    作者:杨双风;王岩;唐晓璐;王伟;张阔;吴荣昌;韩鸿宾;彭芸

    目的 采用磁共振示踪法定量比较10日龄及成年SD大鼠丘脑细胞外间隙扩散性能.方法 将浓度为10 mmol/L示踪剂Gd-DTPA导入大鼠丘脑区脑细胞外间隙内,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采集脑MR图像.在图像后处理软件上进行配准、减影等处理,将信号强度增量换算为Gd-DTPA的浓度值,利用经典扩散方程计算出脑细胞外间隙内的微观参数,包括有效扩散系数(D*)、纡曲度(λ)、清除速率常数(k')和宏观参数示踪剂分布容积分数(Vd%).结果 10日龄鼠丘脑的D*低于成年鼠,λ、k'、Vd%均高于成年鼠(P均<0.05).结论 10日龄及成年大鼠脑细胞外间隙的扩散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可以为发育相关脑病的诊治及机制探索提供依据.

  • Wernicke脑病一例

    作者:侯秋萍;戴捷;张士文

    患者男,37岁,因睡眠增多1周,呼之不应、无言语4d,以意识障碍收治入院.未诉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盗汗.近2d,病情持续加重.查体: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颈部僵硬有抵抗;意识浅昏迷,大小便失控.化验检查:中性粒细胞比率高62.4%,肝功检查:谷丙转氨酶70 U/L、谷草转氨酶高53 U/L,脑脊液蛋白高0.98 g/L.既往体健,有烟酒不良嗜好,无疫区接触及传染病史.CT表现:双侧基底节、丘脑见片状模糊低密度影,边界不清,无占位效应(图1).MRI平扫表现:脑干、第三脑室外周、丘脑见片状稍长T1(图略)、长T2、FLAIR高信号影,视束信号FLAIR序列增高(图2,3).MRI增强表现:静脉注入钆喷酸葡胺(Gd-DTPA) 15 ml后扫描,示视交叉、前联合、乳头体见条片状强化影(图4).影像诊断:Wernicke脑病.经临床大量维生素B1冲击治疗3d后患者意识恢复,1周后可下床活动,生活自理,康复出院.

  • 磁共振对比剂弛豫率研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王晓;刘伟

    目的 评价高浓度对比剂1.0 mol/L钆布醇和标准浓度0.5 mol/L钆喷酸葡胺在神经系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GE公司Signa HDx 3.0 T成像设备,对制作的白蛋白溶液模体成像,评估三种对比剂弛豫率.复查脑组织有无感染的20位白血病患者,初次检查使用的对比剂为标准浓度0.5 mol/L钆喷酸葡胺,复查使用的对比剂为高浓度对比剂1.0 mol/L钆布醇.所有检查使用相同的成像序列.测量病灶和脑组织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随着三种对比剂剂量的变化,图像信号强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 g/L:P=0.35,6.5 g/L:P=0.27,8.0g/L:P=0.23).受检者先后使用两种对比剂成像,对比白质、灰质和血管的ROI区域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高浓度对比剂1.0 mol/L钆布醇均高于标准浓度0.5 mol/L钆喷酸葡胺(P值均<0.05).结论 半剂量高浓度对比剂1.0 mol/L钆布醇相对于标准浓度0.5 mol/L钆喷酸葡胺有更好的强化效果.钆双胺、钆喷酸葡胺和钆布醇三种对比剂对不同浓度白蛋白溶液模体的弛豫率改变没有差异.

  • 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一例

    作者:杨国强;乔广宇;轩爱军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4岁,因"烦渴、多饮、多尿70余天"于2004年6月10日收入我院内分泌科.患者于外院行头颅CT显示鞍区略高密度占位性病变,无钙化.MRI显示鞍内鞍上等T1等T2占位性病变,约2.0 cm×2.0 cm×1.5 cm,呈"雪人状",边界清楚,注射造影剂钆喷酸葡胺(Gd-DTPA)后均匀强化(图1).体格检查:意识清楚,嗅觉粗测正常,视力左眼0.4,右眼0.6,视野正常.阴毛浓密,阴囊色素沉着.实验室检查:催乳素、黄体生成素、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卵泡刺激素均正常.

  • 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并发脑出血一例

    作者:翟翔;李红君;刘钢

    患者男,52岁,因右鼻流清水样涕1年余,于2009年8月11日收入院.患者1年余前无诱因出现右鼻流清水样涕,否认头部外伤史,有高血压病史,间断口服药物治疗,收缩压控制在140~15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控制在90~95 mm Hg.查体:鼻中隔基本居中,鼻腔内未见明显新生物.鼻漏出液生化检查证实为脑脊液.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入钆喷酸葡胺后行CT脑室造影检查(图1)可见右侧额窦后壁骨质缺损,有部分脑组织经缺损处疝入窦腔,窦腔内有造影剂存留,蝶窦内鞍底明显下沉.

  • 应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活体动态观测豚鼠内耳内淋巴液

    作者:孟令照;吴玮;曾亚伟;郭庆;金真;韩浩伦;王刚;孙建芝;王鸿南;李保卫

    目的探讨临床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能否在活体豚鼠区分内外淋巴液。方法5只豚鼠在3.0T磁共振下行内耳容积扫描后即刻颈内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3ml/kg),注射后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150分钟、180分钟、210分钟、240分钟行内耳容积扫描,观测内耳内外淋巴液成像变化。结果未注射对比剂前仅能显示耳蜗及前庭轮廓,尚不能区分内外淋巴液,注射30分钟后对比剂首先进入前庭及耳蜗底转及蜗顶,注射120分钟见对比剂扩展到全内耳并有较好的显像。结论临床用3.0T磁共振成像可区分豚鼠内外淋巴液,为研究膜迷路积水提供便利。

  • 梅尼埃病内淋巴积水MRI影像诊断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凤;刘阳;王庆军;赵丹珩;赵鹏举;孙建军;宋任东

    目的:针对拟诊为梅尼埃病的患者,以MRI检测内淋巴积水为方法,探讨在梅尼埃病诊断中以此方法确诊为内淋巴积水的可行性,并评估临床诊断价值,分析影响判定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6月-2014.11月间住院病人梅尼埃病43例做为研究对象,经鼓室注射钆喷酸葡胺造影剂24小时后进行内耳MRI检查,MRI扫描序列为T1加权三维自旋回波序列(3D-FSE-T1WI),所得图像以前庭和耳蜗底转各自内淋巴面积占内外淋巴面积之和的比率大于1/3为阳性,应用三分法进行定性判定,进行计数并统计。结果在43例梅尼埃病中,35例(81.40%)在前庭发现内淋巴积水,4例(9.30%)未发现积水,另外4例(9.30%)不能确定;在耳蜗,36例(83.72%)发现内淋巴积水,3例(6.98%)未发现积水,另外4例(9.30%)不能确定。结论鼓室内注射顺磁性造影剂后内耳MRI检查可发现内淋巴积水,是临床确定内淋巴积水有效和可行的方法。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造影剂进入内耳受阻扩散不良、鼓室给药技术、MRI检测技术及主观判定因素。

  • 钆喷酸葡胺引起严重过敏性休克喉水肿1例

    作者:王宇;杨珺;马金兰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钆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报道1例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及抢救经过.结果:本院钆喷酸葡胺注射液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作为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虽低,但本院发现l例重度不良反应,应引起足够重视.

  • 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

    作者:韩晋;吴荣荣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缘于15 d前无明显诱因觉尿黄,如浓茶水样,伴有皮肤轻度瘙痒,给予保肝、降酶治疗,效果不佳,于2009年6月16日门诊以黄疸原因待查:1)病毒性肝炎;2)药物性肝损害收入我院.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 RP-HPLC外标法测定钆喷酸葡胺原料及其注射液的含量

    作者:孙丽;游强;郭毅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钆喷酸葡胺原料及其注射液的含量.采用C18 ODS柱(5μm,4.6×250mm),四丁基高氯酸铵1.7g,加乙腈100ml使溶解,再加水900ml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195nm.线性范围为0.25~1.25mg*ml-1(r=0.9999),注射液平均回收率为100.7%,RSD=0.67%(n=9).本法简便、快速、准确.

  • Gd-DTPA磁共振成像示踪法对脑细胞外间隙成像与定量分析的初步研究

    作者:和清源;韩鸿宾;许方婧伟;闫军浩;曾津津;李小刚;傅瑜;彭芸;陈翯;侯超;徐晓娟

    目的:观察钆喷酸葡胺(Gd-DTPA)在脑细胞外间隙(brain extracellular space,ECS)中扩散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与规律,探讨应用MRI示踪法对ECS进行定量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将8只雄性SD大鼠(280 g~320 g)麻醉后,参考脑立体定位图谱,选取冠状位苍白球为中心层面,以尾状核为靶点进行穿刺定位,导入Gd-DTPA 2 μL.于导入后1、3、6、9、12 h分别进行MRI扫描,观察MRI表现,测量示踪剂导入侧所在脑区与对侧相应脑区MR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于12 h MRI扫描结束后,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结果:MRI图像证实6只大鼠Gd-DTPA导入点位于尾状核区,2只位于外囊区.Gd-DTPA在尾状核区导入后呈均匀扩散,3 h扩散到达同侧大脑皮层,扩散后主要分布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随着扩散范围的增大,尾状核区的MRI信号强度逐渐下降,3 h后各个时间点相对MRI信号强度△s与1 h时△s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95.63,P<0.01),3 h后的各组△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的衰减规律呈指数形式[Y=1.7886x~(-0.1776)(R~2=0.94)].导入外囊区的Gd-DTPA在1 h的MRI上呈弧形沿自质纤维扩散,表现为各向异性.在3 h后呈扇形向相邻脑区扩散,6 h时扩散到达同侧皮层区.结论:应用MRI示踪法可动态观察Gd-DTPA在细胞外间隙的扩散与清除衰减规律,是在活体对ECS解剖与生理学参数进行定量研究的可行方法.

  • 钆喷酸葡胺脂质体的肺靶向性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姜庆军;耿芳;张薇;魏晓慧;刘士远;肖湘生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所制备的装载钆喷酸葡胺脂质体的肺靶向性.方法 1)制备装载GD-DTPA的多室脂质体(DepoGd).2)经尾静脉给药对照研究,观察DepoGd的肺靶向性;3)准备带翼状视窗的小鼠,经左心给药,观察脂质体在血管内的流动和脏器分布;4)分别经小鼠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给药,对照观察肺脏和肝脏的靶向性.结果 成功制备了装载GD-DTPA的多室脂质体(DepoGD).三次实验提示,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多室脂质体能够在肺及肝脏的毛细血管床内滞留.结论 钆喷酸葡胺脂质体通过小鼠尾静脉给药,具有肺脏靶向性.

  • 磁共振成像常用方法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安全明;郑文彬;郝朋元

    脊髓损伤后,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以显示大多数的脊髓损伤情况,但是有临床报道只行常规核磁检查对脊髓损伤的诊治仍有不足,造成漏诊或误诊,临床可以根据脊髓损伤的特点,适当追加扩散加权成像技术、钆喷酸葡胺造影技术、脂肪抑制技术等序列信号的检查,可以早期、明确地诊断出脊髓损伤的情况,特别是对临床神经症状较重而常规MRI表现不明显的脊髓损伤患者.开展MRI新序列信号检查的研究对脊髓损伤的诊治有较大的意义,可以早期判断疾病的预后及是否早期行手术,应该引起相关科室医师的重视.

  • 磁共振增强检查中对比剂钆喷酸葡胺不良反应的护理

    作者:张爱东;丁金立;李宏军

    目的:探讨行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时,所使用的钆对比剂引发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造影剂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患者的病例资料和护理措施,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北京佑安医院10400例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40例,39例为轻中度反应,1例发生过敏性休克,但经抗过敏、抗休克抢救治疗痊愈.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对比剂所用到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安全性好,但在注射前、检查中和检查后,要加强沟通宣教,必须密切观察患者,预防过敏性休克发生,随时准备应急抢救.

  • 口服自制稀释钆喷酸葡胺溶液在低场磁共振MRCP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栾文勃;康德新;刘长志;杨山林

    目的:选择自制稀释静脉用钆喷酸葡胺溶液作为低场磁共振MRCP口服胃肠道阴性对比剂,以提高低场MRCP图像质量.方法:用自制稀释钆-喷酸葡胺溶液作为口服用胃肠道阴性对比剂,完成上腹部常规扫描后,行MRCP扫描,患者在口服对比剂前、后进行两组扫描.结果:口服对比剂前胃十二指肠内液体与胰胆管同时显影,对胰胆管观察产生明显影响.口服对比剂后胃与十二指肠内液体高信号基本被抑制,MRCP图像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口服自制稀释钆喷酸葡胺溶液可抑制胃、十二指肠内液体高信号,明显改善低场磁共振MRCP图像质量.

  • 复方盐酸表阿霉素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内外性质的观察

    作者:纪建松;滕皋军;杨宏远;宋晶晶;卢陈英;傅红兴

    目的 制备盐酸表阿霉素和钆喷酸葡胺的复方PLGA纳米粒制剂,并从实验兔体内和体外对其性质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W/O/W型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复方盐酸表阿霉素-钆喷酸葡胺纳米粒,对主要处方因素进行正交设计,以药物的包封率等为考察指标进行制剂体外评价;CT定位下经皮穿刺向兔肝内注入VX2瘤株,建立兔VX2肝癌模型,通过肝动脉插管法向瘤兔肝动脉内注入载药纳米粒后行常规MR扫描,对其成像效果进行体内评价.结果 采用优化后处方制得的载药纳米粒包封率为33.8%±3.4%,载药量为0.225%±0.052%,药物利用率为69.6%±4.3%.纳米粒平均粒径180.6 nm,药物可持续释放48 h,MR监测下成像效果好.结论 本法制备盐酸表阿霉素-钆喷酸葡胺纳米粒工艺简单,药物释放缓慢,这种兼具监测功能的新型载药纳米粒可用于阿霉素靶向治疗肝癌的研究.

  • MRI增强检查中钆喷酸葡胺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华浩;余开湖;何家湖;盛炼;肖红慧;谭一清

    目的 分析MRI增强检查钆喷酸葡胺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诱发因素、一般表现,以探讨或促使钆喷酸葡胺的安全合理使用.方法 1200例做MRI增强扫描患者,其中男性659例,女性541例;年龄10个月~90岁,其中10个月~3岁15例.使用北京北陆公司生产的钆喷酸葡胺,进行MRI增强检查,分析不良反应.结果 不良反应人数共14例(约占1.17%).其中严莺过敏反成致死亡1例;过敏性反应发生率为0.42%.其中对磺胺过敏1例,对青霉素过敏1例,有支气管哮喘病史者2例,追踪观察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碘过敏试验阳性1例,有轻微呕吡、心慌不良反应.结论 在实践工作中无论有无过敏史、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争取在短时间内发现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及时抢救严重过敏反应患者.

  • 一例钆喷酸葡胺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作者:高志红;刘丽华;李杰;蒲海超

    钆喷酸葡胺临床主要用作核磁共振成像时的顺磁性对比剂,可以增强显影效果,且少有过敏等不良反应,因而在临床检查中使用较为普遍,鲜见过敏的报道。2013—08—11,本科首次发生1例行磁共振强化检查时使用钆喷酸葡胺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经治疗患者基本痊愈,现将抢救经过报道如下。

99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