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问题2:严重创伤致命性出血救治的外科策略有哪些?
解答:对于需要紧急手术止血的患者,应尽可能缩短其受伤至手术的时间间隔。对于四肢开放性损伤,推荐在手术止血之前应用止血带以控制致命性的大出血。对于有出血性休克的骨盆环分离的患者,应立即采取闭合和稳定骨盆环的措施。对于已经采取稳定骨盆环的措施而血流动力学持续不稳定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腹膜外填塞、血管造影栓塞和(或)外科手术止血。推荐采取填塞、直接外科止血和局部止血等措施以尽早控制腹腔内出血。
-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hypertonic sodium chloride hydroxyethyl starch,HSH)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组)、单纯休克组(NR组)、乳酸林格液复苏组(LR组)及HSH复苏组(HSH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Wigger's法复制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分别于休克前(Ts)、处死前(Td)取静脉血检测尿素氮(BUN)及肌酐(Cr)含量.NR组在休克后1h即刻、其余组在复苏后4h处死大鼠取肾组织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M-1)表达,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并比较肾小管损伤(Paller评分)程度.结果 与N组比较,NR组、LR组和HSH组Td时间点静脉血中BUN及Cr水平均升高(P<0.05);肾组织ICM-1表达增加(P<0.05),肾小管Paller评分升高(P<0.05),肾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与LR组比较,HSH组ICM-1表达减少,Paller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肾组织病理学损伤较轻.结论 与LR相比,HSH液体复苏能减轻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的再灌注损伤.
关键词: 出血性休克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 肾 -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分析及治疗对策
目的:探究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本院产科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82例出血性休克患者,对所有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其不同出血原因的分析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本院产科出现出血性休克的首要原因为宫缩乏力(62/82,75.61%),其次为生殖道损伤(13/82,15.85%),凝血功能障碍占比较少(7/82,8.54%).出血量在760~1200ml之间的有32例、1200~1900ml之间的有38例、1900~3200ml之间的有12例,其休克率分别为40.63%、31.58%、16.67%.结论:针对出血性休克产妇,宫缩乏力是导致其休克的主要原因,应予以相应的体位指导、常规护理、血容量扩充、建立静脉通道心血管药物治疗及面罩吸氧等针对性治疗,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提高其临床疗效.
-
安定、氯胺酮、琥珀胆碱在创伤出血性休克麻醉诱导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安定、氯胺酮、琥珀胆碱在创伤出血性克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于2012年对9例创伤性出血性休克病人在麻醉诱导期间应用安定-氯胺酮-琥珀胆碱获得良好效果为例。结果本组病例用安定-氯胺酮-琥珀胆碱作为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气管内插管的麻醉诱导用药经临床观察结果证明是安全的。
-
异位妊娠患者甲氨蝶呤保守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被称为异位妊娠,也叫“宫外孕”.异位妊娠属于妇产科常见疾病,起病急,发展快,易致出血性休克,危机患者生命.近年来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约占妊娠总数的1.5%,我科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异位妊娠患者,年龄在17-40岁,平均年轮在25.3岁.
-
产科出血性休克临床原因与治疗措施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并制定治疗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产科治疗的出血性休克患者120例进行本次医学探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原因并总结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结果:导致发生产科出血性休克的的主要原因有宫缩乏力(66.0%)、产道损伤(15.0%)、胎盘因素(10.2%)以及凝血障碍(7.0%),出血量大小与休克的发生率有紧密关系,其中出血量在750~1150ml的35例患者中,有12例(34.3%)患者发生休克;出血量在1150~1800ml的45例患者中,发生休克患者26例(57.8%),出血量在1800~3500ml的40例患者中,有25例(62.5%)患者发生休克;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成功止血.结论:应高度重视产妇出血性休克,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分析产后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性休克6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并予有效治疗措施.结果:通过分析可知宫缩乏力、产道损伤、凝血障碍以及胎盘因素均是造成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其中宫缩乏力是主要的因素,且剖宫产较经阴分娩更容易出现子宫收缩乏力,出血量和休克发生率关系可呈正比,且剖宫产产后出血更容易发生休克.结论:在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时应立即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患者临床症状予以正确的治疗措施,进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产科出血性休克临床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本研究对2015年的产科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出现出血性休克的产妇进行了着重的分析,探讨了产科出血性休克的相关原因,并对2016年的相关治疗提出了解决对策,终分析对比了2015年和2016年产科产妇出血性休克的发生率,死亡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采用检验分析的方式进行数据统计,实施治疗对策之后的2016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概率明显降低,另外,死亡率降低到零,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的裂伤和凝血的功能障碍,还有胎盘等的因素直接导致了产科的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另外在临床的处理过程中必须处理体位关系,迅速进行止血操作,补充血容量,保温,防止酸性中毒,防止感染等进行综合治疗,有效预防出血性休克的发生,有效挽救孕妇生命.
-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对策
目的:探究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产科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入院的出血性休克患者56例,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并探讨出针对性处理对策。结果:分析总结发现,导致本组患者产后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全身因素等。且所有患者经过本科室治疗后,终有2例患者子宫切除,切除率为3.57%,剩余54例均子宫保留,子宫保留率为96.43%。结论:临床中很多因素可能导致产后出血性休克发生,应早期予以防预措施,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以及预防感染等,降低死亡率。
-
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
目的:探究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7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其中40例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出血性休克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对应治疗措施.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其占比为57.5%,其次为胎盘因素,占比为17.5%,再次为凝血功能障碍,占比为12.5%.结论:多种临床原因均可引起产科出血性休克,子宫收缩乏力则是常见因素,故临床应该做好各项应急处理,促进患者及时恢复.
-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分析
目的:就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出血性休克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归纳发生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产后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是引起产科患者发生出血性休克的主要临床原因;经过有效治疗后,70例产科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均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的出血原因,并及时对其实施有效的治疗,可明显提升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
-
妇产科抢救出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管理
1 前言出血性休克是指多种因素导致的损伤和出血现象,使得患者机体脏器出现代谢紊乱和功能失衡现象;休克发生后患者会表现出尿量减少、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患者的反应明显淡漠并出现昏迷.而妇产科患者发生出血性休克则可能对其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此抢救过程必须争分夺秒,此时做好良好的护理管理就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次我们则主要针对妇产科抢救出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管理详情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总结经验供临床参考,现将研究详情做出整理报道.
-
宫外孕出血性休克患者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宫外孕出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宫外孕出血性休克患者106例,依据患者病情和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于患者接受护理后24 h的心肌肌钙蛋白水平,1周后ST段回落情况、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出血情况等,观察并记录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及一般状态.结果 两组患者经积极护理后均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宫外孕出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不仅起到控制疾病恶化的作用,而且较少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情况,受到患者及家属的普遍欢迎.
-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体会
目的 分析产科产妇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治疗的93例产妇临床病例资料,并总结其发生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所采取的治疗措施.结果 引起产科产妇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为全身因素、子宫收缩乏力、生殖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胎盘因素等;临床上对出血性休克产妇进行监测和抢救后其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产妇采取经腹部子宫全切除术2例,产妇采取经腹部子宫次全切除术3例,产妇因抢救无效而死亡1例.结论 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等是引起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予以基础处理、止血处理以及并发症治疗等措施,可有效减少母婴死亡.
-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对策分析
目的 整理归纳产科病人出现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寻找相应的治疗对策.方法 从我院接收的所有出现产科出血性休克的病人中选取90位符合条件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这些病人的病情,从而找出造成出血休克的原因,更好地帮助病人恢复健康.结果 根据调查发现,造成出血性休克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出现的次数为频繁的几个原因如下:病人子宫收缩能力下降,力气衰弱;患者的生殖道出现程度不一的损伤;病人的凝血功能出现异常.90位病人中有88位病人在经过救治之后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还有两位在抢救过程中为防止病情加剧而被摘除了子宫.在治疗期间90位患者的死亡率为零.结论 出血性休克在产科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发病急.因而在产科中一旦发现出血性休克的病人要立即为其进行诊治,首先要对其采取一系列的急救措施如为病人迅速补充血容量、提供氧气,在稳定住病情之后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辅以相应的药物干预,我们需要从治疗的方方面面进行提高,为病人争取更大的存活率和治愈的成功率.
-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 针对产科出血性休克疾病的临床致病原因进行统计,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这些患者的临床出血性休克原因进行统计,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出血原因进行快速治疗,消除患者的出血性休克疾病的发生几率.结果 采用全子宫切除治疗的患者人数为1例,次全子宫切除的患者人数为1例,还有4例患者采用的是介入治疗方法.结论 对于产科出血性休克患者,其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情况,出现问题之后能够积极寻找造成患者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对患者开展临床抢救治疗,这是当前降低产妇死亡的主要方法之一.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骨盆粉碎性骨折伴出血性休克及神经损伤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骨盆粉碎性骨折伴出血性休克及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自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骨盆粉碎性骨折伴出血性休克及神经损伤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抗休克+整复骶髂关节脱位治疗.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n=19)与B组(n=18).A组为骨盆粉碎性骨折合并较大动脉的损伤,手术方式为经导管选择性的对损伤的动脉进行栓塞.B组为骨盆粉碎性骨折合并闭孔神经、股神经及精索损伤,手术方式为耻骨骨折复位手术+双神经孔扩大减压术+前路腹膜外减压会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随访12个月后的Matta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术中失血量少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开始术后床上活动时间、术后负重时间、Matta疗效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骨盆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判断其是否出现了出血性及神经损伤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两种不同的手术类型均存在各自的优劣势,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探析
目的:探讨分析抢救护理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4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术前、术中、术后及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及护理后38例痊愈出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在抢救过程中死亡;护理在4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及护理后全部痊愈出院,无为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能明显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死亡率。
-
去甲肾上腺素与巴曲酶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效果比较
上消化道出血在消化内科中较为常见,一般出血均可在内科治愈,大量出血可迅速导致出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内科无效时一般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我们于2005年11月至2009年12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6例.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其中36例加用去甲肾上腺素口服.30例用巴曲酶静注.证实口服去甲肾上腺素止血效果比静注巴曲酶迅速,P<0.01.现报道如下.
-
后穹窿裂伤误诊1例报告
出血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病,而宫颈后穹窿裂伤性出血在基层医院非常少见,笔者碰到后穹窿裂伤出血性休克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王某,女性,25岁,因腹痛、伴阴道出血8小时,并伴失血性休克于2005年5月2日上午8时来我院门诊就治,来院时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精神不振,被动体位.门诊查HCG(一)、B超示:盆腔内未见异常,拟诊为"宫外孕"收入院,拟行急诊开腹探查术.经门诊初步诊断为:1、失血性休克2、宫外孕,随即转入病房并通知手术科室准备急诊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