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感觉系统障碍对脑卒中平衡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感觉系统调节功能障碍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实验组,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分别利用动态姿势平衡仪系统进行感觉组织测试,对受试者的平衡指数和感觉分析指数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平衡指数在EC、SV、EOSS、ECSS、SVSS 5种状态下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本体觉、视觉、前庭觉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以前庭觉分数降低明显(P<0.01).结论 脑卒中后患者利用3大感觉信息调节平衡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导致平衡功能障碍.
-
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在平衡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平衡功能是人体维持正常体位及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的基本保证.控制平衡需要有完善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包括视觉调节系统、前庭系统、本体感觉系统、手和脚的精细触觉、大脑平衡反射调节功能、小脑共济协调系统、神经系统不同水平的整合作用,以及能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肌张力、肌力、耐力和关节灵活性等,所以人体不同层面的损伤都能引起平衡功能障碍.临床上还没有哪个评估工具能评定影响平衡功能的所有方面.
-
神经病理痛的诊断及分类
神经病理痛的流行病学及影响根据NeuPSIG(神经病理痛特别兴趣组,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Neuropathic Pain)的定义,神经病理痛是一种由躯体感觉系统受损或病变直接导致的疼痛,已经成为健康的一大难题.然而,这种常见的疼痛类型却常常得不到诊断或治疗不足,并且造成痛苦、残疾,生活质量下降以及大量的花费.
-
神经病理性痛的新定义
1.前言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近对神经病理性痛(neuropathic pain)出版了一个新的定义,即:"神经病理性痛是由于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所引起的疼痛"(www.Iasp-pain.Org/resources/pain Definition).这一定义取代了17年前的旧概念,那是IASP在1994年出版的<慢性痛的分类>中对神经病理性痛的定义,即:"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性损伤、功能障碍或短时间的紊乱所诱发或导致的疼痛".
-
空间声源定位研究和助听器新技术
1声音解析人类的听觉系统能主动运用潜意识去捕捉周围的各种声音,并转变成自身需要的有意义的信息.虽然人们的听觉、视觉、嗅觉和本体感觉系统时刻接收到各种信号,但是人们只会关注那些被认为有意义的事物.按照格式塔组织原则,人类这种极其重要的组织和分析功能可避免自己陷入太多无意义信息的漩涡中.
-
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及其关系
美国老年病学相关研究发现,65岁以上的社区老年人中,约有1/3在1年中有过1次跌倒,15%跌倒过两次甚至更多〔1〕。跌倒造成的后果也非常严重,无论是在全世界〔2〕还是在中国〔3〕,跌倒都是引起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本研究对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归纳,并对其形成的原因及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与综合分析。
-
背缝神经核的电刺激对经过长期感觉剥夺的大鼠皮层IV层神经元的神经应答特性的影响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长期感觉剥夺后,背缝神经核的电刺激对桶状皮层(barrel cortex)IV层神经元的神经应答特性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感觉剥夺组(sensory—deprived,SD)和对照组.SD组大鼠从出生开始,左半脸所有胡须(D2胡须除外)均被拔除,并维持60天.在之后的8—10 d内,允许胡须重新生长.对背缝神经核给予电刺激,之后偏转胡须,记录D2桶状皮层IV层神经元的神经应答.结果 当给予的电刺激的间距为50 ms和100 ms时,电刺激能增强SD大鼠胡须(principal whisker,PW)偏转引起的神经应答,而当给予的电刺激的间距为800 ms时,电刺激能增强SD组和对照组大鼠邻近胡须(adjacent whisker,AW)偏转引起的神经应答.与对照组相比,胡须的拔除能增强桶状皮层对PW偏转的应答,而削弱其对Aw偏转的应答.此外,PW或AW偏转后,在两组中均未发现与背缝神经核的电刺激相关的反应潜伏期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SD大鼠的桶状皮层中5-HT2A受体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背缝神经核的电刺激能调节感觉剥夺的桶状皮层的信息处理.
-
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细胞因子IL、TNF-α、NGF的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系指由于某些病理原因[1]如身体损伤、外科手术、病毒感染、化学治疗、某些代谢疾病(如糖尿病)或癌症致神经组织(中枢或外周)自身受损或炎症病变引发的疼痛感觉系统功能异常所致的持续性疼痛,它常表现为持续性自发痛和痛觉过敏等症状.
-
老年人认知与感知的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视力和听力下降,行为迟缓易出现跌倒等意外情况,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老年人机体老化性改变密切相关。通过对这一系列症状的评估与诊断,得出了合理的护理措施,并作出了相应评价。
-
脉诊心理与脉象要素的确立
在系统科学指导下,运用认知心理学重新构建中医脉学体系:重视对脉诊心理过程的研究;强调诊者手指[1]感觉功能的分化;将复杂的脉象系统分化出25对脉象要素,并用现代物理语言进行描述.此体系在继承传统脉学理论的基础上,概括了古今脉学研究成果,并进行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