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某院2009~2013年抗抑郁药应用的分析

    作者:牛恒立;陈华斌

    目的 分析某院抗抑郁药物的应用状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抑郁类药物.方法 以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C)为指标对某院2009~2013年抗抑郁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逐年递减,而新型抗抑郁药物的销售金额、 DDDs逐年递增.结论 对抗抑郁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分析,以促进临床合理使用.

  • 我院抗抑郁、焦虑症药物使用趋势分析

    作者:支小毅

    目的 了解我院抗抑郁和焦虑药物的使用状态及趋势.方法 对我院抗抑郁和焦虑药物的购销、发放、盘点以及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进行分析.结果 抗抑郁、焦虑药物销售金额逐年上升,2005、2006、2007 3年间的销售额分别为19.3%、30.8%、49.9%;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富马酸喹硫平等2种进口药物的销售居前一、二位.用药频度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进口)、阿普唑仑(国产)盐酸硫必利(国产)3种为高.结论 我院抗抑郁和焦虑药物销售金额逐年上升,日均费用以进口药为高,用药频度以国产药物为多.

  • 慢性前列腺炎联合用药的治疗体会

    作者:谭波;王积安;成波

    慢性前列腺炎是50岁以下男性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之一,在我国医院中约占泌尿外科就诊男性患者的25%~30%.本病症状持续多变,病程长,易反复,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列腺炎常见的类型是Ⅲ型(NIH分类法),亦称为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 CP)/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CPPS).疼痛是CP/CPPS主要的症状,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CP/CPPS患者疼痛产生的原因尚不明确.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我们随机选择泌尿外科门诊126例中重度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给予药物联合治疗,其中对部分产生明显精神症状的患者加用抗抑郁药物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王雀良;潘集阳;刘亚平;王丝丝

    随着社会的发展,抑郁症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根据KESSLER等[1]的研究,抑郁症是导致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抑郁心境、兴趣丧失、负罪感或无价值感、睡眠紊乱和食欲下降、活动减少、注意力下降以及自杀观念等.抑郁症病因不清,有研究认为40%~50%的抑郁风险是由基因决定的[2],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帮助研究者寻找出靶点基因;另外,抗抑郁药物的研究也需广泛应用动物模型;同时有不少模型针对动物的某种行为表现来模拟抑郁症的特定症状,对于特定症状的研究也有重大意义;此外,随着抗抑郁药物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将研发快速起效的新型抗抑郁药物作为一个具有前景的研究热点,而研究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物需由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模拟.目前已建立众多各有特点的抑郁症动物模型,近年来国内学者虽对抑郁症动物模型作了一些综述[3-4],但对抑郁症动物模型临床指导发展方向欠清.故本文再对目前一些常用抑郁症动物模型进行系统的回顾并展望日后可能发展的方向,以期为抑郁症及抗抑郁药物研究提供更多帮助.

  • 抗抑郁药物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蕾;王丽萍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物改善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干预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评价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采用Loeweistein作业治疗认知评定(LOTCA)评价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卡氏行为状态评分表(KPS)评价两组患者的活动状态,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LOTCA、KPS及QLQ-C3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周末,干预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28±2.12)比(19.66±2.85),P<0.05],干预组LOTCA评分[(98.76±5.05)比(73.38±7.44)]、KPS评分[(85.52±7.21)比(71.36±6.8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QLQ-C30量表中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效果优于帕罗西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抗抑郁治疗对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勇;邓卫国;汪顺银;熊华峰;张耿新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康复对高血压并抑郁症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伴有抑郁障碍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抑郁症状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为71.7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有抑郁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与心理康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

  • 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文拉法辛治疗前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

    作者:杨和增;单菲;李敏智

    目的 探讨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文拉法辛治疗前后抑郁症状及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40例围绝经期有抑郁症的妇女文拉法辛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24)评分及测定血清BDNF水平,并与40例围绝经期健康妇女比较.结果 治疗组抑郁症状有改善(P < 0.01);BDNF水平有升高(P < 0.01);有效组妇女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均比无效组高(P < 0.01),有效组治疗前后BDNF水平有上升(P < 0.01).结论 文拉法辛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BDNF水平提高的同时,抑郁症状明显改善,效果好差与BDNF水平相关.

  • 抗抑郁药物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作者:孙琛明;王萍;吴杰;张姮

    目的:评价抗抑郁药物(黛力新)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7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黛力新联合艾司唑仑及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单用莫沙比利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消化道症状、SDS和HAMA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消化道症状积分、SDS和HAMA量表评分下降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55.3%,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黛力新、艾司唑仑联合治疗能有效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 安非他酮在抑郁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廖继武;潘集阳;杨惠超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疾病,也是世界上排名第4位导致残疾的原因,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倾向.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至2020年,神经精神疾病将是中国第一大疾病负担,占中国疾病负担的15.5%,而抑郁症占所有神经精神疾病负担的45%.近数十年来,精神药理学的发展,为抑郁障碍的治疗开辟了一片美好的前景,然而如何在众多的抗抑郁药物中选择一种安全有效、副反应少的药物呢?安非他酮的问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选择.安非他酮属氨基酮类化合物,于1989年在美国上市,目前广泛用于抑郁障碍和戒烟的治疗.

  • 肠道生物调节剂联合抗抑郁药物在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磊;苏楚霞;李淳南

    目的 探讨肠道生物调节剂联合抗抑郁药物在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6例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双歧三联杆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文拉法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不良情绪评分.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 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焦虑、 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道生物调节剂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显著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 抑郁症的体征表现与抗抑郁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江长生

    通过对文献的查阅,临床医生的经验,整理了关于抑郁症患者的体征表现、抗抑郁药的应用.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抑郁症的体征表现,理解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与用量、不良反应,从而更合理应用抗抑郁药.

  • 抗抑郁治疗对高血压并发抑郁、焦虑患者血压的影响

    作者:陈黎;陈胤结

    目的:观察比较单用降压药物与联合抗抑郁药物对高血压并发抑郁、焦虑障碍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60例确诊高血压并发抑郁、焦虑障碍的门诊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单服厄贝沙坦片75 mg,1次/d;抗抑郁治疗组(治疗组),口服厄贝沙坦片75 mg,1次/d,加服西酞普兰20 mg,1次/d,同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收缩压(SBP)由(21.1±7.5)kPa降至(17.1±3.1)kPa,舒张压(DBP)由(14.4±2.8)kPa降至(10.7±2.1)kPa,总有效率为SBP 80.0%, DBP为86.7%,治疗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高血压并发抑郁、焦虑障碍的患者联合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降压效果.

  • 肝豆状核变性的精神障碍

    作者:刘东伟

    病例介绍:女患,40 岁,工人.2006 年7 月30 日第二次入院.5年前因与他人争吵受刺激后,行为异常、忧郁消极,于门诊就诊,口服抗抑郁药物1 周后继续工作.2004 年5 月开始,四肢动作笨拙,同年8月两手抖动逐渐发展至两下肢.曾被认为是药物性锥体外系反应,但服用抗震颤麻痹药物无效.

  • 抗抑郁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比较研究

    作者:黄海良

    目的 探讨单独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我院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内科常规治疗;实验组单独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后随访1~3个月,并同时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抑郁状态量表(SDS)评分标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标准四项对患者治疗心理结果进行评估,并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I)分级变化进行统计.结果 随访期间两组内比较,治疗后患者的S-AI、T-AI、SDS和SAS四项心理评分变化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实验组患者的上述各项和ADI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单独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是避免其产生焦虑、抑郁等不稳定心理的重要方法,能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

  • 肝病患者伴发的抑郁焦虑症状及其治疗

    作者:张晓荣;王阁;胡辂;王军;陈东风

    在HBV感染相关疾病中,众多患者存在心理障碍,特别是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临床医师在诊治躯体疾病同时,不可忽视躯体疾病阵发情绪障碍的识别和治疗.1.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综合性医院住院或门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患者焦虑抑郁评定量表(HAD)>7分者,性别不限,年龄>18岁,同时符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2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0分.

  • 抗抑郁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莉莎;叶云;罗文;王继生

    目的:介绍抗抑郁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为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方向提供借鉴.方法:以“抑郁症”“抗抑郁药物”“抗抑郁药物作用靶点”“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等为关键词,在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源中检索相关文献,筛选2003-2013年有效文献对抗抑郁药物作用靶点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抗抑郁药物目前主要的作用靶点有单胺类受体、非单胺类受体、神经肽受体和激素系统等.其中单胺类受体中包括多重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受体;非单胺类受体中包括乙酰胆碱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谷氨酸受体、组胺受体;神经肽受体中包括孤啡肽受体、神经激肽受体、σ受体;激素系统中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雌激素、褪黑素;另外还包括新发现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因子等.针对上述靶点研制新型抗抑郁药物将是研发的新方向.

  • 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的药学监护

    作者:汤智慧;朱曼;郭代红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的药学监护内容。方法对1例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盐酸氟西汀后反复出现低血糖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低血糖发生的原因、抗抑郁药对血糖的影响,以及临床药师对该类患者的药学监护要点。结果抗抑郁药物与不同受体亲和力的差异,使其对血糖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临床药师可将糖尿病患者应选择的抗抑郁药物品种及注意事项作为药学监护要点。结论糖尿病患者应尽可能选择对血糖影响较小的抗抑郁药物,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降糖药物,可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 抑郁与抗抑郁药物干预策略探讨

    作者:韩万隆;王皓宇;王蕾;王守琴

    目的 探讨当前的抑郁特点与相应的抗抑郁干预策略.方法 就精神、心理、社会等因素对抑郁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影响作简要分析,指出适时的心理干预和选择性药物干预有利于抑郁的转归;着重阐述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常规治疗药物及其效用,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有益的探讨.结果 目前的医学实践中,心理、药物干预并存,药物治疗是常见和成熟的干预方法.结论 抑郁需要及时地心理疏导和必要的医疗救治.药物干预仅仅是针对个体减少危害因素的健康策略之一.

  • 我院门诊抗抑郁药物的使用现状及趋势分析

    作者:苟静玲

    目的 了解门诊抗抑郁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4-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抗抑郁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并对2006年6月份来门诊诊疗的抑郁症患者的处方进行整理并分析.结果 2005年门诊抗抑郁药的销售金额与DDDs比2004年分别增长了148.8%和103.3%,2006年比2005年的均有所下降.连续两年增幅较大的是西酞普兰和舍曲林.结论 门诊抗抑郁药的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在门诊治疗抑郁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抗抑郁及心理综合干预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43例

    作者:宋艳梅;袁芳;张玉荣

    目的 观察抗抑郁及心理综合干预对糖尿病眼底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控制血糖、营养神经及心理综合干预等治疗,治疗组加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抗抑郁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Ⅱ期、Ⅲ期眼底病变患者均存在明显的抑郁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比Ⅰ期高(P<0.05).治疗组眼底病变改善总有效率为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结论 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心理因素有关,抗抑郁及心理综合干预治疗对该病有一定疗效.

233 条记录 10/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