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RK治疗近视疗效及并发症

    作者:刘美光;王传富;马玉娜;李晓白

    我院自1995年7月用美国Summit公司生产的OmniMed 20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行PRK,至1997年4月共治疗1008例 (1949眼),其中屈光度在一10.0D以内,随访2年的367例(681眼),现将其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 中国近视患者的角膜厚度与屈光度关系的研究

    作者:杨斌;王铮;黄国富;张醇;吴君舒;褟俭环;李春满

    目的了解我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及其与屈光度的相互关系,并给出由屈光度预测角膜厚度的回归方程,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OrbscanⅡ眼前节系统对459例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进行检测,包括角膜中央直径为2mm及角膜中周部上方、颞上、颞侧、颞下、下方、鼻下、鼻侧、鼻上、上方9个直径为2mm的测量区(距视轴3mm)的平均角膜厚度;屈光度由-0.5D至-23.5D不等;并对各方位角膜厚度与屈光度作直线相关,如有相关性则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中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以中央区薄,鼻上方厚,近视眼患者角膜薄点多位于颞下方(52.72%);颞下及颞侧角膜厚度与屈光度呈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117、-0.107,P<0.050);其它部位与屈光度无相关关系;角膜厚度彩色地形图中均为圆形多,依次为椭圆形、偏心圆形、偏心椭圆形.结论中国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的改变多位于颞下及颞侧,且角膜厚度随近视度数增加有变薄倾向;而薄点、中央区、颞上、鼻下、鼻侧、鼻上、上方、下方角膜厚度与近视度数增加无关;OrbscanⅡ眼前节系统能了解角膜厚度分布情况,在角膜屈光手术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体屈光度的预测

    作者:王泽欧;刘华;荆玉陶;张先平

    目的:探讨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不同公式预测人工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评估行LASIK手术的120眼.应用经验公式SRKⅡ及理论公式SRK/T和BinkhorstⅡ公式分别计算出术前及术后矫正到正视眼所需的人工晶体屈光度,并应用F值计算出与原有人体晶状体屈光力等值的人工晶体屈光度,将手术前后计算结果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①低度近视眼手术前后不同公式计算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中高度近视眼手术后应用各公式计算的人工晶体屈光度均较术前结果偏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不同公式手术前后计算的等值人工晶体屈光度预测差(EUKD),与手术实际矫正屈光度(VRS)高度相关.结论:中、高度近视眼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不同公式预测人工晶体屈光度均偏小,应用EILD修正后,准确性提高.

  •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角膜地形图与临床屈光度变化的关系

    作者:陆培荣;李龙标;潘承思

    目的:分析和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术后角膜地形图角膜前表面曲率变化与临床屈光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近视度为-1.50~-24.00D的患者176例327眼行PRK或LASIK治疗,观察6个月以上.按实矫屈光度分为二组:Ⅰ组-1.50~-6.00D有124眼;Ⅱ组-6.25~-20.00D有203眼;并将屈光回退患者91眼作为Ⅲ组.经计算机得出角膜曲率变化与临床屈光度变化的散点图及相关系数r值.结果:手术前后角膜曲率变化(X)与临床屈光度变化(Y)的关系:Ⅰ组Y=1.0471X+1.0961,r=0.7841,P<0.001;Ⅱ组Y=1.3343X+2.3256,r=0.7506,P<0.001;Ⅲ组Y=1.6146X+0.6534,r=0.8473,P<0.001;327眼临床屈光度变化(X)与临床屈光度变化和角膜曲率变化比值(Y)的关系:Y=0.0627X+1.1534,r=0.6029,P<0.001;屈光回退患者术后角膜曲率变化值(X)与屈光回退值(Y)的关系:Y=0.5001X+1.8603,r=0.4233,P<0.005.结论:无论中、低度近视或高度、超高度近视及屈光回退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曲率变化与临床屈光度变化均有高度相关性,随着预矫屈光度的增加,每单位角膜曲率变化所能矫正的临床屈光度也增加,屈光回退患者术后角膜曲率变化值与屈光回退值有中度相关性,角膜地形图在准分子激光手术后屈光变化判断中有重要的意义.

  • SRK-Ⅱ公式与第三代人工晶体计算公式的比较

    作者:陈放;盛耀华;李增琦

    本文通过134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眼,分不同眼轴长度,比较了SRK-Ⅱ公式与第三代理论公式预测人工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对短轴眼(L≤22mm)和中轴眼(22m<L≤24.5mm)而言,各公式无明显差别;但对长轴眼(L>24.5mm),SRK-Ⅱ公式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误差:SRK-Ⅱ公式有15%的误差超出2D,而Holladay公式仅有2%,Hoffer-Q和SRK/T则无大于2I)的误差.各第三代理论公式对轻度长轴眼(24.5<L≤27mm)和高度长轴眼(27mm<L≤28.4mm)的预测,只在临床上优于SRK-Ⅱ公式,但对极度长轴眼(L>28.4mm),无论从统计学上(P<O.05)或临床上均比SRK-Ⅱ公式准确.故认为第三代理论公式比SRK-Ⅱ公式更适合于中国人眼,建议有条件的眼科医师选择第三代人工晶体计算公式,以提高预测人工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Comparison of the SRK- Ⅱ formula and the third theoretical formulas

  • 渐进多焦点近视眼镜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月萍;韩高安;赵坤明;林翎

    目的观察渐进多焦点近视镜片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普通镜的作用.方法本组共计7~20岁的青少年738人,根据双眼屈光参差<-2.5D分为两组,配戴普通框架眼镜组370人;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组368人,两组病人戴镜后每6个月复查屈光度,以24个月后复查结果作为统计资料并分析.结果多焦镜组共有45眼近视度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占总眼数的6.2%,其中增加≤1.0D 37眼,>1.0D 8眼;普通镜对照组共有338眼近视度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占总眼数的45.7%,其中增加≤1.0D 251眼,>1.0D 87眼,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01).结论与普通眼镜相比,渐进多焦点眼镜控制中低度近视发展有明显效果,本组初步的观察结果提示渐进多焦点镜片是目前控制近视发展的效果将是比较满意和可行的方法.

  • 6~14岁儿童远视屈光度变化动态分析

    作者:黄小菊;刘素芳;欧顺云;邓卓燊;曾百乐;罗泮祥

    笔者跟踪观察了连续三年以上在本院门诊就诊的426只远视眼的屈光度变化动态,统计分析了性别、年龄、初始屈光度三个因素对屈光度减少快慢的影响,并与由光盘查得的国内有关文献的结论相比较,提出一些可供同行参考的薪观点.

  • 不同屈光度人工晶状体色差研究

    作者:马丽华;宋慧;汤欣;姜志昕;刘永基

    目的 利用眼模型研究人工晶状体(IOL)不同屈光度(D)对色差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数值模拟实验研究.对2012年4~6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以Liou-Brennan眼模型为基础在ZEMAX光学设计软件中建立IOL眼模型,模拟植入传统球面IOL(AR40e,美国AMO公司)在离焦为零时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分析IOL的不同屈光度在不同空间频率下对色差的影响.结果 3 mm瞳孔下,在0~60 c/d空间频率范围内,各空间频率下555 nm光下的MTF值均高于复色光下的MTF值,且随着屈光度数的增加,两者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且在10~30 c/d空间频率下,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Liou-Brennan眼模型为基础,构建不同屈光度IOL眼模型并模拟其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IOL随着屈光度数的增加所带来的色差的增加,能够降低视网膜的成像质量.IOL光学部的厚薄对人眼光学系统的色差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带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探讨

    作者:郑广瑛;曾强;温成林

    目的 探讨合并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屈光度精确的计算方法.方法 对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的合并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51例(51只眼)进行前瞻性研究.对于同一患者,收集其术前应用Orbscan-Ⅱ所测得的患眼5mm光学区角膜曲率值,并代入SRK/T公式计算得到的IOL屈光度为实验组;收集其术前用角膜曲率计测量的健眼角膜曲率值,并代入SRK/T公式计算所得到的IOL屈光度为对照组(术中按常规以此组结果植人IOL);收集其术后3个月行电脑和检影验光获得的患眼屈光状态,并折算为等效球镜值,以植人的IOL屈光度+等效球镜值×1.25得到的IOL屈光度为标准组.比较各组间IOL屈光度的差别.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IOL屈光度比较,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与对照组IOL屈光度比较,两者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标准组IOL屈光度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合并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应用Orbscan-Ⅱ测得的角膜曲率值计算IOL屈光度更接近患眼的屈光状态.

  • 高度近视眼角膜塑形术后角膜曲率临床观察

    作者:张燕;陈志钧;陈延旭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屈光度和角膜曲率的变化.方法 临床病例自身对照研究.对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在南京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34例高度近视的青少年共63只眼连续戴镜2年以上复查屈光度和角膜曲率.结果 (1)屈光度的变化:戴镜前的屈光度为(-6.83±0.70)D,戴镜一年后的屈光度为(-6.86±0.7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两年后的屈光度为(-7.01±0.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角膜曲率的变化:戴镜前的水平角膜曲率为(43.34±1.15)D和垂直角膜曲率为(44.35±1.48)D;戴镜一年后,水平角膜曲率为(43.11±1.20)D和垂直角膜曲率为(43.82±1.80)D,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两年后,水平角膜曲率为(43.11±1.52)D和垂直角膜曲率为(43.73±1.77)D,与戴镜前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一年后水平角膜曲率变平坦(0.24±0.42)D,两年后(0.27±0.4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一年后垂直角膜曲率变平坦(0.32±0.44)D,两年后(0.34±0.6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高度近视眼行角膜塑形术后一年,控制近视未进展;行角膜塑形术后两年,近视仅有轻度进展.(2)高度近视眼的角膜曲率在戴镜一年和戴镜两年发生轻微的平坦化,且在持续戴镜的两年内,这种轻微的平坦化改变保持稳定.

  • Lenstar900与A超联合角膜曲率计在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中对比研究

    作者:宋文琦;刘菲

    目的 研究Lenstar900测量白内障眼眼轴的检出率及其与白内障LOCSⅡ分级的关系,比较Lenstar 900与A超联合角膜曲率计在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测量的差异.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月到6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44例192只眼,术前按照LOCSⅡ分级标准进行白内障分级,分别应用Lenstar 900及A超和角膜曲率计完成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和角膜曲率(Ks、Kf)的测量,对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术前Lenstar 900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时预留的目标屈光值与术后3个月综合验光仪验光结果比较.结果 Lenstar 900对AL的检出率为75%,当N和P分级分别在≥3.0和≥4.0时无法测出.Lenstar 900与A超联合角膜曲率计测量AL、ACD及Ks、Kf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测量参数在上述两种测量方法间均呈线性相关(r>0.9,P <0.05),术后实际验光球镜度数与术前Lenstar 900计算后预留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时,Lenstar 900与A超联合角膜曲率计对患者术前生物学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两者可以互替使用,但对于核混浊和后囊下混浊重的白内障患者仍需用后者来测量.

  • 高度近视眼及其伴视网膜脱离眼的后极部视功能状态及相关因素对比分析

    作者:石一宁;苏婷;何婷;李妮娜;郑红;陈建华

    目的 观察不同眼底改变的高度近视眼后极部功能形态学变化,以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寻找不同眼底改变对高度近视眼视力、形态损害的早期客观敏感指标.方法 分组:单纯双眼高度近视眼组,高度近视眼伴对侧眼视网膜脱离组;眼底形态:分4组:无变化;黄斑局限病灶;豹纹状眼底;后极广泛病灶或混合.从11个方面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黄斑区功能检查项目有视力,视野的中心低视力程序,视觉电生理的单次视锥-ERG、30Hz闪烁ERG、P-VEP,多焦视网膜电图中一阶反应1、2环.结果 1、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和高度近视资料齐全的分别为94例和104例.高度近视眼的眼底改变及其功能变化与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的改变相同.在不同眼底形态诸分组中,从构成比分析,>-10D、40岁以上、以及矫正视力低于0.4的近视眼底多为豹纹改变、混合改变.2、30°视野的平均光敏感度下降;视觉电生理中单次视锥细胞和30Hz闪烁b波振幅下降;2环振幅密度下降,2环b波振幅均有下降.结论 无论是否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后极部眼底的变化的程度、范围是随年龄和度数的增加、视力下降而逐渐形成的,因而定期对高度近视的眼底客观功能检测有助于早发现隐匿性器质性病变.

  • 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对中央角膜组织与屈光度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乔丽萍;孙惠敏;赵少贞;袁佳琴;杨柳

    目的 应用共焦显微镜对活体正常角膜各层组织与屈光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择门诊进行屈光检查的患者107例(107只眼).所有患者均经散瞳检影验光检查進行确诊,且矫正视力为0.8以上(屈光度≥-0.75D),检查各层角膜图像均被记录,并对各层细胞形态、细胞密度、角膜全厚、基质厚度、上皮厚度等进行分析.结果上皮基底細胞密度与等效球镜度数呈负性相关性.前基质角膜细胞密度与等效球镜度屈光度呈正相关性.后基质角膜细胞密度与等效球镜度屈光度呈正相关性.内皮细胞密度与等效球镜度呈负性相关性.内皮细胞的多型性与等效球镜度正相关性. 内皮细胞的异型性与等效球镜度无相关性.上皮厚度与等效球镜度数之间无相关性.角膜全厚、基质厚度与等效球镜度数呈负性相关.结论 随着屈光度增加,角膜上皮基底膜细胞、角膜基质细胞、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下降,角膜全层、角膜基质厚度减少.

  • 近视散光眼角膜像差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周正;张丰菊

    目的 研究近视散光眼角膜像差与屈光度、年龄的关系以及左右眼的对称关系,为眼部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屈光中心欲行近视眼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96例192只眼,术前进行眼科常规检查以及角膜波阵面像差检查.年龄18~48岁,平均(25.8±4.0)岁;包括男性54例108只眼,女性42例84只眼;球镜为-2.59~-10.74D,平均(-3.82±2.21)D;柱镜为-0.05~-2.44D,平均(-0.71±0.51)D.分析角膜像差与年龄、屈光度的关系以及角膜像差在左右眼之间的关系.结果 (1)Z13 RMS3项角膜像差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角膜球差和球镜屈光度呈正相关(r = 0.375,P < 0.01),角膜彗差和柱镜屈光度呈负相关(r = -0.335,P < 0.05),高度近视组角膜彗差和球镜屈光度呈负相关(r = -0.468,P < 0.01).(3)左右眼角膜像差呈对称关系.结论 角膜前表面波前像差分析,彗差与年龄呈正相关,球差和彗差分别与球镜度数和柱镜度数呈负相关,高度近视患者彗差与球镜屈光度呈负相关,双眼角膜像差有明显对称性.

  • 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相关因素分析及其OCT形态学研究

    作者:解蕊;杨继红;吴子旭

    目的 探讨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OCT图像特征及其与年龄、屈光度、矫正视力的关系.方法 取140只眼按OCT图像特点分为7组,每组20只眼:(1)单纯性黄斑出血;(2)视网膜劈裂;(3)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膜;(4)视网膜脱离;(5)黄斑裂孔;(6)黄斑萎缩;(7)视网膜前膜.分析年龄、屈光度、矫正视力与各组黄斑病变的关系.结果 单纯性黄斑出血组平均年龄小(31.05±14.96)岁,与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劈裂组、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8.00±16.59)岁、(52.30±10.98)岁,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视网膜劈裂组与其余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组与黄斑萎缩、视网膜前膜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黄斑萎缩、视网膜前膜组四组间平均年龄无统计学意义.黄斑萎缩组屈光度高,平均(-17.30±3.53)D,与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脱离组平均矫正视力差,为0.04±0.03,与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萎缩与黄斑裂孔组矫正视力较视网膜脱离组好,视网膜劈裂和视网膜前膜组矫正视力好,平均矫正视力大于0.3.结论 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随年龄增加,病变类型不同;屈光度越高,病变越严重;病变类型不同,矫正视力不同.根据其OCT图像分类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周珺;王肖;吴晓璇;赵琪

    目的 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以及戴镜1年期间及戴镜1年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和眼轴的变化,并分析影响眼轴变化的因素.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7~16岁的近视青少年患者56例,近视屈光度介于-0.75~-6.00 DDS,满足入选标准予纳入并验配角膜塑形镜;于戴镜后1、3、6、12个月随访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测量并比较戴镜前与戴镜12个月后停戴1个月时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及眼轴.对相关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配对f检验;并将戴镜前的年龄、屈光度、角膜形态等指标与眼轴变化量做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52例受试者完成13个月的随访研究,平均年龄(11.062±2.631)岁,平均等效球镜度数(-3.565±1.33)D,其戴镜前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中央角膜厚度与戴镜期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前的球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数及眼轴与戴镜满12个月后停戴1个月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裸眼视力、柱镜度数、角膜曲率及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年龄是影响眼轴变化的主要因素,与眼轴变化量呈负相关.结论 角膜塑形镜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近视度,其效果显著且可逆;并能有效控制眼轴增长,延缓近视进展;治疗年龄是参与影响其控制作用的重要因素.

  • 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研究

    作者:王晓丽;张海涛

    眼RNFL损伤特点不同,因此RNFL测量可以作为在近视患者中检测和评价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有用的指标.

  • 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B超水平截面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张林;张振华;王龙龙;郝冬

    对54例高度近视眼后极部巩膜葡萄肿的病变部位和病变范围进行了B超声检查,54例中男22例44眼,女32例62眼(单眼2例),共计106眼.年龄23~61岁,平均36.2岁.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11.31D.

  • LASIK术中不成功角膜瓣的处理方法

    作者:程振英;李镜海;李艳;李荣;王彤

    自1996年4月至2000年12月我院做LASIK手术时角膜瓣制作不成功者12例12眼.其中男7例7眼,女5例5眼,年龄18~28岁.原始屈光度:球镜-4.00~-7.50D,散光-0.25~1.50D.

  • LASIK术后角膜瓣完全溶解1例

    作者:韩贤奎;李丽;任骞

    患者女性 30岁因双眼高度近视于2000年6月13日行双眼LASIK术.术前常规检查未见眼部异常.屈光度:右眼-10.00DS -2.50DC×90°=0.5;左眼-8.00DS -3.00DC×165°=0.6.

436 条记录 7/22 页 « 12...45678910...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