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虾青素对凹透镜所致的豚鼠近视模型屈光状态及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

    作者:石晶;谭小波;杨洁;郝佳颖;杨伟丽;李娜

    目的:探讨虾青素对凹透镜所致的豚鼠近视模型屈光状态及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阐明虾青素对近视屈光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48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和模型组(n=36),模型组以远视性光学离焦法制备豚鼠右眼近视模型(左眼作为对照)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低(25 ig· kg-1)和高剂量虾青素组(50 ig·kg-1),给药干预4周,于2和4周分别检测各组豚鼠双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并于4周检测完成后,对右眼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模型组豚鼠在实验2周后实验眼球屈光度较作为对照的左眼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右眼比较也明显降低(P<0.05),4周后更加明显(P<0.01);模型组豚鼠在实验2周后实验眼球的眼轴长度较对照的左眼及空白对照组增加(P<0.05),4周后增加更为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虾青素组豚鼠眼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明显增加(P<0.05),用药时间长且效果较好;其病理组织形态学上也呈现出明显的改善,胶原断裂现象明显减少且排列较整齐.结论:虾青素在改善近视眼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还有助于恢复近视眼球巩膜的组织形态.

  • 6招可助你远离白内障

    作者:李海涛

    白内障是因晶状体囊膜受损或晶状体蛋白变性而导致晶状体混浊的一种眼病.该病患者可出现视力模糊、怕光、视物变暗、变形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失明.在此病发生的早期,患者眼睛晶状体的周围可变得混浊.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眼睛的晶状体可渐渐变白,使其在看东西时如隔着一层烟雾或总是觉得光线不好,需要靠近物体才能看得清楚.有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还可出现视物变形或有重影,甚至在晚上看电视、看灯泡等发光的物体时可出现彩虹现象(即看到发光物体的周围出现彩虹一样的光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患有老花眼的老年人在配戴老花镜一段时间后,若出现摘掉老花镜后视力反而更好的现象,就说明其可能患有早期白内障,并且由于白内障的发展已经改变了其眼睛晶状体的屈光度,故应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检查.

  • 于洪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度发育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印淑慧

    目的 检查并分析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和屈光度状况,了解其视力保健情况,并对科学的视力监测模式进行探讨.方法 2013年1-12月对沈阳市于洪区103所幼儿园内的9 895名幼儿进行了健康检查,视力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屈光筛查采用伟伦Suresight手持式视力筛查仪.结果 年龄为3岁、4岁、5岁和6岁的学龄前受检儿童的视力异常检率分别为0、0.12%、3.15%和3.71%,所有受检儿童总的视力异常率为1.93%;年龄为3岁、4岁、5岁和6岁的学龄前受检儿童在屈光检查中的检出率分别为0、0.66%、2.89%和3.33%,所有受检儿童总的检出率为1.94%.结论 学龄前儿童视力问题不容忽视,本市应加强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保健工作,定期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发现问题应早期干预,以免造成严重的视力伤害.保护儿童视力应从学龄前开始.

  • 贺氏三通法治疗痉挛性近视患儿对屈光度、眼轴长度的影响研究

    作者:赵瑞莲;杨迎新;孙占昆;赵玲;郭玉霞;朱卫华;王红燕;刘小峰;李红英

    目的:探讨贺氏三通法治疗痉挛性近视患儿对屈光度、眼轴长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顺义地区痉挛性近视患儿120例(120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正常配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贺氏三通法治疗,两组都连续治疗观察6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与8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屈光度分别为(0.84±0.24)D和(0.23 ±0.21)D,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1.29±0.45)D和(-1.33±0.41)D(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屈光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眼轴长度分别为(23.22±0.43)mm和(21.11±0.63)mm,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18.33±0.78)mm和(18.11±0.56) mm(P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贺氏三通法治疗痉挛性近视患儿能提高屈光度与眼轴长度,提高治疗疗效,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高度近视眼黄斑区不同区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与屈光度的关系

    作者:王洪霞;孙蕾;石德晶;李丹丹;孟兆军;弥树勇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厚度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屈光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度近视患眼107例,按屈光度不同分为Ⅰ组(-6 D至-8 D)、Ⅱ组(-8.25 D至-10.D)、Ⅲ组(>-10 D).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黄斑部9个不同分区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即直径<1 mm(黄斑中心凹区)、1-3 mm(内环区:B1、B2、B3、B4)和3-6mm(外环区:C1、C2、C3、c4),比较期间的差别,并分析各区域神经上皮层厚度与屈光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Ⅰ组与Ⅱ组及Ⅲ组、Ⅱ组与Ⅲ组黄斑中心凹区神经上皮层厚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Ⅰ组及Ⅱ组外环区神经上皮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内环区神经上皮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及外环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与近视屈光度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233、0.248、0.278、0.383、0.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随近视屈光度的增高而呈区域选择性萎缩变薄.

  •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前后眼压临床分析

    作者:李卫涛;凌富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是近年来角膜屈光手术一大进展,同PRK相比,它具有更高安全性、稳定性和术前可预测性,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Lasik术后常规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稳定屈光度,但长期使用有可能引起激素性高眼压,甚至造成类固醇性青光眼,因此术后眼压监测非常重要,我们对在我院接受Lasik手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160例做了术前术后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 药物治疗单纯性近视

    作者:刘鸿雁;孙立滨;潘健

    稳定轻、中度近视的问题,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现将我们应用药物治疗轻、中度近视的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观察6D以下近视154人(308眼),年龄12~18岁,平均14.2岁.其中70人(140眼)为对照组不予治疗;84人(168眼)为治疗组.应用0.25%托品卡胺滴眼剂治疗,每天睡前20~30min点眼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每年治疗4~5个疗程,疗程间隔2~3个月.观察时间12~48个月(平均21.8±1.3个月).每年进行2次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和静态屈光度的检查.每隔3~4个月加查动态屈光度.疗效标准:年静态屈光度增长不超过0.25D,即为近视稳定的标准,大于比值则属进行.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应用医学统计软件处理.

  • 调节训练与近视儿童屈光度发展关系临床研究

    作者:宋晗;李明生;高松;马秋莎

    目的 观察调节训练对近视儿童屈光度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择6 ~12岁近视儿童患者62例(117眼),根据近视程度分为3组:Ⅰ组(<-3.00D)48眼;Ⅱ组(-3.00D~-6.00D)37眼;Ⅲ组(>-6.00D)32眼,分析进行调节训练1年后的屈光状态、年近视增长幅度的变化.结果 同原近视增长幅度比较,调节训练后,年近视增幅显著减缓(P<0.05);不同近视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调节训练能有效延缓近视儿童屈光度的发展,尤其对低中度近视患者控制的效果更为明显.

  • 角膜塑形术联合框架眼镜矫正青少年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东华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术联合框架眼镜矫正青少年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4年在我院进行视力矫正的高度近视的青少年,以矫正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角膜塑形术联合框架眼镜矫正,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的框架眼镜矫正.对比分析,矫正前,矫正后1年,矫正后2年,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眼压.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裸眼视力逐年提高矫正前VS矫正后1年VS矫正后2年(0.11±0.03)VS(0.25±0.04)VS(0.33±0.06),F=25.912,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屈光度逐年降低矫正前VS矫正后1年VS矫正后2年分别为(6.33±0.91)DVS(5.12±0.72)D、VS(4.27±0.82)D,F=12.415,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眼压和眼轴长度没有明显的变化,F=2.73,1.32,P=0.12,0.56,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在矫正前、矫正后1年、矫正后2年裸眼视力,三年相比,裸眼视力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屈光度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1.297,P=0.61,.此外患者的眼压和眼轴长度没有明显的变化,F=1.08,2.06,P=0.67,0.22,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裸眼视力和屈光度经t检验,t=12.496,8.23,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和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的患者应用角膜塑形术联合框架眼镜进行矫正,这种矫正方法安全有效,且有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

  • 青光眼术后影响人工晶体屈光度的临床实验研究

    作者:宿星杰;徐小萍;刘远光

    青光眼是仅次于白内障位居第二的致盲眼病,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眼科手术技术的发展,青光眼手术治愈率有普遍的提高且并发症相对的减少.但是由于多种因素使原有的晶状体混浊加重,也可使透明的晶状体发生混浊.人们开始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病人行白内障手术同时植入人工晶体(IOL),但这些患者术后屈光不正度数高于未行青光眼滤过术者.这些屈光不正与术前计算的结果相比多为近视.本文通过测量青光眼滤过术前后与白内障术后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的变化,解释人工晶状体眼屈光不正,进而为青光眼滤过术后植入IOL屈光度的选择提供论证依据.

  • 不同颜色簿本对学生屈光度影响的长期观察

    作者:唐文丽;黄德仁;李珊珊;王丽萍;冯浩雁;杨志萍;胡翠华;陈爱玉;卢蕊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不同颜色簿本对学生屈光度的可能影响. [方法]对111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和151名初二年级学生进行分组调查.小学观察组56人使用黄色簿本,对照组55人使用白色簿本;中学观察组75人使用黄色簿本,对照组76人使用白色簿本.[结果]1年后小学观察组学生的近视屈光度增加-0.33D,对照组学生的近视屈光度增加-0.67D;中学观察组学生的近视屈光度增加-0.38D,对照组学生的近视屈光度增加-0.69D. [结论]黄色簿本改变了视觉信息环境,使用黄色簿本的学生近视发展的速度较使用白色簿本学生缓慢.

  • 银杏总黄酮苷对鸡眼形觉剥夺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国忠;薛文隽;杨其绛;巫向前;朱颖;祝肇荣

    目的:观察银杏总黄酮苷对鸡眼形觉剥夺的影响.方法:2d龄鸡雏30只,分3组,分别为对照组、用药Ⅰ组、用药Ⅱ组,每组均缝合单只眼睑,造成形觉剥夺近视眼.采用测定鸡眼屈光度、活体A超服轴测量、光镜下观察巩膜、视网膜病理形态的方法.结果:形觉剥夺导致了对照组近视性屈光状态异常(P<0.001).眼球的前后轴长度延长(P<0.05),光镜下巩膜软骨细胞层增厚,巩膜纤维层变薄.用药组近视性屈光状态异常有改善.眼球前后轴长度缩短,其中用药Ⅱ组的屈光度与眼前后轴长度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P<0.05).镜下用药Ⅱ组近视眼巩膜软骨细胞、巩膜纤维层改变不明显.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银杏总黄酮苷对鸡眼形觉剥夺后的近视性屈光状态形成及眼球前后轴长度有抑制作用,对鸡眼形觉剥夺后的眼底病变有改善作用.

  • 近视屈光手术人群瞳孔直径的调查和分析

    作者:陈志;余秀梅;张亚飞

    正常成人瞳孔在自然光线下直径为2~5 mm,暗环境中直径可达4~8 mm,左右瞳孔大小相等但受光线、屈光状态、年龄、精神状态、药物等因素影响.在近视人群中瞳孔大小与屈光度的相关性报道较少,本研究对屈光手术患者进行自然环境和暗环境下瞳孔直径测量,观察瞳孔直径与屈光度的关系,报告如下:

  • 合并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计算方法

    作者:李剑洪;曾强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法 在计算带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屈光度中的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临床对比分析.对31例(31眼)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的合并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应用Orbscan-Ⅱ所测得的患眼前、后表面角膜曲率值,经过计算修正,代入SRK/T公式计算获得的IOL屈光度为实验组;术前用角膜曲率计测量健眼的角膜曲率值,并代入SRK/T公式计算所得到的IOL屈光度为对照组(术中按常规以此组结果 植入IOL);术后3个月行电脑和检影验光获得的患眼屈光状态,折算为等效球镜值,以植入的IOL屈光度+等效球镜值×1.25得到的IOL屈光度为标准组.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角膜曲率的差别及各组间IOL屈光度的差别.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角膜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1.9±1.67)与对照组(20.70±1.83) IOL屈光度比较以及标准组(22.32±1.95)与对照组IOL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标准组IOL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合并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应用Orbscan-Ⅱ测量前、后表面角膜曲率值,并以SRK/T公式计算IOL屈光度更接近患眼的屈光状态.(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160-162)

  • 近视人群的眼压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孔祥梅;孙兴怀;汪琳

    目的探讨近视性屈光不正人群的眼压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 074例(2 071眼)近视性屈光不正者激光矫正术前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眼别、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meal thickness,CCT)、屈光度(diopeer,DIOP)、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采用非接触式眼压测量方法)等,数据输入SPSS10.0统计软件包,分析其平均值、相关性等.结果近视人群的CCT平均值(536.48±31.52)μm;DIOP(球镜等量)平均值为(-7.32±3.92)D;IOP平均值(15.27±2.97)mmHg(1 mmHg=0.133 kPa).IOP与CCT呈正相关,与DIOP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IOP=0.039CCT-0.082DIOP-6.138.结论IOP的测量值受CCT和DIOP影响,CCT每改变100μm,IOP即改变3.9 mmHg;或DIOP每改变1D,IOP即改变0.082 mmHg.IOP与性别、年龄、眼别等不相关.

  • TICL 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旋转及其处理

    作者:陈菲菲;王晓瑛;陈昕阳;周行涛;汪琳

    资料 患者1, 女性,38岁,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术前屈光度及矫正视力:右眼-15.00/-2.00×15°→0.9,左眼-15.50/-2.00×175°→0.9;眼压:右眼13.9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5.0 mm Hg;白-对-白(white-to-white, WTW):右眼11.8 mm,左眼11.7 mm;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Oculus Optikgerate GmbH, Wetzlar, 德国)测量前房深度:右眼3.23 mm,左眼3.20 mm;角膜曲率:右眼42.8/44.6,左眼43.3/44.7;角膜厚度:右眼573 μm,左眼561 μm.角膜内皮计数:右眼2971 个/mm2 ,左眼3072 个/mm2 .

  • 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透镜植入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沈阳;周行涛

    目前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飞秒激光透镜切除术和小切口透镜切除术等都是以牺牲角膜厚度为前提来矫正屈光不正的,矫正的屈光度必然受到角膜厚度的限制.转变在角膜厚度上做"减法"来矫正屈光不正的理念,尝试在角膜基质层内植入一定度数的透镜,用"加法"来矫正屈光不正已经成为可能.本文就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透镜植入技术近10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 Tecnis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

    作者:苏晓华;刘平;黎国英;张巍巍;徐瑶;刘英豪

    近年来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使白内障术后的视觉质量不断提高[1] .我科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Tecnis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我科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Tecnis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治疗白内障患者28例(43眼),其中男性17例(26眼),女性11例(17眼);年龄38~72岁.双眼15例,单眼13例.术前视力光感至0.5.晶状体核硬度包括I~Ⅳ级,其中包括外伤性白内障1眼,先天性白内障1眼,其他均为老年性白内障.所有病例角膜散光小于1.5 D,无影响视力的其他眼病及全身疾病.人工晶状体度数用SRK-Ⅱ公式计算,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尽量使术后屈光度为+0.00~+0.50.本研究使用的是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TecnisZM900型非球面软性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 高度远视性弱视儿童屈光度、眼轴和角膜曲率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兴珍;张晓;丁明红

    为探讨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与眼轴及角膜曲率的相关性,我院对79例(150眼)高度远视儿童进行了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的测量,报告如下.

  • 430nm和530nm单色光对豚鼠眼球背侧及腹侧屈光发育的影响

    作者:刘睿;邹蕾蕾;刘望原;钱一锋;戴锦晖

    目的 研究430 nm短波长单色光及530 nm中波长单色光照对豚鼠眼球背侧、中央和腹侧屈光度及眼轴的影响.方法 采用A超及冷冻切片方法测量6只2周龄豚鼠的眼轴,分析2种方法所得结果的相关性.36只2周龄三色豚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430 nm短波长光组(蓝光组)、530 nm中波长光组(绿光组)及白光对照组.3组在蓝光、绿光及白光中连续饲养10周,各光照组光量子数设置一致.光照前及光照后2周、4周、6周、8周及10周分别进行眼球背侧、中央及腹侧屈光度检查,10周后每组各取6只豚鼠冷冻切片取矢状切面在显微镜下进行眼轴生物学测量.结果 A超与冷冻切片方法测量跟轴结果相关,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0周的建模,相对于白光组,蓝光组眼球背侧、中央和腹侧屈光度均偏远视(P<0.05),腹侧远视更明显,眼轴增长程度延缓(P<0.05),腹侧眼轴增长延缓显著;绿光组眼球背侧、中央和腹侧屈光度均偏近视(P<0.05),眼轴增长加快(P<0.05),背侧眼轴增长更明显.结论 单色光对豚鼠眼球背侧和腹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屈光状态及眼轴改变,可能与豚鼠视锥细胞分布有关.

436 条记录 9/22 页 « 12...6789101112...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