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摄影验光在临床应用的评估

    作者:梁纳;何志远

    摄影验光是应用摄影技术将视网膜反射出的光拍摄下来,因屈光状态不同瞳孔区出现不同光影,从而可测出被检者的屈光状态和屈光度[1].现将我院应用双裂隙偏心摄影验光仪临床应用情况介绍和评估如下.

  •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屈光度与眼轴长度的动态演变

    作者:卓旭英;于宁;王卿;陈美玲

    屈光不正,尤其远视眼是导致儿童弱视的常见原因,以往报告多见研究屈光度与年龄的相关关系[1,2].本文报告对同一群体患儿1996~1998年连续观察3年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动态演变.

  • Ortho-K矫治近视无效4例分析

    作者:卢燕;周本长;江爱华

    我院自1999年7月至2000年3月共配OK镜188例(355只眼)。其中4例7眼(2%)戴镜3月无效,现报告如下:  例1.男,18岁,双眼近视6年。查:右视力0.1,左0.06,眼前节正常,屈光间质透明,眼底正常。散瞳验光,双眼-4.50DS=1.2,角膜曲率,右眼HK39.375D,VK40.125D。左眼HK39.375D,VK40.125D,眼压正常,角膜直径11.5mm。配CONTEK公司ACCC/C OK镜。戴镜随访1月,视力波动于0.1~0.3,屈光度-2.50DS~-3.00DS,戴镜检查,镜片位置正常,固定好,光学弧区6mm。换片,随访4月,视力、屈光度无改变,右眼HK39.25D,VK40.50D,左眼HK39.25D,VK40.00D。

  •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眼 AC/A 的影响

    作者:赵宏伟;刘怡;白凤华;高平

    目的:分析青少年近视患者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后对 AC/A 的不同影响。方法对23例(46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和34例(68眼)戴框架眼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观察1年后两组患者的屈光度和 AC/A 值。结果戴镜1年后,角膜塑形镜组平均屈光度增加了0.35±0.25D ,框架镜组平均屈光度增加了0.82±0.36D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塑形镜组平均 AC/A 值降低了0.83±0.23,框架镜组增加了0.12±0.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减缓青少年的近视加深,降低 AC/A 值,使患者的调节与集合的关系更加协调。

  • 病理性近视的眼底损害与屈光度分析

    作者:聂孝敏;冯萍

    高度近视是一种严重进行性视功损害的多发病,它是以巩膜延伸,眼视轴增长,近视度数增高而引发的眼底视网膜组织损害为特征的眼底病.本文通过病理性近视的屈光度与眼底病变观察,了解近视程度与眼底损害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和了解高度近视早期治疗及早期预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IOL Master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桂红;石志红

    目的 通过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实际屈光状态与术前预设屈光状态进行对比,比较IOL Master与A超两种方法对预测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准确性.方法 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96例(108只眼),术前分别采用IOL Master与A超测量术眼眼轴长度,使用SRT-T公式计算预装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术后2个月检查患者的实际屈光状态,比较两种测量方法在不同眼轴眼的绝对屈光误差(预设屈光度与术后等效球镜度差值的绝对值).结果 眼轴≤22 mm者4只眼,I-OL-Master绝对屈光误差0~0.64 D,(0.28±0.34)D;A超绝对屈光误差0~1.04 D,(0.62±0.3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P=0.246).22 mm<眼轴≤26 mm者92只眼,IOL-Master绝对屈光误差0~1.24 D,(0.62±0.37) D;A超绝对屈光误差为0~1.71 D,(1.24±0.4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P=0.084).眼轴>26 mm者12只眼,IOL-Master绝对屈光误差0~1.82 D,(1.16±0.68)D;A超绝对屈光误差0~3.25 D,(2.49±0.74)D,A超的误差大于IOL-Master (t=1.16,P=0.004).结论 眼轴>26 mm时,由IOL Maste测量得到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较A超准确;眼轴22~26 mm时,两种方法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别.

  • 儿童和青少年高度近视眼底损害与屈光度的关系

    作者:王舜杏;关国华;詹宇坚

    目的了解儿童和青少年高度近视的屈光度与眼底损害的关系。方法 230只眼按屈光度的不同分为5组,统计各组中眼底损害情况。结果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包括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变性、漆裂样纹损害、黄斑区Fuchs斑和黄斑出血。屈光度在-6.00D~-8.00者58只眼均未发现上述眼底损害;从-12.00D开始随着近视度的加深,眼底损害的发生率不断增加。结论屈光度的加深是出现眼底损害和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 翼状胬肉手术前后与屈光变化的观察

    作者:洪华山;洪建国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患者常因外观的改变或视物模糊而就诊.为观察翼状胬肉与角膜屈光间的关系,笔者随机对50例60只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屈光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关键词: 翼状胬肉 屈光度
  • 屈光学若干基本概念

    作者:施明光;赵月娟

    在阅读文献和审稿过程中,发现部分作者对屈光学中的基本概念认识模糊,甚至错误,有随手捡来、随意定义的倾向。其结果不但导致文章语意不通,而且贻误读者,后果不良。以下是屈光学中部分重要基本概念,以供读者参考学习。  一、屈光和屈光状态  问题: “该隐形眼镜的屈光状态是……”,此处使用屈光状态一词是否正确?  说明:屈光是指光线经过光学界面后改变行进方向的现象,即曲折现象。隐形眼镜为光学界面,光线经过后可发生屈光,即隐形眼镜起屈光作用。 其在物理学中的意义为镜度(power),即其焦距(单位:m)的倒数,表示屈光面对光线的曲折强度,计量单位为屈光度(diopter,D)。屈光状态(refractive state)是指人眼对于外界物体的成像特性或情况。远点距离是指视网膜像面的共轭面,即物面作为远点离开眼(主点)的距离。远点位于眼前无穷远为正视屈光状态,远点位于眼前有限距离为近视屈光状态,远点位于眼后(虚点)为远视屈光状态。屈光状态是远点距离(单位:m)的倒数,表示人眼正常或异常的屈光情况,亦称主点屈光,计量单位亦为屈光度(D)。因此描述任何屈光界面或镜面,包括隐形眼镜,均不能使用屈光状态一词。

  • 散光基本概念的表达辨误

    作者:施明光;赵月娟

    鉴于在已发表的有关角膜地形图的报道[1,2]中,对于散光概念定性和定量的基本表达尚存在模糊和混乱,笔者提出相关说明和分析,以供读者参考,更希望可共同讨论,以达到取得基本共识的目的。  一、“大轴性散光”和“大散光轴径”  屈光学中的散光概念包括眼散光(ocular astigmatism)和面散光(surface astigmatism);面散光分角膜散光和晶状体散光两种。根据大量文献报道,面散光中角膜散光占90%以上,而且人眼的角膜散光主要来自于角膜的前表面,使用角膜地形图及角膜曲率计可测量其数值。由于眼睑的重力生理学作用,人眼角膜表面呈橄榄形,即球柱形(spher-cylinder),亦称Toric面,点光源在该面上形成相互正交的两条焦线。弱屈光度所在散光面子午线为基弧子午线(basic-curve meridian),即小镜度子午线;强屈光度所在散光面子午线为正交弧子午线(cross-curve meridian),即大镜度子午线。两子午线的屈光度差为散光度,弱屈光度的镜度为球镜度,其所在子午线为散光轴。此为规则性散光[3]。

  • 多用户系统控制中寻呼员视觉机能的测评

    作者:廖国锋;钟浩;姜国华;牟晓非;吴文灿

    目的评价多用户系统控制中寻呼员的视觉机能状态,探讨视疲劳产生的原因.方法对寻呼员上午工作前和工作后的主观感觉进行了测评,并分别在8:15、9:15、10:15、11:15、12:15对闪光融合频率、动态视力和屈光度等视觉指标进行现场测试.结果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出现严重的视觉不舒适症状,对不同阶段测试结果进行两两比较,闪光融合频率、动态视力等指标没有下降;与8:15所测结果比较,屈光度除右眼在12:15所测值下降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多用户系统控制中寻呼员的视觉机能状态保持良好,短暂而频繁的等待时间是保持视觉机能状态良好的重要原因.

  • 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员近视防控方案实施的效果评价

    作者:史久美;姚璐;史伟;贾辰龙;孙丹;邹志康

    目的 通过对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员屈光度(diopter,D)复查及近视防控方案实施情况调查,了解航校学员近视防控措施的实施成效,进一步完善保苗、护苗的视力维护措施.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空军青少年航校高二学员进行横断面调查,抽取全国青少年航校7个地区280名学员,以D值较差侧眼为依据对样本进行分析[以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R)≤-0.5 D视为近视,SER>-0.5D视为非近视],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航校学员近视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 该研究共选取280名学员,近视率为18.57%.经单因素方差分析,7个地区学员屈光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211,P<0.001),多重Scheffe法比较发现第7区学员D值明显高于第1、2区,差异显著.平时连续读书或写字超过1 h(Z=-2.344,P=0.019),在昏暗台灯或手电照明等情况下读写(Z=-2.217,P=0.027),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x2=5.514,P=0.01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显示,导致学员近视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在昏暗台灯或手电照明等情况下读写、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30 cm,OR值分别是2.838和3.366.结论 空军青少年航校近视防控措施取得了相应成效,但需进一步完善,视力维护要重点关注学员的良好用眼习惯,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读写,保持健康的用眼距离,可减少近视的发生.

  • 散瞳前后电脑验光屈光度分析

    作者:刘颖颖;宋玉珍;段佳丽;杜文娟;刘韫宁;刘娟;郭秀花

    目的:探讨散瞳前后不同屈光状况下电脑验光屈光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应用盐酸环喷托酯散瞳样本322例(644眼),采集其散瞳前后电脑自动验光结果,按照散瞳后屈光度分为远视组、正视组和近视组,建立散瞳前后屈光度的回归模型.结果:不同年龄组散瞳前后屈光度差异显著(P<0.01);按照不同年龄组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各年龄组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均在0.93以上;而远视组和正视组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较低.结论:近视组散瞳前后屈光度均呈现显著线性相关.

  • 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不良反应165例

    作者:叶瑞珍;李学喜;徐建峰

    近年来,角膜塑形(OK)镜较多地应用于视力矫正,但配戴不当会引起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我院自1998年10月起对配戴 OK 镜165例(310眼)随访3~24个月,屈光度平均下降-4.09 D 者128例(248眼,占78%),裸眼远视力提高至1.0者37例(62眼,占22.0%);出现角膜损伤、视力上升不佳、重影、镜片破损等,现将原因及处理分析如下.

  • 不同致密度白内障两种A超眼轴测量模式的比较

    作者:李娜;彭秀军;王桂琴

    获得眼轴的准确参数,预测人工晶体屈光度是取得理想术后屈光状态的重要基础,而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混浊致密度差异很大,A超测量时一般有不同模式选择,如正常眼(NORM),晶体致密眼(CATA)模式等,我们总结2010年3~4月收治的96例120眼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何根据患者白内障致密度不同选择合适测量模式,报告如下.

  • 角膜塑形镜矫正85例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的效果分析

    作者:陈霄;张健;张利科;王晓冰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高度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度近视青少年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佩戴框架眼镜,观察组佩戴角膜塑形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1年时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的差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满意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天、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1个月时的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和1年时,观察组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天、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1个月时的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和1年时,观察组的屈光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天、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1个月的眼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和1年后,观察组眼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973,P=-0.001);两组患者角膜点染、视觉异常、过敏和角膜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93,P=0.506).结论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高度近视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裸眼视力和屈光度,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不同手术方案在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范玉芳;万小果;邓建英

    目的 探究分析不同手术方案对白内障手术患者视力恢复和屈光度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白内障手术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2.0透明角膜不缝合自闭式切口,对照组采用3.5 mm自闭式无缝线透明角膜切口,分析两组患者视力恢复以及屈光度等变化.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视力、手术源性散光无明显差异,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视力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 d(0.72±0.25)、1周(0.74±0.16)、1月(0.73±0.28)和3月裸眼视力(0.75±0.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 d(0.49±0.21)、1周(0.52±0.26)、1月(0.56±0.24)和3月裸眼视力(0.57±0.18)(P<0.05).观察组术后3 d、1 w、1月、3月手术源性散光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87.3%)、1周(76.2%)、1月(74.6%)、3月手术源性屈光度改变率(7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 d(96.8%)、1周(92.1%)、1月(88.9%)、3月手术源性屈光度改变率(85.7%)(P<0.05).两组患者屈光度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手术源性屈光度改变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内障手术采用2.0 mm自闭式无缝线透明角膜切口有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减少屈光度变化幅度,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角膜塑形镜控制学龄儿童近视发展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琳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治疗学龄儿童近视的效果。方法将98例学龄期近视儿童随机分为角膜塑形镜组48例和框架镜组50例,戴镜前和戴镜后2年检查眼轴长度、眼屈光度,评价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进展的作用。结果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镜组治疗前眼轴长度分别为(22.48±1.53)mm和(22.46±1.48)mm,治疗后眼轴长度分别平均增长(0.39±0.06)mm和(0.62±0.12)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镜组治疗前屈光度(等效球镜)分别为(-1.75±0.50)DS和(-1.75±0.25)DS,治疗后屈光度分别增加(0.50±0.25)DS和(1.25±0.50)D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进展,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可作为观察近视进展情况的有效指标。

  • 角膜矫形术对眼压与屈光度影响的研究

    作者:项燕;张惠成;赵江浩;钟建光;董映;王聪

    目的研究角膜矫形术矫治前后眼压的改变情况及其与屈光度改变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测量近视患者70例127眼,10~21岁,戴角膜矫形镜前后的眼压、屈光度.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戴角膜矫形镜前后眼压与屈光度均有显著性差别(P≤0.01),而眼压与屈光度的改变经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无显著性差别(P>0.5).结论戴角膜矫形镜后眼压与屈光度均较戴镜前下降,但两者的改变无相关关系.

  • 综合治疗近视50例疗效观察

    作者:路剑英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方法:将50例青少年分对照眼和治疗眼,治疗眼给予综合治疗,每天2次.3个疗程后观察屈光度和视力的改变并进行对照.结果:与对照眼相比,治疗眼屈光度下降和视力提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治疗对青少年近视有较确切的疗效.

436 条记录 4/22 页 « 1234567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