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单独与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血脂的影响

    作者:龚家川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单独与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2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且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例.A组口服甲氨蝶呤,B组口服柳氮磺吡啶,C组口服硫酸羟氯喹,D组则联合服药.比较四组治疗前后生化检查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四组治疗后生化检测与临床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治疗后TC[(4.20±0.65) mmol/L vs.(4.76±0.84)mmol/L、 (4.82±0.93) mmol/L、 (4.79±0.88) mmol/L]、TG[(1.03±0.41) mmol/Lvs.(1.41±0.61)mmol/L、 (1.42±0.63) mmol/L、 (1.43±0.57) mmol/L]、LDL[(2.01±0.45) mmol/L vs.(2.45±0.65)mmol/L、(2.44±0.71) mmol/L、(2.47±0.62) mmol/L]水平与A组、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治疗后HDL水平[(1.69±0.35) mmol/L vs.(1.25±0.30) mmol/L、(1.27±0.29) mmol/L、(1.32±0.31) mmol/L]与关节肿胀个数[(3.01±0.97) vs.(4.38±1.25)、(4.37±1.31)、(4.39±1.28)]与A组、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联合用药可显著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脂水平,具有借鉴性.

  • 硫酸羟氯喹联合强的松治疗口腔粘膜扁平苔藓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玉珍

    目的 探讨硫酸羟氯喹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口腔粘膜扁平苔藓(OLP)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4例OLP患者采用硫酸羟氯喹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观察口腔斑纹、溃疡、充血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痊愈40.4%,显效51.9%,无效率7.7%,有效率为92.3%.结论 硫酸羟氯喹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OLP疗效肯定,副作用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补血养阴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佳星;徐薇薇;刘风云;陶丽红;汪悦

    目的:观察补血养阴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根据病例纳入标准纳入病例65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予硫酸羟氯喹联合补血养阴汤口服,对照组30例予硫酸羟氯喹口服,治疗12周后,检测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测定唾液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CRP、ESR、IgA、Schirmer试验阳性率、角膜染色阳性率、唾液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补血养阴汤能较好地改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提示补血养阴汤通过抑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唾液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而改善唾液腺功能,增加唾液分泌.

  • 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与醋酸泼尼松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夏江莉;刘永梅;陈学琴;王全胜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与醋酸泼尼松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8O例SLE患者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n=4O)和观察组(n=4O),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羟氯喹和醋酸泼尼松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肝肾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水平比较,组间CRP、WBC、ESR、IgA、IgG、补体C3、补体C4、ALT、AST、SCr和BUN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O.O5);治疗后,观察组CRP、ESR、IgA、IgG、ALT、AST、SCr和BUN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与醋酸泼尼松治疗SLE可有效调节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来氟米特和硫酸羟氯喹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比较

    作者:熊金河;何芳;尚华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和硫酸羟氯喹( HCQ )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86例维持治疗期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分别予LEF和HCQ治疗,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结果 LEF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 P>0.05);HCQ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分别为(1.98±0.33)mmol/L比(1.74±0.36)mmol/L ( P<0.01),总胆固醇(TC)为(4.69±0.65)mmol/L比(4.39±0.58)mmol/L( P<0.05);治疗前两组间各血脂成分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 LEF 组和 HCQ组 TG 分别为(1.91+0.35)mmol/L 比(1.74±0.36)mmol/L( P<0.05),TC 分别为(4.71±0.67) mmol/L 比(4.39±0.58)mmol/L( P<0.05)。结论硫酸羟氯喹和来氟米特均能缓解狼疮肾炎患者的病情,但前者可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 迪克乐克与硫酸羟氯喹治疗风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周定

    目的 探讨迪克乐克与硫酸羟氯喹治疗风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就诊的168例风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迪克乐克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迪克乐克与硫酸羟氯喹联合治疗,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77.4%),具有统计学意义(x2=6.89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晨僵、握力、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数和压痛指数等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治疗后晨僵、握力、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数和压痛指数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0%)明显低于对照组(23.8%),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55,P<0.05).结论 采用迪克乐克与硫酸羟氯喹治疗风湿病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行动能力,安全性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健脾益气化瘀法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赵辉;崔轶霞;谭娟

    目的 探讨健脾益气化瘀法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硫酸羟氯喹0.2g2次/日,治疗组口服健脾益气化瘀自拟方联合硫酸羟氯喹0.2g2次/日治疗.连续治疗12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口干、眼干、关节痛症状积分,RF,ESR,hs-CRP,IgG,眼滤纸试验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效率(73.3%),(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健脾益气化瘀法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能有效改善口干、眼干、关节痛等临床症状,降低IgG、RF及炎症指标,缓解病情,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 硫酸羟氯喹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仵宁

    目的:观察硫酸羟氯喹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采用盐酸米诺环素50mg,每日2次,3%硼酸溶液冷敷及外用类人胶原蛋白(R型);实验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酸羟氯喹0.1g,每日2次,治疗时间为4周.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同皮损积分4周后明显下降,其中以红斑水肿、丘疹脓疱改善显著.结论:硫酸羟氯喹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 种痘样水疱病1例

    作者:张风坤;王文岭

    1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日晒后面部反复起红斑、丘疹、水疱等10余年.10多年前夏季,颊部起红斑、丘疹、水疱,日晒后尤为明显,愈后留有萎缩性瘢痕.常在春夏加重,冬季减轻或消退,皮疹逐渐加重、密集,持续时间延长.近半年来,耳轮、鼻翼亦受累,且出现畏光、流泪.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查体:面部弥漫性潮红,其上见密集或散在绿豆大丘疹、水疱、结痂和萎缩性瘢痕,颈部、耳轮、鼻翼亦有类似皮疹.双眼球结膜高度充血,尤以左眼为著(图1).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血、尿卟啉均阴性,ANA,抗dsDNA,ENA均阴性.静脉血荧光红细胞阴性.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水肿,可见单房性或多房性水疱,表皮灶性坏死.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诊断:种痘样水疱病.给予硫酸羟氯喹200 mg/d服用,后失访.

  • 深在性红斑狼疮1例

    作者:孙健;崔丹

    患者女,37岁.右上臂斑块1年.皮肤科情况:右上臂前侧和后侧各见约1.5×2.5cm,1.5×4.0cm大小的淡红色浸润性斑块,表皮萎缩,质地较硬,活动度差,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表皮萎缩,基底细胞空泡化变性,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小血管扩张充血,小血管周围伴大量灶状淋巴细胞浸润,皮下脂肪小叶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LBT):表皮基底膜带C3,IgM呈线状沉积.诊断:深在性红斑狼疮.硫酸羟氯喹0.2g口服,2次/d,白芍总苷0.6g口服,3次/d,卤米松软膏、多磺酸黏多糖软膏外用.3周后皮损变软,面积变小.

  • 硫酸羟氯喹联合强的松治疗深在性红斑狼疮1例

    作者:张水文;杨蓉娅;李大伟;敖俊红;杜娟;张洁

    患者女,32岁.2年前不明原因于左上臂开始出现红色、黄豆大小的丘疹,并逐渐变大、变硬,形成略凹陷的斑块或结节,以后胸、背、腹部也出现类似皮损.曾多次化验血常规,白细胞均在正常值以下,频发左侧偏头痛,于2000年5月28日来我院门诊,门诊以"深在性红斑狼疮”(LEP)?收住院.

  • 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及机制研究

    作者:张静;沈斯瑶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收治的86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甲泼尼龙片联合艾拉莫德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片联合硫酸羟氯喹片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的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水平(RF)、免疫球蛋白G(IgG)、血小板计数(PLT)、外周血CD19+CD27+B细胞百分率、ESSPRI评分、ESSDAI评分、Schirmeri试验及唾液流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总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的ESR、RF、IgG、CD19+CD27+B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降低,PLT则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的ESR、RF、IgG、CD19+CD27+B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LT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两组的ESSPRI评分、ESSDA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Schirmeri试验值与唾液流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的ESSPRI评分、ESSDAI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Schirmeri试验值与唾液流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6.27%,对照组为13.95%(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优于甲泼尼龙联合硫酸羟氯喹,可能与艾拉莫德可有效抑制B细胞活化,从而减少免疫球蛋白G分泌、减轻淋巴细胞浸润有关,有效性与安全性较高,可使患者受益.

  • 儿童巴贝西虫感染1例分析

    作者:叶伟;周晓露

    本文报道1例以反复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儿童巴贝西虫感染患者的诊治经过,介绍此疾病的一般特点。以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
      1病例资料
      某男,5岁10个月,因"反复发热1月"来院就诊。患儿于1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间歇性,以午后发热为主,体温高时达39.8℃,时有寒战,无咳嗽、喘息,无胸闷,时有左膝关节疼痛(有轻微外伤史),但关节活动自如,无红肿。既往体健,无特殊家族史,查体:T39.2℃,神清,皮肤黏膜未见皮疹、黄染及出血点,卡疤(+),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肝脾未及肿大,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4.40×109/L,RBC4.05×1012/L, Hb115g/L,N87.20%,L18.90%,PLT386×109/L;CRP>10mg/L;ESR110mm/h,抗链"O"阴性;肺炎支原体滴度1:80;发热免疫三项未见异常;左膝关节X线片:未见异常;胸片:未见异常。初步诊断:发热待查?支原体感染,给予静点头孢三嗪、喜炎平及阿奇霉素,治疗7d,患儿仍发热不退,左膝关节疼痛,随转往上级医院,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WBC 8.13×109/L,RBC 3.46×1012/L,Hb96g/L,N58.20%,L33.80%,PLT447×109/L;CRP>54.5mg/L;ESR85mm/h,发热免疫3项未见异常;呼吸道病毒抗体IgM均(-),MP-AB<1:40,EB病毒抗体IgM(-)、IgG(+)、CMA-IgM(-);SF185.33ng/mL,ANCA(-),双份血培养:无细菌生长;骨髓培养:无细菌生长;胸片:未见异常。疟原虫检测(-);登革热抗体IgM(-)、IgG(-);流行性出血热IgM(-)、IgG(-);布氏杆菌试验(-);莱姆病抗体IgG(-);旋毛虫抗体(-);血气分析正常;血液生化正常;膝关节增强MIR扫描:见左膝关节囊内少量积液。后详细追问病史,患儿曾在海南岛居住生活6个月,遂查多次血涂片:提示巴贝西虫感染;粪便找寄生虫:可见肠道原虫;随诊断为:①巴贝西虫感染;②肠道原虫感染;③反应型关节炎。给予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硫酸羟氯喹,联合抗感染治疗3w,患儿热退,复查血涂片(-),左膝关节囊内积液吸收,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硫酸羟氯喹片0.1g,1次/d,口服14d停止,后当地随访3个月,患儿未出现再次发热。

  • 干燥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继发胫前黏液性水肿1例

    作者:李忱;景光婵;王景;董振华

    1病例简介患者女,47岁,因“口干、眼干6年,双下肢肿胀3年”于2012年7月10日入院。患者2006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干涩,畏光,异物感;口干,进食固体食物需水送服。2007年4月就诊于当地医院,查抗核抗体(ANA)1:320,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弱阳性,抗双链DNA抗体阴性;唇腺活检提示腺泡内可见散在灶性淋巴细胞浸润,诊断为干燥综合征(SS),予甲泼尼龙(美卓乐)24mg,每日1次,硫酸羟氯喹(纷乐)200mg,每日2次,白芍总苷胶囊(帕夫林)0.6g,每日3次。口干、眼干有所改善,激素规律减量至4mg,每日1次,长期维持治疗。2009年出现双下肢肿胀,胫前皮肤出现钱币状大小红斑,伴瘙痒,隆起于皮面,汗毛逐渐浓密,皮肤逐渐粗糙。2010年出现怕热多汗、焦躁易怒,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双下肢红斑原因不明”,未予特殊治疗。2011年10月给予甲巯咪唑片(赛治)10mg,每日1次,怕热多汗、焦躁易怒症状改善,但双下肢红斑范围逐渐扩大,现为进一步诊治入本院。入院查体:血压100/70 mmHg;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甲状腺域度肿大,质韧,未触及结节,甲状腺未闻及血管杂音。心、肺、腹查体无异常;杵状指,双下肢胫前及足背皮肤增厚、增粗,可见红褐色斑块,边界清楚,病变表面及周围汗毛增生、变粗。双下肢不肿(图1)。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26×109/L,血红蛋白135g/L,血小板214×109/L;肝功能、肾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均正常;抗核抗体( ANA )1:320,抗SSA抗体阳性,抗双链DNA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及抗β2-糖蛋白玉均阴性。口腔科会诊:唾液流率0.02 ml/min;腮腺造影:主导管正常,分支导管不显影,末梢导管点球状扩张,排空正常,支持SS;眼科会诊考虑干眼症,符合SS表现。甲状腺方面检查: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3.41pg/ml (参考范围1.80~4.10 pg/ml)、游离甲状腺素( FT4)0.66ng/dl(参考范围0.81~1.89 ng/d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1.17ng/ml (参考范围0.66~1.92 ng/ml)、甲状腺素( T4)5.80μg/dl (参考范围4.30~12.50μg/dl)、促甲状腺激素( TSH)0.057μIU/m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A-Tg )>4000 IU/ml (参考范围<115 IU/m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6000IU/ml(参考范围<34IU/ml)、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TRAb)>40IU/L(参考范围<2.5 IU/ml);甲状腺B超提示甲状腺弥散性病变,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表现。胫前皮肤病理提示:镜下可见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大量黏液沉积;安中兰染色阳性;符合黏液水肿性(图2)。诊断为干燥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继发胫前黏液性水肿,方案调整为甲泼尼龙(美卓乐)4mg,每日1次,硫酸羟氯喹(纷乐)200mg,每日2次,白芍总苷胶囊(帕夫林)0.6g,每日3次,甲巯咪唑片(赛治)2.5mg,每日1次,左甲状腺素钠片(雷替斯)12.5μg,每日1次,并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普特彼)每日2次。治疗2个月复查FT3、FT4、T3、T4、TSH均在正常范围,胫前黏液性水肿有所改善。

  • 口服塞来昔布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

    作者:陆亚彬;李坤鹏

    1 病例资料患者,女,69岁.因"双手指间关节疼痛加重7天"于2010年9月10日就诊.自诉于1990年患类风湿关节炎,2004年患骨关节炎,平时曾口服甲泼尼龙、硫酸羟氯喹片、白芍总苷胶囊、骨化三醇胶丸等药物治疗.否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查体:体温36.8℃,血压120/60mmHg.全身皮肤无皮疹,心率84次/分钟,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部柔软,无压痛,肝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双肩关节压痛,活动受限,双肘关节屈曲,尺侧偏斜,双手指间关节可见有钮孔花畸形.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初步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 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喜梅

    目的:对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依据研究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将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列为我院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均为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实施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为研究观察组.同期另外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则实施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为研究参照组.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与参照组相比更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对患者病情症状以及指标改善有积极意义.

  • 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唐敏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共60例,给予甲氨蝶呤口服 10~15 mg,1 次/周,硫酸羟氯喹口服200mg,2次/天,治疗三个月,观察前后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及握力.结果:治疗三个月后,患者的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握力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硫酸羟氯喹能有效缓解患者关节肿痛、改善晨僵、提高握力,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充血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李秀芬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充血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现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充血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西吡氯铵含片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实验组进行曲安奈德口腔软膏、硫酸羟氯喹、西吡氯铵含片联合治疗,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充血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治疗中,可采用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硫酸羟氯喹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张万义;张丽丽

    目的 分析研讨硫酸羟氯喹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纳入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接诊的8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分为A组(n=42)和B组(n=42),两组均以甲氨蝶呤为基础用药,A组在甲氨蝶呤基础上追加硫酸羟氯喹治疗,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优劣.结果 与B组总有效率比较,A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羟氯喹是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可靠药物,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硫酸羟氯喹治疗风湿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朱宏萍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风湿病患者时使用硫酸羟氯喹的效果.方法:收集风湿病患者共152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76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甲氨蝶呤,观察组联合硫酸羟氯喹,将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方案实施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对比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方案实施时间,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风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硫酸羟氯喹的疗效更加确切,患者的治疗时间更短,用药副作用也更少,值得推广应用.

81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