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血清及房水中血管内皮因子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的研究

    作者:谢桂军;张建峰;李曼;丁国鹏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onvascular glaucoma , NVG)是一种由缺血、缺氧共同作用导致的继发性青光眼,主要表现为虹膜表面及房角有新生血管[1]。NVG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并发症,近年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目前NVG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有学者认为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的调控过程,打破了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及抑制因子的平衡,促进了新生血管的形成,终导致了N V G [2]。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 ,PEDF)是目前已经证实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一,可以抑制多种血管生成诱导剂[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则是目前已知的强效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兼具增强血管通透性的作用[4]。生理状态下,PEDF 与 VEGF 保持动态平衡。本研究通过对NVG患者血清及房水中PEDF及VEGF的水平进行检测,以证实两者在NVG发生中的作用。

  •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5例液体治疗经验

    作者:于克生;张艳梅

    1960年Clarkson等[1],首次报道了少见且致命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是由不同原因引起,造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毛细血管水肿,大量血浆蛋白渗透到组织间隙,从而出现以低血压、低蛋白血症和全身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对2年来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液体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通络舒筋液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孟兴;郭会军;时安涛;尚志华;赵建成;王志超

    采用佐剂性关节炎(AA)动物模型,研究通络舒筋液的抗炎作用及其机理.结果:通络舒筋液能明显降低(AA)大鼠的左右足趾肿胀率,降低大鼠炎症关节的血管通透性,抑制其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对大鼠耳部红斑、尾部结节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一定改善.结论:通络舒筋液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降低炎症大鼠血管通透性及影响细胞因子的含量.

  • 恶性胸腔积液的机制研究进展及中医药干预靶点的思考

    作者:金志超;施展;花宝金

    恶性胸腔积液( MPE)是晚期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预后较差。MPE的形成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对MPE形成的病理过程也有了新的认识,除了淋巴管堵塞外,肿瘤新生血管、血管通透性增高、局部炎症以及水通道蛋白等也参与了MPE的形成。目前MPE的治疗方法虽多,但总体疗效有限,中医药对MPE具有一定干预作用。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总体机制研究偏少,对作用靶点、有效成分的阐述尚显不足;研究多以复方为主,缺少对单药、拆方、组方的研究;中医药治疗具有“多系统、多靶点”的特点,仅仅局限于某一靶点或某一机制无法全部诠释中医药的治疗机制;中医药治疗MPE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依据该理论指导临床治疗有着切实的疗效,如何将中医的“利水逐饮”的治疗思想与现代医学的机制研究相结合,是目前尚未涉及的地方。

  • 电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作者:洪艳丽;谈勇;殷燕云;邹奕洁;郭银华;聂小伟

    目的:观察电针在辅助生殖中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接受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从使用促性腺激素(Gn)日开始至胚胎移植(ET)日接受电针治疗.检测两组人绒促性素(hCG)注射日、穿刺取卵(OPU)日、ET日血清雌二醇(E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结局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E2在OPU日、ET日均明显降低(P<0.05);OPU日,卵泡液VEGF、IL-6水平亦明显降低(D<0.05).两组患者血清VEGF、IL-6均在hCG日水平高,随后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CG日、OPU日、ET日血清VEGF、IL-6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移植周期取消率、OHS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辅助能有效防治IVF过程中OHSS发生,且不降低IVF优胚率及妊娠率,可能与其降低患者卵巢局部血管通透性有关.

  • 通腑醒神液灌肠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及脑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作者:王立新;刘茂才;陆兵勋;孙景波

    目的观察通腑醒神液灌肠与灌胃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及脑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脑尾状核注射VII型胶原酶合肝素的脑出血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通腑醒神液灌肠组、通腑醒神胶囊灌胃组,观察治疗3、5、7d后各组大鼠脑系数、脑含水量、脑组织EB含量的变化.结果通腑醒神液灌肠与灌胃治疗3、5、7d后,均可显著降低大鼠脑系数、脑含水量、脑组织EB含量,而以通腑醒神液灌肠组疗效尤为显著.结论直肠给药是抢救脑出血新的有效给药途径.

  • 眼底出血的中西医诊疗思路

    作者:樊岚岚;吴星伟

    眼底出血是常见的眼底疾病,因出血发生的部位不同,对视力的损害程度也不一样.根据眼底出血对视力的损伤情况,中医将眼底出血称为"暴盲"、"视瞻昏渺"、"云雾移睛"等,但这种粗略的分类方法并不能满足临床诊治的需要.西医根据眼底出血发生的机理,可分为血管阻塞、血管通透性的改变、外力的损伤等方面.结合本人的实践,对近年相关报道进行分析、综述,得出以下结论.

  • 清开灵注射液类过敏反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崔宏玉;易艳;李春英;张宇实;赵雍;李桂琴;梁爱华;王云庭

    实验采用小鼠全身类过敏试验、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及测量血液中组胺,VEGF,TNF-α含量来研究清开灵注射液致小鼠和大鼠的类过敏反应,为其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小鼠全身类过敏试验:ICR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阳性药Compound 48/80 (Comp) 25 mg·kg-1组、清开灵注射液(QKLI)3,6,12 mL·kg-1组(本实验所用QKLI为液体,故剂量单位选用mL · kg-1),各组分别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含0.4%伊文思蓝(EB)的受试药,记录给药30 min后耳廓蓝染阳性率,对耳廓蓝染程度进行评分,测定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剃除大鼠背部和脊柱两侧的毛,经尾静脉注射含0.6% EB的NS 2 mL·kg-1,10 min后,在麻醉的情况下,沿脊柱两侧,皮内注射阴性对照NS、阳性对照Comp(0.5 mg,50μL)、不同浓度QKLI(分别相当于清开灵注射液原液12.5,25,50 μL),各组注射体积均为50 μL.给药20 min后记录各注射点的蓝斑直径.对血液中组胺,VEGF,TNF-o的影响:ICR小鼠随机分成NS组、Comp25 mg.kg-1组、QKLI 12 mL·kg-1组.各组经尾静脉注射不含EB的受试物.给药30 min后,摘眼球取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实验结果显示尾静脉注射QKLI 3,6,12 mL·kg-1后,小鼠耳廓出现不同程度的耳蓝染现象.提示QKLI可引起小鼠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其发生类过敏反应;大鼠皮内注射QKLI(相当于原液25,50 μL/点)时可导致注射点处形成与NS组相比直径较大的蓝斑(P<0.01);静脉注射QKLI后可引起血液VEGF明显增高,组胺有一定增高趋势,TNF-α未见增高.实验证明了QKLI有显著的使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从而诱发大鼠、小鼠而发生类过敏反应,其类过敏反应可能与组胺和VEGF释放有关.

  • 注射用双黄连类过敏反应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易艳;梁爱华;赵雍;李春英;王海林;刘婷;曹春雨;郝然;高双荣;回连强

    目的 探讨注射用双黄连(SHLI)发生类过敏反应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①类过敏反应和致类过敏物质研究 ICR小鼠随机分成不同实验组,分别一次性静脉注射含有0.4%伊文思蓝的不同浓度的SHLI、黄芩苷溶液、连翘苷溶液、绿原酸溶液、Compound 48/80溶液或生理盐水,给药后30 min记录各组动物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反应的阳性率,进行耳廓蓝染程度评分,并定量测定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②类过敏机制研究 将小鼠分别预先口服不同剂量的息斯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或Compound 48/80后,再静脉注射含有0.4%伊文思蓝的SHLI,同前述方法观察耳廓蓝染情况,将预处理组与同剂量SHLI组比较.结果 ①SHLI 300,600 mg·kg-1(分别相当于临床剂量的等倍和2倍剂量)静脉注射均可引起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耳廓明显蓝染;但相当于SHLI临床2倍剂量的连翘苷、黄芩苷和绿原酸静脉注射均未造成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②预先口服息斯敏后,SHLI 600 mg·kg-1造成的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程度明显减轻;预先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血管通透性增高程度有轻度减轻,而预先腹腔注射Compound 48/80后,血管通透性增高程度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SHLI在临床等效剂量和2倍临床剂量下有明显增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提示有致类过敏作用.但SHLI的主要成分——连翘苷、黄芩苷和绿原酸可能不是造成SHLI发生类过敏反应的主要物质,SHLI发生类过敏反应的主要机制可能与直接刺激组胺的生成增加有关,白细胞激活可能参与了SHLI的致类过敏反应,抗组胺药可部分预防SHLI的类过敏反应.

  • 3种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评价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易艳;李春英;张宇实;赵雍;韩佳寅;卢禹婷;梁爱华

    该文以不良反应报道较多的3种中药注射剂——鱼腥草、生脉和清开灵注射液为代表,借助小鼠类过敏反应模型,将含有0.4%伊文思蓝(EB)的各中药注射剂、阴性和阳性对照一次性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30 min后,比较各组小鼠耳廓蓝染情况,以对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反应进行评价;另外单独将各中药注射剂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分别于5 min和30 min后取血浆和血清,ELISA法测定其中的组胺,VEGF,TNF-α和IL-10的含量,并对耳和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从而探讨其可能的类过敏反应机制.结果显示除鱼腥草注射液外,临床1.5倍和3.3倍浓度的生脉和清开灵注射液均可以引发小鼠发生以血管通透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轻微类过敏反应,低于此浓度则不发生;另外这2种注射液均导致小鼠血中组胺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但VEGF,TNF-α和IL-10含量变化不明显,提示生脉和清开灵注射液诱发ICR小鼠的类过敏反应发生可能与组胺释放增加有关.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各致敏注射液组小鼠耳、肺组织呈现明显的炎性改变;因此研究初步认为炎性机制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是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反应主要原因.

  • 三七总皂苷制剂致类过敏反应的相关机制研究

    作者:俞婷婷;李杰;赵佳伟;张亚欣;李丹丹;梁爱华;刘冠萍;高杉;高月

    探究三七总皂苷制剂诱发类过敏反应的病理特点以及致类过敏反应的物质基础.采用小鼠类过敏试验模型,适应性饲养1d后,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5个实验组,分别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三七总皂苷制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一次性静脉注射含0.4%伊文思蓝(EB)的相应受试物,给药30 min后,记录各组动物耳廓蓝染数,进行耳廓蓝染程度评分,并定量测定耳廓EB渗出量.另做2批动物,只给予相应的受试物,30 min后,取外周血和肺脏,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关的细胞因子,肺脏HE染色.结果表明,三七总皂苷制剂中、高剂量静脉注射均可引起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耳廓明显蓝染,提示可能有致类过敏的作用.病理结果显示三七总皂苷制剂的类过敏反应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明显.组胺、VEGF以及TNF-α的含量在三七总皂苷制剂中、高剂量时明显升高(P <0.05,P <0.01)且呈现出剂量依赖关系,与耳廓蓝染程度保持一致,而IL-6和IL-10含量在三七总皂苷制剂低、中剂量时没有明显升高,当其增为临床4倍浓度8倍剂量时较空白组均明显升高(P<0.05,P<0.01).其产生类过敏作用可能与组胺,VEGF,TNF-α有关,但可能当其类过敏程度达到一定高的程度时,IL-6和IL-10才可能在类过敏反应中发挥作用.

  • 溶媒及配制后存放时间对注射用双黄连类过敏反应的影响

    作者:易艳;梁爱华;李春英;张宇实;赵雍;韩佳寅;卢禹婷

    选择正确的溶媒和配制后现用现配是合理用药的基础,也是直接有效的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途径.在该研究中,借助小鼠类过敏反应模型,将注射用双黄连分别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相应浓度,与血管通透性增高指示剂伊文思蓝溶液混合后一次性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比较给药后30 min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情况;另外将注射用双黄连配制后放置10 min,2.5,6,20 h,运用与前相同的检测方法对不同放置时间的注射用双黄连进行类过敏反应检测.结果显示注射用双黄连分别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后,相同剂量情况下其诱发的小鼠类过敏反应没有显著差异,但是配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注射用双黄连诱发的小鼠类过敏反应有加重趋势.

  • 注射用双黄连类过敏反应与特异性免疫细胞之间关系的探讨

    作者:易艳;梁爱华;李春英;赵雍;王云庭;李桂琴

    目的:将ICR小鼠、SCID小鼠和BALB/C裸鼠用于注射用双黄连(SHLI)类过敏反应研究,以探讨SHLI类过敏反应的发生与特异性免疫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ICR小鼠、SCID小鼠和BALB/C裸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分析:小鼠随机分成不同实验组,不同组的小鼠分别一次性静脉注射含有0.4%伊文思蓝的不同浓度的Compound 48/80溶液、注射用双黄连(SHLI)、生理盐水,给药后30 min记录各组动物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反应的阳性率,进行耳廓蓝染程度评分,并定量测定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结果:SHLI 300,600 mg·kg-1(分别相当于临床剂量的等效剂量和2倍剂量)静脉注射均可引起ICR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耳廓明显蓝染.以上剂量的SHLI均未引起SCID小鼠和BALB/C裸鼠小鼠耳廓蓝染.结论:SHLI在临床等效剂量和2倍临床剂量下有明显增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提示有致ICR小鼠类过敏作用;相同剂量的SHLI对于免疫缺陷小鼠没有致类过敏作用,提示特异性免疫细胞可能参与了SHLI的致类过敏反应.

  • 注射用与药用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类过敏反应比较研究

    作者:王云庭;李春英;易艳;秦林;赵雍;李桂琴;丛旭东;曹苏闽;梁爱华

    目的:比较注射用与药用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的类过敏反应特点,以探讨不同级别吐温-80的安全性.方法: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分析:将ICR小鼠随机分组,包括生理盐水组、阳性药Compound 48/80 25 mg·kg-1组、0.2%,1%,5%的药用吐温-80和相同浓度的注射用吐温-80组,分别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含0.4%伊文思蓝的各种受试物(20mL - kg-1),观察给药后30 min后动物的行为学变化及耳廓蓝染情况.记录给药后各组动物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反应的阳性率,按照耳廓蓝染程度评分,并定量测定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大鼠皮肤血管渗透性试验:将6只Wistar大鼠分别一次性尾静脉注射0.6%伊文思蓝0.4mL,10 min后沿脊柱两侧皮内注射50 μL 5%葡萄糖,Compound 48/80 10 g·L-1,0.2%,0.4%,1%,5%的药用吐温-80和注射用吐温-80,20 min后记录注射点的皮内蓝染面积,测定注射点的伊文思蓝渗出量.结果:5%的药用吐温-80和注射用吐温-80可造成ICR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而且药用吐温-80血管通透性增高程度明显强于注射用吐温-80;其他浓度吐温-80未造成明显小鼠耳廓蓝染.不同浓度的吐温-80溶液在注射部位造成一定程度的蓝斑,而且相同浓度的注射用吐温-80蓝斑直径较药用吐温-80的蓝斑直径小,除阳性药外,各组伊文思蓝渗出量无明显差距.结论:吐温-80有明显的增强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提示其有致类过敏作用,并且其致类过敏作用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另外注射用吐温-80比药用吐温-80安全性高,但应严格控制用量以降低类过敏反应的发生.

  • 生脉注射液工艺改进前后类过敏反应比较

    作者:易艳;李春英;唐仁茂;王云庭;赵雍;李桂琴;秦林;丛旭东;梁爱华

    目的:比较生脉注射液工艺改进前后对动物的类过敏反应的差异,以探讨提高生脉注射液安全性的可能性.方法: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分析:将ICR小鼠随机分成不同实验组,分别一次性静脉注射含有0.4%伊文思蓝(EB)的5%葡萄糖注射液、Compound 48/80溶液或工艺改进前后的不同浓度生脉注射液.给药后30 min记录各组动物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反应的阳性率,进行耳廓蓝染程度评分,并定量测定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大鼠皮肤血管通透性试验:即动物先静脉注射给予0.6%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10 min后再从背部皮内注射给予上述受试物,每个点注射50 μL药液,20 min后处死大鼠,测量皮肤内的蓝色斑点大小,并定量测定其中伊文思蓝渗出量.结果:生脉注射液原工艺16.7 mL·kg-1组(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67倍剂量)的小鼠可见耳廓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而10mL·kg-1的生脉注射液(相当于临床等倍剂量)组未见明显的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新工艺16.7 mL·kg-1组的耳廓通透性增高程度较相同剂量原工艺组明显减轻.原工艺生脉注射液皮内注射后,在注射部位导致明显的渗出、水肿,从而形成较大的蓝斑,有一定剂量关系.新工艺在注射局部也可造成一定程度的蓝斑,但蓝斑直径较原工工艺组减小,皮肤伊文思蓝渗出量减少,说明新工艺的皮肤类过敏反应较轻.结论:生脉注射液原工艺有明显增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提示有致类过敏作用;改进工艺后其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不良作用减轻,提示改进工艺可减轻类过敏反应.

  • 陈皮利咽合剂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及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的影响

    作者:王颖;李向宇;解新平;娄丹

    目的 研究陈皮利咽合剂治疗咽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银黄片组和陈皮利咽合剂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0只.陈皮利咽合剂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灌服陈皮利咽合剂0.3 ml/10 g,分别为原药液、原药液用生理盐水稀释1倍、原药液用生理盐水稀释2倍;银黄片组给予银黄片混悬液(浓度0.026 g/ml)0.3 ml/10 g;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连续5天,收集腹腔洗涤液测定吸光度值.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组方法和给药方法同上,末次给药后1h,右耳涂二甲苯后4h双耳对齐,用打孔器打下相同部位的双耳耳片称重,计算耳肿胀度. 结果 陈皮利咽合剂大、中、小剂量组和银黄片组小鼠腹腔洗涤液吸光度值、耳廓肿胀度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并且陈皮利咽合剂各剂量组与银黄片组比较,腹腔洗涤液吸光度值、耳廓肿胀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陈皮利咽合剂能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和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性渗出,可能是治疗咽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 艰难梭菌A毒素对人甲状腺乳头癌细胞系的毒性作用研究

    作者:马雪瑛;郑荣梁;孟筱琦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A毒素是艰难梭菌引起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具有肠道毒性、细胞毒性、小鼠致死活性、促血球凝集活性、致血管通透性亢进等生物学活性[1,2].艰难梭菌A毒素对组织和细胞有毒性作用,但其作用机制未完全阐明.目前国内对艰难梭菌A毒素的细胞毒性的研究刚刚起步,我们曾研究过艰难梭菌A毒素对HEP2等6种细胞的毒性作用,其中人甲状腺乳头癌细胞(TPC-1)对A毒素的敏感性较高[3].我们进一步观察A毒素对TPC-1细胞生长、细胞膜损伤、细胞形态和生化特征等方面的影响.

  •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后脑出血与"脑染色"的鉴别诊断

    作者:高艳;李坤成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早期(6 h之内)动脉溶栓治疗后即刻脑CT征象及脑出血危险因素.方法对82例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观察即刻、4~6 h、24 h脑CT表现.结果即刻CT扫描出现27例高密度区,包括脑组织染色8例,其中神经核团染色5例,脑灰质染色3例;溶栓后脑出血15例;亚急性脑梗死区脑组织染色4例.CT早期缺血改变及较低的ESS评分是脑动脉溶栓术后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它们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8.33和11.35.结论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后即刻脑CT显示的脑组织染色是由于闭塞的脑血管部分或全部再通,引起缺血-再灌流损伤,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血脑屏障受损,含对比剂的血液内液体成分渗到脑组织间隙所致,使血管再通区受损伤的灰质或神经核团的脑组织染色,白质不染色.随着对比剂在体内的减少,染色在几小时后逐渐变淡,此种表现是闭塞的脑血管再通前局部脑组织已出现缺血性脑梗死的征象,勿误认为脑出血征象.

  • 线粒体DNA在百草枯中毒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陈丽;朱长清;陈怡

    目的 利用体外实验研究线粒体DNA (mtDNA)在百革枯(PQ)致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首先用PQ处理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然后利用绝对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mtDNA的含量,以激光共聚焦成像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来验证PQ对线粒体的损伤作用.接着通过Transwell趋化实验检测mtDNA对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中性粒细胞(PMN)的趋化活性,并用流式细胞术确定趋化细胞的亚型.同时应用Xcelligence系统和体外血管通透性试剂盒检测了mtDNA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后验证mtDNA在细胞增殖方面的作用.结果 PQ致A549细胞损伤的半数致死浓度为600 μmol/L,且A549细胞的生存率及对线粒体的损伤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P<0.05).PQ致细胞损伤释放出的mtDNA可以非特异地趋化单核细胞,但在血管通透性方面没有影响.并且mtDNA不能直接刺激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但可以引起主要的促纤维化因子TGF-β1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Q损伤细胞释放的mtDNA在PQ所致炎症及增殖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俊;王锦权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mary leak symlrome,CLS)是指由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大量血浆小分子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从而出现低蛋白血症、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肾缺血等l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CLS时患者迅速出现进行性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体质量增加、血液浓缩,严重时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uitiple organ failUre,MOF).

309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