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采用 SNaPshot 技术分析 TRAIL 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

    作者:邵晓晓;林心心;郑金珏;林秀清;姜利佳;郑亮;李士林;郑超;蒋益

    目的:探讨TRAIL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 UC)的关系。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从温州市4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共收集380例UC患者[男215例,女165例,平均年龄(42.63±14.61)岁]和539名健康对照者[男290名,女249名,平均年龄(41.29±15.86)岁]。采用微测序技术检测 DR4( rs20575、rs13278062), DR5( rs1047266), DcR2( rs1133782)及 OPG (rs3102735)5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在UC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各SNP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5种SNP与U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UC的危险因素及因素间的相乘交互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UC组中DR4(rs20575)的突变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CG+GG)频率均增高(3.55%比1.95%,χ2=4.512,P=0.034;6.58%比3.71%,χ2=3.938,P=0.047),而DcR2(rs1133782)的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AA)频率均降低(6.18%比9.09%,χ2=5.183,P=0.023;11.32%比17.44%,χ2=6.589,P=0.010)。 UC组中OPG(rs3102735)的突变等位基因(T)和基因型(TT)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6.32%比81.54%,χ2=7.385,P=0.007;75.26%比66.98%,χ2=7.346,P=0.007)。 DcR2(rs1133782)野生基因型(GG)是 UC 的独立危险因素(OR =4.937,95%CI:2.320~10.504,P <0.001);DR4(rs20575)基因型(CC)分别与DcR2(rs1133782)基因型(GG)和OPG(rs3102735)基因型(TT)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0.322,95%CI:0.164~0.633,P=0.001; OR=1.580,95%CI:1.165~2.144,P=0.003)。结论 DR4(rs20575),DcR2(rs1133782)及OPG(rs3102735)基因多态性与UC相关。 DcR2(rs1133782)基因突变可能是UC的保护因素。 DR4(rs20575)分别与DcR2(rs1133782)和OPG( rs3102735)存在交互作用,对UC具有协同影响。(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341-345)

  • 粪便钙卫蛋白及髓过氧化物酶在评估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的应用

    作者:柏明见;龙彦;冯珍如;李俊霞;闫存玲;李志艳;史晓敏;郑新芝

    目的 探讨粪钙卫蛋白、髓过氧化物酶评估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属于横断面研究.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4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49例,男32例,女17例,中位年龄40岁(13~ 80岁),留取患者血及粪便标本,同时搜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Mayo评分系统将UC患者分为缓解期组(22例)和活动期组(27例),其中活动期组分为轻、中、重度3组(分别为6、9、12例).选取无消化道症状、便常规及便潜血检查均阴性,经内镜检查排除UC诊断,排除有严重心、肺、肾脏疾患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中位年龄43岁(24 ~ 75岁),留取其血清及粪便.采用ELISA检测两组粪提取液中钙卫蛋白、髓过氧化物酶含量.将各组中粪钙卫蛋白、髓过氧化物酶、ESR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分别进行比较,同时将其与Baron内镜分级、Mayo临床活动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UC活动期组粪钙卫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组[6000.0(3050.8,8759.5)vs 336.8 (227.5,1731.0),Z=-3.357,P=0.001],缓解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36.8(227.5,1731.0) vs 29.0(21.3,48.8),Z=-5.607,P=0.001];UC活动期组粪便髓过氧化物酶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组[1231.2(757.9,1481.1) vs 603.6(265.2,819.4),Z=-3.658,P=0.001],缓解期组高于对照组[603.6(265.2,819.4)vs 453.5(140.8,750.2),Z=-1.033,P=0.302];粪钙卫蛋白在轻度与中度活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02.3(1140.5,9531.0) vs 5696.8(5510.0,7593.0),Z=-0.236,P=0.918],在中度与重度活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96.8 (5510.0,7593.0) vs.6000(4284.0,9793.0),Z=-0.924,P=0.382];粪髓过氧化物酶在轻度与中度活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3(467.5,1000.4) vs 1259.6(1213.3,1932.8),Z=-2.475,P=0.005,在中度与重度活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9.6(1213.3,1932.8)vs 1239.0(793.9,1403.0),Z=-1.350,P=0.193].粪钙卫蛋白、粪髓过氧化物酶、ESR、血清CRP的测定值与Baron内镜分级相关系数分别为:R=0.382、0.499、0.359、0.246,相应P值分别为:P =0.007、0.001、0.010、0.093;与Mayo评分相关系数分别为:R=0.476、0.515、0.347、0.365,相应P值分别为:P =0.001、0.001、0.020、0.011.结论 粪钙卫蛋白、髓过氧化物酶作为无创的生物标记物,在监测UC患者疾病活动性方面与指南中作为Mayo活动性评分组成的ESR、血CRP一样,与UC活动性均呈较好的相关性,粪钙卫蛋白在区分缓解期UC与对照组方面优于粪髓过氧化物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348-351)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EM-lmRNA 的表达水平

    作者:张蜀澜;李丽君;李永哲;沈冰冰;胡朝军;朱峰;钱家鸣

    目的 通过比较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mRNA在活动期和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REM-1与UC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依据结肠镜检和病理活检结果,将UC患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2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FQ-RT)-PCR检测70例UC患者(活动期患者38例,缓解期患者32例)和20名健康体检者PBMC中TREM-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相对定量ACt值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并比较TREM-1 mRNA表达水平与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结果 UC活动期患者PBMC中TREM-1 mRNA的表达水平(4.19±1.86)显著高于uC缓解期患者(5.29±1.71,P=0.007)和健康体检者(5.19±1.04,P=0.032),而UC缓解期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2);TREM-1 mRNA表达的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下面积为0.763(P<0.001),表明TREM-1 mRNA表达水平对UC疾病活动性具有诊断价值;当△Ct值为4.63时,是判断UC活动性的佳临界点,其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7%和68.7%;UC活动期患者中TREM-1 mRNA的表达与ESR显著相关(r=0.582,P=0.03),而与血清中CRP水平不相关(r=0.447,P=0.055).结论 TREM-1mRNA的表达与UC的活动程度明显相关,TREM-1可能参与了UC的炎症进程.TREM-1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与ESR相关,而与血清中CRP水平不相关.

  • 循环microRNAs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和肠道炎症活动的作用

    作者:刘继喜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炎症性肠病的主要类型,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机制复杂,诊断和病情评估需要依赖结肠镜检查.近年来发现microRNAs通过调节特定mRNAs的蛋白质翻译过程来调节基因的表达,参与调控细胞分化、凋亡和炎症过程,特别是组织和循环血液中microRNAs参与调节UC的发病和病情活动.部分microRNAs可能成为很有前景的UC生物标志物.

  • 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选择

    作者:李林;王竹立;柯剑婷;张猛;邵剑锋;钟才能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淋巴细胞凋亡调控蛋白的表达

    作者:江学良;权启镇;孙自勤;王要军;齐风;王东;张修礼

    渍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已知免疫功能紊乱在UC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1-3],但对发生免疫功能紊乱的基因调控机制以及皮质激素对参与UC免疫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还不了解,由于淋巴细胞凋亡发生异常是导致免疫紊乱和一些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4-7],为此,我们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技术动态分析了调控淋巴细胞凋亡的3个关键性蛋白CD95(Apo-1/Fas),Apo-2.7,Bcl-2在U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中的表达如下.

  • 溃结康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8例

    作者:焦君良;王生茂;李延昌;要丽英;李士军;孟元勋;刘巧格;刘桂缺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肛肠学会1987年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而确诊[1].病例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28例,男72例,女56例,平均年龄36.7岁,平均病程5.8 a;对照组104例,男58例,女46例,平均年龄34.9岁,平均病程5.4 a.两组病例年龄、性别及病程分布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 高压氧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复发的影响

    作者:张平;谭联英;李慕容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复发的影响.方法随机设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1 g/次,3次/d,疗程15 d)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1次/d,10次为1疗程.对照组单纯口服柳氮磺胺吡啶(1 g做,3次/d,疗程15 d).诊断及疗效标准参照文献.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5.6%,70.5%;临床治愈率76.5%,7.3%;一年复发率30.6%,8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 高压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张陆弟;傅敏;康建飞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例溃疡性结肠炎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HBO治疗,每次100min,1次/d,10次为1疗程,共4个疗程,并根据治疗前后其病情分级和电子结肠镜检查显示结肠粘膜病变的改善程度进行疗效评价.其结果与7例仅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相对照.结果 HBO加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显效率28.6%,治愈率71.4%.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71.4%,显效率42.9%,治愈率28.6%,无效率28.6%.经统计学处理,HBO加常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明显优于仅用常规治疗方法(P<0.05).结论 HBO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疗效,且无副作用.可作为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优选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肠结核误诊1例分析

    作者:周建飞;李楠;冯然

    1 病例报告女,21岁.因反复腹泻,便秘发作2 a,伴贫血1 a,加重1 mo入院.2 a前上述症状发生时,拟诊为"炎症性肠病”予氟哌酸,黄连素等治疗4mo,症状未见好转.遂后在市级医院进行肠镜检查,示"溃疡性结肠炎”给予激素治疗3mo,症状仍未见好转,1 a前在西京医院再次行肠镜检查,拟诊"克隆病”给予激素治疗,2mo后因病情未见好转,转入解放军总医院,进一步行纤维结肠镜检查,进镜距肛缘15 cm以下见散在出血,糜烂灶.未见明显溃疡及渗出物.乙状结肠至盲肠见弥漫假息肉样病变及粘膜桥.其间见多发不规则浅表性溃疡,累及回盲瓣及末端回肠.超声内镜检查:结肠粘膜,粘膜下层增厚约4.4mm.肌层完整,回声正常,结构清晰,未见明显异常.分层厚约6.4 mm.结合临床表现,考虑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性大.给予激素治疗症状略有好转,间断给予糖皮质激素、柳氮磺胺吡啶、艾迪莎、硫唑嘌呤等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患者已出现了较严重的贫血及骨髓抑制现象.近一次结肠病理活检出抗酸杆菌,考虑结核杆菌感染转入我院.追述病史,患者长期患有中耳炎病史,取中耳炎分泌物行抗酸杆菌检查为阳性.确诊为肠结核,给予一线抗结核药物雷米封,乙氨丁醇等治疗,附以激素治疗3mo,肠镜检查全结肠及回盲瓣和回肠基本正常,消化道病变基本恢复.但中耳炎病变未见明显好转,出现面神经受损的表现.后经病理证实患者中耳炎及面神经炎均系结核菌感染所致2 讨论肠结核的发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有时在内镜下难以鉴别,单纯的溃疡性结肠炎典型的内镜表现与克隆病能够鉴别,但在一些非典型病例中则表现不出上述典型表现.肠结核在消化系统的结核病变中常见,多继发于肺结核,主要为肠性感染,回盲部占38.1%~82.5%,其次为结肠、十二指肠、乙状结肠,直肠及肛门,其中溃疡型占86.8%.增殖型占7.5%,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中后期可逐渐出现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为腹胀、腹痛、腹泻.并发症主要为出血、穿孔及梗阻.肠镜可发现溃疡,间断粘膜正常,息肉样隆起,瘢痕狭窄.极易与溃疡性结肠炎及克隆病混淆.不典型病变的鉴别有一定难度.结合本病例的临床表现,病史长达2 a,多家大医院会诊数次肠镜检查及病理未果的情况下仍坚持溃结或克隆病的诊断,而忽视肠外系统的病变,如中耳炎久治不愈的情况下应作进一步检查.本病例中耳炎分泌物在我院多次检查示抗酸杆菌强阳性,临床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3mo消化道症状消失复查肠镜示全结肠未见异常.提示肠结核的发病在目前不是少数的情况下应重视本病的诊治.

  •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作者:夏冰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指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大约10%的结肠炎症尚不能区别是CD抑或UC,在西方国家称为不明确的结肠炎(indeterminate colitis)[1].随访研究可发现这些患者大多数发展成为UC. 迄今,IBD的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环境、免疫以及遗传等因素.发病机制的假设是感染、饮食等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的人群,使之肠免疫反应过度亢进导致肠粘膜损伤,但目前还不清楚这种过度亢进的免疫反应是特异的抗原持续刺激抑或免疫调节异常所致.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赵红梅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于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次研究选2015年7月—2017年11月期间该院确诊的糖尿病40患者随机分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方法上加中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糖水平以及脓血便、腹痛、腹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在进行该次临床研究之前,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经过一段治疗后,观察组的20例患者在临床疗效、血糖水平以及脓血便、腹痛、腹泻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于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因此该种治疗方法适用于临床方面的推广.

  • 糖尿病与口腔溃疡

    作者:蒋峰

    口腔溃疡为口腔黏膜疾病中常见的溃疡性损害疾病,发作时尖锐疼痛,影响说话、吃饭、休息.中医认为其多由心脾积热、阴虚火旺引起.而西医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首先与免疫有着密切关系.

  • 炎症性肠病合并胰腺病变单中心分析

    作者:沈祥国;邹多武;李兆申;徐灿

    目的 了解我国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合并胰腺病变的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7年5月间上海长海医院收治的592例IB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中胰腺病变的发病率.按IBD治疗是否使用抗TNF-α生物制剂分为生物制剂组和非生物制剂组,比较两组胰腺炎发生率.结果 310例CD中合并胰腺病变2例,分别为急性胰腺炎(AP)合并胰腺囊性病变和胰腺囊性病变各1例;282例UC中合并胰腺病变14例,其中AP、慢性胰腺炎(CP)和胰腺癌各4例,CP合并胰腺癌以及2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各1例.UC合并胰腺病变者显著高于CD(P <0.01).生物制剂治疗组无1例发生AP(0/62),非生物制剂组发生AP 5例(5/44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C与各类胰腺病变特别是与CP和胰腺癌的关系较CD更为密切,抗TNF-α生物制剂能否降低IBD患者治疗期间发生AP风险尚未定论.

  • 肠易安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溃疡组织中NF-κB p65及IL-10表达的影响

    作者:马春花;罗京艺;朱东华;荆淑娟;尚毅

    目的 观察中药方"肠易安汤"对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粘膜组织NF-κB p65、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加免疫诱导法复制UC大鼠模型,39只大鼠,随机分组为模型组,肠易安汤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治疗21 d后观察大鼠结肠组织黏膜的病理改变(CMDI)、NF-κB p65、IL-10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21 d后,肠易安汤组大鼠CMDI评分和NF-κB p65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t=58.28,P=0.003;t=6.01,P=0.016)和SASP组(t=-22.10,P=0.026;t=-2.80,P=0.038),肠易安汤组IL-10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和SASP组(t=-403.56,P=0.022;t=35.76,P=0.036).结论 肠易安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黏膜有良好的修复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NF-κB p65表达和提高IL-I0水平有关.

  • TNF-α、IL-13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范玉晶;裴凤华;宋吉涛;刘冰熔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TNF-α、IL-13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来源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UC组)30例及正常人(对照组)30例的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TNF-α、IL-13的表达情况。结果 UC组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UC组患者IL-13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UC组患者血清TNF-α、IL-13水平变化,作为反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炎病症损害程度的灵敏的指标,对于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变化具有临床意义。

  • TNF-α、IL-8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中的表达

    作者:范玉晶;裴凤华;宋吉涛;刘冰熔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TNF-α、IL-8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抽取20只为模型组,另外10只为对照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法造模后,采用Elisa法检测TNF -α、IL-8在模型组与对照组的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UC模型组TNF-α、IL-8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结肠黏膜中TNF-α、IL-8的表达与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重视溃疡性结肠炎的规范化外科治疗

    作者:王自强

    我国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UC)的发病率近20年来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但由于既往的低发病率以及结直肠外科亚专业化在我国的发展不足,国内对溃疡性结直肠炎的诊断治疗在相当程度上还存在一定盲区。与国外新的治疗理念相比,我国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对内科治疗的过度依赖,对外科手术指征的过严把控,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对癌变的监控及早期处理严重不足等。因此迫切需要提高相关科室人员对UC 诊断治疗标准的知晓,强化区域炎症性肠病( infla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诊治中心的建设,大力推动UC诊治指南的宣传与应用,是提高我国UC治疗水平的关键。

  • miRNA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力田;杨立胜;刘刚

    炎症性肠病(IBD)为一类反复发作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近年研究发现microRNA (miRNA)在IBD患者中表达异常,可能参与IBD的发生、发展.本文就IBD患者特异性miRNA表达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探讨miRNA在IBD发病机制、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葡聚糖硫酸钠致大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与评价

    作者:孔鹏飞;赵兵;覃勤;李敏;唐学贵

    目的:探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急性期模型的建立。方法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空白组(n=12)、模型组(n=48),空白组给予自由饮食,模型组给予3%DSS溶液自由饮用7天。应用疾病活动指数(DAI)及组织学评分(HI)对各组进行对比。结果模型组DAI及HI评分与空白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均不同程度的出现腹泻、隐血试验阳性、脓血便,病理可见炎症主要累及黏膜和黏膜下层,上皮内杯状细胞减少,隐窝破坏。结论 DSS诱导的UC急性期模型的临床和病理表现与人类UC相似,是理想的UC模型之一。

1525 条记录 5/77 页 « 12345678...767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