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思考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医学学生必须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从而为社会服务提供所需的实用型人才。人体解剖学是重要的一门医学课程,同时也是各科医学的基础课程。解剖学在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之外,还要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思考,以便提高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
人体解剖塑化标本的制作方法及步骤分析
人体解剖塑化标本制作的主要材料为硅橡胶,即液态高分子化合物硅,采用真空处理的方式,让上述材料进入尸体,让尸体变硬,不容易腐坏,从而达到保存尸体标本的目的。和福尔马林溶液人体解剖标本相比,人体解剖塑化标本大的特点就是不会释放毒性气味,形象直观、实用价值高、永久存放等,所以开始在人体解剖标本中广泛应用,本文围绕其制作方法和步骤进行了简单综述。
-
生物塑化标本制作技术之探讨
随着生物塑化技术的逐渐推广,人们不断摸索塑化标本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并加以改进.生物塑化技术主要是可以从液态硬化成固态的高分子聚合物置换代替组织细胞内的水分和脂肪,并保持原有组织形态结构,从而达到长期保存标本的目的.其主要步骤是首先利用丙酮置换细胞内的水分和脂肪,此后采用真空负压促使丙酮离开组织细胞,留下的空间则由液态高分子聚合物填充,后经硬化处理使组织内聚合物形成固态[1,3,5].
-
生物塑化标本的体育美学效应
体育是人类体能和智能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为发展和锻练自己的体能、激发生命活力、激发创造精神的手段和方式.自古以来,人们创造着各种体育运动,并用壁画、雕塑、绘画、摄影等艺术的方式去记录、表现这些体育运动,再现和赞美体育运动中人的生命活力与精神.
-
塑化标本与普通标本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比较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在医学高等教育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医学中,约1/3的词汇来源于解剖学.怎样使这门古老的学科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以及在研究技术和方法上有怎样的更新,是人体解剖学教学的焦点.
-
针灸取穴实训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髓之一,运用得当可收到其他治疗措施无法比拟的效果.要达到理想疗效取决于两点:一取穴正确,人体十四经穴有361个,常用经外奇穴48个.主要是根据解剖标志定位取穴,如骨的突起与凹陷,肌的隆起,肌腱的显露,及关节的间隙等[1].二把握正确的进针角度、方向和深度.针刺过深或方向有误,有伤及血管神经和脏器的可能,给患者带来痛苦.反之,如针刺不到位,则疗效甚微或无效.针灸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目前各医学院校针灸实践教学多以模型为主.在使用模型实训过程中遇到以下问题:(1)功能单一,可以用来帮助记忆经络和穴位的位置,无法进行针灸练习;(2)体表标志不明显或缺失;(3)材质大多比较粗劣,仿真效果差,有些结构甚至是错误的,如应用到临床易发生医疗事故.教学实践中也鼓励学生在安全前提下进行自体针灸练习,但因实习场地、人数、气温等条件的制约,能够针灸的腧穴也非常有限.因此,如何有效开展针灸实践课一直是广大医学工作者探讨的问题.基于上述情况,笔者设计并制作了用于针灸实践教学的标本,该标本用光电显示的形式在塑化标本上把腧穴、经络和针灸训练结合起来,使用效果理想.
-
一种简易的人体解剖学内脏塑化标本制作法
生物塑化技术(Plastination)是德国汉堡大学的Hagens教授发明的[1],其基本原理是选用多聚化合物作为生物塑化剂代替组织细胞内的水分和脂肪进行固化.所采用的塑化材料是硅胶,即先用丙酮将人体标本进行梯度脱水,脱水时间就需要数月之久.
-
实验性常温下制备塑化标本技术
标本塑化技术目前国内有以哈根斯和大连医科大学为代表的,在冷冻条件下进行脱水、脱脂及硅胶渗透的方法[1-2].但此项技术在仪器设备上投资巨大,一般学校无法实施.而南京博奇科教器材有限公司所研制生产的塑化标本,则是在常温下进行脱水、脱脂和硅胶渗透,然后再硬化的制作方法,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已有标本被中国博物馆收藏[3].
-
低温真空脱水法在生物塑化标本中的应用
在整个生物塑化标本制作的过程中脱水是整个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如果脱水不完全就会影响后期胶水的浸渍和固化效果,还会导致标本的发霉腐败.现将我在生物塑化标本制作过程中低温真空脱水的方法和体会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
人体肠管标本的塑封
大体标本的保存中,虽然有塑化标本此类较完美的保存方法[1~3],但其造价太高及工艺复杂[4~5],使其难以在国内普及使用,未能有效的解决相关专业的工作环境,使得解剖、病理等有关行业中,大体标本的保存使用,仍难以摆脱传统的脏、臭形象.近几年来,作者与科室同行经多方探索,积极尝试,初步在结构显示要求较简单的人体肠管标本上,采用简易的PVC膜压袋封装,并行简易加工,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低温条件下大体标本生物塑化研究
目前我国以南京、重庆为代表采用常温条件和间断真空浸渗处理技术[1~2],而以大连、青岛为代表采用低温连续真空渗透技术;但制作技术的复杂性、关键技术未普及以及设备昂贵[3],使应用受限.生物塑化技术的研究国内报道颇多,但是对其详细制作方法、注意事项、塑化标本颜色加深的原因、影响塑化标本固化因素、低温真空技术与常温真空技术的比较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作者尚未见报道.为此作者依据自身经验进行相关文献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塑化技术实践者提供基础参考,也为解剖生物塑化技术的研究积累资料.
-
塑化肺的制作
鉴于肺组织不同于其它的实质性器官的特殊结构,在制作肺的塑化标本时,我们采用了向肺内持续吹入空气和S6后期固化的方法,获得了较满意的塑化肺.既节约了塑化剂的量,也使塑化后的肺更加真实、轻便、富有弹性且耐用.
-
改进全身骨骼标本制作过程中的串连方法
制作全身骨骼的串连标本,以往主要是用经过脱脂、漂白处理后的完整干骨串连而成.在关节部位的连接上,主要用金属或其他材料来固定,连接处容易损坏,制作和修复工作比较繁琐.由于缺少关节囊和韧带,不能充分显示骨连结的整体观.为此,我们改用经过防腐处理后的尸体制作,利用尸体本身关节囊纤维层、韧带的韧性和强度来自然串连各关节.经过漂白、脱脂、塑化后,完整地保留了全身骨骼的整体观,直观地显示了关节学中的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
-
针灸实训标本的改良与探索
目的:为提高针灸推拿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设计一种适用于针灸实践教学的实训标本.方法:根据体表标志在塑化标本上确定腧穴位置,并按层次进行解剖,每个腧穴对应包埋一个电极,然后以导线代替经络把电极连接起来.导线一端依次连接电源、发音装置、指示灯,另一端连接针灸针,终形成一个串联电路.实训时当针灸针刺到穴位下的电极时串联电路接通,指示灯亮起,发音装置发出“取穴成功”的鼓励声音.结果:该实训标本具有操作简单,判断结果明确,能激发学习兴趣,效果更接近活体的特点,有效提高了针灸实训教学效果.结论:该实训标本设计原理简单,维护方便,直观生动,能够取代针灸模型,较好地解决了针灸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难题.
-
绿色药用植物标本塑化技术探究
走出传统药用植物标本制作和保存的误区,利用新型高分子塑化材料对绿色药用植物标本进行处理,制成一种能够满足教学、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新型标本,提高药用植物标本在教学过程中的实用性.
-
成人整体分层塑化标本的研制和应用
目的 研制成人整体分层塑化标本提高人体塑化标本在解剖教学、科研和科普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生物塑化技术选用液态高分子多聚化合物单体为塑化剂,经过固定、漂白、脱水、真空浸胶、造型修复、固化等流程,完成成人整体分层塑化标本的制作.结果 成人整体分层塑化标本在展示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毗邻关系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社会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
生物塑化标本组织切片的制作和染色方法
生物塑化技术是由德国解剖学家哈根斯教授于1978年发明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生物类标本的塑化保存.目前,生物塑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解剖学教学领域.尽管生物塑化技术对标本的保存效果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对塑化标本保存效果的评价多见于标本的大体水平,而对塑化后标本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研究较少.因此,探究生物塑化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科学价值.
-
塑化标本的血管和神经着色法
生物塑化标本已在解剖学教学和科研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1-8].制作塑化标本,一般选择经调色乳胶或其它填充剂灌注过的或没有灌注过的标本,这两种标本在丙酮脱水、脱脂塑化后,其血管、神经颜色都很接近,不够清晰明了,达不到塑化标本的完美效果,而且灌注过的标本在丙酮脱脂的过程中会引起颜料释出,对丙酮及塑化材料造成污染,导致不能回收再用[1].
-
用控温加热法制作生物塑化标本
生物塑化技术开始于70年代末,由德国Hagens发明并用于生物标本的保存,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各地进行推广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我国大连医科大学隋鸿锦引进和应用,为教学科研和科普教育作出了具大贡献[1,2].因塑化标本制作,设备昂贵,操作复杂,很多院校限于财力和技术很难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我们通过长期实验研究,摸索出一种控温加热的方法,取代用真空泵抽吸的方法,完成细胞组织中的丙酮和塑化剂的置换过程.此项技术设备简单,成本低廉,便于一般院校开展制作小件塑化标本,现介绍如下.
-
人体解剖塑化标本的制作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自从Hargens发明生物塑化技术以来,国内已有医学院校将此技术应用于人体解剖标本的制作[1-5].我们引进了Hargens的生物塑化技术,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制作了一系列的塑化标本,以适应药学院教学模式转制及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