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Sihler's 染色法初步观察人表情肌的肌内神经分布
本研究借助sihler's 染色技术观察人表情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为临床开展整形美容术提供解剖学基础。首先通过改良的sihler's 染色技术对2例人的表情肌进行整肌染色,分别经过除色素、脱钙、染色、脱色、中和和透明,使表情肌的肌内神经呈现,借助X线阅片厢观察并摄片。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面部表情肌均由面神经支配。颞支分出2-3支,向前分别进入额肌和眼裂以上的眼轮匝肌。神经纤维几呈直角进入眼轮匝肌,分支4-5支,其末梢部与来自动眼神经的上支共同支配上睑提肌。眼裂下部的眼轮匝肌则由面神经的颧支支配,纤维亦呈直角向上进入该肌,分支约有3-4支。颊支与颧支的位置接近,彼此有分支交织在一起,且分支数目较多,这可能与口周围肌数目多,比较发达有关。特别是口轮匝肌的神经分支丰富。口裂以上的轮匝肌主要由颊支支配,分支呈直角进入该肌,每侧约有数十支细小的纤维,颊支的纤维亦进入提上唇肌。口裂以下的轮匝肌则由下颌缘支的深部颏神经支配,每侧的分支约有数十支,呈直角进入。降口角肌主要由下颌缘支的浅支支配,亦有分支进入降下唇肌和轮匝肌。藉此,对主要的表情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进行了初步观察,发现表情肌的肌内神经配布与其功能相关,越是发达的表情肌其肌内神经配置也越复杂。
-
浅谈整形美容外科常见的上睑下垂及其治疗方案
眼睑的存在能够保护眼球免受外界的伤害,阻挡阳光的干扰。眼睑的正常睁开和关闭主要是依靠眼睑提肌群和眼轮匝肌。医学上对眼睑的研究发现,上睑的上提主要是上睑提肌和Muller肌的运动结果,那么,这两个肌肉如果出现损伤,一般会导致眼睑下垂,导致眼睑功能无法发挥,还会影响整个面部的美观,所以上睑下垂的人一般会选择整形美容外科进行矫治。
-
颞侧眼睑分裂痣Ⅰ期手术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颞侧眼睑分裂痣Ⅰ期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术中先完全切除患侧浸及皮肤、睑缘及睑板的痣组织,并制作共蒂双斧状皮瓣.根据病变切除范围的大小及皮瓣转位后的张力,做相应睑缘缩短.通过睑板下移做睑缘重建.根据睑板切除的高度计算上睑提肌-Müller肌的延长量.皮瓣转位覆盖缺损的眼睑皮肤,在低张力下缝合.结果 8例8只眼均为单侧,术后经22个月至3年的随访,患眼脸缘位置正常,皮肤无明显色差,瘢痕不明显,患眼睑裂大小及上下睑活动良好,未见痣复发.结论 针对较大的颞侧眼睑分裂痣,治疗中除需考虑皮瓣修复的设计外,睑板缩短、睑缘重建和上睑提肌力量的均衡也同样不可忽视.
-
经皮睑板结膜部分切除术治疗轻度和中度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是指由于上睑提肌的功能减弱或消失,张眼时,上睑睑缘位置低于正常,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致影响正常视线[1].2004年,马杰等[2]报道经皮睑板结膜部分切除术适用于上睑提肌功能尚可(上睑提肌肌力在4~6 mm以上)的轻、中度上睑下垂上睑下垂修复者.2004年4月至2006年12月,作者参照马杰的报道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17例,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
改良上睑提肌缩短法矫正轻度和中度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分轻、中、重3种类型,矫正方法有上睑提肌缩短术、额肌瓣悬吊术等,手术效果固然较好,但手术操作较复杂,难度大,复发率较高,临床经验不足的医师一般不敢做此类手术.我们从2002年起对32例轻、中度上睑下垂患者采用改良上睑提肌缩短法进行手术矫正,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老年性上睑下垂修复术
老年人由于上睑组织老化,随之出现皮肤松弛下垂和睑裂变小,严重者上睑组织极度松弛下垂,可遮挡视线和发生倒睫,有碍日常生活[1].既往多采用切开去皮重睑成形术,由于手术创伤大、去除局部组织多、皮肤切口下唇与上睑提肌上腱膜缝合固定后水肿明显,影响外观的自然形态.我们自2005年以来,对老年性上睑下垂单独采用上睑下垂去皮修复术,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36例,女26例,男10例,年龄61~82岁,平均68.5岁.其中29例因倒睫、溢泪,另7例因视线受阻而就诊.检查见全部均有外眦下垂,睑裂呈三角形,故俗称“三角眼”.因单纯皮肤松弛下垂、睑缘内翻而影响视野者21例,同时伴有腱膜性上睑下垂使睑裂变小者15例.下垂量2~4 mm,上睑提肌肌力>12 mm,均排除重症肌无力疾患,下垂已持续2~10年,视线受阻限于上方和颞侧.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上睑退缩的手术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下简称甲亢)的患者有 67.6 %有突眼[1],其中大部分患者为非浸润性突眼,其表现为双眼异常炯炯有神,上眼睑过度收缩而眼裂开大,向前平视时,角膜上缘外露等.部分患者在甲亢得到控制后突眼随之消失,而在另一部分患者仍然存在,影响容貌以及由于角膜暴露而造成继发损伤.自1998年以来我科收治5例甲亢伴有上睑退缩的患者,采取部分切断上睑提肌腱膜或边缘性肌切开术,减弱上睑提肌的肌力或延长上睑提肌,使上睑过度收缩得以缓解,眼裂恢复至正常水平.
-
应用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正上睑下垂相关因素探讨
上脸提肌缩短术是治疗先天性、后天性上脸下垂的传统术式之一.自1996年1月以来,我们共诊治提肌缩短术矫正不足患者23例,30只眼,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3例,30只服,男13例,女10例,年龄17~d8岁,均为先天性上睑下垂曾做提肌缩短术的患者.矫正不足判断标准:双眼上睑下垂术后上睑缘遮盖角膜≥3 mm,单眼上睑下垂术后低于健眼>2 mm.本组18例23只眼睑缘遮盖角膜3~4 mm,5例7只限遮盖角膜≥5 mm.
-
额肌筋膜瓣经眶隔后悬吊术治疗儿童重度上睑下垂
儿童重度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病.由于上睑遮挡瞳孔,影响视力发育,因容貌的异常,妨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1].我们采用上睑提肌腱膜-额肌筋膜瓣经眶隔后隧道悬吊术治疗儿童重度上睑下垂,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28例40只眼均为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上睑提肌肌力在2 mm以下,男21例,女7例,年龄4~7岁12例,8~13岁16例,8例为额肌悬吊及提上睑肌缩短术后复发病例.
-
全身麻醉下上睑下垂矫治术标志线的应用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多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原因是眼神经核或上睑提肌发育不全.下垂不仅阻挡视线以及有损于面容美观,而且重度患者常影响视觉功能,尤其单眼下垂可导致视觉剥夺性弱视和立体视觉减退,需要实施手术矫治.由于引发的病因、发病的程度、发生的时间及单侧或双侧、视力受损程度等不同,手术时间和术式选择也有差异[1].
-
上睑提肌缩短术与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不仅影响眼部以及整个容貌之美,尤其是中、重度上睑下垂还有碍视功能,因此上睑下垂的矫正是眼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常见手术之一.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很多,但从原理上讲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上睑提肌缩短或增强上睑提肌肌力的手术,二是借助额肌肌力的手术.我们根据患者的上睑提肌肌力和下垂量的不同,为中度下垂患者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术,重度下垂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矫治,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腱膜性上睑下垂
临床实践过程中,许多学者发现在后天性上睑下垂中有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与上睑提肌腱膜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而且临床表现也大致相似.以往对此类型上睑下垂并没引起广泛重视,也缺乏理论上的认识和指导.1975年Jones等首先提出了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概念及相应的手术方法,尔后随着诸多学者的研究和认识的深入,逐渐得到认同和推广,其手术方式和重点已从上睑提肌术式逐步转移到了腱膜术式,为治疗这一类型上睑下垂开创了新的途径,提高了治疗效果.
-
单睑合并轻度和中度上睑下垂的生理性治疗
目的 探讨上睑提肌腱膜瓣进行重睑生理性重建的同时矫正轻度和中度上睑下垂等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利用上睑提肌腱膜制造腱膜瓣,同时解剖上睑提肌腱膜超过睑板上缘,进行上睑提肌腱膜前徙或联合米勒肌前徙,并将远端上睑提肌腱膜瓣插入眼轮匝肌中以形成更符合生理结构的重睑.结果 采用生理性重建的重睑成形术并矫正上睑下垂74例(125只眼).上睑下垂矫正良好117只眼(93.6%),矫正不足8只眼(6.4%).对称性评价,好66例(89.2%),中5例(6.8%),差3例(4%).重睑稳定度良好114只眼(91.2%),重睑稳定度减弱11只眼(8.8%),无重睑皱襞消失.术后未出现闭合不全、结膜脱垂、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结论 受术者上睑下垂矫正效果良好,重睑结构与生理重睑类似,外形自然、恢复快、术后瘢痕小及重睑稳定.
-
改良上睑提肌延长法治疗医源性上睑退缩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应用横切纵缝的改良上睑提肌延长法治疗医源性上睑退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设计延长瓣时,将传统上睑提肌瓣梯形切口改为水平切口,按上睑退缩量1∶2在提肌腱膜中央设计横行切口,沿设计线切开提肌腱膜米勒肌复合体,纵行缝合切口.结果 共治疗5例6侧医源性上睑退缩,术后随访3~12个月,除1例单侧上睑退缩术后左右重睑宽度稍有不对称外,其余4例效果满意,双侧角膜暴露度对称,无复发和并发症.结论 改良上睑提肌延长法矫正医源性上睑退缩,具有操作简单、高度容易调整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对轻度、中度的医源性上睑退缩的治疗疗效确切.
-
上睑提肌联合Müller's肌缩短矫正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目的 探讨上睑提肌联合Müller's肌缩短治疗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31例(38只眼)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皮肤及睑结膜两侧人路,于皮肤面分离显露上睑提肌表面,于结膜面经上穹窿内、外侧小切口分离结膜与Müller's肌,睑板上缘处离断肌肉形成上睑提肌与Müller's肌复合组织瓣,将其相应缩短并调整后固定于睑板中上1/3处,对上睑下垂进行矫正.结果 对本组病例进行术后短期和6~24个月随访观察,矫正效果良好12只眼;矫正效果一般21只眼;矫正不足3只眼;过度矫正1只眼.无效矫正1只眼,有效矫正率86.8%,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上睑提肌联合Müller's肌缩短治疗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满意.
-
上睑提肌折叠加强术治疗轻度上睑下垂62例
我们于1995年设计了一种上睑提肌折叠加强术,并用于治疗62例轻度上睑下垂,取得较为满意效果(图1,2).
-
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方案
目的 为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制定明确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手术矫正精确度及成功率.方法 上睑提肌肌力≤1 mm的患者采用额肌瓣修复,肌力大于1 mm的患者在术中采取序列治疗,包括上睑提肌缩短、上睑提肌-米勒氏肌切除、睑板-上睑提肌联合切除、睑板-上睑提肌-联合筋膜鞘联合悬吊,在术中根据矫正程度对手术方式进行调整,直至达到预计矫正效果.于术后至少6个月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对275例(388只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进行了矫正.其中上睑提肌缩短52例;睑板-上睑提肌联合切除162例;睑板-上睑提肌-联合筋膜鞘联合矫正24例;额肌瓣矫正37例.矫正度评估:共326只眼(84%)矫正良好,62只眼(16%)矫正不足.对称性评估:76例(27.6%)对称性好,142例(51.6%)对称性中,57例(20.8%)对称性差.结论 采用该治疗方案矫正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更加精确、可靠.
-
上睑下垂术后并发角膜溃疡的经验教训
1990~2000年我们收治的120例上睑下垂病例中,术后有8例(6.67%)发生角膜溃疡,明显高于黄发明报告[1]的0.93%的发生率.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9~40岁.重度上睑下垂7例,中度1例.行上睑提肌缩短术7例,额肌瓣悬吊术1例.
-
上睑提肌折叠额肌瓣悬吊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目的为了避免单一利用额肌或上睑提肌矫正上睑下垂之弊端,探求更加满意的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2例30眼重度上睑下垂采用上睑提肌折叠与额肌瓣悬吊联合手术.结果经6~15月随访,22例30眼全部得到矫正,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此法可减轻额肌与上睑提肌的组织损伤,使提睑作用力方向更接近生理状态.增强了提上睑的能力.
-
先天性上睑下垂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
目的 观察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先天性上睑下垂1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治疗.术后观察6个月,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矫正满意度为92.05%,对照组者为71.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29,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6.59%,对照组者为86.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28,P<0.05).结论 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效果明显.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