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26例脊柱外伤院前急救存在问题及对策

    作者:周晓峰;司红苗

    各种创伤在急救病种中占第一位[1],脊柱创伤约占全身创伤的0.3%~1.5%,其中约20%合并有脊髓损伤,现场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与转归.院前急救护理中,有效地保护脊椎,防止继发损伤对防止致残提高治疗康复率尤为重要[2]本人对我科自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226例脊柱外伤病人院前急救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院前急救过程中对病人的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现总结如下.

  • Garden Ⅲ型股骨颈骨折闭合手法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中的医源性继发移位损伤

    作者:侯洪涛;李无阴;陈柯;刘又文;刘立平;张晨

    目的 探讨股骨颈GardenⅢ型骨折手法复位术中的医源性继发移位损伤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03-2010-03行闭合手法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Ⅲ型股骨颈骨折221例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继发移位)60例和对照组(无继发移位)161例.对复位质量、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疗效、复位手法应用、术前处理方式等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24~68个月,平均41个月.2组复位质量(x2=0.247,P=0.619)和骨折不愈合(x2=1.836,P=0.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股骨头坏死(x2=5.274,P=0.022)和疗效(μ=3.153,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2类复位手法的应用(x2=71.133,P<0.001)和应用2类不同复位手法达到满意复位患者的术前处理方式(x2-44.14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与复位术中的医源性继发移位损伤有关,继发移位损伤的发生与复位手法相关,术前处理方式影响复位手法的选择.

  • 脊髓损伤后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变化及作用

    作者:林爱华;张继平

    1972年Benveniste发现嗜碱性粒细胞被IgE攻击后能产生一种可使血小板活化、聚集、释放的可溶性磷脂代谢物,称为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PAF作为血小板激活物,是迄今发现的体内强的血小板致聚剂,在脊髓损伤的炎症过程和继发损伤中发挥毒性作用;损伤刺激可使PAF释放增多,脊髓神经细胞膜PAF受体活性及数量发生改变,PAF与其受体特异性结合,通过多种信号途径,进一步损伤脊髓组织.笔者就脊髓损伤后PAF的变化及其作用综述如下.

  •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郝定均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治疗的移植物包括组织移植和营养支持细胞移植.组织移植可作为支架桥接损伤间隙,使新生和损伤的轴突沿适当的方向生长,并可刺激有助于轴突生长的蛋白质释放.细胞移植可在脊髓损伤的多个方面起作用,如替代受损细胞如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分泌促进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保护神经元,减轻继发损伤,在脊髓损伤空洞区形成桥接引导神经再生,酶解胶质瘢痕,去除细胞碎片,调节免疫反应,修复脊髓中的非神经组织如血管等.

  • MEBT/ MEBO 治疗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俊;吕飞飞;郝兰青

    目的 总结MEBT/ MEBO 治疗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37 例患者规范应用皮肤原位再生复原医疗技术(MEBT/ MEBO) 治疗面部软组织缺损,观察创面愈合质量.结果 37 例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12d,长72 d.患者面型及功能恢复正常,愈后皮肤有轻度色素沉着,后期均逐渐恢复,皮肤弹性好,无明显瘢痕.结论 MEBT/ MEBO 治疗的愈后创面光滑平整,柔韧有弹性,瘢痕少或无明显瘢痕,无继发损伤、增加切口线及新瘢痕、导致组织器官移位; 无皮片移植后色素沉着、皮片收缩,影响面容美观; 无皮片或皮瓣坏死之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填补了临床治疗技术的空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普及.

  • 极化型心脏停搏液研究进展

    作者:武婷;董培青

    现代心脏手术中常规应用高钾溶液使心脏停搏.高钾停搏液的代表是St.Thomas液.其中的高钾成分使心肌细胞膜去极化,跨膜电位降低,不能形成和传播动作电位,心脏处于舒张期停搏.但细胞膜的去极化会导致持续性Na+/Ca2+窗口电流离子交换,引起持续性能量消耗和Ca2+超载,致使线粒体损伤、细胞死亡,引发术后心功能不良和缺血再灌注损伤[1].理想的心脏停搏液应使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处于极化状态,从而关闭离子通道,达到避免离子失衡和继发损伤的目的.细胞膜去极化程度越小,心肌保护的效果就越好,再灌注损伤的的程度就越轻[2].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上睑退缩的手术治疗

    作者:李芸;朱天申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下简称甲亢)的患者有 67.6 %有突眼[1],其中大部分患者为非浸润性突眼,其表现为双眼异常炯炯有神,上眼睑过度收缩而眼裂开大,向前平视时,角膜上缘外露等.部分患者在甲亢得到控制后突眼随之消失,而在另一部分患者仍然存在,影响容貌以及由于角膜暴露而造成继发损伤.自1998年以来我科收治5例甲亢伴有上睑退缩的患者,采取部分切断上睑提肌腱膜或边缘性肌切开术,减弱上睑提肌的肌力或延长上睑提肌,使上睑过度收缩得以缓解,眼裂恢复至正常水平.

  • 穿支皮瓣之浅见

    作者:高建华;姜平

    自1988年Kroll和Rosenfield[1]首先报道以背阔肌和(或)臀大肌脊柱旁肌皮穿支血管为蒂的皮瓣,局部移位修复腰骶部软组织缺损以来,穿支皮瓣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视和认可.由于该皮瓣具有对供区继发损伤小、设计灵活等优点,也逐渐广为临床应用.然而,有关穿支皮瓣的概念、命名和临床应用等相关问题还存在较多理解和认识上的差异,因此,深入讨论、求同存异是十分必要的.

  • 创伤性脑损伤后发作性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四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斌;欧楚耿;骆健明;郭燕春;庄泽锐

    创伤性脑损伤是严重残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死亡除了原发损伤和继发损伤引起颅高压所致的脑疝外,另一个潜在致死因素是颅外非神经器官功能障碍,如呼吸衰竭和循环功能障碍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颅外非神经功能障碍与严重脑损伤之间的关系,认为颅外非神经功能障碍是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所致[1-5],如发作性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paroxysmal sympathetic hyperactivity,PSH).我们报道4例颅脑损伤后PSH病例,占同期(2009年7月至2012年10月)8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4.82%;描述PSH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和处理方法.

  • 单纯后交叉韧带断裂继发关节内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焦晨;于长隆;敖英芳

    自1973年至2002年间我所诊治单纯后交叉韧带断裂共54例,其中进行了关节内探查的有40例,急性伤9例(≤6周),慢性伤31例(>6周).分别对这40例病例的关节软骨损伤发生率、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及半月板损伤的发生率、损伤部位及损伤类型进行了统计学研究,同时对前、后交叉韧带断裂之间和运动员与非运动员之间的继发关节内损伤进行了统计学比较,对创伤机制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结果显示,后交叉韧带断裂常见创伤机制为胫前伤(51.85%).非运动员中摩托车伤多见(23.53%).伤后慢性期软骨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急性期(P<0.05).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后急性期与慢性期之间及运动员与非运动员之间软骨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后交叉韧带断裂后软骨损伤易发生于髌股关节(P<0.01),其次为股骨内髁负重区,与前交叉韧带断裂更易发生于内、外髁相比,明显不同.非运动员软骨损伤程度要重于运动员(P<0.05).后交叉韧带断裂后急慢性期半月板损伤发生率相近.慢性期外侧半月板损伤居多(P<0.01).运动员更易发生半月板损伤(P<0.01).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均少于前交叉韧带,慢性期尤甚(P<0.001).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半月板损伤的部位以外侧前角为多,纵裂为多,但统计学上未显示显著性.除外侧前角外,内侧各部位及外侧其余部位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前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损伤与相应间室软骨损伤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这一结果表明后交叉韧带断裂的继发损伤以关节软骨损伤为主,半月板损伤相对较少.后向不稳及髌股关节压力增高是继发损伤的主要原因.明显后向不稳者若能早期重建后交叉韧带将有助于减少或避免继发骨关节病的发生.

  • 60Coγ射线照射对血管内皮细胞CD31表达的影响

    作者:钟敏;罗成基

    白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粘附、透过增加是射线照射引起组织病变的特征之一.浸润白细胞释放的炎性介质,可加重对血管内皮细胞及其粘附连接的破坏,甚至成为组织继发炎性损伤、纤维化、坏死的重要原因.研究白细胞在受照内皮细胞上迁移浸润的分子机理,对深入认识放射性致组织损伤的病变机理,寻找预防、阻止组织继发损伤病理进程的有效方法,有积极意义.本实验通过照射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观测粘附分子CD3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的表达变化,及CD31单抗对单核样细胞在受照的内皮细胞上迁移的干预,探讨CD31表达变化在射线照射后炎细胞浸润中的作用.

  •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继发高危因素探讨

    作者:潘子盈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常见继发脑损伤高危因素及其关系.方法 对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之后是否出现常见的继发高危因素分成2组,A组:发病后出现上述高危因素,B组:发病后未出现上述高危因素.按ADL标准在发病之后1个月进行评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恢复良好率.结果 A组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恢复良好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低血压、低氧血症、高热及电解质紊乱等常见的继发脑损伤高危因素,严重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 癫痫患者行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牛家秀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2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服药依从性、继发性损伤发生率和持续状态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继发性损伤发生率和持续状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癫痫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继发性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去铁胺治疗脑出血的现状

    作者:于垚;高旭光

    原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ICH)的病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在亚洲人群中,其发病率高达30%[1]。目前,针对 ICH 的患者,除了对症支持治疗外,尚无特异治疗方法。近年,国内外众多研究也都聚焦在早期识别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急性期的血压管理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手段上,旨在防止ICH 后的继发损伤。 ICH 后脑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与继发性损伤,前者是指血肿的占位效应直接压迫血肿周围的脑组织所致的损伤,而后者主要是指血肿的扩大或血肿周围水肿形成对周围脑组织及全脑乃至全身造成的损伤,主要包括血管源性以及细胞毒性损伤。

  • 喉镜明视下插胃管在抢救中毒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岳慧芳;董宝林;杨莉萍

    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逐渐加快,中毒病人日趋增多,插管洗胃是抢救中毒患者重要而关键的措施,洗胃的早晚和彻底与否对于病人的预后有很大的关系,少数患者因喉头水肿压迫食管或老年性食道口狭窄,昏迷、抽搐、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口服急性重度中毒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无法配合洗胃,致使插胃管困难,而延误抢救时机,或造成较明显的继发损伤.对此我科自2003年6月-2005年6月采用喉镜明视下插胃管洗胃30例,均一次成功,无任何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 借助喉镜插管洗胃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20例

    作者:房殿民;季爱蕊

    插管洗胃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常用而又关键的一环,洗胃的彻底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少数患者因喉头水肿压迫食管或老年性食管口狭窄,致使插胃管困难,而延误抢救时机,或造成较明显的继发损伤.对此我们借助喉镜插管洗胃20例,均一次成功,无任何并发症.报告如下.

  • 1例全喉切除患者应用奥瑞姆自护模式的家居护理

    作者:李启芬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电疗是目前治疗鼻咽癌有效的方法[1].联合化疗对于控制局部复发,减少远处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有肯定意义[2],而放疗及化疗带来的严重副作用和并发症,亦会导致机体其他器官的继发损伤,临床上不得不再采取更进一步的权宜治疗手段;这些都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后续生活质量,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需要多种护理及家居延续照护.

  • 重症胸骨骨折12例诊治体会

    作者:王朝敏;卢森;杨传平;丁航宇

    胸骨骨折在临床上较少见,其发生率为1%~2%[1],合并有严重继发损伤者甚少.由于严重胸外伤所致胸骨骨折有时较复杂,容易发生漏、误诊而产生严重后果,应引起重视.我们将1996年10月以来救治的12例重症胸骨骨折报告如下.

  • 脑缺血与炎症反应

    作者:王霞;杨玉兰;李向军;代玉红;姜革

    临床医生在实践工作中,很早就发现脑缺血伴发炎症反应,但直到近几年才对其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脑缺血时白细胞浸润发生在缺血后6~24小时内,促使白细胞向血管外迁移的细胞因子产生在脑缺血的初始部位.脑动脉阻断后即使立即再通,脑组织的缺血损伤也不能完全恢复正常,而且不能完全挽救由继发损伤造成的脑缺血组织的继续扩大.

  • 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损害等5则

    作者:

    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损害:基于人群的研究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明确魁北克地区长期脊髓损伤病人继发损伤的流行性及这些继发损伤和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设计:我们研究了2200条医学文献以确定目标人群,随机选择了976例病人并将问卷调查表寄给他们。结果以482张完整的问卷调查表的结果为基础。问卷调查表的内容为14个部分,如社会统计、医学、心理和环境信息。我们对医学部分(如:损伤的类型和水平以及是否存在继发损伤)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如果不考虑损伤的严重度,尿路感染、挛缩及低血压是常见的继发损伤。我们发现继发损伤的流行与损伤持续的时间和可察觉到的健康状况有关。 结论:本文为第一个研究魁北克地区长期脊髓损伤后病人的继发损伤的文章。尽管进行了预防性教育和医学随访,脊髓损伤的病人在康复多年之后继发损伤的发病率仍很高,仍需要有进一步的研究以明确这些继发损伤对病人的社会作用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摘自:AM J Phys Med Rehabil 2000 N;79(6):526-35)全髋关节成形术病人用及不用前臂拐杖时的步态 对于首臂拐杖是否可以促进能够耐受全部体重的全髋关节成形术病人的康复,各中心的变异性很大。本文的目的是对比全髋关节成形术的病人在利用前臂拐杖和不用前臂拐杖行走时的步态。对19例病人进行了步态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下肢和躯干肌肉的动力学,运动学及运动电机械活动。当病人利用前臂拐杖行走时,步态的节奏变慢,大步长度增加,步态的协调性良好(P<0.05),患侧及健侧的臀中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骶棘肌的活动明显降低(P<0.05),而且7例病人在利用前臂拐杖行走时,患侧髋部外展肌的运动显示出异常的模式即在摇摆(n=5)或紧张模式(n=2)过程中出现次级爆发。我们可以断言利用前臂拐杖时可以产生一种协调的步态模式。当利用拐杖行走时,患侧髋部外展肌紊乱的运动模式和骨盆转子肌活动的减少可能表明病人应该尽早的独立行走,这样才能在动力条件下进行有效的肌肉训练。 (摘自:Int J Rehabil Res 2000 Sep;23(3):233-43)低背部痛病人的体位摇摆和治疗性运动: 实验性对照研究 目的:本文描述了低背部摆动及它与背景因子,低背部疼痛和功能能力的关系,探讨了病人在体育馆或家里运动3个月后的体位的变化。 研究设计:在3个实验组(强度训练组,家里运动组及对照组)中进行了1年的随机对照实验以研究体位摆动。 环境:病人来自于芬兰的7个当地职业卫生护理中心,由医生在中心芬兰医院为病人进行检查。测定及治疗性运动计划在Jyvaskyla大学的运动和卫生科学研究实验室进行。初,我们对90例非特异性和亚急性低背部痛病人进行检查(男:女=49:41,年龄范围:20~55岁)。 主要结果测量:在研究初期,治疗后早期及治疗后的第3个月和第9个月利用力量平台,Oswestry指数检查体位摆动和低背部痛的强度。结果:背景变量与体位摆动并不强烈相关,在研究过程中体位摆动的幅度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家里运动组的摆动的速度增加。 结论:利用力量平台进行体位摆动的测定适合检测严重低背部痛病人及有明显功能和活动局限病人的平衡功能损害。为了提高平衡功能,需要特异通用的运动计划。 (摘自:ClinicalRehabilitation 2000;14:192-202)肾移植成功后机体活动水平的提高:5年的随访研究 背景:尽管机体的活动(PA)水平是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肾移植后的末期肾病病人的PA水平尚为一个广大的未开发的领域。 方法:使用Baeeke自我控制5个城市项目的为期7天的PA回忆问卷,在32例接受肾移植而没有接受任何种类锻炼建议的病人中进行,其中男性1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5.9±13.1)岁,平均透析时间(25.3±21.8)个月。在肾移植后1、3、6、12以及60个月记录机体活动。 结果:依照性别与问卷标准,肾移植病人答卷者的即刻移植前机体活动水平介于年龄相当的健康标准的18%~35%之间的低水平(P<0.05),机体活动水平经历肾移植后第1个月迅速降低之后,开始增加并于移植后1年达到平台期。与移植前的数值相比,这达到了PA能力的30%(P=0.06~P<0.01)。在肾移植后的第5年,平均机体活动水平没有变化。在允许使用低分比较情况下,进一步的定性研究表明,尽管病人的居住条件没有变化,在肾移植后他们参加了更多的中等至高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如:娱乐、体育、日常杂事等)。 结论:大部分肾移植后的病人自发地交得更加积极。观察结果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相一致。因此,应该精确地建议他们如何重新开始强度更大的体力活动以避免与他们肾移植前削弱的身体状况相关的心脏、骨骼和肌肉疾病的发生。 (摘自: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1 Jan:16(1):134-140)双面全膝关节替代术:适合关节屈曲的独特设计 背景:双面膝关节假体设计于1989年,用以改善膝关节的屈曲。这种设计并不影响假体的耐用性。在股骨和胫骨成分的中后部,假体有一个独特的球槽连接。这种球槽连接作为后稳定凸轮可以引起股骨的后退,股骨成分为铝陶瓷。 目的:对利用这种假体进行关节成形术的临床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从而明确这种新的植入物是否达到了预想的目的。 方法:从1989-1994年所有进行初级关节成形术的病人参加了前瞻性的双面膝关节研究。在临床上利用特殊的医院外科膝关节评定系统和自我入院问卷调查对病人进行评估。根据膝关节协会系统对病人进行放射学评估。在终点时,利用膝关节修定和修定建议进行Kap1an-Meier分析。 结果:166例病人进行了223例次连续的全膝关节成形术,对182例膝关节进行了3.9~9.0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5.8年)。术前特殊的医院外科膝关节评定分的均值为44.5。近期随访时,平均的膝关节分为86.3分。术前和术后的平均弯曲范围分别为119°和124°。术前具有良好运动范围的病人在术后也很少丧失深部膝关节弯曲功能。我们对8例膝关节进行了修改手术(5例由于感染,2例由于假体不稳定,1例由于髌骨小栓的断裂)。两例膝关节复发股骨-胫骨连接中旁侧半脱位,我们以非手术方法对这种半脱位进行治疗。新的随访未发现有无菌性的假体松动和铝陶瓷股骨成分的断裂。在第6年时,假体的存活率达到了94%,可信区间为95%(90%~98%)。病人的问卷调查显示在日常活动中大约有20%的膝关节偶尔出现松动,这要求我们提高球槽结合的一致性从而增加假体的内在稳定性。 结论:利用双面假体进行全膝关节成形术后,病人具有良好的关节运动范围而且手术的满意度非常高,假体的耐用性也很有前途。 (摘自:J Bone Joint Surg 82-A:1626-33,2000)

5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