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荨麻疹诊疗指南(2007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本指南在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学军的主持下,经过国内皮肤科多位专家反复讨论和修改,现成文如下,供国内同行参考.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专家为(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列):毕志刚、范卫新(后执笔)、顾军、郝飞、王宝玺、徐金华、姚志荣、张建中、张学军、郑志忠、朱大勋.

  • 沉痛悼念邵长庚教授

    作者:210042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皮肤病医院

    2016年6月14日,邵长庚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84岁。邵长庚教授1932年出生于天津。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56—1960年就读莫斯科第一医学院皮肤性病学专业研究生,获候补博士学位。1960年12月毕业回国后,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工作,曾任该所皮肤病研究室副主任、代主任,科研办公室主任,图书情报室主任,性病研究室主任、全国性病防治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心顾问等职。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退休仍返聘工作。1980年起,任《中华皮肤科杂志》第5~9届编辑委员会委员,第8、9届副总编辑,第10届编委会顾问;长期参加《中华皮肤科杂志》审稿、定稿和英文摘要审校等工作。先后担任《临床皮肤科杂志》、《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男科学杂志》、《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中国性科学》等杂志编委、副主编、顾问,《中华医学研究杂志》学术委员会委员。1988年任卫生部性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91年起为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传染病分委会委员;1996年,与王光超教授等创建银屑病防治研究专项基金委员会,先后担任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

  • 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皮肤性病学领域评审资助情况分析

    作者:洪微;张作文

    概述了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称自然科学基金)皮肤性病学领域的受理、评审和资助情况,通过对该领域面上项目申请和受资助项目的分析,反映皮肤性病学领域近年来基础研究的发展方向、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供从事皮肤性病学工作的科研人员在申报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参考.

  • 沉痛悼念朱仲刚教授

    作者:郑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授,国家人事部、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瑞金医院皮肤病学科创始人、主任医师、宗教联谊会会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上海市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上海市天主教爱国会副主任、上海市天主教知识分子联谊会首任会长,著名医学家朱仲刚教授于2007年10月14日上午8时15分不幸在瑞金医院逝世,享年94岁.

  • 浅析我国《皮肤性病学》教材和专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者:樊翌明;黎兆军

    受科学出版社医学教育出版分社的委托,近担任了<皮肤性病学>案例版教材的主编.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基本概念或定义在我国出版的<皮肤性病学>教材和专著中存在着模糊或不准确的情况,其中一些在国外近期出版的经典专著中也难以找到满意的答案.因此,笔者冒昧地提出了这些问题并尽量予以解释,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 学习胡传揆教授爱国爱民热心教育防病治病的精神

    作者:钱信忠

    回忆 1986年 3月 26日下午,我们在八宝山送别胡传揆教授至今,转眼之间已 15年。胡传揆是我国成就卓著、驰名中外的皮肤性病学家、德高望重的医学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用精湛的医术积极为人民防病治病,数十年如一日热心医学教育,桃李满天下,后还献出自己的组织器官和骨架以利教学。他的这种爱国爱民热心教育事业的高尚精神至今仍时常为人们所缅怀

  • 沉痛悼念张志礼教授

    作者:朱铁君

    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家、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教授张志礼不幸因病于2000年10月27日逝世。这是我国皮肤科学界的一重大损失。张志礼教授1930年出生于山西原平,1955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40多年来,一直从事皮肤科临床事业,1959年被选派去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后,就一直工作在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的第一线,先后担任过北京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教授、北京市赵炳南皮肤病医疗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皮肤科医疗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皮肤科杂志副主编等。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的"全国著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继承导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的首创者之一。张志礼教授在近半个世纪的医疗生涯中,不仅全面继承了前辈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而且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开创了中西医结合的皮肤病学。在他几十年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科研工作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证实了马齿苋等药物的抗过敏作用;初步阐明了龙胆泻肝汤、六味地黄丸、除湿丸、凉血活血汤、狼疮合剂等有效方药的作用机制;并研制了石兰草煎剂、狼疮冲剂、小儿健肤糖浆、金菊香煎剂等一批有效方剂。曾先后12次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科委、市卫生局等颁发的科技奖。他还协助我国著名老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整理完成了几部专著,参与编写多部大型参考书,在他近70高龄时,还亲自主编出版了近80万字的《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为后人留下了大批的宝贵财富。改革开放以来,张志礼教授为了传播祖国医学,积极参加国际交流,曾先后去过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作过中西医结合的专题学术演讲,受到与会者的好评,增进了中外学者的友谊,为把祖国医学推向世界作出了贡献。张志礼教授行医数十年,始终战斗在临床第一线,直到生命的后一刻。他医术精湛,对病人态度和蔼,医德高尚,深受病人爱戴,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医疗卫生事业。他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视同仁,坚持原则,对同志满腔热情,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 皮肤性病科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实验室化的初步建设及效果评价

    作者:徐云升;宣暄;欧荣英;张学奇

    由于受到医疗环境、教学设施、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提高实习医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一直是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中的难点[1].有效避免紧张的医患关系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因素,对教学设施和教学方法予以改进,探索一套较为完善的、强化实习医生操作技能的教学手段,是解决这一教学难点的关键环节[2].我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采用操作培训实验室化的途径,为本学科的实习教学作了有益的尝试.

  •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

    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我国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20年来逐渐上升。为了规范特应性皮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于2008年制定了我国第1版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指南发表6年来,国内外有关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治疗理念、治疗方法和药物都有了显著变化。为此,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组织免疫学组和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的专家对2008版指南进行了修订,希望有助于我国皮肤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学习和应用。本指南非强制性,且在今后将不断补充和修订。参加指南制定者(以姓氏拼音为序):毕志刚、邓丹琪、杜娟、冯爱平、顾恒、郭在培、郝飞、金江、陆东庆、陆前进、李惠、李邻峰、李巍、刘彦群、刘玲玲、卢彬、吕新翔、林有坤、马琳、农祥、潘萌、邱湘宁、宋志强、涂彩霞、汤建萍、王培光、夏济平、徐金华、肖汀、谢志强、杨慧敏、杨玲、姚志荣、姚煦、赵辨、赵明、张建中、张小鸣、张理涛、张峻岭、朱莲花、朱武。

  • 积极开展皮肤性病学课外实践教学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

    作者:董天祥;曹应葵;黄云丽;刘玲

    为解决实践教学学时有限与课程内容丰富的矛盾,培养临床实用人才,组织昆明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09级和2012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2个班级学生周末参加科室“专家门诊”、皮肤科的检查、治疗工作及教学查房等课外实践.结果2个年级实验组平均成绩均高于未参加课外实践的对照组.课外实践活动有效解决教学学时不足的矛盾,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走入社会,独立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值得推广.

  • 巧编歌诀在皮肤科临床教学的应用研究

    作者:侯麦花;卢新政

    目的:观察歌诀教学法对皮肤科临床教学的影响.方法:将皮肤科实习见习、进修医师,随机分为歌诀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歌诀教学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将皮肤科专业知识编成歌诀,用于皮肤科临床教学.分别采用问卷调查、模拟测试,分析其对该教学方法的接受度、教学内容的掌握度.结果:(1)两组在调查中有显著差异:82%调查者认为歌诀对自已在皮肤科学习中有促进作用,87%调查者认为歌诀时皮肤病知识记忆有明显帮助;(2)歌诀教学组医师对内容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皮肤科临床教学中,采用歌诀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帮助记忆,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 学制改革对皮肤性病学专业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夏育民;朱俊勇

    近年高校将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制年限进行了调整改革,这涉及了医学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问题.结合具体教学和管理实践,就学制改革对皮肤性病学专业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影响及应对措施与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多维度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曹经江;赫晓林

    以三峡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皮肤科教研室为例,从建立皮肤科图片视频资料影像库、培训皮肤科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操作技能、规范皮肤科教师课程内容图文比例等方面阐述了多维度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直观、生动,图片丰富,信息量大,师生互动性好,特别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值得在皮肤性病学教学领域推广.

  • 基于网络平台的皮肤病PBL教学模式的探讨

    作者:孙仁山;伍津津;鲁元刚;雷霞;杨亚东;周金铃;彭朝霞

    PBL教学对于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有着传统教学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我国实施PBL教学面临师资力量、教学场地不足,皮肤性病学教学还面临教学内容繁杂,学时有限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思考,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皮肤性病学PBL教学模式,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PBL教学模式.

    关键词: 皮肤性病学 PBL 网络
  • 三种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作者:向光;龚宇

    选择我校3个不同年级的临床专科班学生.分别采用比较传统教学模式、插图式教学模式及多媒体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课程中的优缺点.通过问卷表的形式调查分析,认为多媒体在皮肤性病教学中有明显优势,而插图式教学模式可作为条件有限的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良好过渡,尽量改变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

  • 皮肤性病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研制及应用

    作者:高旭;边二堂;鲍海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被逐渐应用于临床教学中.该文就有关"皮肤性病学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和应用体会、不足以及如何改进和完善多媒体教学,进一步提高皮肤性病学教学质量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 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电子图片应用探讨

    作者:张建明;周淑华;王秀敏;杨磊;高昱

    课堂讲授是学习皮肤性病学的主要方法,但仅讲述空洞的理论,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影响授课效果.直接放映幻灯片或挂图均由于老化失色等原因而使效果不理想.皮肤性病学教材虽附有光盘,但盘中半数以上的图片和书中相同,放映这些图片时,学生感到不新鲜、数量少.为此,我们制作了电子图片课堂教学系列,应用后反应很好,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x2=11.11,P<0.01),对于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很有意义.

  • 例说意义学习在皮肤性病学中的教学启示和初探

    作者:陈敏;方伟;杨雅骊;潘炜华;朱元杰;顾菊林;陈江汉;廖万清

    在八年制的皮肤性病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心理学角度进行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对应学生原有认知结构,进行真正的意义学习,并结合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 PBL教学方法在七年制医学生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

    作者:顾俊瑛;高飞;刘至昱;许辉;史玉玲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和以往的病例分析不同,具有启发性、引导性、互动性、以问题为中心的特点.研究者以皮肤科临床真实病例为背景,在皮肤科七年制医学生临床见习过程中尝试PBL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学为主和指导老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方式,总结PBL教学法的优势与特点,为皮肤科开展PBL新型教学法提供参考.

  • 模块教学结合PBL教学方法在八年制医学生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探讨

    作者:李亚萍;黄程辉;陆前进;肖嵘

    将模块教学结合PBL教学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医学八年制的皮肤性病学教学活动中,既保证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和理解了皮肤性病学基础理论,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实践证明,模块教学结合PBL教学方法的模式为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353 条记录 10/18 页 « 12...78910111213...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