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并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

    作者:王志强;于文浩;牛朋彦;孟昭英;刘志翔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TLIF)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UPSF)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应用 TLIF并 UPSF治疗37例RLDH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椎JOA评分、腰痛及下肢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评价治疗效果,Suk方法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JOA、ODI及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优31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919.%,术后12个月根据Suk标准骨性融合35例,可能融合2例,骨性融合率946.%。【结论】TLIF并UPSF可作为治疗RLD H一种选择方式,临床疗效良好,并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具有优势。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作者:谭云;潘杨;刘光华;安智全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PHF)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治疗的PHF患者4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接受LPHP内固定治疗,而对照组仅接受保守治疗.术后6个月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评价患者近期疗效并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功能、运动范围和解剖复位得分分别为(31.7±3.5)分、(24.6±3.2)分、(18.1±2.3)分和(8.5±1.2)分,总得分(82.1±4.7)分,对照组为(26.3±4.2)分、(20.4±2.8)分、(13.6±3.3)分和(6.0±2.1)分,总得分(68.7±7.4)分;观察组优良率为82.6%(19/23),对照组优良率为52.2%(12/23);观察组1例切口感染、1例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对照组3例股骨头坏死,5例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8%.上述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HP内固定治疗PHF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作者:谢晨学;许效坤;冯青;赵士好;杨洋

    【目的】评价新改进的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倒置股骨髁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钛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本院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7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27例采用PFNA固定(PFNA组),30例采用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固定(LISS组),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例数、术后6个月大腿疼痛(V A S法)评分、术后髋关节评分(Harris评分)。【结果】本组中5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24个月。PFNA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内固定失效例数小于LISS组( P <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VAS评分、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取得满意疗效,但PFNA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优于使用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

  • 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上胸椎骨折临床观察

    作者:普光民;苏联春;杨正才;高祥;邱晓波

    目的 观察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上胸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1例不稳定上胸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骨折节段为T3~T8,均为高能量损伤。所有患者实施经后路切开复位、脊髓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术后常规处理,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手术前后患者的①基本情况;②影像学评价(包括椎弓根螺钉位置、椎体压缩率、椎体后凸角度);③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SIA );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21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出现并发症。20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12~4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8.78±6.25)个月。术后48 h及随访时的椎体压缩率、椎体后凸角均较术前降低( P <0.01),但随访时的椎体压缩率、椎体后凸角则均较术后48 h有所增加( P <0.05)。术后48 h脊髓损伤ASIA分级均无明显变化。随访时,50.0%病例的脊髓损伤ASIA分级得到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分在随访时得到显著提高( P <0.05) ,平均提高(22.11±9.64)分。结论 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不稳定上胸椎骨折的有效方法,配合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是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的关键。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锁骨骨干骨折

    作者:葛翼华;王志刚;蔡海清;徐蕴岚;杨杰;李玉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治疗儿童锁骨骨干完全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4例平均年龄12岁8个月(7~16岁)病例,锁骨骨干完全移位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方法治疗.24例中,3例为斜形骨折,其余21例为横形骨折.内固定方式:2例斜形骨折分别应用克氏针和螺钉固定,另1例斜行骨折和全部21例横形骨折应用锁骨重建钢板固定.观察患儿治愈率,影像学结果,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手术效果满意,骨折完全愈合时间为2~4.5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3个月,手术至恢复体育运动时间为5~12个月,平均时间为8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2个月(12个月至5年7个月).没有发生切口感染和骨不连.87%(21/24)的患儿完全恢复了伤前的运动水平.2例患儿感觉到瘢痕处不适.1例患儿由于初始外伤遭受的尺神经损伤导致一过性的尺神经支配区域麻痹.所有的骨折都完全愈合,所有的内固定器均在骨折愈合后择期取出.[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锁骨中段完全移位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微创改良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区文欢;陈述祥

    [目的]探讨微创改良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初步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微创改良的国产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25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16例,年龄59~89岁,平均73.2岁,按AO分类:AⅡ型10例,AⅢ型5例,BⅠ型3例,BⅡ型3例,BⅢ型及CⅡ型各2例.19例为摔伤,6例为车祸伤.[结果]本组25例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根据Neer评分法,优20例,良2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为88%.[结论]微创改良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具有锁定加压钢板的力学特点,固定牢固,创伤小及相对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价格低廉的特点,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 空心钉内固定加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大转子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析

    作者:魏平;雷青;陈松;卢邦宝

    [目的]探讨空心钉内固定加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大转子骨瓣对青壮年头下型、经颈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Moore切口, 股骨颈骨折行切开复位, 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 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大转子骨瓣移植于股骨颈骨折处30例.[结果]随诊30例,时间3~5年, 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6.6%,股骨颈骨折愈合率96.6%,股骨头缺血坏死率6.7%.[结论]空心钉内固定加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大转子骨瓣移植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其骨折愈合率高, 坏死率低.

  • 胫骨远端前外侧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作者:杨华;雷光华;李康华;卓小为;倪松

    目的 探讨胫骨远端前外侧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目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胫骨远端前外侧解剖钢板治疗45例pilon骨折患者.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7例,Ⅱ型25例,Ⅲ型13例.结果 45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2(7~17)个月,参照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优26例,良11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82%.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4.3(12~20)周.结论 胫骨远端前外侧解剖钢板是治疗pilon骨折目的理想内固定物,选择合适目的手术时机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满意疗效目的保证.

  • C臂X线监护下经皮解剖型钛质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陈盛利

    [目的]探讨微创C型臂监护下经皮解剖型钛质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65例Pilon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微创C型臂监护下经皮解剖型钛质锁定接骨板治疗.骨折分型按AO分型A型32例,B型23例,C型10例.术后部分病例辅以外固定,术后3~4周肿胀部分消退后开始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按Johner-Wruhs胫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评定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本组65例伤口均愈合,3例延迟愈合,其中2例为糖尿病患者.术后随访6.3~38.2(17.3±8.4)个月,X线片示骨痂出现时间13周,骨折平均临床愈合时间7.3~18.2(11.3±4.6)个月,无短缩以及旋转畸形,外观无明显畸形,骨折无延迟愈合,无畸形愈合,膝踝关节功能正常.按Johner-Wruhs胫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其中优32例、良2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9.23%(58/65).[结论]微创C型臂监护下经皮解剖型钛质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关节镜下Ethibond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髁间棘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邱房平;惠俊华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Ethibond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髁间棘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髁间棘骨折患者13例,采用在关节镜下采用Ethibond线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随访6~24个月,观察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于末次随访时全组骨折均完全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1例(84.62%),良2例(15.38%),优良率100%,没有出现膝关节不稳及膝关节僵硬症状.[结论] 关节镜下使用Ethibond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髁间棘骨折安全、有效,骨折愈合率高,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 后路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作者:丁浩;周孜辉;沈强;朱亮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术前确诊为脊柱结核患者21例,且术前常规三联药物抗结核(HRE方案)治疗2~4周,术中局部给予链霉素治疗,术后均经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随访26个月,观察患者的后凸Cobb角、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合植骨融合、Frankel分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1例患者脊柱结核均获治愈,术后一年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异常者均恢复正常,也均植骨融合;术后15例患者Frankel分级为E级,结核无复发、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未发生内植入物的感染.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1°~25°,平均(15±4)°.[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术可有效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恢复和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改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冠状面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白虎荣;董必成;李朝军;尹东武;杨利

    [目的]探讨改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冠状面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7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冠状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采用的手术方式分为PFNA内固定组(A组)与改良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组(B组),每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B组患者;术后3个月A组优良率为77.79%,明显低于B组患者94.4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所有伤口均Ⅰ期愈合,36例全部获随访,末次随访死亡3例,未见钢板折断及髋内翻畸形发生;A组患者所有伤口均Ⅰ期愈合,36例全部获随访,末次随访死亡2例,术后出现髋内翻畸形2例,旋刀切割股骨头2例,异位骨化1例,内固定失效导致骨折再移位1例.[结论]采用改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冠状面骨折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双带袢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疗效对比

    作者:陈宏文;李晓声;陈铁柱

    [目的]探讨双带袢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收集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20例,其中采用双带袢钢板固定9例(双带袢组),锁骨钩钢板固定11例(锁骨钩组).比较两组肩关节constant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0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两组肩关节constant评分、VAS评分、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带袢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疗效相当,术后功能恢复较好,但带袢钢板生物相容性好,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具有一定优势.

  • 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28例

    作者:郑衍;颜约军;邱垂明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CL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行M 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临床功能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2.3±1.3)周,平均随访时间(12.2±1.8)个月;依据Mazur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价术后1年临床疗效:优52例(54.2%),良34例(35.4%),可10例(10.4%),优良率为89.6%。【结论】采用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锁定钢板与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周伟力;雷青;陈松;陈立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和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锁定钢板患者22例(A组),使用重建钢板患者19例(B组)。依据DASH评分和影像学检查对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A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3.2周, DASH评分为34.81分,B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4.6周,DASH评分为33.8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05);A组并发瘢痕增生4例,肩关节疼痛1例,肩关节活动受限1例,B组并发瘢痕增生2例,肩关节疼痛2例,肩关节活动受限2例,螺钉松动3例。两组均无感染和骨不愈合发生。【结论】锁定钢板和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于粉碎性骨折或骨质疏松患者,建议锁定钢板应作为首选方法。

  • 颈椎后路侧块内固定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邓化龙;向铁城;黄象望;盛斌;洪波;熊伟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侧块内固定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和内固定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23例采用侧块内固定(A组),13例采用椎弓根内固定(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分及改善率(术前,术后一周,术后半年)以及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优于B组,有显著差异( P <0.05)。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较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患者术后相互比较颈椎病颈椎功能改善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侧块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较椎弓根内固定术具有疗效满意,手术过程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 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加压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翁德雨;陈福扬;周金明

    【目的】研究应用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加压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患者知情同意,根据内固定物类型的不同,分为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组(观察组),18例;胫骨远端外侧加压钢板治疗组(对照组),16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所有闭合性骨折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并予以植骨,开放性骨折及合并有全身多发性损伤的患者,早期跟骨牵引,软组织条件恢复后二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随访3~12个月,骨折无延迟愈合、畸形愈合,肢体无缩短,关节面无二期塌陷,踝关节活动度良好,观察组踝关节优良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加压钢板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一种良好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Allman 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

    作者:覃大海;姜平;朱建忠;代劲;吴波文;奠伟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Allman 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52例AllmanⅢ度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分为锁骨钩钢板(CHP)治疗组32例,交叉克氏针张力带(TBF)治疗组20例,随访8~30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以Karlsson评价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价,TBF组和CHP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3.75%、7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CHP组有1例滑囊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TBF组有2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内固定松动、断裂,2例局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5.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HP治疗Allman Ⅲ度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固定可靠、不损伤关节面、可早期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是肩锁关节脱位理想的治疗方法.

  • 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1例

    作者:王道生;龚立大;唐汇媛

    [目的]探讨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按A0分型为B、C型,使用"T"形或斜"T"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21例经4~33个月随访,按照Dinest腕关节功能评估,总优良率90.4%.[结论]"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此术式对恢复桡骨相对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关节面的平整及腕关节功能极为重要.

  • 手法闭合复位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何加海;陈连锁;刘西斌;辛海松

    【目的】探讨手法闭合复位微创经皮钢板固定(MIPPO )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 MIPPO 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3个月 X 线骨折复位情况、术后12个月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肩关节 Neer 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0.6±9.7) 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71.9±9.2)min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49.7±37.1) mL ,明显少于对照组(245.4±46.1)mL ;观察组切口直径为(7.8±0.7)cm ,明显小于对照组(15.2±1.4)cm 。观察组患者术后优良率为9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24/3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均未发现肱骨头坏死、腋神经损伤等情况,骨折均愈合;对照组患者术后12个月均未发现肱骨头坏死情况,但有1例腋神经损伤,骨折均愈合。【结论】MIPPO 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比传统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复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97 条记录 2/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