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胶质瘤TGF-β1、p53、PTEN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荣;章锁江;杨水友

    目的探讨TGF-β1、p53、PTEN蛋白在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二步法检测92例胶质瘤中TGF-β1、p53、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 TGF-β1、p53与胶质瘤级别呈正相关,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TEN与胶质瘤级别呈负相关,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TGF-β1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231、P<0.05);PTEN不表达、p53表达的胶质瘤患者预后差(P<0.05、P<0.05).结论 PTEN、p53的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胶质瘤预后的标记.

  • 神经细胞NCAM及TGF-β2在脑胶质瘤中表达的意义

    作者:杜理安;黄红光;詹仁雅;周永庆

    目的研究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71例脑胶质瘤及6例正常脑组织进行研究.对所有入选病例均进行随访.结果 TGF-β2在正常脑组织中未见表达,NCAM在正常脑组织中高表达,两者在胶质瘤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表达强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NCAM与TGF-β2表达呈负相关(P<0.05).生存率统计表明NCAM、TGF-β2表达不同的组间3年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NCAM及TGF-β2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表达差异有显著性,NCAM反映肿瘤侵袭性,TGF-β2反映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两者均可作为病理分级辅助手段评估胶质瘤患者预后.

  • 苯丁酸钠对人脑胶质细胞瘤株SHG-44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潘碧云;许金泉;陈亚红;耿宝琴;雍定国

    目的观察苯丁酸钠对人脑胶质细胞瘤株SHG-44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及细胞形态分化逆转,并观察其与常用抗癌药鬼臼噻吩甙(VM-26)、顺铂(DDP)、多柔比星(阿霉素)及卡莫司汀(卡氮芥,BCNU)分别联用对SHG-44细胞生长的影响和相互作用.方法根据MTT法来观察苯丁酸钠及该药与其它药物合用对SHG-44细胞生长的抑制;细胞形态变化直接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苯丁酸钠能抑制人脑胶质细胞瘤株SHG-44细胞的生长,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作用72小时的IC50为840.4 μg/ml.形态学观察显示,苯丁酸钠能使SHG-44细胞的突起明显增长,并重获细胞生长的接触抑制,促使细胞向成熟的胶质细胞分化,逆转其恶性表型.苯丁酸钠与VM-26联用为协同作用(P<0.05);其作用随VM-26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与顺铂、阿霉素及卡氮芥联用无明显协同作用(P>0.05).结论苯丁酸钠能抑制SHG-44细胞的增殖,同时促进细胞向较成熟的胶质细胞分化;苯丁酸钠与VM-26联合应用,对SHG-44细胞的肿瘤抑制呈协同作用.

  • RGS5表达变化和大鼠胶质瘤生长的关系

    作者:郝文炯;王占伟;郭晖;邹有瑞;蒋树财;孙涛;沈冰

    目的 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 (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 5,RGS5)表达变化与大鼠胶质瘤生长之间的关系.方法 72只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胶质瘤组、生理盐水组、健康对照组、腺病毒-大鼠增殖抑制基因-绿色荧光蛋白重组复合物(adenovirus-rat hyperplasia suppressor gene-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Adv-rHSG-GFP)组.胶质瘤组和Adv-rHSG-GFP组建立大鼠C6胶质瘤动物模型,生理盐水组颅内注射10 μL生理盐水,健康对照组为健康大鼠.Adv-rHSG-GFP组在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第4和11天,于肿瘤原位注射重组腺病毒Adv-rHSG-GFP.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第9、15和21天取脑胶质瘤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GS5蛋白的表达.结果 Adv-rHSG-GFP组肿瘤体积小于胶质瘤组(P<0.01).生理盐水组和健康对照组无肿瘤生长.接种后第15和21天胶质瘤组RGS5蛋白表达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健康对照组和Adv-rHSG-GFP组(均P<0.01).结论 RGS5高表达与大鼠胶质瘤生长密切相关.

  • 外源性白介素24促进C6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作者:李明辉;赵静雅;闫蕴力;冯运章

    目的 探讨外源性白细胞介素24(interleukin 24,IL-24)体外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及促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 应用MTT体外观察转染IL-24对胶质瘤C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体外观察IL-24对C6细胞的促凋亡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IL-24能使C6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降低,转入IL-24的C6细胞(C6/IL-24)增殖能力下降.经Hochest 33258染色,转入IL-24的C6细胞凋亡后出现核固缩、染色质凝集呈块或碎裂状改变.与转入空载体的C6细胞(C6/pLXSN)及C6细胞比较,C6/IL-24细胞的JNK和caspase-3蛋白表达均增高(均P<0.05).C6/pLXSN与C6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源性IL-24基因可抑制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该诱导凋亡的作用可能与其上调并激活JNK及caspase-3表达有关.

  • 神经胶质瘤病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徐庆中;卢德宏;宣琪

    近二十余年来,人类对神经系统中发生率高的神经胶质瘤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这一点从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三版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就不难看出:WHO颁布的第一个<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是在1979年,其分类基础是肿瘤的纯形态学改变.1993年WHO推出了第二版<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这期间经历了14年.在这十几年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广泛应用到了神经系统肿瘤的病理诊断中,使得胶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更加精确,也增补了一些新的肿瘤类型.2000年WHO公布了第三版<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这一新的分类与上一版仅间隔了7年,且在内容上增加了大量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结果.这说明人类对神经系统肿瘤的认识过程一直伴随着各种诊断研究技术的发展,现将近年来在神经胶质瘤诊断和研究的进展分述如下.

  • 磁共振波谱在脑胶质瘤边界确定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折刚刚;郝文炯

    大程度安全切除肿瘤是脑胶质瘤个体化、规范化综合治疗的首要原则,能否利用新方法、新技术或通过挖掘已有技术的潜在利用价值找到接近真实组织病理学边界成为外科手术切除的关键.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以非侵袭性活体生化、代谢检测方法定量分析病变及周围组织的生化代谢异常信息,有望勾勒出更逼近于脑胶质瘤真实组织病理学边界的代谢轮廓图.本文就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利用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MV-p53转染wt p53基因及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热增敏效应

    作者:石键;傅伟明;张宏;赵洪洋;朱贤立

    目的:探讨C6细胞在加热后的生物学行为改变及转染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wt p53)对C6胶质瘤热疗的影响.方法:提取与鉴定真核表达载体pCMV-p53,利用红色荧光蛋白确定转染质粒和脂质体的佳比例.wt p53真核表达质粒稳定转染至大鼠C6胶质瘤细胞系,通过neo基因表达的检测确定目的基因转染的成功性.设置C6/p53(+)细胞组、C6细胞加热组、C6/p53(+)细胞加热组、反复加热后生长的热耐受C6细胞组和对照组,观察各组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裸鼠接种成瘤率.对裸鼠皮下各组异种胶质瘤做激光间质热疗(laser interstitial thermotherapy,LITT)并比较抑瘤效果.结果:wt p53基因片断经正确鉴定和提取,转染质粒和脂质体的佳转染比例为1∶6.neo基因稳定表达于转染了阳性质粒的C6细胞中.热耐受C6细胞的生长未受影响,C6/p53(+)细胞组生长速度减慢,加热组在加热12 h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影响,而C6/p53(+)细胞加热组的细胞增殖活性从6 h起受到显著抑制;在C6/p53(+)细胞组、C6细胞加热组、C6/p53(+)细胞加热组中都可以观察到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技术证实C6/p53(+)细胞加热组凋亡率增加为明显,达对照组的30倍,差异有显著性(P<0.01).C6细胞加热组、C6/p53(+)细胞组、C6/p53(+)细胞加热组的裸鼠成瘤率均有下降,分别为75%、57%、20%,而热耐受C6细胞组为100%.C6/p53(+)裸鼠LITT组与假手术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较C6裸鼠LITT组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热耐受C6裸鼠的抑瘤效果在所有的LITT 实验组低.结论:p53基因可通过真核载体基因转染技术实现在C6细胞中稳定表达,并能在体内、外抑制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wt p53表达上调可增加C6细胞对加热的敏感性.

  • RNA致敏树突状细胞治疗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俞建波;冯志仙;詹仁雅;童鹰;马跃辉;潘剑威

    目的:肿瘤RNA致敏树突状细胞(DC)治疗颅内荷瘤小鼠,观察DC疫苗对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探讨免疫反应的机理,为DC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用G422胶质母细胞瘤RNA冲击致敏DC制成DC疫苗,检测DC疫苗的CTL活性,瘤内和皮下两种途径注射荷瘤小鼠篌以进行免疫治疗,观察小鼠生存期,并与PBS、单纯DC组进行比较,同时检测血清IFN-γ、IL-2、IL-10、IL-4等细胞因子,并行病理检查.结果:DC疫苗的CTL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种途径注射DC疫苗,治疗组小鼠生存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血清IFN-γ显著升高(P<0.01),IL-10明显下降(P<0.05),病理提示肿瘤出现坏死.两种注射途径间以上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肿瘤RNA冲击致敏DC注射荷瘤小鼠具有明显的免疫治疗作用,能显著延长动物生存期,并能诱导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反应,其机理主要是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且免疫反应的程度与注射途径无关.

  • 神经胶质瘤中9p21-22区微卫星DNA的杂合性缺失研究

    作者:竺可青;章锁江

    目的:用微卫星确定神经胶质瘤在9p21-22区是否发生基因丢失。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对29例神经胶质瘤标本进行杂合性缺失(LOH)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结果:29例神经胶质瘤在所选9p21-22区的三个位点中未发现LOH及MSI改变。结论:①9p21-22区除p15、p16可能不存在神经胶质瘤的其它肿瘤抑制基因;②本研究结果提示MSI在散发性神经胶质瘤中少见。

  • 柴胡皂苷元D对C6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影响

    作者:吕晓川;白林;王晓蕾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元D (Saikogenin D, SGD)对C6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采用 Fura-2/AM荧光指示剂测定SGD引起的C6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Ca2+]i变化.结果 SGD(1×10-5~1×10-4 mol/L)剂量依赖性地升高[Ca2+]i,其EC50为3.5×10-5 mol/L.SGD的升高[Ca2+]i作用被Thapsigargin显著降低.2-aminoethoxydiphenylborate (2-APB, 1×10-4 mol/L) 和 U73122 (2×10-6 mol/L)显著降低组胺的升高[Ca2+]i作用,但对SGD的升高[Ca2+]i作用无影响.咖啡因和阿诺碱不影响SGD升高[Ca2+]i.结论 SGD通过独立于肌醇三磷酸(IP3)受体系统和阿诺碱受体系统的机制,引起细胞内钙释放,导致[Ca2+]i升高.

  • Cofilin-1基因在人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粘附中的分子机制

    作者:赵云东;孙冬弢;陈振军

    [目的]探讨Cofilin-1基因在人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及细胞粘附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 RNAi技术干扰人胶质瘤细胞系 SHG-44细胞中 Cofilin-1基因的表达.Real-time PCR及 Western blot检测验证 Cofi-lin-1干扰效果;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粘附作用实验检测细胞粘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 ICAM-1及胞质和胞核中 NF-κB p65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RNAi干扰可降低SHG-44细胞中 Cofilin-1的表达水平;Cofilin-1表达干扰抑制 SHG-44细胞迁移、侵袭及粘附能力,降低细胞中ICAM-1的表达,下调胞核中 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论]干扰Cofilin-1表达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的迁移、侵袭及粘附,可能通过调节 NF-κB通路活化发挥作用,Cofilin-1可能成为胶质瘤的潜在治疗靶点.

  • miR-200c靶向DNMT1基因对人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刘爱群;余青云;彭忠兴;黄叶青;刁胜朋;程静;王文涛;洪铭范

    【目的】探讨miR‐200c靶向调控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对人胶质瘤 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检测24例胶质瘤组织和大脑正常组织中miR‐200c与DNM T1的表达改变;将miR‐200c mimics转染于胶质瘤U251细胞,以DNM T1 siRNA为阳性对照,采用qRT‐PCR检测外源过表达miR‐200c对DNMT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MTT和法检测外源高表达miR‐200c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miR‐200c在24例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大脑正常组织明显下调,DNM T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大脑正常组织明显上调;外源过表达miR‐200c下调胶质瘤U251细胞DNM T1 mRNA的表达水平( P<0.05),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的生长( P<0.05)。【结论】miR‐200c通过靶向调控DNM T1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 MMP2 mRNA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钟喆;何正文;杨杰;任年军;高洪波;章凯;程浩峰;蔡皞;唐智;陈帅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2,MMP2) mR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3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7例正常人脑组织中MMP2 mRNA的表达。【结果】7例正常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MMP2 mRNA表达;38例胶质瘤中,18例低度恶性胶质瘤组织中有10例检测到MMP2 mRNA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55.6%(10/18);20例高度恶性胶质瘤组织中17例表达MMP2 mRNA ,其阳性表达率为85%(17/20);高度恶性胶质瘤(Ⅲ~Ⅳ级)中MMP2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织(Ⅰ~Ⅱ级),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MMP2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正相关。

  • CXCR4在复发性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聂猛;马建荣

    [目的]探讨CXCR4作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分级指标及治疗靶标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复发前后人脑胶质瘤组织中CXCR4的表达.[结果]CXCR4在10例正常脑组织中未见表达.在31例原发性和复发性胶质瘤组织中,CXCR4阳性率分别为61.2%(19/31)和87.1%(27/31),两者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4阳性表达与人脑胶质瘤的肿块大小、vimentin表达不相关,而与肿瘤的病理分级、Ki-67表达正相关(P<0.01,P<0.05).[结论]CXCR4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可能作为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分级指标;CXCR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尤其在复发后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针对CXCR4为治疗靶点的脑胶质瘤分子靶向治疗可能是潜在的有力的治疗手段.

  • fibulin-5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作者:成磊;袁贤瑞;杨治权;廖艺玮;简志宏;伍明;唐智

    [目的]初步探讨fibulin-5基因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测fibulin-5 mRNA在正常脑组织(7例)和低分级胶质瘤组(22例)和高分级胶质瘤组(15例)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fibulin-5 mRNA在对照组正常脑组织中,所有7例标本均检测到表达;在低分级胶质瘤组中,22例标本有14例检测到表达;在高分级组中,15例标本有3例检测到表达.正常脑组织标本的fibulin-5 mRNA表达阳性率以及平均IOD值和低分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分级胶质瘤组的fibulin-5 mRNA表达阳性率以及平均IOD值均低于正常脑组织和低分级胶质瘤组的表达(P<0.05).[结论]fibulin-5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其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可能与胶质瘤的进展和血管生成存在联系.

  • 婴儿促纤维增生型节细胞胶质瘤一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朱德茂;刘爱凤

    【目的】探讨婴儿促纤维增生型节细胞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1例婴儿促纤维增生型节细胞胶质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组织学、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本例患儿以失明为主要症状;M RI表现鞍上巨大囊实性肿块伴脑室扩张积水;镜下见肿瘤由纤维母细胞为主的结缔组织及神经上皮混杂构成,后者为星形细胞和神经元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星形细胞胶质酸性蛋白(GFAP)和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神经元成分神经突触蛋白(Syn)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阳性。【结论】婴儿促纤维增生型节细胞胶质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婴儿中枢系统肿瘤,根据其临床特点及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可以进行明确诊断。

  • 枸杞多糖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株 C6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董静;单铁英;潘秀兰;韩艳珍;赵沙河;王鸣飞;刘凤丽;袁征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株 C6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MTT 法检测 LBP 对 C6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 C6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变化。【结果】经 LBP 诱导后的 C6出现细胞形态不规则,变圆并脱落的现象;LBP 能抑制 C6细胞的增殖能力,且呈剂量依赖性;LBP 作用后 C6的细胞周期更多地被阻止于 G2/M 期;LBP 作用后的脑胶质瘤 C6细胞中 PCNA 表达水平下降。【结论】LBP 可抑制大鼠脑胶质瘤 C6细胞增殖并使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 LBP 可下调大鼠脑胶质瘤 C6细胞 PCNA 的表达水平。

  • 电转法沉默ABCE1基因对人脑胶质瘤U87MG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天科;何珏

    目的 通过电转法沉默ATP结合盒转运子E1(ABCE1)基因在人脑胶质瘤U87MG细胞中的表达,探讨ABCE1基因对细胞的生长、细胞周期及肿瘤迁移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设计及合成ABCE1的siRNA序列,电转法转染U87MG细胞.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ABCE1在电转后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通过CCK-8增殖实验、划痕愈合实验、细胞侵袭实验评价沉默ABCE1基因对人脑胶质瘤U87MG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ABCE1 mRNA和蛋白表达,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S期细胞数减少,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实验组U87MG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实验组迁移能力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U87MG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BCE1与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密切相关,应用电转法沉默ABCE1基因可以明显降低U87MG细胞体外增殖、侵袭及转移能力.

  • 整合素αvβ3抗体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

    作者:艾文兵;夏俊;熊志云;陈玉宏

    目的:研究整合素αvβ3在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为以整合素αvβ3为靶点治疗脑胶质瘤提供更充分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PCNA免疫组化检测法,观察不同浓度的整合素αvβ3抗体对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建立Boyden小室细胞侵袭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整合素αvβ3抗体对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整合素αvβ3抗体对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P<0.05);整合素αvβ3抗体显著降低体外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其作用亦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P<0.05).结论:整合素αvβ3对胶质瘤的细胞增殖和侵袭性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抗整合素αvβ3有望成为人脑恶性胶质瘤治疗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42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