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广泛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作者:张毅;谭黎杰;冯明祥;汪灏;王群

    目的 探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广泛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例患者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及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其中76例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扩大清扫组),即在常规淋巴结清扫(食管旁、隆突下淋巴结)的基础上,增加了上纵隔尤其是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的清扫;71例仅行常规淋巴结清扫(常规清扫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淋巴结转移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147例患者胸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扩大清扫组和常规清扫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89±32) min和(99±32)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2±108)ml和(107±82)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61).147例患者共清扫胸部淋巴结1644个,(11.2±5.9)个/例.其中扩大清扫组共清扫胸部淋巴结999个,(13.1±6.4)个/例;常规清扫组共清扫胸部淋巴结645个,(9.1±4.4)个/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47例患者中,胸部淋巴结转移36例,淋巴结转移率为24.5%,其中食管旁、隆突下、喉返神经旁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9.7% (29/147)、3.4% (5/147)和17.1% (13/76).扩大清扫组患者中,胸部淋巴结转移27例,淋巴结转移率为35.5%;常规清扫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9例,淋巴结转移率为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644个清扫的胸部淋巴结中,阳性淋巴结90个,淋巴结转移度为5.5%,其中食管旁、隆突下、喉返神经旁的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6.5%、2.4%和7.5%.147例患者中,有60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0.8%.两组患者不同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行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清扫是安全、可行的.

  • 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吴一龙;王思愚;黄植蕃;区伟;杨学宁;余辉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科治疗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作用。方法对可手术的504例Ⅰ~ⅢA期病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肺切除同时行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则在肺切除同时仅行肺门淋巴结清扫术;纵隔淋巴结肉眼怀疑转移者则行该淋巴结摘除术。凡符合入选标准病例均对术式、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肿瘤体积、淋巴结切除总数目、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比(淋巴结转移数量/淋巴结切除总数量)、PTNM分期、辅助治疗、随访期间内的复发转移、手术并发症、生存时间、生存质量等13项指标进行观察和评价。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预后分析用Cox成比例危险率模型。结果 504例中,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共320例,研究组160例,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9.49个;对照组160例,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3.63个。Ⅰ期肺癌研究组的1,3,5,9年生存率分别为91.8%、86.9%、81.4%和74.2%,对照组为88.7%、72.5%、58.5%和52.1%,差异有显著性。Ⅱ、ⅢA期两组间的生存曲线差异无显著性。影响长期生存率的因素有术后分期、淋巴结转移比和淋巴结清扫范围3个因素。结论肺叶(全肺)切除加上系统性的胸内淋巴结清扫,能减少肺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提高长期生存率,可列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规范性术式。

  • 腋淋巴结切除数目在判断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作者:王慧颖;董慧婷;刘群;邢鹏;李继光

    目的 探讨腋淋巴结切除数目与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655例原发性乳腺癌且腋淋巴结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腋淋巴结切除数目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腋淋巴结切除数目以及其他预后因素与乳腺癌相关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全组655例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94.4%,其中腋淋巴结切除≤12个和>12个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0.3%和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腋淋巴结切除>12个时,乳腺癌相关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09).结论 在腋淋巴结清扫术中,淋巴结切除>12个的患者发生乳腺癌相关事件的比例远低于淋巴结切除≤12个的患者;淋巴结切除数目越多,对预后的判断越准确.

  • 313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特点

    作者:李浩淼;李印;刘先本;孙海波;王总飞;郑燕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为食管癌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313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各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及转移情况,并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313例患者中,有122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9.0%(122/313);122例患者共清扫4 461枚淋巴结,(14.3±6.2)枚/例,其中转移淋巴结294枚,淋巴结转移度为6.6%.在各组淋巴结中,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转移率为25.2%,贲门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转移率为18.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和T分期与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01),其中肿瘤位置和分化程度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肿瘤位置、分化程度和T分期与贲门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位置是影响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均P<0.05),肿瘤位置、分化程度和T分期是影响贲门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 胸段食管癌易发生喉返神经旁及贲门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对于肿瘤分化程度低、浸润程度深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应进行广泛的淋巴结清扫.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晓宁

    乳腺癌手术通常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这对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是必要的;如果患者没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否需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则值得商榷.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会使部分患者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等并发症,而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帮助医生判定是否需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 胸段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清扫策略

    作者:苗振军;王文凭;王康宁;张琨;陈龙奇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及规律,探讨隆突下淋巴结规范化清扫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78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清扫隆突下淋巴结对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782例患者中,有604例(77.2%)患者术中予以隆突下淋巴结清扫,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总的转移率为17.5%,其中上、中、下段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8.3%、19.1%和16.2% (P >0.05).T1、T2、T3和T4期肿瘤的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4.0%、22.2%和34.0% (P <0.05).隆突下淋巴结清扫组和未清扫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9.0%和14.6% (P >0.05),其中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3%和7.3%(P>0.05).结论 胸段食管癌有较高的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但隆突下淋巴结清扫与否与围手术期并发症无明显关系.对于胸段食管癌患者,无论肿瘤部位、长度及大小,只要侵犯食管外膜,都应该常规清扫隆突下淋巴结.

  • 淋巴结转移阳性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吴晖;王亮;何裕隆;徐建波;蔡世荣;马晋平;陈创奇;张信华;詹文华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阳性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早期胃癌患者142例,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阴性组(116例)和阳性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不同淋巴清扫范围对早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Borrmann分型、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癌胚抗原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组患者的TNM分期晚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1与D2清扫术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阳性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1与D2清扫术患者的淋巴结清扫中位数分别4和20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1和D2清扫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和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28).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6和9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D2和D1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6和9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2);阳性组中D2和D1清扫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6和2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范围、淋巴结转移为早期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术前仅根据常规临床病理特征无法准确评估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对淋巴结转移状况不明者应采取D2清扫术;与D1清扫术比较,D2清扫术并不增加手术创伤和并发症,但患者预后显著改善.

  • 扩大切除加广泛淋巴结清扫治疗T3~4N2M0期肺癌的体会与评价

    作者:吴熹;李旭东;刘志勇;杨丹宁;陈凡;蒋佩明;朱亚彬

    目的总结已有外侵的巨大肺癌肿块(T3~4)及纵隔淋巴结阳性(N2)的手术切除经验,观察远期疗效,分析临床意义。方法 131例T3~4N2M0期肺癌肺叶切除时,分别扩大切除外侵组织,切除一侧整个纵隔胸膜及脂肪,广泛清扫纵隔内淋巴结。结果肿瘤切除后打破了机体的免疫封闭状态,3年生存率鳞癌达34.0%,腺癌为18.0%。综合治疗组与单纯手术组相比,3,5年生存率均较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纵隔淋巴结阳性的T3~4期肿瘤扩大切除广泛淋巴结清扫后再行综合治疗,效果不佳。结论扩大切除加广泛淋巴结清扫治疗T3~4N2M0期肺癌降低了手术探查率,提高了手术切除率,但扩大手术指征仍需谨慎选择。

  • 食管癌的定期、扩大淋巴结清扫及综合治疗

    作者:黄国俊

    食管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仍然是预后暗淡的疾病,它的诊断治疗和基础研究虽在不断进步,但迄今效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 颈淋巴结转移癌从颈全清扫术到微创化

    作者:屠规益;徐震纲;刘绍严

    近代肿瘤外科学,是在科研进展下、认识尊重人的主体性、贯彻人文关怀的条件下发展的。从20世纪初治疗恶性肿瘤的大面积、大范围、整体(甚至器官)切除,到20世纪下半期,应用多学科、多手段综合治疗。手术微创化、减少组织创伤,逐步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但是,有些医生的思想意识变化常常落后于客观发展,在临床治疗中,还有外科医生凭借外科技术,采用大范围手术。

  • 左胸单切口和颈-右胸-腹三切口在食管癌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作者:伍宁;陈志明;庞烈文;马勤运;陈刚

    目的 比较左胸单切口和颈-右胸-腹三切口在食管癌根治手术中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探讨食管癌手术中合理的淋巴结切除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左胸切口组62例和三切口组33例,对淋巴结清扫状况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95例患者共切除1322枚淋巴结,平均每例切除13.9枚.95例中有43例(45.3%)出现淋巴结转移.左胸切口组和三切口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0.3%(25/62)和54.5%(18/33).上段和中段食管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0%(2/8)和40.0%(4/10),下段食管癌的腹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3.8 %(7/13).食管癌的浸润深度(r=0.315,P=0.007)和分化程度(r=0.239,P=0.017)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肿瘤长度>2 cm时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x2=34.2,P< 0.001).左胸切口组和三切口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8%(16/62)和4.2%(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7,P=0.869).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6%(1/62)和3.0%(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7,P=0.651).结论 食管癌根治手术应综合考虑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长度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对于上、中段食管癌宜选择三切口利于行术野淋巴结切除,下段食管癌应重视腹腔淋巴结的切除.

  • 前哨淋巴结清扫数量对预测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作者:黄莉;席志宾;韩国晖;张国琛;王帆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SLN)活组织检查时,SLN清扫数量对预测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SLN活组织检查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82例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nSLN转移与组织学分级(χ2=10.114,P=0.006)、 脉管浸润(χ2=12.381,P<0.01)、SLN阳性数≥2个(χ2=13.734,P<0.01)有关,但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SLN转移率、分子分型及病理类型均无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LN阳性数≥2个为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OR=4.145,P=0.015).结论 外科医生对乳腺癌患者行SLN活组织检查时需保证清扫SLN的数量>2个,当SLN阳性数≥2个时,nSLN发生转移的风险增高.

  • 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对淋巴结阳性阴茎癌预后评估的价值

    作者:朱耀;叶定伟;姚旭东;张世林;戴波;张海梁;沈益君

    目的 探讨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在淋巴结阳性阴茎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淋巴结转移阳性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Kaplan-Meier法绘制无复发生存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验加以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18例有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3年无复发生存率(26.7%)显著低于单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P=0.001).经多因素生存分析,阳性淋巴结数目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均是独立的生存预后因素(均P<0.05).生存曲线比较显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且阳性淋巴结数>2个的患者预后差.结论 在考虑了淋巴结阳性阴茎癌阳性淋巴结数目的 影响后,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仍是其重要预后指标.

  • D1和D2式胃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对比研究

    作者:武步强;陈广斌;秦君

    目的 分析实施D1和D2式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进一步提高胃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连续收治的实施D1或D2式胃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廓清程度和术后早期并发症以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130例患者实施了胃癌切除术,D1式34例,D2式96例.D2式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D1式(20.6%比39.6%,P<0.05).进一步分析单个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种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式术后死亡率为4.2%(4/96),D1式为0(0/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4例,均为D2式切除术.与吻合口瘘、胰瘘等相关的肺部并发症是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结论 D2式胃癌切除术是治疗胃癌安全有效的方法.淋巴结清除程度是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因素.提高手术廓清技能和标准化胃癌淋巴结廓清术可能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途径.

  • 胃癌淋巴结转移对胃周围血管鞘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贵和;赵铁军;束宽山;孙学工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对胃周围血管鞘的影响,为胃癌的外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47例胃癌患者的手术标本,其中包括血管鞘的胃左和(或)胃右动脉标本90份,采用冷冻切片,并经HE染色及免疫组积化学染色.结果 Ⅰ期胃癌未发现癌细胞转移至血管鞘内.共有10例25份标本血管鞘内和(或)鞘上发现转移的癌细胞,其中Ⅱ期胃癌有1例2份标本,Ⅲ期胃癌有3例8份标本和Ⅳ期胃癌有6例15份标本.各期胃癌的角质蛋白(CK)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Ⅱ期以上的进展期胃癌根治术需要采用鞘内分离以彻底清扫动脉周围淋巴结.

  • 逆行腹膜后入路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术研究

    作者:徐勇超;任莹坤;韩广森;孙亚冬;赵玉洲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方式,分析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彻底清除脾门淋巴结.方法 对80例采用逆行腹膜后入路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新术式组)进行同顾性分析,将其基本资料和病理结果与同期常规手术组113例患者资料相比较.结果 新术式组脾门淋巴结清扫总数519枚.阳性淋巴结数65枚,第10组淋巴结阳性率为12.5%.1例患者因术后脾门小血管渗血.行二次手术切除脾脏;常规手术组清除总淋巴结数565枚,阳性淋巴结数58枚.第10组淋巴结阳性率为10.3%.两组清扫淋巴结附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逆行腹膜后入路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町以安全、彻底地清除脾门淋巴结.

  • 胸腔镜辅助胸壁小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春鹿;赵君;赵苏英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胸壁小切口术(VAMTS)行肺叶切除加淋巴廓清在治疗肺癌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胸外科行VAMTS的肺癌患者30例,手术选择腋中线7或8肋间 2cm长切口作镜孔,在腋前线或腋后线第4或第5肋间隙作长约8~10 cm辅助小切口,使用胸腔镜器械或普通的长手术器械进行肺血管和支气管的解剖,纵隔淋巴结廓清(MLNR)在镜下和(或)直视下进行,于镜孔小切口安放闭式引流管1枚.结果 手术时间50~210 min,平均123 min,术中出血量不多,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术后胸腔引流带管平均时间3.9 d,术后住院平均时间为9.9 d.全组无手术死亡、切口感染、呼吸衰竭、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结论 VAMTS行肺切除或肺叶切除具有创伤小、术野照明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VAMTS行肺叶切除加淋巴廓清可作为肺癌治疗方式的一种补充,比较适用于I~Ⅱ期、肿块直径<6 cm、CT或PET-CT检查淋巴结无明显肿大或转移的周边型肺癌,尤其是年龄大、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标准开胸手术者.

  • 子宫颈局部广泛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

    作者:倪妍;张丽珍;王溥淑

    目的 探讨子宫颈局部广泛切除术在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1日对6例Ⅰ期子宫颈癌患者子宫颈局部广泛切除术,4例为腹式手术,2例为腹腔镜阴式联合手术.6例均先完成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冰冻病理检查阴性后完成子宫颈广泛切除术.总结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随访结果以及妊娠情况.结果 6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5~180 min,术中出血130 ml,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24个月,无复发病例.子宫颈完全上皮化在术后10~12周,子宫颈的阴道部消失,穹隆部相对较浅,子宫颈形态为圆形.6例中1例妊娠46天行药物流产.结论 子宫颈局部广泛切除术安全、可行.腹腔镜阴式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 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颈癌53例

    作者:王溥淑;张丽珍;倪妍;赵泽燕;王军霞;段亚辉;师银花;马萍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ⅠA~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156(120~270)min;术中出血178(100~800)ml;切除盆腔淋巴结数为19.6(13~28)枚;所有切除组织切缘巨检均为阴性,显微镜下未发现切缘有残余病灶.术中1例直肠损伤,术后有2例发生输尿管瘘.术后第2天均可下床活动,平均排气时间第2天,平均10.8 d后恢复自主排尿.所有病例随访1~24个月,无远期并发症;1例术后4个月盆腔复发,1例术后14个月残端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治疗子宫颈癌的理想方法.

  • 吸脂术对肋间臂神经保护的意义

    作者:林宗伟;赖平妹;谢有志;罗琼

    目的 探讨吸脂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对保护肋间臂神经的意义.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诊治Ⅰ~ⅢA期乳腺癌患者共54例,随机分为吸脂组(脂肪切除术33例)和传统组(腋窝淋巴结切除术21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肋间臂神经保护及术后随访等情况.结果 吸脂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脂组可明显提高肋间臂神经保护成功率(P<0.05)、术后疼痛及麻木感降低(P<0.05),两组随访6~24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在熟练掌握该技术的情况下,吸脂术可明显改善术中肋间臂神经损伤,可减少患者术后麻痹、疼痛.

644 条记录 13/33 页 « 12...10111213141516...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