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液净化从肾脏替代向多器官功能支持的演变
血液透析和透析膜的发展已经跨越近一个世纪的时空.1977年Kramer等在血液透析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提出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并应用于临床,1982年美国FDA批准CAVH在ICU中应用.1992年,Grootendorst首次建立内毒素引起猪休克模淹,证实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可以减少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管活性药物剂量.1998年Tetta等证明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CPFA)提高对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清除率.2001年Mitzner 报道,临床应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肝衰竭.纵观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连续性动(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AVH或CVVH),主要针对急性肾衰竭;连续性血液净化(CBP),适于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或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非肾病疾病;多器官支持系统,临床治疗范筹扩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无论是否合并肾衰竭.
-
连续性血液滤过救治危重病人
自1977年德国人Kramer首先用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治疗对利尿剂无反应的水负荷过重的病人以来[1],以其方法简单,快速,易耐受,并发症少等特点,越来越广泛用于临床,包括新生儿在内的各类危重病人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急救[2,3].本组病人是使用呼吸机支持的危重病人,均伴多脏器功能衰竭,复杂的血透机及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等原因使病人不能得到及时的透析治疗,而CAVH和连续动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AVHD)有效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儿科的应用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在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7年Kramer等在血液透析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首次将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应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治疗,1995年在美国举行的第一届国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会议上对该技术进行了定义,CRRT是"以长时间替代受损的肾功能为目标,或旨在每天进行24!h的体外血液净化治疗".由于CRRT具有传统IHD无可比拟的优势,随着10年来血液净化技术的迅猛发展,CRRT的应用已远远超出了肾脏科的范围,它的治疗范畴已扩大至整个危重病医学领域,故也称为连续血液净化.近几年来随着这一技术和设备的完善,CRRT也开始在儿科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抢救重症胰腺炎2例
1 病历简介例1:男,34岁.因饮酒、暴食后上腹胀痛,并气促18小时就诊.查体:T 38.6℃,P 100次/min,R 26次/min,BP 120/68 mm Hg(1 mm Hg=0.1333 kPa);口唇轻度紫绀,呼吸急促,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底闻及少许湿音;心率10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平坦,左上腹肌轻度紧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
-
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对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作用的观察
目的观察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对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3例采用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及1例采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替代传统血液透析疗法治疗不同原因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4例。置换液使用乳酸林格液由动脉端输入。且肝素泵持续由动脉端泵入肝素维持肝素化抗凝。结果平均滤过时间为55h,平均血流速度47.1mL/min,平均滤过分数0.199,平均滤过率为2.5mL/min。滤过后水肿均减轻或消失,血BUN及Cr分别由滤过前的27.5mmol/L、468.8μmol/L降至滤过后的13.0mmol/L、169.9μmol/L,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也得到纠正,3例患儿恢复排尿并痊愈出院,1例患儿入院10天一直无尿自动出院。结论 CAVH是治疗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