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与手术后病理的比较

    作者:代爱军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组织活检与术后病理对宫颈上皮瘤样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接受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77例,均接受LEEP切除术并将切除病理组织送至病理检查,比较诊断结果.结果 术前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诊断的总符合率为67.5%(52/77).结论 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对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取材有限且往往难以获取颈管内病变组织,容易漏诊,结合宫颈锥切病理组织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 层粘连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新弟;李卫娟;高娅妮;单东风;李绍臣;张俊娣;高玉霞

    目的 探讨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诊断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入组受试者血清层粘连蛋白浓度,分析层粘连蛋白表达与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及宫颈癌之间的关系.结果 CIN Ⅲ级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和Ⅲ期浸润性宫颈癌患者层粘连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高、中及低分化组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从高分化到低分化,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的浓度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层粘连蛋白在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及宫颈癌患者中呈特异性的高表达,尤其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中,表达差异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高危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病变级别的关系及治疗前后的清除状况研究

    作者:赵欣

    目的:探究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病变级别的关系及治疗前后的清除状况.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因宫颈炎就诊并经检测的13种高危型HPV-DNA(H-HPV-DNA)阳性患者102例.随访并统计未经临床干预下HPV在距首次阳性6、12、18及24个月的清除率、病毒负荷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检查结果,根据宫颈病变决定是否临床治疗,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24个月,与首次HPV检测结果比较,102例中有12例HPV转阴性(6个月转阴性2例,12个月转阴性2例,18个月转阴性8例),HPV负荷量下降19例,无明显上升59例,在临床未干预情况下有90例TCT均阴性,12例是同一患者治疗前后,随访至12个月时6例HPV负荷呈上升趋势,TCT及病理结果均呈阳性.其中HPV负荷上升明显患者中行宫颈微波6例,H-HPV在术后3个月就下降明显、TCT阴性,术后12个月HPV、TCT均为阴性;6例曾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Ⅰ级的患者未经治疗在18个月后才随访到第2次,TCT阳性、活检病理为CINⅡ级1例和CINⅠ级5例、HPV病毒负荷量上升,行宫颈电环切(LEEP)术,术后3个月HPV下降明显、TCT阴性,术后6个月5例HPV阴性、TCT阴性.结论:H-HPV持续阳性患者应定期随访,随访应TCT联合HPV,HPV感染后自身有一定的清除率,HPV阳性患者CIN应行临床干预.

  • HR-HPV感染临床分布特点及其在早期发现宫颈病变中的意义

    作者:黄锦莲;王美珠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临床分布特点及其在早期发现宫颈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46例宫颈癌癌前病变患者,均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技术(HC2)-HPV-DNA检测高危型分型、病毒载量等.结果 不同病理结果感染率不同,慢性宫颈炎36.96%、CINⅠ期75.00%、CINⅡ期77.14%、CINⅢ期78.79%,病变程度越严重,HR-HPV阳性检出率越高,慢性宫颈炎感染率明显更低(P<0.01);246例患者中,HR-HPV阳性171例,阳性率为69.51%,占比前三的HR-HPV亚型为HPV 16、HPV 18和HPV 45,其次是HPV 31、HPV 58、HPV 68;慢性宫颈炎患者和CINⅠ~Ⅲ期患者HR-HPV病毒载量比较,慢性宫颈炎患者明显低于CINⅠ~Ⅲ期患者(P<0.01);慢性宫颈炎和CINⅠ~Ⅲ期患者在HPV病毒载量0.0~9.9、10.0~99.9范围的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HPV病毒载量范围为100.0~999.9时,慢性宫颈炎、CINⅠ~Ⅲ期患者比较,CINⅠ期明显低于CINⅢ期(P<0.01),HPV病毒载量范围在1000.0以上,CINⅠ期明显高于CINⅡ期和CINⅢ期患者(P<0.05或P<0.01).结论 HR-HPV感染临床分布与患者病变程度有关,病变程度越严重,HR-HPV阳性的检出率越高,HPV病毒载量越高,通过检测HR-HPV情况,能辅助筛查是否宫颈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LEEP治疗宫颈上皮瘤样变106例临床分析

    作者:白志玲;田亚丽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LEPP)在治疗宫颈组织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的价值.方法 对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为宫颈组织上皮内瘤样病变的106例患者采用LEPP治疗,切除之组织送病检.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LEPP治疗各级CIN一次性成功率达97.1%,平均手术时间5 min,出血量8 ml,术前、术后病理符合率64.1%,术后病理级别下降20.7%,病理级别上升15.1%.结论 LEEP用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是一种理想的手段,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其操作简单、安全、值得推广.

  • 宫颈病变锥切术后补充手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凌;邓克华;曾四元

    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或病理升级患者补充手术的必要性和合适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6年8月中45例宫颈病变冷刀锥切术或电热圈锥切术后再补充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将锥切术后的病理与补充后病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45例锥切病人中切缘阳性者8例,病理升级者37例.该45例患者全部补充了手术,术后病理中35例(77.8%)无病变,7例(15.6%)病理降级,3例(6.67%)与再次手术前病理相符,无1例出现病理升级.结论: 宫颈锥切术后病理为浸润癌者需补充手术治疗,而术后病理升级为更高级别的CIN或宫颈原位癌,或切缘阳性者可对其进行HPV和细胞学随访而不需补充手术治疗.

  • 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分析

    作者:周红干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 与冷刀锥切术(CKC) 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 年1 月-2011 年12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 例CIN 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LEEP 组和CKC 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愈率、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EP 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CKC 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少于CK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 治疗CIN 的疗效较好,且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 多种方法进行宫颈病变的筛查1603例分析

    作者:金英杰;王小敏;陈玲

    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是宫颈癌渐变发展中的癌前病变阶段,病变在此阶段约持续8~15年,因此及早发现此类患者是防治宫颈癌关键手段.本文就作者2003年9月~2004年4月收治妇科门诊患者宫颈病变应用液基薄片技术(TCT)检查、HC-2、阴道镜下所见及病理结果总结如下.

  • TCT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惠英;丁丽娟

    目的 评价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简称TCT)及TBS系统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364例受检者的宫颈细胞采用TCT技术检测和TBS分类诊断,将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均列为细胞阳性病例,并进行阴道镜下多点取材活检,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将细胞学结果与活检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 TCT法标本满意率为97.42%,细胞阳性病例1316例,总检出率(占10.64%).对所有细胞阳性病例在阴道镜下进行病理检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病理阳性率和准确率分别是CA(100%,100%);HSIL(100%,87.97%);LSIL(73.95%,67.68%);ASC-H(57.89%,25%);ASC-US+AGUS病理阳性率是5.25%.结论 TCT技术和TBS系统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是目前一种高效的宫颈癌筛查的手段.

  • 子宫颈上皮瘤样病变经宫颈环形电切术诊断及治疗后的病理分析价值

    作者:高玉华;于明新;龙再秋;李雪梅;汤巍巍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瘤样病变患者( CIN)经过宫颈环形电切术( LEEP)治疗后的病理分析,确定LEEP治疗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9例经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CIN患者按照活检病理分成CIN1组、CIN2组、CIN3组,分别观察三组患者经过宫颈电切术术后病理与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的差异。结果 CIN1组的电切术后标本与阴道镜下活检标本病理符合率为59.57%,升级40.42%;CIN2符合率为56.41%,升级率为8.97%,降级率为34.62%;CIN3符合率为71.17%,降级率为28.81%;对三组患者术后12个月进行HPV检测,发现CIN1组有2例患者复发,CIN2组有5例患者出现复发,CIN3组有1例患者复发,结果对三组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1组、CIN2组、CIN3组的无复发率分别为97.87%、96.79%,98.31%。三组HPV术前感染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术后的病理更能准确的判断宫颈病变的真实情况,而LEEP术后的病理诊断升级,可避免漏诊,准确的指导治疗。

  • 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价值及漏诊因素分析

    作者:高芳丹

    目的 评估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e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临床价值,分析漏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经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近期内接受宫颈锥切术治疗,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的准确性,分析漏诊相关因素.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60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为CIN Ⅰ级46例,CINⅡ~Ⅲ级101例,宫颈浸润癌13例,阴道镜活检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1.9%,其中漏诊宫颈浸润癌13例,漏诊率为8.1%.细胞学结果(0R=8.162,95%CI为3.162~16.987)、阴道镜图像质量(OR=4.364,95%CI为1.122~8.621)、活检标本数量(OR=5.214,95%CI为1.416~10.562)、宫颈病变面积(OR=4.416,95%CI为1.126~9.687)均为阴道镜下活检漏诊宫颈浸润癌的独立因素.结论 阴道镜下活检对宫颈病变诊断有其直观性优势,但对宫颈上皮瘤样病变诊断尚存在缺陷,同时对宫颈癌漏诊率较高,而细胞学结果、阴道镜图像质量、活检标本数量及宫颈病变面积均是影响其诊断宫颈癌准确性的相关因素.

  • P53和PCNA蛋白表达对子宫颈癌前病变恶变潜能预测的意义

    作者:郭玉霞;宋建明;王军侠

    ①目的研究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在子宫颈癌及其相关癌前病变转归过程中的意义.②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子宫颈炎、子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和子宫颈癌组织中P53和PCNA表达.③结果子宫颈炎、CIN和子宫颈癌组织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31.6%、40.0%,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9%、78.9%和95.0%.P53和PCNA在CIN和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有高于宫颈炎组织的趋势,且随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表达阳性率和强度明显增高.④结论 P53蛋白表达出现在肿瘤发展为恶性之前,其表达强度与CIN分级和子宫颈癌分化程度有关,可用于癌前病变的恶变潜能及预后评估.

  • 宫颈LEEP术后创面愈合不良患者的护理

    作者:朱慧;李雪芬;葛永勤;卢惠珍

    目的 探讨18例宫颈高频电波刀宫颈环切术(LEEP)后创面愈合不良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18例宫颈LEEP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健康教育、门诊随访指导.结果 18例宫颈LEEP术后创面愈合不良患者二次住院治疗后8周内宫颈创面完全愈合.结论 加强病情观察,给予饮食、营养、卫生指导及心理疏导、门诊随访等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宫颈LEEP术后患者康复.

  • 子宫颈病变在性病门诊筛查的临床意义

    作者:LIU An;孙丽君;SUN Xin;刘翠娥;HUANG Xiao-jie

    目的 探讨在性病门诊通过宫颈脱落上皮细胞应用液基薄片细胞学(TCT)检查和阴道镜检查及性行为因素在筛查妇女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宫颈脱落上皮细胞应用TCT检查,对发生非典型增生的患者均行阴道镜检查,同时应用PCK检测HPV.共检测两组病例.第一组为性病门诊感染HPv的尖锐湿疣患者478例;第二组为非尖锐湿疣患者,包括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感染者64例,沙眼衣原体(CT)和支原体(UU)感染者223例及健康体检者147例.共434例.结果 在HPV感染的尖锐湿疣患者中发生CIN者占20.5%,未感染者组为7.1%.尖锐湿疣患者不同年龄组进行检验,20~40岁组构成比为88.07%,发生CIN者占21.3%;40岁以上组构成比为11.90%,发生CIN者12.3%.结论 HPV感染与CIN密切相关;性生活活跃者HPv感染率高,CIN发生率亦高.

  • TGF-β与HPV及宫颈癌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远菊;张洪文

    几乎所有宫颈瘤样病变中均有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E6/E7蛋白表达导致Rb和p53基因改变是宫颈癌的早期事件.转化生长因子-β抑制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永生化的人类宫颈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转化生长因子-β调节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E6/E7基因的转录.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下调是宫颈癌的致癌环节之一,同时,其在肿瘤介导的免疫抑制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转化生长因子-β的改变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的宫颈癌的致癌机制.

  • 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在宫颈癌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刘冬;崔英

    目的 评价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及TBS系统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000例受检者的宫颈细胞采用TCT技术检测和TBS分类诊断,将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均列为细胞阳性病例,并进行阴道镜下多点取材活检,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将细胞学结果与活检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 TCT法标本满意率为95%,细胞阳性病例 1431例,总检出率8.94%.全部细胞阳性病例CINⅠ及以上检出率为57.09%.结论 TCT技术和TBS系统能够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是目前一种高效的宫颈癌筛查的手段.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