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VVI技术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总动脉管壁弹性

    作者:白冰;赵宝珍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缺血性脑卒中(CAT)患者颈总动脉短轴方向管壁的应变、应变率及其相关衍生参数,比较其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方法 用VVI软件分析40例CAT患者(CAT组)及36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右侧颈总动脉短轴方向二维图像上6个侧壁(前壁、前内侧壁、后内侧壁、后壁、后外侧壁、前外侧壁)的收缩期弹性参数及其衍生参数,并观察CAT患者管壁弹性参数的曲线变化特点.结果 CAT组6个侧壁的收缩期大应变、应变率及收缩期与舒张期应变率的变化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CAT组前内侧壁、后内侧壁和后壁应变率曲线的脉搏波传导时间及应变率收缩期达峰时间较正常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结论 VVI技术可显示颈总动脉管壁弹性特点.血管壁弹性及弹性衍生参数与传统的超声检测指标相结合可以更加全面评价和了解血管壁的弹性状态.

  • 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玉衡;彭晓昕;阎兵;吴兵庭

    目的观察支架置入(SP)术治疗颅外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探讨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22例(平均年龄66岁)因颅外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狭窄>70%患者行SP术治疗.术前术后行脑血管造影、颈动脉双功能彩超检查.术中术后给予抗凝治疗.术后每3个月复诊.结果术后立即行脑血管造影,狭窄血管均开通50%以上.术后3~12个月临床随诊仅1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动脉双功能彩超检查,1例出现舒张期短流.本组患者术后5 d内主要并发症有:1例脑出血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死亡,1例上消化道出血伴右下肢体无力,5例出现TIA.结论 SP为脑血管严重狭窄者提供了新的、有前途的治疗手段,但必须严格的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

  • 二氧化碳吸入负荷试验对脑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评估

    作者:丁笑笑;石进;陈予东

    目的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结合CO2吸入负荷试验评价老年患者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至闭塞患者的脑血管储备能力.方法 选择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老年患者29例,分别在静息状态下及CO2吸入负荷试验后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检查,设定左右共12个感兴趣区(ROI),计算各ROI的平均局部脑血流量比值(rCBF),比较正常侧与患侧rCBF的差值及CO2吸入负荷试验前后各ROI的rCBF变化.结果29例患者共有348个ROI,静息状态和CO2吸入负荷试验后各ROI rCBF均正常的ROI有149个;静息状态rCBF正常、CO2吸入负荷试验后rCBF减低的ROI有101个;静息状态rCBF减低、CO2吸入负荷试验后减低更明显的ROI有26个;静息状态rCBF减低、CO2吸入负荷试验后较前升高的ROI有72个.有8例患者CVR正常,占27.6%.结论 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至闭塞的老年患者储备能力存在4种不同情况,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至闭塞的老年患者中存在CVR正常者.

  • 64层CT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分布特征的研究

    作者:王普清;王安平;曹志华;宋金辉;王璞;黄栎;周佩洋;王守安;陈华先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部位和年龄分布特征.方法 选择存在脑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4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44岁,12例)、中年组(45~59岁,45例)和老年组(≥60岁,87例).通过CT血管造影检查,对脑动脉不同狭窄部位及年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44例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共检测到病变血管414支,单支性血管狭窄24例(16.7%),多发性狭窄120例(83.3%,P<0.01).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和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颅外动脉(60.4% vs 31.3% vs8.3%,P<0.01).颅内、外动脉病变好发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颅外段.单纯前循环狭窄和前后循环均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后循环狭窄(35.4% vs 41.7% vs 22.9%,P<0.05,P<0.01).青年组和中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83.3% vs 75.6% vs 49.4%,P<0.05).老年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12.6% vs 2.2%,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以多发性为主;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脑动脉狭窄分布有随年龄变化的特征性.

  • 穿支动脉疾病患者病情进展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蒋(王乐);徐俊;徐耀;于海龙;乔婷婷;汤群英;陈兰兰

    目的 探讨穿支动脉疾病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4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筛选出穿支动脉疾病患者182例,根据入院7d内病情是否加重分为进展组27例和非进展组15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穿支动脉疾病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因素预测的临界值.结果 进展组高血压、梗死灶直径、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TC、LDL、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可见梗死灶直径>10.35 mm(AUC=0.711,95%CI:0.606~0.817,P=0.009)和D-二聚体>0.87 mg/L(AUC=0.639,95%CI:0.481~0.796,P=0.002)患者易出现病情进展.结论 穿支动脉疾病患者梗死灶直径>10.35 mm及D-二聚体>0.87 mg/L可作为病情进展的预测因素.

  •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万龙;胡韶山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已成为动脉狭窄复发脑卒中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1-2].然而,再狭窄是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并且与相应脑动脉供血区域的脑卒中发病显著相关[3].研究显示,重度脑血管狭窄患者即使规范应用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2年内同侧脑卒中累计复发率高达38.2%[4-5].既往的临床研究发现,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中位随访期再狭窄的概率为30%[6].自膨式支架的再狭窄率更高[7-8].因此,对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虽然支架置入术后通过服用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以及针对性地控制高危因素来预防再狭窄,但是远期再狭窄的发生率仍然很高.

  • 苦碟子注射液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作者:毛建生

    苦碟子为菊科苦艾菜,属植物抱茎苦艾菜的全草,味苦辛,性寒.主要化学成分为腺嘌呤核苷、黄酮、生物碱等.近年来,以苦碟子注射剂为代表的苦碟子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其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中抗缺血损伤、抗氧化的药理作用尤其瞩目,临床疗效良好,现将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 脑动脉与冠状动脉形态学与功能学的比较

    作者:杨剑波;崔长琮

    心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在我国,心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居各种疾病之首,我们从不同侧面对脑动脉与冠状动脉形态学与功能学比较作一综述.

  • 抗血小板药物在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人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华军;石进

    1 抗血小板药物对脑动脉狭窄治疗的发展过程脑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是其基本的方法.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动脉狭窄是目前认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牛国忠;殷聪国;唐渡;蒋琳;孟庆莲;王伟平;陈琰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证实的脑动脉狭窄患者62例,均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观察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 62例患者成功置入支架74枚,58例患者血管狭窄减少>80%,4例患者减少>70%,其中37例应用脑保护装置,均成功释放及回收,3例患者术中因低血压、低灌注出现偏瘫,经救治恢复.3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威形术治疗脑动脉狭窄是有效安全的.

  • 踝臂指数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研究

    作者:谢瑛

    目的 评价踝臂指数(ABI)对脑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探讨ABI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每例患者行ABI测量,同时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ASCET分级法将患者分为正常组(40例)、轻度狭窄组(51例)、中度狭窄组(44例)和重度狭窄组(65例),比较每组ABI值,并分析脑动脉狭窄程度与ABI的相关性,计算不同的ABI截断值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重度脑动脉狭窄的预测作用.结果 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BI异常率34.5%.与重度狭窄组比较,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ABI明显升高(P<0.05).ABI异常是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ABI≤0.9作为截断值预测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重度狭窄具有较好的敏感性(83.6%)和特异性(71.5%);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与ABI呈负相关.结论 ABI≤0.9对脑动脉重度狭窄有较好的预测作用.ABI技术可定量地反映脑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助于临床评价和诊断早期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 穿支动脉区脑梗死部位分布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雅文;李倩;田成林;于生元

    目的 探讨急性脑穿支动脉闭塞或狭窄所致急性脑梗死的部位分布.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4月~2013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穿支动脉区脑梗死患者369例.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确定脑梗死部位,总结分析穿支动脉区脑梗死的部位分布.结果 369例患者中,其中放射冠和半卵圆中心23例(6.2%),基底节129例(35.0%),内囊59例(16.0%),单侧丘脑45例(12.2%),中脑11例(3.0%),脑桥78例(21.1%),延髓18例(4.9%),双侧丘脑(Percheron动脉病变)6例(1.6%).结论 穿支动脉区脑梗死常见于基底节,其次为脑桥.延髓、中脑和双侧丘脑等少见部位的穿支动脉区脑梗死也应该受到重视.

  • 老年人小脑前下动脉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作者:何志义;欧阳嶷;孙文阁;孟祥亚;陈晏;张锦

    目的研究老年人小脑前下动脉(AICA)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我院1997~2000年4年间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10例老年人AICA区脑梗死连续病例从发生率、病因学、急性期临床特点及预后几方面进行探讨. 结果老年人AICA区脑梗死占AICA区脑梗死的58.8 %,占同期老年人小脑梗死的22.7%.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病因不同于青年人AICA区脑梗死患者,而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一般AICA区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在老年人AICA区脑梗死中均可出现,所有患者均有眩晕及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症状、体征;除1例患者外,均有颅神经受累,以Ⅷ、Ⅶ、Ⅴ、Ⅸ多见.第Ⅷ颅神经受累是AICA区脑梗死的一个特征性改变.老年人AICA区脑梗死预后较好. 结论应提高对老年人AICA区脑梗死临床特点的认识,以降低误诊率.

  • 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六个月预后研究

    作者:鞠奕;王拥军;赵性泉;李菁晶

    目的 评估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6个月的预后,探讨不同病变部位及受累血管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3年我院收治的16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资料,随访病后6个月的情况,评价病变部位及受累血管,进行病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病后6个月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9.6%,其中病死率11.9%,严重残障率7.7%.颅脑近中远段同时受累(RR=5.392,95%CI 1.229~23.657,P<0.05),颅内病变个数>1个(RR=3.077,95% CI 0.993~9.537,P<0.05),基底动脉急性闭塞(RR=11.766,95% CI 3.455~40.074,P<0.001),颅外段椎动脉病变(RR=4.376,95% CI 1.081~17.714,P<0.05)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 不同病变部位及受累血管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预后不同,大部分预后良好.

  •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分析

    作者:刘建民;洪波;黄清海;许奕;赵文元;张珑;赵瑞;周晓平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对46例患者50处颅内动脉狭窄病变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基底动脉狭窄16处,椎动脉颅内段狭窄12处,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13处,大脑中动脉狭窄9处. 结果 50处狭窄中有49处成功地进行了支架成形术(98%),动脉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72.4±12.3)%降为(10.6±7.8)%.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及缺血性脑卒中;4例出现和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其中1例发生近端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1例微导丝引起颅内出血,2例穿刺部位出现皮下血肿.37例患者临床随访超过6个月(平均8.5个月),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成功率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颅内血管疾病的初步应用

    作者:缪中荣;凌锋;李慎茂;朱凤水;王默力;张鸿祺;华扬;宋庆斌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技术在治疗颅内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3例成功置入支架的手术经验,探讨颅内支架置入的适应证、技术可行性及并发症的预防.13例颅内血管病变包括有症状的颅内血管狭窄患者7例,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3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狭窄1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3例;颅内宽颈动脉瘤5例,包括1例基底动脉起始段宽颈动脉瘤,2例海绵窦段巨大宽颈动脉瘤以及2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栓塞后海绵窦段宽颈假性动脉瘤;静脉窦狭窄1例.结果 7例有症状的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在支架置入后狭窄血管明显扩张,从原来平均狭窄83%下降到5%,其中1例出现了与技术有关的并发症.5例宽颈动脉瘤患者(包括2例假性动脉瘤)通过支架辅助成功地达到了囊内栓塞.横窦狭窄患者在其一侧置入支架后,颅内压力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减轻,8个月后随访症状完全消失. 结论支架置入血管内成形技术,可以成功地应用于颅内血管疾病的治疗,但对于适应证的选择和长期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确定.

  • 血栓弹力图评价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疗效

    作者:刘玲;杨防;李敏;侯华娟;刘亚红;陈光辉;张仁良;刘新峰

    目的 采用血栓弹力图( TEG)仪检测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PTAS)后,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情况,以指导PTAS术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个体化调整.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纳入的65例脑梗死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在PTAS治疗术后第3天抽取静脉血,采用TEG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腺苷二磷酸(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患者经两种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以及患者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反应的差异. 结果 ①阿司匹林对AA途径的抑制率为(80±28)%,显著高于氯吡格雷对ADP受体途径的抑制率(5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65例患者中,对阿司匹林组治疗效果良好、有效、反应低、无效者分别为45( 69.2%)、8(12.3%)、7(10.8%)、5例(7.7%),氯吡格雷分别为19(29.2%)、14 (21.5%)、23( 35.4%)、9例(13.8%).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的患者,3例对氯吡格雷无反应,14例反应低下;对氯吡格雷反应良好的患者,均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或有效.对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者,4例对阿司匹林反应低,5例对阿司匹林有效,14例效果良好.两种疗效有一定关联性(x2 =33.311,P <0.01).③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有效者为53例,反应低+无效者为12例;而对氯吡格雷反应良好+有效者为33例;反应低+无效者为32例,两种药物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m2=15.042,P<0.01). 结论 采用TEG仪检测PTAS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有利于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阿司匹林对PTAS患者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强于氯吡格雷.患者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的反应有差异性,部分对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者,可能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或有效.

  • 血脑屏障与脑小血管病

    作者:李伟;李桂林;王拥军

    脑小血管病是指主要累及直径400μm以下的脑微小动脉血管病,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脑梗死,各种腔隙综合征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影像学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灶,脑白质缺血性损害,微出血及血管间隙扩大的多种病因性疾病.血脑屏障渗透性的改变与脑小血管病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即血管内皮及相关结构功能障碍导致血脑屏障渗透性增加,造成血液成分漏出到血管周围组织和脑实质内,继发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导致脑小血管病相关的影像学和病理变化.

  • 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随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一例

    作者:张巍;吕鹤;王朝霞;袁云

    1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51岁,主诉"反复发作头昏、右侧肢体无力8年,伴随记忆力减退5年"于2008年3月入院.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不适感和头昏,不伴视物旋转、视物成双及耳鸣,不伴头痛、恶心及呕吐,次日患者出现右侧上、下肢无力,走路不稳,上述症状在住院治疗后出现好转,但遗留右侧上、下肢轻度力弱.

  • 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林健雯;G.Neil Thomas;黄如训;方燕南;黄家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202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经颅多普勒(TCD)筛选,MCA狭窄者为病例组,其余为对照组,行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的频率配对后分析MCA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MCA狭窄组与对照组在高血压(76.8%与53.4%)、抗高血压治疗(51.5%与26.6%)、收缩压[147与138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81与84 mm Hg)、血糖(8.1与8.7 mmol/L)、白蛋白尿(41.1%与30.1%)、尿的白蛋白肌酐比(ACR)(5.9与3.5 mg/mmol)、低密度脂蛋白(LDL)(3.8与3.6 mmol/L)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意义.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高血压、LDL-胆固醇是MCA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增长、高血压、LDL-胆固醇高是MCA狭窄的危险因素.

85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