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胚发育异常致肠旋转不良的血管影像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慧明;陈忠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congenital malrotation of the intestine, CMI)指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中肠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旋转异常时出现的肠道解剖位置的畸形,是成人急性或慢性肠梗阻的原因之一.X线钡餐检查只能显示肠腔的梗阻部位, 而CT血管造影术(CT angiography, CTA)可显示肠系膜动脉发育情况.

  • 人体外受精低质量胚胎单卵裂球发育潜能研究

    作者:杨刚;麦庆云;李涛;周灿权

    目的 探讨人低质量胚胎来源的单个卵裂球继续发育能力,并尝试建立人胚胎干细胞系.方法 采用透明带溶解法将人低质量胚胎分离成单个卵裂球,再行体外培养,观察卵裂球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62 个正常受精的人低质量胚胎经分离后共获取252 个单卵裂球.卵裂球经体外培养继续卵裂率为47.6%,致密化率为28.6%,早期囊胚形成率为20.2%,晚期囊胚形成率为13.1%,滋养层细胞样生长物形成率为9.1%,无人胚胎干细胞系建立.结论 人低质量胚胎的单个卵裂球通过体外培养可发育到囊胚阶段,而建立人胚胎干细胞系的方法 需进一步改进.该研究提示需根据不同的培养条件来审视卵裂球全能性,为建立低质量胚胎单个卵裂球来源的人胚胎干细胞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 SD大鼠胚胎体外培养及TALEN质粒内源活性检测的研究

    作者:卞洲艳;杨政;徐蔓;张洁钰;廖海含;唐其柱

    目的 建立Sprague-Dawley (SD)大鼠1-细胞胚胎体外培养体系,并用于TALEN质粒内源活性检测.方法 超排4~6周龄雌鼠,取0.5 dpc雌鼠受精卵.将构建的TALEN质粒体外转录为mRNA后显微注射于受精卵胞质中,将注射成功的受精卵培养于mR2ECM培养液中.巢式PCR扩增目的基因,送测序检测TALEN质粒的敲除效率.结果取出的1-细胞胚胎在mR2ECM培养液中大程度能发育到8-细胞胚胎;培养液的pH值影响了胚胎的发育程度,过滤前pH值7.18±0.12的培养液,胚胎8细胞发育率较高.本研究送检三批显微注射后体外培养的胚胎,检测结果表明胚胎发育至4细胞以上时,mRNA已经能够充分表达和发挥敲除作用,TALEN质粒的敲除效率为(9.3±2.8)%.结论 建立SD大鼠l-细胞胚胎体外培养的体系,且将其成功应用于TALEN质粒内源活性检测.

  • 肠管强回声胎儿伴发结构异常及染色体异常超声图像分析

    作者:曹晖;邓学东;杨忠

    目的探讨肠管强回声合并染色体异常胎儿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产前超声检出的80例肠管强回声胎儿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随访至产后,产前超声与产后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80例肠管强回声胎儿产前超声及染色体检查结果:(1)单纯肠管强回声胎儿58例(72.5%,58/80,均无染色体异常),产前超声筛查无其他异常发现。(2)合并超声软指标异常11例(13.8%,11/80,均无染色体异常),超声显示脉络丛囊肿8例,单脐动脉1例,鼻骨偏短1例,心室点状强回声1例。(3)合并严重结构异常或复合结构畸形但无染色体异常5例,超声显示心脏结构畸形3例,心衰1例,中枢神经系统畸形2例。其中1例为复合畸形,表现为右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伴发小脑发育不良及单脐动脉,其余4例均为单发畸形,且无其他软指标异常。(4)合并染色体异常6例(7.5%,6/80),3例染色体结构异常,3例染色体数目异常(21-三体1例,18-三体1例,双胎之一三倍体1例),均合并严重结构畸形及软指标异常;超声显示严重心脏畸形2例,中枢神经系统畸形2例,心包腔积液合并腹腔积液1例,胎盘绒毛膜多发性血管瘤1例。其中1例双胎输血综合征胎儿合并全前脑(输血儿)宫内死亡;伴发的软指标异常包括颈项软组织层(NF)增厚、脉络丛囊肿,脐带囊肿,单脐动脉,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等。结论单纯肠管强回声胎儿预后良好,临床随访过程中部分肠管强回声可消失;合并严重结构畸形和染色体异常的胎儿预后差,产前超声检出肠管强回声应行系统超声检查并提示临床对胎儿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 永存寰前节间动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一例

    作者:黄艾华;张雄伟;王佳楠

    永存寰前节间动脉(proatlantal intersegmengtal artery,PIA)属罕见的胚胎遗留血管,发生率为0.023%(1/4400).PIA按起源部位不同分为Ⅰ型与Ⅱ型,Ⅰ型起源于C2~C3椎体水平的颈内动脉背侧,向上后外侧走行,上升至寰前间隙而不进入任何颈椎的横突孔,与椎动脉V3段汇合后,经枕骨大孔入颅;Ⅱ型PIA起源于颈外动脉,向后上方走行,在C1椎体下方水平与椎动脉汇合,后向背侧弯曲通过寰椎横突孔进入颅内,Ⅰ型发生率与Ⅱ型接近.现报道1例经颈血管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筛查发现并经CT血管造影(CTA)证实的PIAⅡ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 E16.5小鼠胚胎胰腺组织移植治疗实验性糖尿病

    作者:杨军;周光文

    目的 以小鼠E16.5胚胎胰腺组织移植为例,探索早期胚胎胰腺组织移植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STZ诱导建立雄性C57BL/6小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成移植组(TX组)、糖尿病假手术组(SO组).TX组(n=9):C57 BL/6小鼠肾被膜下移植5~7个E16.5 d胚胎胰腺组织,SO组(n=6):肾被膜下注入50μl RPMI1640培养液.每日记录小鼠的体重,每周两次检测小鼠血糖水平.TX组小鼠血糖水平≤11.2 mmol/L后,IPGTT和IPITT方法观察移植的胚胎胰腺组织内分泌功能,摘除移植物后观察小鼠的血糖变化.ELISA方法检测胚胎血清、移植前后E16.5胚胎胰腺组织(3.3 mmol/L和16.7 mmol/L)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量.观察移植前后E16.5胚胎胰腺组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达情况.结果 TX组移植后4~6周,受体血糖较移植前降低(13.4 ±6.5比28.9±2.5,P<0.05),体重增加(P<0.05);与SO组相比较,TX组高血糖症状明显得到控制(P<0.001).IPGTT和IPITT结果表明移植的胚胎胰腺组织可根据血糖水平变化调节胰岛素分泌.ELISA结果示E16.5小鼠胚胎组织已有胰岛素分泌,移植后受体的胚胎胰腺组织较移植前胰岛素分泌量显著增加.免疫组织化学示移植后E16.5胚胎胰腺组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移植前.结论 早期胚胎胰腺组织移植能有效表达分泌胰岛素,调控受体血糖,使受体的体重和血糖达到正常水平.

  • 胚胎线粒体DNA拷贝数和膜电位与胚胎形态学分型的关系

    作者:赵华;腾雪梅;李豫峰

    目的 探讨第3天(D3)卵裂期胚胎不同形态学分型与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线粒体膜电位(mt△Ψm)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新鲜周期发育较差不适合移植的胚胎117个,以及IVF-ET成功顺利分娩后自愿丢弃的质量较好的双原核冷冻胚胎106个.根据卵裂期胚胎评分标准伊斯坦布尔共识,将卵裂期胚胎分为Ⅰ级冷冻胚胎组(n=64)、Ⅱ级冷冻胚胎组(n=42)和Ⅲ级新鲜胚胎组(即不能移植的胚胎;n=117).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技术和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胚胎mtDNA拷贝数和mt△Ψm,比较D3不同形态学分型的胚胎mtDNA拷贝数、mt△Ψm的差异.结果 Ⅲ级新鲜胚胎组mtDNA拷贝数[(1.7±1.0)×105 copy/μl]和mt△Ψm(1.56±0.32)均明显低于Ⅰ级冷冻胚胎组[(3.4± 1.7)×105 copy/μl、2.66±0.21]和Ⅱ级冷冻胚胎组[(2.6±1.2)×105 copy/μl、1.80±0.32],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级冷冻胚胎组的mtDNA拷贝数和mt△Ψm均明显高于Ⅱ级冷冻胚胎组,分别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质量越好的D3胚胎mtDNA拷贝数和mt△Ψm越高.

  • GPS2基因敲除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永生化及其增殖凋亡的检测

    作者:田欢欢;任广明;詹轶群;杨晓明;尹荣华

    目的 利用SV40大T抗原(SV40LT)过表达慢病毒建立永生化的GPS2野生与敲除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系,并检测GPS2敲除对MEF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pCDH-Flag-SV40LT-GFP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进行病毒包装.分离胚胎发育9.5 d(E9.5d)的MEF细胞,感染SV40LT慢病毒,连续传代培养50代以上,把仍存活且状态良好的GFP阳性细胞视作永生化成功的MEF细胞.利用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仪检测永生化MEF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成功构建pCDH-Flag-SV40LT-GFP慢病毒表达载体,获得滴度为4.03×108 pfu/ml的病毒.分离E9.5d MEF细胞并感染上述病毒,阳性细胞扩大培养并稳定传代50代以上,成功建立了永生化的MEF细胞系.GPS2敲除MEF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低于野生型,而二者由于血清撤除所引起的凋亡并无明显差异.结论 敲除GPS2抑制MEF细胞的增殖.

  • 对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不同接受程度及伦理争论

    作者:杨琨;张云山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自1990年第一次应用于患有肾上腺脑白质不足和神经发育迟滞伴性遗传的两对夫妇之后,逐步得到推广.然而其伴随的争议也不绝于耳.目前对于PGD的医学应用已得到世界各国广泛认可,而对于其非医学应用是否可被社会所接受还存在广泛的伦理学争议.针对PGD技术的不同接受程度及其引起的部分热点伦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希望为考虑进行PGD的患者及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 配子/胚胎操作和管理的安全性

    作者:曾勇;宋成;张微

    辅助生殖技术(ART)的特点是通过对配子、胚胎的体外操作获得受精卵和早期胚胎,并将胚胎移植入子宫,以解决不孕不育夫妇的生育问题,对配子/胚胎操作和管理的安全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从配子的获取至胚胎的体外培养、冷冻保存和胚胎移植,是多步骤、多操作的工作流程,潜在着巨大的误差风险,牵涉到社会伦理问题,因此需建立明确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将潜在风险小化.初步探讨如何提高在辅助生殖技术流程中对配子/胚胎操作和管理的安全性,以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利益,并使中国辅助生殖技术能够在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范畴内获得长足发展.

  • 牙胚发育中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吴煜;何克新

    细胞凋亡是生长发育调控中的重要事件.凋亡的两大主要功能是对生长和发育的调控.在发育中,细胞凋亡引起细胞群的程序性清除.发育中凋亡紊乱将导致胚胎结构和功能异常.噬齿类动物牙胚发育一直被当作研究器官发育形态发生和细胞分化的模型.细胞凋亡在牙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上皮-间充质的相互作用,及时调控细胞数量,清除异常衰老细胞及暂时性结构,发挥塑形作用.牙胚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所发生的一个受许多基因严格调控的主动连续的程序化的生理过程.相关的调控基因包括Bcl-2/Bax, c-myc, Fas/Fasl, Bmps等,现将重要的调控基因综述如下.

  • 早期胚胎结构的超声影像特征及其在胚胎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章华;丁言平;徐惠英;凌梅立

    目的 观察早期胚胎的声像图特征及发展规律,探讨其在早期胚胎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经阴道超声观察1 664例早孕胚胎孕周5周0 d~孕周12周6 d胚胎声像图特征及发展规律.结果 孕囊着床后,宫内依次出现的胚胎结构是:孕囊、卵黄囊、胚芽及原始心管.胚胎早期中枢神经管头端出现的单脑脑泡和消化系统的中肠疝是过渡性的结构,随着妊娠的发展,这些结构逐渐演变和消退,原始心管搏动范围在100~193次/min.结论 掌握早期胚胎结构的胚胎声像图特征及发展规律,可在妊娠早期发现异常,早期诊断胎儿畸形.

  • 人在胚胎期只有一只眼睛

    作者:木易

    人有一双眼睛,但在胚胎期却只有一个眼睛原基,在发育过程中向两侧分离,从而形成两只眼睛。1998年,国际著名杂志《科学》、《自然》、《发现》等先后撰文报道,中国35岁的旅美科学家饶毅博士领导的一个实验室,发现了一个命名为ET的新基因,证实了上述论点。饶毅因此获得美国1997年度约翰·默克奖。这个奖经严格审评,每年只发给3位神经生物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在脊椎动物的实验胚胎学研究中,人们很早便注意到胚胎结构的对称性,例如胳膊和腿在胚胎中就是成双成对发育的。然而,在16万个活的新生儿中就有一个独眼婴儿。自16世纪以来,这种独眼个体的发生,在不同种系动物中均有报道。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困惑了人们一个多世纪。有人认为在胚胎期眼睛有左右两个原基,分别在发育时向中轴线靠拢,终形成对称的两只眼。独眼的形成是向中轴线靠拢时速度过快而导致两眼融合。还有人认为,在胚胎期只有一个眼原基,在发育中向左右两侧分离,而形成两只眼睛,独眼是分离失败造成的。

  • 早期胚胎结构异常B超观察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莉;张立名;韩金梅;何汝香;杜艳阳;沈晓波

    目的研究B超观察早期胚胎结构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0例阴道出血患者进行B超检查.结果32例出现结构异常.结论B超观察早期胚胎结构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