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和念珠菌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败血症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一种血流感染性疾病,特别是住院的危重症患者一旦发生败血症,不仅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加重社会和家庭负担,而且明显地增加了病死率[1-2] .引起败血症的病原微生物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变化,近几年来随着器官移植和有创性诊疗操作的增加、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人口的老龄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增多,真菌血症和革兰阴性杆菌(gram-negative bacillus,GNB)败血症均明显增加[3-4] .真菌血症和GNB 败血症临床表现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治疗需要的抗生素截然不同,仅仅根据临床表现往往不能区别和明确诊断,血培养需要时间长而且阳性率低,不能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因此寻找两者不同的高危因素,可望为临床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诊断线索,并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有意义的依据.为此,本研究随机选取临床确诊32 例念珠菌血症和32 例GNB 败血症患者,对于常见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16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临床分析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TTP-HUS)病情严重,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漏诊。将我院收治的16例TTP-HUS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我院1996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TTP-HUS患者16例,其中男5例,女11例;年龄20~54岁,平均(37.44±10.49)岁。有原发病因者12例(胃癌术后化疗3例,乳腺癌术后化疗2例,卵巢癌术后胃转移及骨髓转移癌各1例,胆道手术后并感染2例,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2例,吸毒合并败血症1例);病因不明者4例。 诊断参照文献〔1〕标准:①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HAH);②血小板减少与出血倾向;③肾脏损害;④神经、精神异常;⑤发热。本组16例患者均具备5项中的3项以上表现。 临床特征:发热10例(体温37.5~38.5 ℃ 5例,39.5~40.2 ℃ 5例);严重血小板减少14例〔(5.0~20.0)×109/L 8例,(21.0~32.7)×109/L 6例〕,另2例 83.6×109/L和92.7×109/L。皮肤黏膜散在针帽样出血点6例,大片瘀斑6例。16例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增高〔平均(69.12±23.09)μmol/L〕和(32.65±11.13) μmol/L〕;乳酸脱氢酶(LDH)6例中5例增高(6.18~11.36 μmol/L);网织红细胞0.5~9.0,平均2.26±1.37;红细胞碎片<2%者2例,>2%者12例,有畸形红细胞者14例;有一过性神经、精神症状表现(头痛、眩晕、视力障碍、耳聋、感觉异常、肢体麻木、呕吐、乳房胀痛)者11例;有一过性血尿、蛋白尿者4例,血尿与少尿者各2例;尿素氮与肌酐增高者12例;肝功能损害13例;浆膜腔积液6例,肺部有弥漫性粟粒状病灶3例。1.2 治疗和转归:在去除病因基础上交替输注血浆及成分血;应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0.5~1.0 mg*kg-1*d-1或静滴地塞米松10~20 mg/d;3例缓慢滴注长春新碱1~2 mg,每日1次,口服硫唑嘌呤每次50 mg,每日3次;予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静滴25%当归注射液250 ml加丹参注射液8 ml;口服阿斯匹林50 mg/d或潘生丁150 mg/d等;对症支持治疗。 治愈4例,死亡12例(其中2例经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后未坚持治疗,3周后复发,死亡),12例确诊后生存5~67日。死因为颅内出血6例,多脏器衰竭3例,肾功能衰竭3例。
-
内毒素耐受的研究进展
严重的内毒素血症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针对内毒素的有效治疗方法.内毒素耐受是指对内毒素的低反应性或无反应性,此现象可能可用于临床以降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和内毒素血症的严重性和死亡率.本文就内毒素耐受的特征、发生机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在内毒素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中的作用
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及其所致内毒素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仍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病死率较高.近年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合酶(NOS,包括诱导型iNOS、内皮型eNOS和神经型nNOS,后两者又合称为结构型cNOS)表达和一氧化氮(NO)生成改变在内毒素休克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
败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引言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病原菌(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通过各种途径侵入血流,繁殖、释放毒素和代谢产物,引起严重毒血症状的全身性感染.通常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白细胞显著增加等全身中毒症状.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易引发迁徙性病灶,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易发生感染性休克.本文仅就败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作一介绍.
-
小儿败血症的药物疗法和临床评价(上)
早在100年前,临床医生就知道有"败血症"的存在,有时这种疾病被称为 " 血液中毒 ",因为在患者的血液中常能检测到入侵的病原体.广义的败血症是指各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能引起人类感染的一切微生物,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严重感染.细菌性败血症一直是常见的,所以,临床工作中所说的败血症一般是指由致病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的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皮疹瘀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数增高等.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易发生迁徙病灶;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易合并感染性休克.当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时称为脓毒败血症.